
摘要:土地资源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便是土地资源开发整理项目,全现实施土地资源开发整理是国土资源管理关键任务,有利于早日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迈上新台阶。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土地资源开发整理项目是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土地资源更为合理的开发利用,为社会经济发展助力,实施土地资源开发整理已经成为国土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项目质量标准也逐渐提升,因此,涉及土地开发整理的工程项目的设计也随时间推移有所更改。由于土地开发整理技术设备的不断改进与提升,土地开发整理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也会应运而生,因此,涉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设计环节的变更与调整,因此,就势必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工程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
1.2 土地开发整理实行工程监理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制度。通常情况下,对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报备验收均在施工单位自检并且认为已经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在现有的土地整理与开发过程中,质检人员转型为“联络人员”,工程项目施工完毕后,工程监理人员实施验收,合格签字通过,不合格返工整改。致使土地开发整理自检工作过于简单且流于形式,环节工程质量和分项工程质量整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1.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是一项涵盖政策性、技术性、规范性于一体的多学科、多内容、多技术性工作,由于现行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类型比较多,施工环节错综复杂,与土地开发整理的生态景观项目、规划布局项目、土地流转项目等开发整理工程内容、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的技术标准还尚未完善,参与开发整理项目的规划、施工、管理人员专业水准还没有达到相应的层次,特别是现行的大数据、云计算等都属于高端科技,参与工程的相关人员都难以利用这些高端设备做出精准、系统的分析,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不足与能力所限,使现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质量效益水平急需提高。
2、当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2.1 推行系统完善的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当前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基础上,要在充分考虑后备耕地、储备耕地等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提出框架性总体设想,对项目建设的区域范围、投资额度、开发时限、开发面积、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获得进行了确定。可行性研究要有的放矢。以意向书为基础,分别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建设背景、立项条件、投资估算、规划方案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在实施过程,要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及自然资源条件为基础进行系统科学地研究与论证,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研究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核心环节,也是下一步进行施工设计的前提条件,可行性研究报告,要特别注意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建设始终工期、所实施工程总量、整理规模、资金计划实施确定;实施方案的落实。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同时,要在规模目标的基础上细化并安排项目建设的具体内容,以保证土地整理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
2.2 保证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的足额投入。对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所投入资金是否足额投入将会直接影响到土地开发与整理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并按期完工。因此,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项目在国家投入的专项资金能够保证的基础上,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项目需要相应的配置资金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实际的应用中,积极动员受益农户参与投资、有资金能力的商户投资、国内金融部门投资,将会极大拓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项目的投资渠道。
2.3 建立健全与现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相促进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相促进的法律建设体系,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有法可依,是快捷、有效、公正解决现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关键,也是保障、促进现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进入稳妥有效发展的重要依据。因此,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进一步细化《土地管理法》,系统推出《土地整治条例》,尽快完善并颁布一系列涉及土地开发整理的规范性文件与相关技术标准,推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序、稳妥进行与实施。
2.4 提高土地整理工程项目从业人员专业水准。进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要根据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项目实际标准,委派具有一定水准的质检人员、监理人员。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要分期分批地对质检人员、监理人员进行涉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专业技术培训,以实现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与水平的同步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项目的监理人员要技术与管理同步强化,不仅如此,还要有良好职业道德。同时要加强和完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人员的考核、考试、评价制度,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涉及的人员的专业知识都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提升。
葛涛.土地资源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20(03):92.
分享:
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不断加大,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碳排放量的增加。湘江流域是我国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水、土、生物资源丰富,保护湘江流域生态环境对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湘江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强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023-12-01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部分,是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基础资源。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大量耕地被用于从事非农业生产,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非农化现象。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显示,全国耕地19.18亿亩,越来越接近于我国严守的18亿亩耕地红线,且耕地面积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2023-11-0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拥有众多生产矿山或矿场[1]。矿产资源开采极大地改变土地利用和使用方式,既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又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持久而重大的负面影响[2]。尤其是在露天煤矿的开采过程中,高强度、大范围的采煤活动极易造成表层土壤结构的破坏,威胁植被的生存,改变矿区的原始景观。
2023-10-27国土变更调查是指对国土资源和空间利用状况进行全面、准确、系统的调查,以获取国土资源变化情况和空间利用变更信息,为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管理、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其目的是掌握国土资源现状和变化趋势,实现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保障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存环境安全。
2023-10-24规划引领能力弱,对城市用地布局、结构的管控不足。以大湾区C行政区为例,据统计,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局部规划与控规经过了多轮的调整与修编,而控规“一张图”与初始规划在用地比例、片区整体发展规划上存在较大差异。原有控规调整或修编频繁,且流程长、周期久、专项多,规划编制弹性不足,导致其约束与管理效力降低。
2023-10-18中国城镇化驱动着城乡关系的转型与重塑。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城乡融合成为继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之后,进一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功能统一与乡村多元价值实现的必然选择。然而,城乡生产要素流动不畅、公共服务配置失衡以及城乡空间用途管制差异等致使城乡土地市场割裂、城乡空间价值异化。
2023-09-08在多种自然及人文因素驱动下,中国的土地系统正发生深刻变化。建模预测土地系统变化,一方面可为国土空间规划等国家重大需求问题提供决策支持,另一方面可为土地变化机理及地表综合模拟研究提供研究支持。论文针对土地变化模型展开综述,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土地变化模型的起源与发展,总结发展趋势,讨论土地变化模型的现存挑战并提出展望。
2023-06-29土地整治是陕北风沙草滩区提高耕地质量和实现新增耕地的主要措施,结合定边县贺圈镇五兴庄和马团庄村土地开发项目工程措施,采用耕地质量分析体系,将项目区划分为5个评定单元,针对土地整治后进行质量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区自然质量等为6等、省级利用等指数为6等、省级经济等指数为4等,国家自然等、国家利用等、国家经济等为12等,量化该项目新增耕地质量状况,对后期陕西省内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提供参考,对后期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土地资源动态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2021-09-16自然界中,湿地是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同时湿地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生存环境[1,2]。湿地与气候、水文和土壤等要素的相互作用,每个要素一旦因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动,或因人为活动而受到不同程度干扰时,则会产生一系列变化,影响湿地的形态和生态效益,进而对地表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2021-09-16本文讨论了采用低压聚乙烯粉粉末压片法制备样品,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盐渍化土壤中高含量氯。由于用于建立标准曲线的土壤和沉积物标准物质中氯含量最高为40000μg•g-1,且氯含量高的标准物质较少,通过混合土壤标准物质及在标准物质中定量加入氯化钠,将工作曲线延长到115551μg•g-1,并用该曲线测定样品含量大于40000μg•g-1的结果与容量法测定结果吻合,相对偏差小于2%。
2021-09-16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资源科学
期刊人气:1493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007-7588
国内刊号:11-3868/N
邮发代号:82-4
创刊时间:1977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294
影响因子:0.479
影响因子:0.86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