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我国部分地区土壤存在严重污染的状况,造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差,限制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我国整体土壤环境情况堪忧,土壤污染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导致土壤被污染的首要原因是土壤环境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其他土壤污染因素更是复杂 ,影响后果严重。本文对于我国土壤环境存在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土壤污染问题是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也是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土壤环境的质量会严重影响到耕地质量、农产品的安全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我国土壤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对土壤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根据2014年4月17日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壤环境存在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状况,因此要制定有效的土壤环境保护措施,着力推进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污染的综合治理。
1、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
1.1 整体土壤环境
我国土壤污染超标率有16.1%,其中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和轻微污染的比例分别为1.1%、1.5%、2.3%和11.2%[1]。导致土壤污染的类型分为有机污染、无极污染和复合型污染,其中以无极污染为主,超标点数占全部的82.8%。从污染地区的分布来看,南方比北方严重,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等地区较突出,中南和西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1.2 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因素
在工业生产中大量的石油、化学制药、钢铁、矿、金属以及纺织的加工处理会造成大量的废水、废渣和废弃,然后通过重力作用以雨水和沉降的方式落到地面,然后进入到土壤之中。在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也是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很多农药、化肥中都含有汞、镉和砷等重金属,大量的使用化肥以及不合理的喷洒农药,会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在交通方面,我国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多,排放的尾气也随之加重,从而导致铅污染越来越严重。在污水灌溉方面,我国北方缺水比较严重,所以用污水进行灌溉的比例比较大,虽然灌溉水经过一定的处理,但里面仍然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并在灌溉的过程中进入到土壤中。另外,城市的生活垃圾也是导致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部分不能处理的生活垃圾,会直接运输到城郊进行填埋处理,其中有大量的废电池、电器等含有重金属的废弃物,经过长期分解后进入到土壤中,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2、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措施
2.1 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预防
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预防中,我们要加强对污染源的管控,防控结合,减少重金属污染。可以通过一些高科技技术和管理措施来降低工业污染,从而让工业所排放出来的废料符合我国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例如推广无毒无害工艺、闭路循环等技术,来严格管控工矿污染。在农业方面,严令禁止使用高残留物的农药以及含有剧毒的农药,对化肥的使用也要科学合理。在污水灌溉方面,要对灌溉水源进行水质检测,提高对灌溉水的质量管控。在交通运输方面,要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可以制定相关的管理政策,例如限制汽车出行的数量、要求车主安装汽车尾气净化器、提高汽油的质量等方法。
2.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
换土法、电解法、客土法、热处理法、翻土法等都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措施[2]。电解法就是通过电泳与电迁移、电解、电渗之间相互用将阴极和阳极的重金属移走;热处理法就是将污染的土壤进行加热,将土壤中不容易挥发的污染物进行整体回收处理。但是这些方法在实施的难度以及费用上都比较高,并且还容易降低土壤的质量。因此,我们可以采用生物治理的方法,利用某些生物的习性来改良和控制重金属污染。例如利用老鼠、蚯蚓等生物来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或者利用某些植物来清除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减少投资的成本并且操作起来比较方便简单,但是治理的效果慢且不明显。化学防治就是在被污染的土壤中加入一些抑制剂和改良剂,以此来改变土壤的性质,让土壤中的重金属发生氧化、抑制、沉淀和吸附等,以此来降低土壤含重金属的含量,这种办法费用适中且效果明显,但是很容易再度活化。
2.3 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法规标准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土壤污染防治而制定的法律法规,但是根据目前我国土壤环境的严峻形式,土壤环境保护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防治政策。针对各地的土壤污染现状,探索出可行性土壤污染防治法规,相关部门也要制定有利于防治土壤污染的经济政策,鼓励农民使用有机化肥、建立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厂等方法,明确治理和修复土壤污染问题。
3、结语
土壤重金属污染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因素有很多,且影响严重,做好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措施是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并解决的问题。土壤重金属的防治措施应该从污染的源头抓起,严格管控工矿污染,加快对土壤污染的防治,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政策,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实行全面化的高强度监管执法。
参考文献:
[1]黄燕华,张娜,刘丽.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探析[J].化工设计通讯,2017,43(9):192-193.
[2]许梅.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防治对策[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9(05):76-81.
梁耀杰.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1):98.
分享:
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不断加大,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碳排放量的增加。湘江流域是我国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水、土、生物资源丰富,保护湘江流域生态环境对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湘江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强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023-12-01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部分,是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基础资源。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大量耕地被用于从事非农业生产,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非农化现象。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显示,全国耕地19.18亿亩,越来越接近于我国严守的18亿亩耕地红线,且耕地面积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2023-11-0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拥有众多生产矿山或矿场[1]。矿产资源开采极大地改变土地利用和使用方式,既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又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持久而重大的负面影响[2]。尤其是在露天煤矿的开采过程中,高强度、大范围的采煤活动极易造成表层土壤结构的破坏,威胁植被的生存,改变矿区的原始景观。
2023-10-27国土变更调查是指对国土资源和空间利用状况进行全面、准确、系统的调查,以获取国土资源变化情况和空间利用变更信息,为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管理、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其目的是掌握国土资源现状和变化趋势,实现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保障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存环境安全。
2023-10-24规划引领能力弱,对城市用地布局、结构的管控不足。以大湾区C行政区为例,据统计,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局部规划与控规经过了多轮的调整与修编,而控规“一张图”与初始规划在用地比例、片区整体发展规划上存在较大差异。原有控规调整或修编频繁,且流程长、周期久、专项多,规划编制弹性不足,导致其约束与管理效力降低。
2023-10-18中国城镇化驱动着城乡关系的转型与重塑。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城乡融合成为继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之后,进一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功能统一与乡村多元价值实现的必然选择。然而,城乡生产要素流动不畅、公共服务配置失衡以及城乡空间用途管制差异等致使城乡土地市场割裂、城乡空间价值异化。
2023-09-08在多种自然及人文因素驱动下,中国的土地系统正发生深刻变化。建模预测土地系统变化,一方面可为国土空间规划等国家重大需求问题提供决策支持,另一方面可为土地变化机理及地表综合模拟研究提供研究支持。论文针对土地变化模型展开综述,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土地变化模型的起源与发展,总结发展趋势,讨论土地变化模型的现存挑战并提出展望。
2023-06-29土地整治是陕北风沙草滩区提高耕地质量和实现新增耕地的主要措施,结合定边县贺圈镇五兴庄和马团庄村土地开发项目工程措施,采用耕地质量分析体系,将项目区划分为5个评定单元,针对土地整治后进行质量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区自然质量等为6等、省级利用等指数为6等、省级经济等指数为4等,国家自然等、国家利用等、国家经济等为12等,量化该项目新增耕地质量状况,对后期陕西省内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提供参考,对后期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土地资源动态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2021-09-16自然界中,湿地是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同时湿地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生存环境[1,2]。湿地与气候、水文和土壤等要素的相互作用,每个要素一旦因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动,或因人为活动而受到不同程度干扰时,则会产生一系列变化,影响湿地的形态和生态效益,进而对地表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2021-09-16本文讨论了采用低压聚乙烯粉粉末压片法制备样品,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盐渍化土壤中高含量氯。由于用于建立标准曲线的土壤和沉积物标准物质中氯含量最高为40000μg•g-1,且氯含量高的标准物质较少,通过混合土壤标准物质及在标准物质中定量加入氯化钠,将工作曲线延长到115551μg•g-1,并用该曲线测定样品含量大于40000μg•g-1的结果与容量法测定结果吻合,相对偏差小于2%。
2021-09-16人气:3141
人气:2061
人气:1546
人气:1222
人气:103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西部资源
期刊人气:1307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出版地方:内蒙古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672-562X
国内刊号:15-1331/P
邮发代号:16-333
创刊时间:200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294
影响因子:0.479
影响因子:0.86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