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土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优化土地资源管理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土地统计工作是优化土地资源管理效果的重要前提,合理开展土地统计工作对优化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自然资源管理中土地统计工作的内涵、特点与意义,剖析了当前土地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了优化土地统计工作的策略,以供参考。
1、引言
土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是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科学规划与使用土地对提升土地使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而土地统计工作的开展效果将直接影响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尤其是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加强土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然而,目前我国土地统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就此展开论述。
2、自然资源管理中土地统计工作的概述
2.1土地统计工作的内涵
土地统计工作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一种对土地所有相关信息进行搜集与整理的统计性工作,需要将现有土地的位置、面积、形状、分类、权属等信息转变为数字信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数字化体现与量化管理,并将其报送至土地资源管理部门,为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土地统计工作的工作范畴很广,不仅要统计没有开发利用的土地,还要搜集已得到开发利用土地的使用与浪费情况,也即既包含土地权属利用情况的调研,又包括土地调控数据变化的分析,以提供最真实全面的土地资源数据信息,其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对土地管理的控制、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设计、土地资源的优化分配等产生直接影响,是自然资源管理中必须要做的工作。
2.2土地统计工作特点
土地统计工作主要包含计量性、整体性、控制性等特征,计量性表现在它以数字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数字、报表来全面反馈土地信息及土地管理工作情况,是对土地资源量化的过程。整体性体现在土地统计工作是对土地资源的整体性研究,它是以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为基础开展的土地资源整体性统计工作,并按照一定的要求与规范将土地资源使用与管理信息通过软件、书面、图形等形式进行反映。此外,虽然土地统计工作表现形式为对土地信息的数据统计,但其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即对土地资源整体规划与管理的监控,通过土地资源相关数据来监测我国土地资源是否符合国家土地总体利用目的,为土地资源管理的进一步调整与优化提供依据,进而切实保障国土资源利益。
2.3土地统计工作意义
科学开展土地统计工作,可为土地资源管理部门提供全国土地分布、质量及开发利用情况,一方面有助于对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以更好地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提升土地资源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可及时发现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与优化,促进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发展。
3、自然资源管理中土地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3.1对土地统计工作重视不足
虽然土地统计工作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前置条件,但由于它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导致不少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并不重视土地统计工作,忽视土地统计工作对土地资源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意义,片面追求土地的规划与开发,在土地统计工作方面的资金投入有限,使得土地统计工作出现统计设备落后、经费紧缺等诸多问题,严重阻碍土地统计工作的有序开展。此外,由于对土地统计工作的不重视,不少土地统计机构、岗位都在机构改革调整中被裁撤或者合并,导致土地统计工作缺兵少将,尤其是面临繁琐复杂的土地统计任务时,人才紧缺的问题更加捉襟见肘,严重影响土地统计工作质量与效率。
3.2土地统计工作制度不完善
从土地统计工作开展实践来看,不少地区都存在统计工作混乱,统计效率低下,统计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地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土地统计工作制度不完善相关。缺乏土地统计工作制度的参考与约束,很多土地统计人员存有敷衍了事心态,没有坚持长时间地对统计指标进行手机与分析,在上报时甚至存在临时编写的现象,虚报、漏报甚至窜改土地统计信息的事件时有发生。此外,土地统计工作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土地统计工作指标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使得土地统计工作监督与考核无依据可参照,无法及时发现并改正土地统计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影响土地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不利于土地资源管理的有效开展。
3.3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土地统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专业性工作,对土地统计工作者的业务素养有很高的要求,然而不少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土地统计人员年龄偏大,统计理念与技能上相较滞后,不能有效利用土地统计设备开展统计工作。虽然近年来不少的大学毕业生加入了土地统计队伍,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土地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但存在人员流动大的问题,而且由于土地统计工作不被重视,土地统计人员的工作表现很难得到认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工作与提升的积极性。
4、自然资源管理中土地统计工作的优化策略
4.1提高重视度加快人才建设
提高重视度并加大资金投入是保障土地统计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应正确认识土地统计工作对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提高对土地统计工作的重视力度,加大在土地统计工作中的经费、统计设备投入,为土地统计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应加快对土地统计队伍的建设力度,结合实际发展需求引进高水平的统计学专业与土地管理专业人才,提升土地统计队伍的整体水平,定期开展土地统计相关技术培训与交流会活动,以增强土地统计人员专业水平与责任意识,并适当将土地统计开展效果与统计人员的工资、绩效、福利挂钩,以更好地调动统计人员参与统计工作的积极性。
4.2完善土地统计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土地统计制度是土地统计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依据,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土地统计制度,明确土地统计收集与整理标准,将土地统计工作职责落实至具体个人,以明晰土地统计工作责与权。同时要明确规定土地统计资料内容渠道、统计数据上报方式与时间等,以提升土地统计数据报送的及时性与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土地数据报送效率低、渠道单一等问题。此外,还应建立专业级别的土地统计机构,全面多角度地对土地统计信息进行统一分析,以提升土地统计工作的全面性与真实性。
4.3科学设置统计指标体系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多种多样,土地统计起来本身就有难度,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盐碱化、土壤污染、沙漠化、过度开发等土地问题频出,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土地统计的难度。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应结合我国国情明确出台国土资源信息分类标准,科学设置土地统计指标体系,并结合实际情况实时予以优化与细化,规范土地统计数据的撰写标准,譬如严格标示土地数据采集来源等,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土地统计工作的严谨性、真实性与科学性,更好地发挥土地统计工作的价值。
5、结语
总而言之,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土地休戚相关,科学开展土地统计工作对提高土地资源使用价值、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土地统计工作的重视与投入力度,加快土地统计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土地统计管理制度,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设置土地统计指标体系,全力保障土地统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汪冀华.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土地统计分析[J].科技与业,2018(3).
[2]李正伟,王文志.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土地统计工作探研[J].吉林农业2019(4).
[3]吴春平.浅析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统计[J].经贸实践,2017(11).
秦晓敏.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土地统计工作[J].绿色环保建材,2020(04):239+241.
分享:
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不断加大,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碳排放量的增加。湘江流域是我国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水、土、生物资源丰富,保护湘江流域生态环境对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湘江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强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023-12-01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部分,是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基础资源。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大量耕地被用于从事非农业生产,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非农化现象。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显示,全国耕地19.18亿亩,越来越接近于我国严守的18亿亩耕地红线,且耕地面积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2023-11-0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拥有众多生产矿山或矿场[1]。矿产资源开采极大地改变土地利用和使用方式,既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又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持久而重大的负面影响[2]。尤其是在露天煤矿的开采过程中,高强度、大范围的采煤活动极易造成表层土壤结构的破坏,威胁植被的生存,改变矿区的原始景观。
2023-10-27国土变更调查是指对国土资源和空间利用状况进行全面、准确、系统的调查,以获取国土资源变化情况和空间利用变更信息,为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管理、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其目的是掌握国土资源现状和变化趋势,实现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保障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存环境安全。
2023-10-24规划引领能力弱,对城市用地布局、结构的管控不足。以大湾区C行政区为例,据统计,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局部规划与控规经过了多轮的调整与修编,而控规“一张图”与初始规划在用地比例、片区整体发展规划上存在较大差异。原有控规调整或修编频繁,且流程长、周期久、专项多,规划编制弹性不足,导致其约束与管理效力降低。
2023-10-18中国城镇化驱动着城乡关系的转型与重塑。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城乡融合成为继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之后,进一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功能统一与乡村多元价值实现的必然选择。然而,城乡生产要素流动不畅、公共服务配置失衡以及城乡空间用途管制差异等致使城乡土地市场割裂、城乡空间价值异化。
2023-09-08在多种自然及人文因素驱动下,中国的土地系统正发生深刻变化。建模预测土地系统变化,一方面可为国土空间规划等国家重大需求问题提供决策支持,另一方面可为土地变化机理及地表综合模拟研究提供研究支持。论文针对土地变化模型展开综述,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土地变化模型的起源与发展,总结发展趋势,讨论土地变化模型的现存挑战并提出展望。
2023-06-29土地整治是陕北风沙草滩区提高耕地质量和实现新增耕地的主要措施,结合定边县贺圈镇五兴庄和马团庄村土地开发项目工程措施,采用耕地质量分析体系,将项目区划分为5个评定单元,针对土地整治后进行质量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区自然质量等为6等、省级利用等指数为6等、省级经济等指数为4等,国家自然等、国家利用等、国家经济等为12等,量化该项目新增耕地质量状况,对后期陕西省内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提供参考,对后期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土地资源动态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2021-09-16自然界中,湿地是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同时湿地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生存环境[1,2]。湿地与气候、水文和土壤等要素的相互作用,每个要素一旦因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动,或因人为活动而受到不同程度干扰时,则会产生一系列变化,影响湿地的形态和生态效益,进而对地表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2021-09-16本文讨论了采用低压聚乙烯粉粉末压片法制备样品,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盐渍化土壤中高含量氯。由于用于建立标准曲线的土壤和沉积物标准物质中氯含量最高为40000μg•g-1,且氯含量高的标准物质较少,通过混合土壤标准物质及在标准物质中定量加入氯化钠,将工作曲线延长到115551μg•g-1,并用该曲线测定样品含量大于40000μg•g-1的结果与容量法测定结果吻合,相对偏差小于2%。
2021-09-16人气:3136
人气:2054
人气:1541
人气:1218
人气:103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西部资源
期刊人气:1300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出版地方:内蒙古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672-562X
国内刊号:15-1331/P
邮发代号:16-333
创刊时间:200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294
影响因子:0.479
影响因子:0.86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