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亲子推拿对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影响的观察

  2025-02-20    4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观察亲子推拿对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作用。方法 535例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填写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评分异常的儿童共64例,随机纳入对照组和推拿组,各32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宣教;推拿组在此基础上由父母给孩子推拿,每次8~10 min,每周6次,共持续8周。干预结束时,家长再次填写PSQ。结果 对照组30例、推拿组29例纳入统计分析。干预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推拿组儿童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方面的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过敏性疾病是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结论 亲子推拿有助于改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过敏性疾病影响儿童的心理行为。

  • 关键词:
  • 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
  • 亲子推拿疗法
  • 儿童
  • 心理行为问题
  • 身心健康
  • 加入收藏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是指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均超过相应年龄允许范围的异常行为,可分为行为(多动、攻击、偷窃、逃学、说谎等)和情绪(焦虑、抑郁、恐惧、人际关系困难等)两方面。儿童异常的心理行为会严重影响其学习、生活以及成年后的身心健康。学龄前是儿童行为发育的关键时期,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同心理行为问题。研究[1]认为,家长参与儿童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可产生良好效果,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亲子推拿是主要由家长参与,为孩子进行推拿的简便安全的家庭保健方式,可改善儿童的多动症状[2]。本研究欲通过观察亲子推拿对学龄前儿童不同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为亲子推拿的推广和运用提供依据。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22年6月—2022年9月于常州市武进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体检的3~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慢性病史等基本信息,其中慢性病包括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问题,肥胖、营养不良、心脏或其他先天性问题等。同时,邀请儿童父母填写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共发放问卷550份,获有效问卷535份。其中,PSQ评分异常儿童64例。运用Excel2016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将评分异常的儿童分为对照组和推拿组,各32例。观察期间,对照组脱落2例,推拿组脱落3例,最后纳入对照组30例、推拿组29例。比较两组儿童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两组PSQ评分异常儿童一般资料比较

1.2纳入标准PSQ中任一因子评分大于中国常模(xˉ±2s)[3,4];3~6岁儿童;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者;伴有精神类疾病者;正在参与药物或其他相关研究者;操作部位皮肤有破损者;家长或儿童不能配合者。

1.4剔除及脱落标准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出于个人原因退出,或未完成整个研究而影响结果判断。

1.5干预方法

1.5.1对照组给予相关疾病或问题的知识宣教,期间可与医生通过微信进行每周1次的咨询,无其他干预措施。

1.5.2推拿组由具有丰富推拿治疗经验的儿童保健医生、儿童父母组成微信小组。在保健中心,医生教授儿童父母推拿手法1h以保证其掌握相应手法,并提供推拿视频。具体操作包括顺、逆时针摩腹各2min,按揉双侧足三里各1min,捏脊5遍(捏三提一2遍),揉背部两侧膀胱经和督脉各2遍;按揉法和捏脊法的刺激力度以儿童能耐受为度。每位儿童固定由父亲或母亲在家进行推拿,每晚睡前1h操作,每次8~10min,每周6次,持续8周。期间,医生与家长通过微信进行每周1次的沟通和监督。

1.6观察指标

1.6.1PSQ评分PSQ是评估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常用工具[3],共48个条目,包括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6个因子。每个条目采用0~3分的4级评分,分别对应“无、稍有、相当多、很多”选项。各因子评分=各因子内条目总分/条目数。若任一因子评分大于中国常模(xˉ±2s),即判定为心理行为异常。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由父母填写PSQ,对比两组评分情况。

1.6.2行为问题影响因素收集两组儿童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慢性病史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初步判断影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因素。

1.6.3不良事件研究过程中,父母和医生共同观察儿童是否存在与干预相关的不良反应,如手法操作部位的皮肤损伤、消化功能异常等。

1.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x2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ˉ±s)表示,行t检验;偏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表示,行MannWhitney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儿童产生心理行为异常的相关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PSQ评分干预前,两组PSQ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对照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评分均无明显改变(P>0.05),而推拿组上述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组间比较,推拿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身问题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PSQ评分异常儿童治疗前后PSQ评分比较

2.2行为问题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535份问卷中,合并慢性病的儿童共46例。最终纳入的59例心理行为异常儿童中,有9例合并慢性病,包括4例湿疹、5例过敏性鼻炎,均属过敏性疾病。将儿童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和慢性病史等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发现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与儿童心理行为异常无显著相关,但慢性病史与其显著相关(OR=2.45,95%CI=1.09~5.50,P=0.030)。见表3。

表3两组PSQ评分异常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

2.3亲子推拿安全性研究期间,家长和医生均未观察到任何与推拿相关的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改变,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约20%有心理行为问题儿童的症状可持续至成年期,影响其社会生活及就业等,生存质量也随之降低[5]。因此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积极探索绿色、安全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推拿是一种中医外治手法,简便安全、效果显著,在防治儿童心理行为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6]。家庭是儿童赖以生存的主要环境,是儿童产生沟通和获得心理支持最强的地方,因此父母的积极参与并坚持干预,对儿童异常心理行为起着重要作用[7]。其中亲子推拿就是由父母参与且便捷安全的家庭推拿干预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8周的亲子推拿可明显改善儿童多方面的心理行为问题。另外,本研究也提示,患有过敏性疾病的儿童易发生心理行为问题,与以往研究[8]一致。因此,临床上在儿童过敏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关注其心理行为发育。

中医学认为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脾虚易致肝旺而引起情志异常。治疗上应重视健脾,兼调脏腑,以达疏肝抑肝、调节情志的作用。推拿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选择相应穴位和手法,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其中摩腹通过刺激脾胃等脏器的体表投影区调节脾胃功能,还可以联动不同经脉调节其他脏腑功能[9]。捏脊疗法具有整体调节的作用,且“脾主肌肉,主运化”,该法能直接刺激背部肌肉,因此对脾脏功能的调节更为显著[10]。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是胃下合穴,有健运脾胃、调理脏腑气血的功能[11]。本研究选摩腹、捏脊和按揉足三里,均是健脾、调理脏腑的常用操作,有身心并调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海马体是行为、情绪以及学习、记忆等活动的重要脑区,因此其功能受损易引起心理行为异常[12]。动物研究[13,14]表明,摩腹、捏脊等手法操作均可有效调节海马体功能,改善焦虑、抑郁样行为。研究[15]还发现,亲子间的皮肤接触可提高子代的血浆催产素水平。而催产素水平的增加有助于改善儿童的焦虑情绪、社交障碍以及亲子关系,可促进其心理行为发育[16]。以上为亲子推拿治疗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机制。另外,本次试验结果显示,推拿组心身问题的改善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病例数偏少、治疗时间较短以及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特点等影响因素相关。

综上所述,亲子推拿可有助于改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是一种便捷安全的家庭保健方式,值得推广。过敏性疾病影响儿童的心理行为,临床治疗时应关注其心理行为发育。


参考文献:

[1]王燕蓉,刘桃,吴华盛,等.家庭干预对利川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行为问题因子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9):4797-4799.

[3]范娟,杜亚松,王立伟.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的中国城市常模和信度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5,17(6):321-323.

[4]汪小燕,邵子瑜,郭锋,等.合肥市学龄前儿童居家期间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2,33(9):1-6.

[5]静进.当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解读与对策建议[J].中国学校卫生,2023,44(2):161-166,175.

[6]夏鑫烨,黄艳,熊英.儿童精神和行为障碍疾病的推拿病症谱研究[J].江西中医药,2022,53(3):38-41.

[7]陈珊.儿童发育行为障碍的早期识别与干预[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10):1019-1022.

[8]张劲松,邱美慧.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9,34(21):1611-1614.

[9]包安,李华南,张玮,等.腹部推拿治疗情志疾病的作用机制探讨[J].天津中医药,2021,38(7):880-884.

[10]蒋龙龙,刘昱材,李学超,等.捏脊疗法作用机制及作用特点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8):2852-2856.

[11]陈坚义,唐宏图,王华,等.探议足三里[J].中医学报,2020,35(12):2521-2524.

[12]王珏,吴俞莹,张新化.海马突触可塑性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神经解剖学杂志,2019,35(5):557-560.

[14]高建辉,张超凡,崔小锋,等.摩腹手法对原发性失眠大鼠行为学状态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21,41(6):788-792.

[16]刘金婷,蔡强,王若菡,等.催产素与人类社会行为[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0):1480-1492.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1973970】;


文章来源:卢薇,方明,熊英.亲子推拿对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影响的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5,23(04):75-7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期刊名称: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期刊人气:374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428X

国内刊号:10-1070/R

邮发代号:36-102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