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9-28
163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通过古籍保护工作的视角,从古籍修复、普查和书志撰写的学习实践中深切感受到古籍保护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对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强文化自信力充满信心和使命感。
印象中的古籍被大多数人定格为书架上的各种经典名著。真正在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中撩开面纱认识它,源于我参加贵州省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从学习古籍修复技艺开始,通过了解各种装帧知识、动手修复书页,学习古籍分类、鉴定和书志撰写等系统知识,从指尖触摸开始了对古籍的认知之旅。对图书馆通过开展古籍保护的宣传、推广,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强文化自信力充满信心和使命感。
1、触摸:指尖对古籍的感知
古籍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古籍的版式、版本、装帧、字体、墨色、纸质、出版单位、藏书印、藏书家、刻工、校勘记、书价等都是值得深究的文化元素,它让我们从微观角度看到了历代的文化品位、社会风气、发展水平,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各个时代的宏观特色,更好地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瑰宝。[1]
从一名旁观者到参与者,首先从学习古籍结构、版式、纸张、装帧等知识领悟修复原则和修复步骤开始,跟随老师们开始学习古籍修复,通过分析需要修复古籍的损坏程度、受损原因、纸张特点,制定修复方案,找到匹配的纸张。最初进入古籍修复室,感觉就像一个手工作坊,那里有锤子、锥子、棕刷、喷壶等古籍修复工具,有从简单的毛装到工艺复杂的金镶玉、从四眼线到八眼线等不同装帧方式的古籍。跟着修复老师,经过实际体验,从制作浆糊、做纸捻钉、折纸、装订等一系列环节,到一本本各种装帧形式的古籍在我们手里诞生,让我感觉到历史厚重的典籍不再神秘。
在运用纸浆补书机修复书页学习时,我根据学习经验,大胆提出点染法,将原书页与补纸反差较大的部分,利用原书冲洗染纸的色水进行反复点染,以达到整旧如旧的最佳效果。另外,我还反复实践,研究总结制定方案,找到纸浆与水的最佳比例制作纸浆,做到每一页纸浆分布均匀,尽量保持虫眼和残缺部分刚好填补完整,而不会增加书页厚度。
通过学习,让我明白在古籍修复过程中要时刻谨记古籍修复八项原则,精益求精,力求每一页书都能做到少干预、具有可逆性、可识别及真实性。看着千疮百孔、破损不堪的一张张珍贵书页经过修复、晾干、压平和装订后展现出来的是一本充满新的生命力,延长了保存时限的古籍,心里有着无限的欣慰和踏实,更多的是对古籍修复老师的钦佩。修复不但要有高超娴熟的技艺,还要了解纸张、字体、版式及装帧风格等相关知识,以及图书保护、历史、艺术审美发展等特点和变化。
2、对话:与古籍无声的交流
我曾经参加古籍普查平台登记工作,通过古籍的书名、作者、版本年代、行款格式等初步学会了古籍鉴定,认识了原来只是概念中的鱼尾有好几种,知道了各个朝代的字体、纸张还有那么多学问。为此,我还专门购买了中国书画鉴定大师张珩的传记和他的著作进行研究,学会了与现代图书中图分类法不一样的古籍分类知识,并将学习心得制作成PPT,举办讲座向图书馆同仁们进行宣传和推广,并得到大家一致好评。我还非常有幸参加了“第九期全国古籍鉴定与保护高级研修班”培训,在李济宁老师、吴格老师和沈津先生的教诲下,学习了中华古籍书志撰写体例及比较研究、古籍编目规则及版本鉴定。我从一位旁观仰望传统文化的图书馆人成为了一名热爱并渴望走近传统文化的发烧友,并且迫切地想要把自己的感受传递出去。
经过初浅的学习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年的学习也只能了解古籍的皮毛,管中窥豹。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国家和政府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要想让更多的人群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习惯,需要社会各种力量来宣传推广。只有扩大了受众才能让中华文明拥有更丰厚的土壤,才能有更多更新的文明诞生发展,因为毕加索说过:真正的艺术在民间。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文明在一次又一次外界文明冲击、内部动荡中得以延续的关键,也是中华文明具备顽强生命力的基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知识的集合与文字的创新,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意义和内涵,古籍记录的内容及它本身承载的信息都极富生命力,真实的反映出当时人类发展不同时期社会的原貌、时代背景、艺术文化特征,使人类文明通过不断积累、代代传承来延续而不至断档。图书馆人有责任学习了解传统文化,并让它的生命力得以勃发延伸为当今社会发展所用。当人们大肆讨论着阅读是否需要通过推广的社会热点话题时,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需要解读宣传才能推广的。因为在普通人群的意识领域里,它是那么晦涩难懂、神秘而不可触摸。我们可以通过图书馆读者服务宣传周,增加传统文化知识普及内容,如指导读者现场学习制作古籍装帧、体验拓片、制作浆糊、观摩古籍修复师技艺展示、听古籍知识讲座等活动,让大众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我发现各种年龄结构、受不同教育程度的读者和我一样,只要是接触了传统文化,通过指尖触摸,就能直观而瞬间拉近与传统文化的距离感。究其原因,大多数人的回答质朴而实在: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后代,对祖先留下来的东西充满好奇、敬畏和自豪。如果有方便实用的渠道,大家非常愿意去了解学习,而这不正是传统文化需要提倡、得于传承和发展的空间吗?图书馆能利用自己的服务功能,提供体验场地,让大家通过体验和学习,使普通的人群也能认识到,儒雅书生手持颂读的古书原来还有毛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金镶玉等装帧之分,并且还能够亲手体验制作出作品,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3、流动:释放古籍文化生命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文化
如何让典籍文化活起来?国家典籍博物馆馆长韩永进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典籍不像其他文物那样生动、直观、好理解,但是背后的文化底蕴又比一般文物深厚许多”。为了避免这些稀世典籍变成公众可近观但不能深读的故纸堆,需要从根本上转变人们对典籍的认识程度,并将典籍科学分类和归档,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创作一个舒适、优雅的学习环境。国家典籍博物馆尝试和开发了很多推广活动,除了登录国家典籍博物馆官方网站浏览最新展览的文物图片和信息外,通过新颖别致的展陈设计、通俗易懂的讲解、现代多媒体展示方法、文创产品的开发等手段,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典籍文化推广开来。各地方图书馆也加大重视力度,举办各种典籍文化普及推广活动,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让人们与典籍文化零距离接触。[2]
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意料不到的事与物,不经意间与我们的生命或长或短地交织,如果能够去面对它、研究它、享受它,会发现很多让自己快乐的东西,这种发现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拥有正能量并传递给身边的人。从接触到深入研究传统文化,最大的感受是宁静和深邃,在库房里一排排樟木柜子里,各种书籍卷册,经历了无数劫难坎坷,无论时间久远,人为赋以各种价值,他们都静静地在那里,任人们去解读评说,或尊贵、或毁损、或流落、或湮灭。最强烈的愿望是想要让这些珍贵的传统文化宝藏得到利用,让尽可能多的中华儿女了解学习,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加中华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自信心。
杨绛先生《百岁感言》中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传统文化能让我们远离喧嚣,在心中修篱种菊,能够让人类代代薪火相传,不曾消失在人类前进的尘嚣中。因此,传统文化传承和推广理应受到历代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作为图书馆人和文化工作者理应担负起保护和推广的责任和义务。让人类的智慧启发滋养当下年轻的社会,让我们能不负祖先一代代的传承和总结,在开拓新技术新理念的努力发展中,释放并升华新兴人类的智慧,让经典文化的使用者能够在我们的努力下,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自豪,对祖国建设和发展充满自信。
参考文献:
[1]中国典籍与文化传承[EB/OL].中国国学网,2010-4-4
[2]刘苗苗.国家图书馆:激活中华典籍[EB/OL].国家图书馆,2014-8-27
李世喜.指尖上流动的文化记忆——做古籍保护与文化传承的践行者[J].贵图学苑,2020(03):67-68.
高校图书馆被誉为“大学的心脏”,与教师、实验室并称为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指出,“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1]。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担负着育人的职责和使命。
2024-08-30中小微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因素。新时代的今天,中小微企业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各地政府从资金、设备、平台和政策等多方面出手相助,中小微企业中的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有着显著的思路灵活、充满活力、创新活跃等特征。它们拥有高精尖人才和很强的科研能力,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短板,比如资金少、人员不足、管理经验缺乏、信息获取渠道匮乏等。
2023-12-04近年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新理念受到广泛的关注[6]。基于此,南华大学不仅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大纲,还将课程融入思政作为课程教学评价的核心指标。此外,南华大学每年还会举办一系列的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如举办思政教育教学竞赛,邀请专家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组织教师申报思政教育类相关项目等,显著提升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2023-12-01根据新时代发展需要,本科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图书馆作为面向高校本科教学的服务资源保障机构,也要契合高校教学改革要求,找准定位、服务师生,深化本科教学课程支持服务,完善本科教学服务平台,拓展读者个性化服务范围,通过构建全新的服务体系,提供新的服务手段及服务内容
2023-07-07在互联网技术与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自媒体已经完全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本文介绍了高校图书馆自媒体平台咨询服务的优化意义、具体特征与优化方法,以通过进一步提升高校图书馆自媒体平台询服务水平的方式,满足高校读者以及图书馆方面的发展需要,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
2022-04-30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时代的发展,信息素养成为了大学生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探讨也成为了教育学者热烈讨论的问题,随着这一学科的普及,高校对其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增加。学生对知识渴求的欲望越来越大,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就迫使高校图书馆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引进新的题材。
2022-03-30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提升了各行业的工作效率,图书馆工作为实现智能化发展目标引入了信息技术,以期提升服务水平及信息资源智能化水平。研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和作用进行阐述,并对当前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多个角度分析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并提出信息技术应用下图书馆未来发展对策。
2022-03-30高校图书馆是对大学师生提供信息服务的主要机构,在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可以在大学师生的专业学习、人文素养、思想修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对高校图书馆专题电子资源服务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探讨,从专题网站资源导航、校外访问资源以及移动端资源三方面进行阐述。
2022-03-29随着大学生阅读需求与方式的变化,目前高校图书馆图书借阅量呈现下降的现状。文章以笔者所在馆为例,对高校图书馆新书管理及推广服务情况进行了调研与分析。针对调研结果及问题,提出了今后新书管理与宣传推广的新方法,比如设立新书专架、建立特色图书专架、改善阅览环境、多种途径宣传推广等。
2022-03-29文章通过文献和网站调研,分析归纳我国高校创客教育的研究现状及活动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高校图书馆在创客教育中的角色,提出高校图书馆可以提供四个方面的服务:一是发挥公益性效能,提供社会化服务;二是构建创客空间;三是促进创客文化生成;四是提供信息资源保障和知识服务。
2022-03-08人气:2525
人气:1439
人气:1439
人气:1371
人气:109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家图书馆学刊
期刊人气:1369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国家图书馆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图书
国际刊号:1009-3125
国内刊号:11-4099/G2
邮发代号:18-251
创刊时间:1977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973
影响因子:0.664
影响因子:0.707
影响因子:0.716
影响因子:1.05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