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13
10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经济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以来,各经济主体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越发旺盛。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时代重要的资源中心,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该文力图从技术上、资源上、人员理念及制度上探究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路径,从校园管理对社会服务的限制和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外部性两方面,分别分析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现实困境,并提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可行办法。
1、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在生产要素中的重要性显著提高。作为图书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对于整个图书馆体系履行其职能有着重要意义[1]。为顺应时代要求,图书馆服务需要实现社会化,向全社会平等地提供信息服务,以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使其成为社会信息资源存量的有效补充。
当前的图书馆体系中,高校图书馆是普通高等学校的资源中心,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占据着优势馆藏资源[2,3,4]。然而其服务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局限性,社会化程度不足,难以实现图书馆资源的高效配置,未能很好地服务于社会信息需求,社会信息需求与实际服务供给之间存在矛盾[5,6,7]。在此背景下,针对高校图书馆推进服务社会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对其可能路径和现存困境的探索,则有一定的指向性、前瞻性,能够指导实践,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普通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路径
为实现服务的社会化,高校图书馆应当主要从技术、资源和人员与制度安排三方面寻求路径的突破。
2.1持续推进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建设
共享是信息时代的主题,而网络是信息共享的工具。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网络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资源的流动和共享能力不断提高了,信息共享网络将信息低延迟、低成本、高质量地在其联系着的各个信息中枢、节点和用户之间传输,大大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为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的各类资源,必须借助信息资源的共享网络。根据现有调查研究,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建立起面向社会开放的图书馆网站,并且通过网络提供文献复制、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等基本资源服务[3]。但这些高校提供的信息资源和访问渠道却颇为受限,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未能实现高度共享,无法被社会充分利用。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实现其服务的社会化,首先应对现有的电子资源进行规模化开放共享,放开访问限制、增加可用资源、降低使用门槛。
总体而言,高校图书馆体系已经建立起了较为成熟的信息资源内部网络,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北京地区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BALIS)等,保证文献供求均衡。凭借现有网络基础设施,高校图书馆能够以较低的固定成本进一步推进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的建设工作。而在向社会开放的共享网络建成后,现有信息资源的流动性将大大加强,使其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因此,不断提高电子资源开放度,继续推进共享网络建设,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能够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打下技术基础。
2.2提升馆藏书籍的数字化程度
在将现有电子资源进一步开放的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着力提升馆藏书籍的数字化程度,通过扫描、内容拷贝等形式,将纸质文献电子化。
与传统纸质资源相比,电子资源在诸多方面具有优势。在收藏方面,传统纸质资源占用空间大、不易清点,同时对存放环境的物理属性有所要求,存续时间有限;而电子资源不具有实体形态、易于统计管理,存储在硬盘等设备中,存续时间长。在信息共享方面,传统纸质资源只能通过借阅复本的形式进行流通,流动性差、折旧大、成本高;而电子资源可以直接利用网络进行共享,流动性强、无折旧、成本极低。在资源使用方面,纸质资源需要以通览、抄录的方式进行利用,耗时较长,且无法直接检索内容;而电子资源便于以局部形式利用,耗时短,能够依靠计算机软件进行内容检索和管理。
因此,资源的数字化是依靠网络进行信息共享的前提。提高馆藏书籍的数字化程度,不仅仅是对电子资源的有力补充,更是提高共享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数字化将电子资源的优势赋予传统纸质资源,给予其更强的生命力和更高的利用价值,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提供丰富原料。
2.3增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社会服务意识
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化服务,不但需要依靠技术,更需要依靠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要对社会化的服务模式做好思想和观念上的准备。有研究将中外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进行对比,提出思想观念上的不同是中国与外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程度差距的来源之一[4]。针对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的研究也指出,服务是图书馆管理的本质和图书馆员的天职[5]。为推进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强调管理人员的意识变革是根本和必要的。
从服务学术到服务社会,服务对象的范围增大、群体复杂,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形象面对读者群体的需求,以更加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新的服务工作,以更加乐于学习的心态接纳越发多样的文化背景。增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社会服务意识,需要行政管理者和图书馆员的共同努力。从馆员到馆长,都应当进行思想观念的革新,进而推动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使之适应社会化服务的要求,做好人员理念、管理制度和组织模式上的准备,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
3、普通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困境
现实情况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仍存在诸多堵点和困境,其中,校园管理限制社会服务和信息资源的外部性是最主要的两种困境。
3.1校园封闭管理与社会服务职能的矛盾
当前,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线上服务能够跨越地理位置的限制,实现社会化较为容易;而线下服务则常常受地理因素制约,其社会化可能因此受到限制。
为保障校园安全,许多高校对校外人员采取入校限制,请求进入校园或获取服务的社会人员需要办理一定的手续,校园对社会公众而言相对封闭。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大部分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持续采取严格的封闭管理措施,为校内外人员流动设限。高校的入校门槛更高了,校园与社会的隔绝程度大大提升,在地理上限制了校外人员获取高校图书馆的线下资源服务。校园的管理制度与高校本身的社会服务职能产生了现实矛盾,并以高校图书馆的线下服务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要进一步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这一困境必须得到解决。
在全国强大的疫情防控力度下,新冠病毒的传播威胁将不断减小,在风险极低的情况下,高校的防控政策将逐渐放松,校园管理恢复正常。而在正常的校园管理模式下,为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同时开放图书馆资源服务,高校和信息资源需求较大的社会组织、企业、政府等可以通过官方协议的方式,赋予对应人员入校许可,从而逐渐解决困境,实现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
3.2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外部性
高校图书馆凭借较强的经费支撑,能够负担较高的资源购置支出,从而获得信息资源的中心地位。然而,如引文数据库、调查数据库等信息资源的价格高昂,又具有较大的正外部性,高校图书馆难以通过数据的有偿提供收回成本,因此,向全社会开放共享的激励不足,仅面向校内共享。只有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外部性问题得到解决,高校图书馆才有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内在动力。
在经济学上,解决外部性问题通常需要将其外部效应内部化,即将外部费用引入价格中。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高校图书馆与使用者经过协商议价,确定信息资源的使用收费,从而使图书馆无需承受经济利益的流失,消除其所提供资源的正外部性,保障信息资源共享的可持续性和社会化服务的可行性。
4、结语
为了逐步向社会开放高校图书馆服务,使全社会获得信息资源的补充,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持续推进共享网络建设、提升馆藏数字化程度、提高管理人员社会服务意识等途径,分别从技术上、资源上、理念与制度上,做好社会化服务准备。而在现实状况下,校园封闭管理对社会化服务的客观限制及图书馆所购信息资源的外部性,都是不利于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困境,需要信息资源供需双方的磋商和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破除。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者应当继续对于其实现的路径和困境进行探索,开展深入的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图书馆工作实践,并最终实现社会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琦.《图书馆服务宣言》(草案):图书馆核心价值的深入体现[J].图书与情报,2008(4):106-109,120.
[2]吴汉华.对我国高校图书馆馆藏图书总量及其增长情况的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31(6):38-44.
[3]王玉林,曾咏梅,崔然,等.我国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现状调查[J.图书与情报,2011(6):26-32.
[4]蒋丽丽,陈幼华,陈琛.国外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7):56-61.
[5]万文娟.中外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9(2):73-76.
[6]刘红菊,陈阳.美国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岗位研究及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9(1):135-140.
[7]程焕文,王蕾.21世纪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新理念[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21(2):15-21.
文章来源:郎鹰.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路径与困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07):175-176.
分享:
高校图书馆被誉为“大学的心脏”,与教师、实验室并称为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指出,“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1]。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担负着育人的职责和使命。
2024-08-30中小微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因素。新时代的今天,中小微企业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各地政府从资金、设备、平台和政策等多方面出手相助,中小微企业中的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有着显著的思路灵活、充满活力、创新活跃等特征。它们拥有高精尖人才和很强的科研能力,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短板,比如资金少、人员不足、管理经验缺乏、信息获取渠道匮乏等。
2023-12-04近年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新理念受到广泛的关注[6]。基于此,南华大学不仅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大纲,还将课程融入思政作为课程教学评价的核心指标。此外,南华大学每年还会举办一系列的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如举办思政教育教学竞赛,邀请专家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组织教师申报思政教育类相关项目等,显著提升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2023-12-01根据新时代发展需要,本科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图书馆作为面向高校本科教学的服务资源保障机构,也要契合高校教学改革要求,找准定位、服务师生,深化本科教学课程支持服务,完善本科教学服务平台,拓展读者个性化服务范围,通过构建全新的服务体系,提供新的服务手段及服务内容
2023-07-07在互联网技术与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自媒体已经完全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本文介绍了高校图书馆自媒体平台咨询服务的优化意义、具体特征与优化方法,以通过进一步提升高校图书馆自媒体平台询服务水平的方式,满足高校读者以及图书馆方面的发展需要,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
2022-04-30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时代的发展,信息素养成为了大学生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探讨也成为了教育学者热烈讨论的问题,随着这一学科的普及,高校对其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增加。学生对知识渴求的欲望越来越大,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就迫使高校图书馆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引进新的题材。
2022-03-30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提升了各行业的工作效率,图书馆工作为实现智能化发展目标引入了信息技术,以期提升服务水平及信息资源智能化水平。研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和作用进行阐述,并对当前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多个角度分析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并提出信息技术应用下图书馆未来发展对策。
2022-03-30高校图书馆是对大学师生提供信息服务的主要机构,在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可以在大学师生的专业学习、人文素养、思想修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对高校图书馆专题电子资源服务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探讨,从专题网站资源导航、校外访问资源以及移动端资源三方面进行阐述。
2022-03-29随着大学生阅读需求与方式的变化,目前高校图书馆图书借阅量呈现下降的现状。文章以笔者所在馆为例,对高校图书馆新书管理及推广服务情况进行了调研与分析。针对调研结果及问题,提出了今后新书管理与宣传推广的新方法,比如设立新书专架、建立特色图书专架、改善阅览环境、多种途径宣传推广等。
2022-03-29文章通过文献和网站调研,分析归纳我国高校创客教育的研究现状及活动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高校图书馆在创客教育中的角色,提出高校图书馆可以提供四个方面的服务:一是发挥公益性效能,提供社会化服务;二是构建创客空间;三是促进创客文化生成;四是提供信息资源保障和知识服务。
2022-03-08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山东图书馆学刊
期刊人气:1453
主管单位:山东省图书馆
主办单位: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学会
出版地方:山东
专业分类:图书
国际刊号:1002-5197
国内刊号:37-1467/G2
邮发代号:24-156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1.973
影响因子:0.664
影响因子:0.707
影响因子:0.716
影响因子:1.05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