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该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是以多数患者入院就诊时病情已处于中晚期,丧失采用根治性切除的机会[1]。对于此类患者,临床主要采用化疗治疗,然而长期应用化疗药物,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并凝血功能出现异常[2]。是以,在化疗治疗的基础上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3]。
413
0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方式,临床上可辅助胃癌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调节免疫功能,防止复发转移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四藤方由上海市名中医邱佳信教授验方胃肠安中的主要抗肿瘤中药组成,可抑制人胃癌细胞皮下移植瘤生长、增殖。本实验通过建立人胃癌细胞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四藤方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546
GC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发病机制涉及外界环境因素和内在遗传因素。此外,GC的发生与细菌病毒感染、人类行为、慢性疾病以及外泌体作用密切相关。有关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开展,能够有效推动GC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提高GC的早期筛查率及患者诊疗效果提供方向。
421
低剂量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操作简单易行,可从体外无创获得病变内部的血流灌注情况,了解病灶的血流动力学及功能改变,可前瞻性为临床提供更多更有效的信息,灌注参数BF、BV、PS值对术前评估胃癌恶性程度意义较大,而Her2、EGFR表达水平与灌注参数相关性较差,可作为辅助性观察指标。
352
尽管在认识晚期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常规的晚期胃癌患者预后风险评估仍依赖于传统模型。目前,转移部位、数量仍是晚期胃癌患者最常用的预后预测工具。然而,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如免疫、营养状况或血液中微转移情况,传统标记很难完全概括肿瘤患者的特征。
1313
胃癌作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超过90%,而晚期胃癌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不足30%,因此对胃癌的早期发现极为重要。早期胃癌多无明显症状,很容易被忽视。X线上消化道造影作为放射学诊断方法,能够通过对胃底、胃体、胃窦等部位扫描,观察是否存在异常,结合过往诊断依据及影像特征进行诊断及鉴别,明确病变位置。
614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现阶段胃癌的治疗水平有显著提高,但是其预后往往较差,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其发病原因复杂且术后易出现转移等。核基质结合蛋白质2(specialAT-richsequence-bindingprotein2,SATB2)是近年发现的可与核基质结核区特异性结合的转录因子,全长733个氨基酸。
497
胃癌属于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居世界第四位,尤以东南亚和中国地区高发。在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占据首位,每年约有40万新增患者[1]。近几年来,胃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明显改善,但是预后仍然不佳,5年生存率约为20%[2]。目前,筛查胃肠疾病最常用的方法是胃镜技术和组织学检查,但这些方法不仅成本高,而且侵入性大,通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450
胃癌是一种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消化系统肿瘤,多发于50岁以上男性群体,约占消化系统肿瘤的50%~60%[1]。相关数据显示,国内每年新发胃癌病人约为42.4万例,因胃癌死亡者超过30万例,且发病人群呈现出年轻化趋势[2]。胃癌病因复杂,包括地域环境、饮食习惯、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癌前病变、遗传因素等,临床根据胃癌分期及病因确定治疗措施,包括手术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等。
909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老年病人中并不少见,我国的年发病率约为31.28/10万[1]。胃癌根治术是目前治疗可切除胃癌最有效的方法,胃癌的术前评估与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仍需被关注。肌少症最初由Rosenberg[2]于1989年提出,定义为老年人骨骼肌面积的减少。现在研究认为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全身广泛性骨骼肌质量减少和功能下降为特征的综合征。
349
胃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及放化疗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胃肠功能障碍是胃癌术后患者常伴有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吻合口漏等,导致临床病死率升高。穴位贴敷是临床常用的中医外治法,可促进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623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根据WHO统计结果显示,亚洲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生率的第7位,病死率在10%左右[1,2]。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仅次于第1位的肺癌,由于早期胃癌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初诊时已为晚期,而晚期胃癌患者多伴随淋巴或血液转移,往往预后较差[3],因此针对胃癌侵袭能力及预后生物标志物的筛选研究成为热点方向之一。
417
自《黄帝内经》开始,“脾主运”的思想便记载于各类中医古籍中,并被后世众多医家不断充实与完善。著名儿科专家江育仁提出:“欲健脾者,旨在运,欲使脾健,则不在补而贵在运也”,指出了脾之生理功能正常的关键在于运脾[1]。刘沈林教授系全国名中医,秉吴门医派之风,善于审证求因,组方思路严谨,疗效甚佳。其受“健脾贵在运”的启发,认为胃癌术后的病机责之于术后脾胃失运,辨治当从“运脾”下手,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345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及老龄化加剧,胃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威胁其生命安全。胃癌早期症状没有特异性,发病较为隐匿,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失去最佳治疗时机。目前,胃癌发病因素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病是多基因变异积累的过程,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542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居前列[1]。然而,由于胃癌发病隐匿,临床症状轻微且缺乏特异性表现,早期确诊率较低,往往在晚期才被发现,导致治疗效果有限。在我国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甚至不足50%[2]。目前,胃癌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辅以化疗或靶向治疗。
382
影响因子:1.148
影响因子:1.435
影响因子:1.046
影响因子:0.510
影响因子:0.836
影响因子:3.299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