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观察胃舒贴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推拿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胃癌手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2组患者均给予胃癌根治术后常规处理,对照组给予穴位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胃舒贴穴位贴敷治疗。比较2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肠鸣音的恢复时间,评价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60.00%,高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舒贴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推拿能明显改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较好。
胃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及放化疗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胃肠功能障碍是胃癌术后患者常伴有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吻合口漏等,导致临床病死率升高[2]。穴位贴敷是临床常用的中医外治法,可促进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本研究观察胃舒贴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推拿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参考《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4]中胃癌诊断标准。(1)临床诊断:(1)早期可无症状体征或上腹部疼痛、饱胀不适、食欲减退;腹痛为持续性或失去节律性,按溃疡病治疗症状不缓解,可出现呕血、黑便;(2)晚期体质量下降,进行性贫血、低热,上腹部可触及包块并有压痛,可有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腹水及恶病质;(3)贲门部癌侵犯食管,引起咽下困难;幽门部癌可出现幽门梗阻症状和体征;(4)实验室检查:早期可疑胃癌,游离胃酸低度或缺乏,红血球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下降,大便潜血(+);肿瘤标志物异常增高;(5)影像学检查:胃癌(胃气钡双重对比造影、CT)。(2)病理诊断:依据胃镜活检组织学病理诊断,行免疫组化检查鉴别肿瘤的组织学分型。
1.2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年龄40~70岁;(3)无腹部手术史;(4)生存期预测≥6个月;(5)患者资料完整、知情同意,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1)未分化癌患者;(2)合并代谢性疾病等影响胃肠功能患者;(3)对本研究治疗方法过敏者;(4)有酒精药物滥用史;(5)伴心、肺、肝、肾等脏器严重病变者。
1.4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癌手术后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男34例,女21例;年龄52~70岁,平均(60.40±8.72)岁;病理类型:低分化腺癌13例,高分化腺癌18例,印戎细胞癌12例,黏液癌12例;临床分期:Ⅰ期35例,Ⅱ期20例;切除部位:远端胃切除44例,近端胃切除11例。观察组男36例,女19例;年龄53~69岁,平均(60.21±8.93)岁;病理类型:低分化腺癌15例,高分化腺癌17例,印戎细胞癌10例,黏液癌13例;临床分期:Ⅰ期33例,Ⅱ期22例;切除部位:远端胃切除43例,近端胃切除1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接受胃癌根治术后常规处理,包括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以及抗感染等。
2.1对照组
给予穴位推拿治疗。患者取适当体位,施术者采用揉、推等推拿手法,用大拇指指腹施术于患者的内关、合谷、脾俞、大肠俞诸穴,力度由轻到重,以患者感到酸、麻、胀、痛为宜;每个穴位操作2~3min后交替,每次30min左右,每天2次。
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胃舒贴穴位贴敷治疗,处方:吴茱萸750g,丁香、花椒、半夏各50g,盐小茴香25g。将上述药物研成粉末,以水调成糊状,制成1.5cm×1.5cm×0.5cm大小的药饼,4℃冷藏备用;由责任护士将药芯分别对准神阙穴(脐中)、中脘穴、足三里(双侧),用医用胶布固定。
2组均治疗1周。
3、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
(1)记录2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排气时间,于术后6h开始,平均每2h由同一主治医师听诊1次;记录术后肠鸣音的恢复时间。(2)生活质量: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5]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3.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
参照《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表》[6]评定,疗效指数=(治疗前证候评分-治疗后证候评分)/治疗前证候评分×100%。优: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良:症状明显减轻,75%≤疗效指数<95%;中:症状减轻,55%≤疗效指数<75%;差:症状无减轻或稍有减轻,疗效指数<55%。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4.22组胃肠功能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优良率为60.00%,高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2组胃肠功能疗效比较
4.32组排便、排气、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
见表2。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表22组排便、排气、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
4.4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前,2组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3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5、讨论
中医学将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归为肠痹范畴。《素问·痹论》曰:“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胃癌手术可损伤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引起气血亏虚之症;胃癌手术过程中血液外溢,致血脉瘀阻、气机不畅、腑气不通,出现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同时脾胃功能障碍引起运化失调,使水聚成湿,湿瘀阻滞,进一步加剧脾胃升降失调,出现腹胀痛、排气、排便等胃肠功能障碍[7,8]。故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治宜以调理气血、健脾祛湿为主。
本研究胃舒贴中吴茱萸、丁香温中散寒,降逆止呕,行气消滞;花椒温中止痛;半夏降逆和胃止呕、消痞。将上述药物贴敷于神阙穴、中脘穴、足三里,神阙穴是人体任脉要穴,汇聚先天之阳气,与各脏器、脉络相通;神阙穴位于肚脐中,是人体最薄弱部位,药物的性味易经微循环渗透吸收,使药效直达病灶,发挥疏通经络、下气宽肠、和胃降逆、通调气机的效果[9]。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功用健脾和胃、调理气血、消积化滞;中脘穴有温通腑气、和胃降逆、升清降浊的作用。通过药物、腧穴和经络的协同效应,起到健脾和胃、调理气血、活血泄浊之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60.00%,高于对照组4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胃舒贴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推拿能明显改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胃舒贴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推拿能明显改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刘玮玮,顾康生.扶正舒肝方联合团体心理疗法对胃癌术后患者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2):204-208.
[2]刘凯,王本军,马恒,等.补中益气汤对胃癌术后气虚血瘀证胃肠功能恢复和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24):152-156.
[3]李华,邵小亚,蒋丽.穴位贴敷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3):96-9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5(8):56-63.
[5]万崇华,陈明清,张灿珍,等.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中文版评介[J].实用肿瘤杂志,2005,20(4):353-355.
[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11):2701-2703.
[7]黄波,陈洁.吴茱萸末穴位贴敷联合场效应治疗仪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2):60-61.
[8]王瑾,陈烨文,徐珊,等.四君子汤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生长激素、肿瘤标志物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药材,2017,40(4):967-969.
[9]杜常志,李静君,高茜.神阙穴中药贴敷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住院时间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8,33(1):34-36.
何淑斌,林俊,姜仙荣.胃舒贴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推拿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1,53(03):184-186.
分享:
胃癌(gastriccancer,GC)是一种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多为腺癌。胃癌的发展并非“跳跃式”,而是经过一系列“渐进式”过程导致的,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其发展过程为慢性炎症→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metaplasia,IM)→异型增生→癌变[1-2]。
2025-03-27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老年人群为该病的高发群体[1]。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2]。由于其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出现与胃炎、胃溃疡等类似的临床表现,导致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3]。
2025-03-14胃癌是胃黏膜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患者常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临床症状表现缺乏特异性。我国每年新增胃癌患者约41万例,如何降低胃癌发病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健康问题[1]。胃镜检查是最常用的胃癌筛查方法,胃镜检查联合胃镜下活检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2]。
2025-02-18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胃癌(gastric cancer,GC)新发病例约 108. 9 万,死亡病例约 76. 9 万。 我国GC 的发病率约占全球发病率的 44% ,为我国第 3大常见恶性肿瘤,其中 50% 以上的患者初诊即为晚期。 晚期 GC 5 年生存率仅为 10. 4% ,严重威胁国民健康[3]。 晚期 GC 的治疗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已成为 Her - 2 阴性晚期 GC的一线治疗方案。
2025-02-08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及癌胚抗原(CEA)在胃癌等多种肿瘤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能有效鉴别良性胃疾病和胃癌,且近年多项研究发现,AFP、CA199、CEA还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有关[2-3]。因此推测可能有助于胃癌PM的预测,但仅依赖单一血清标志物检测可能会造成预测偏差。
2025-02-05胃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治疗胃癌首选方案即是胃癌根治术,可改善临床症状。但是,多数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都存在对自身病情及手术方案认知不足的问题。加上对手术效果的担忧,对手术治疗及术后疼痛的恐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此类患者普遍存在较强的心理负担。
2025-02-05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消化道多发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腹痛、上腹不适、乏力及食欲降低等,手术是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但多数患者于首诊时已发展为局部进展期胃癌(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LAGC)。为延长 LAGC 患者生存期,临床常给予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可杀灭肿瘤细胞,以降低术后复发转移风险。
2025-01-25为延长LAGC患者生存期,临床常给予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NACT),可杀灭肿瘤细胞,以降低术后复发转移风险。但药物不良反应中神经毒性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进而对化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3]。在中医领域中,胃癌被归纳于“痞满”“胃脘痛”等范畴,病因病机在于气滞、血瘀等,治疗均可以益气养阴、祛瘀活血等为原则[4]。
2025-01-24蓝光成像 (blue laser imaging,BLI)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临床 的电子染色技术,它能够显著提高毛细血管形态对 比度,结合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ME)观察胃黏膜微血管(microvascular,MV)、微结构(microsurface,MS ), 可 为 消 化 道 疾 病 诊 断 提 供 依 据[3-5] 。
2025-01-22胃癌起病隐匿,患者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待确诊时多处于临床中晚期甚至已经发生转移[3 ]。临床上传统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对于胃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由于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不高,故仍然需筛选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标,以期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以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参考[4 ]。
2025-01-21人气:18438
人气:15848
人气:15426
人气:14955
人气:1446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肿瘤预防与治疗
期刊人气:1091
主管单位: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四川省肿瘤医院
出版地方:四川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0904
国内刊号:51-1703/R
邮发代号:62-142
创刊时间:197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474
影响因子:2.876
影响因子:0.89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15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