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平胃散加味联合毫火针对胃癌化疗患者的疗效

  2025-01-24    6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分析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替吉奥+奥沙利铂(SOX)方案化疗患者应用平胃散加味联合毫火针对奥沙利铂神经毒性、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及河北省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04例LAGC患者,采用信封法遮盖患者信息,按入院顺序编号分为对照组52例和联合组52例。对照组行SOX方案化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平胃散加味联合毫火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神经毒性及胃肠道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疾病控制率(94.23%)较对照组(80.77%)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腹痛、乏力、纳差及便溏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升高,且研究组升高更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后CD4+/CD8+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及可溶性E-钙黏连蛋白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更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及肿瘤标志物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神经毒性反应评级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胃肠道不良反应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AGC行SOX方案化疗患者应用平胃散加味联合毫火针治疗可促进疗效提高,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可减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下调肿瘤标志物表达,并减轻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程度。

  • 关键词:
  • SOX化疗
  • 局部进展期
  • 平胃散加味
  • 毫火针
  • 胃癌
  • 加入收藏

胃癌(gastriccancer,GC)是消化道多发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腹痛、上腹不适、乏力及食欲降低等,手术是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但多数患者于首诊时已发展为局部进展期胃癌(locallyadvancedgastriccancer,LAGC)[1-2]。为延长LAGC患者生存期,临床常给予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NACT),可杀灭肿瘤细胞,以降低术后复发转移风险。但药物不良反应中神经毒性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进而对化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3]。在中医领域中,胃癌被归纳于“痞满”“胃脘痛”等范畴,病因病机在于气滞、血瘀等,治疗均可以益气养阴、祛瘀活血等为原则[4]。平胃散出自《简要济众方》,是治疗脾胃湿困代表方,有活血、化瘀作用。毫火针结合针法与灸法,通过对穴位进行强化刺激,可起到舒经活络、补固人体阳气、化瘀止痛等功效,符合LAGC治则[5]。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LAGC应用平胃散加味联合毫火针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及河北省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04例LAGC患者,采用信封法遮盖患者信息,按入院顺序编号分为对照组52例和联合组52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47~72岁,平均(60.57±3.48)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19.54~26.31kg/m2,平均(23.12±2.14)kg/m2。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28例;年龄45~71(61.24±3.16)岁;BMI19.31~26.28kg/m2,平均(23.28±2.19)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知情同意,并经河北省人民医院(批号:2019-LW-0226)及河北省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19MEC039)。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胃癌临床实践指南》[6]中诊断标准者;②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functionalcriteria,KPS)>80分者;③生存时间预计>6个月者;④无手术指征者;⑤病例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发生远处转移者;②合并肠梗阻、穿孔或消化道溃疡者;③局部皮肤破损者;④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⑥因各种原因导致所需资料不全者。

1.3方法对照组行替吉奥+奥沙利铂(S-1com⁃binedwithoxaliplatin,SOX)方案化疗:第1~14天给予替吉奥胶囊(国药准字H20100150;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根据体表面积计算成人的首次剂量:体表面积≥1.50m2时,首次剂量为60mg;1.25m2≤体表面积1.5m2时,首次剂量为50mg;体表面积1.25m2时,首次剂量为40mg。每日2次,连续口服21d,休息14d为1个治疗周期。第1天给予奥沙利铂(国药准字J20150117;CENEXI-LaboratoiresTHISSENS.A;规格:50mg),剂量为130mg/m2,静脉滴注2h;3周为1个周期,第1~2周用药,第3周休息,化疗4个周期。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平胃散加味+毫火针治疗。①平胃散加味:取枳壳10g,生地15g,陈皮10g,麦冬10g,炒谷芽10g,茯苓皮20g,炒麦芽10g,厚朴10g,焦神曲10g,苍术10g,枳实10g,枇杷叶10g,焦山楂10g,炮姜6g,槟榔10g,木香10g,生甘草6g;针对气虚患者加山药15g,黄芪20g;针对血瘀患者,加乳香9g,丹参9g,苏木9g;加水煎煮成汤,取400mL早晚2次分服,每日1剂,连续治疗12周。②毫火针: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局部消毒,取阿是、足三里、外关、曲池、气海、关元、梁丘穴,将一次性毫针(0.4mm×50mm)于酒精灯上加热,将针体烧红后,垂直将针刺入穴位,深度为15~36mm,留针时间为20min,期间以捻转手法行针1次,各穴位15s,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2周。

1.4观察指标

1.4.1临床疗效治疗12周后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评估疗效:①完全缓解,可测量病灶消退,中医证候积分下降≥90%;②部分缓解:病灶体积缩小≥30%,中医证候积分下降70%~89%;③疾病稳定:病灶体积缩小<30%,中医证候积分下降30%~69%;④疾病进展:未达以上标准。疾病控制率=1-疾病进展率。

1.4.2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治疗12周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评估中医证候积分,对症状乏力、纳差、便溏及腹痛各项分别计0、2、4及6分,评分与症状严重程度成正比。

1.4.3免疫功能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集患者3mL肘静脉血,流式细胞仪(贝克曼CytoFLEX型)测定CD43+、CD4+、CD8+,计算CD4+/CD8+。

1.4.4肿瘤标志物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集患者3mL肘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可溶性E-钙黏连蛋白(solubleE-cadherin,sEC)及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antigen199,CA199)水平。

1.4.5神经毒性程度以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分级标准[8]评估:0级,无症状;Ⅰ级:反射消失或深肌腱感觉异常或感觉、运动无症状;Ⅱ级:运动、感觉症状轻微,未影响日常生活;Ⅲ级:运动、感觉症状较重,感觉出现异常改变,行走需借助工具,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Ⅳ级:致残或危及生命。

1.4.6胃肠道不良反应依据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9]判断:无呕吐、恶心、腹胀及腹泻等症状为0度;主诉恶心,但不对进食、生活产生影响,腹泻时间<2h,有轻微腹胀,每日呕吐≤2次即Ⅰ度;主诉恶心,且影响进食及生活,腹泻时间>2d但可耐受,腹部膨隆但可耐受,每日呕吐3~5次即Ⅱ度;主诉严重恶心,存在腹胀、烦躁、呻吟等症状,需卧床休息,出现血性腹泻或腹泻不耐受需治疗,每日呕吐>5次即Ⅲ度。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疾病控制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腹痛、乏力、纳差及便溏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更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3两组免疫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后CD3+、CD4+、CD8+及CD4+/CD8+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升高,且研究组升高更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2.4两组肿瘤标志物比较两组治疗后CEA、CA199及sEC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更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各项肿瘤标志物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比较

2.5两组神经毒性程度比较研究组神经毒性反应评级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两组患者神经毒性程度比较[例

2.6两组胃肠道不良反应比较研究组胃肠道不良反应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两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程度比较[例


3、讨论


GC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复发与远处转移、淋巴结浸润及癌灶残留等有关[10]。而NACT可通过化疗药物缩小肿瘤体积,可提高手术切除率,以降低复发,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是化疗常见毒副反应[11-13]。由此,需探索新的有效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疾病控制率(94.23%)较对照组(80.77%)更高;研究组治疗后腹痛、乏力、纳差及便溏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分析原因:平胃散出自于《简要济众方》,为消导剂首方,有健运和中、利湿健脾等作用,主治“胃气不和”,常被用于治疗“胀满”“积聚”等病症。本研究所用平胃散加味以陈皮、枳实、枳壳、厚朴、甘草等为基础方,辨证加味,方中陈皮可入脾肺,不仅可健脾理气,还具有燥湿化痰功效,为君药;苍术健运脾胃,可通痹、祛湿、除寒等功效,厚朴不仅可燥湿消痰,还有着下气宽中作用,与苍术同为臣药;木香有着降气止呕作用,槟榔则可辛温降泻,枳实有破气除胀功效,甘草可调和诸药,为使药;对血瘀患者加乳香、丹参及苏木,不仅可调气活血,还有着化瘀祛痰作用;对气虚患者加黄芪、山药,可起到补中益气作用;诸药合用,共奏解毒散结、通降胃气之功。火针是一种创伤针灸疗法,以火之力,以纤细针体为载体,将600~800℃热能直接送入体内,通过内热效应,起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及调节脏腑气血作用,从而达到治病目的,可促进患者症状改善[16]。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后,化疗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同时,不可避免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从而降低免疫功能。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较对照组更高,CEA、CA199及sEC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分析原因: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中活性成分如黄芪甲苷、黄芪多糖等,有着较高抗肿瘤活性,不仅可对肿瘤细胞凋亡产生诱导作用,还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17]。毫火针作用于腧穴,可通过热力作用对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产生促进作用,以此诱导机体免疫反应。既往研究发现,化疗药物虽有着杀灭癌细胞作用,但用药后不良反应较多,可导致患者免疫力降低[18]。颜士欣等[19]在研究中证实,中药汤剂用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可预防或缓解患者术后应用奥沙利铂导致的周围神经毒性。本研究发现,研究组神经毒性反应评级优于对照组,研究组胃肠道不良反应程度优于对照组,提示平胃散加味联合毫火针治疗,可减轻神经毒性程度,并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与刘磊等[20]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平胃散加味联合毫火针治疗LAGC行SOX方案化疗患者,有利于提高疗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下调肿瘤标志物表达,且可减轻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胃肠道不良反应。但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样本量较少等,在观察结果时,可能存在一些因素对结果造成影响。在未来的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深入分析平胃散加味联合毫火针对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智浩,李毅,牛兆建,等.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20,25(11):804-808.

[2]王梦雨,李宁,邓文英,等.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肿瘤临床,2022,49(15):801-806.

[3]张汉文,吴依芬,李浩,等.结直肠癌围化疗期颊针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及胃肠道反应的效果[J].广东医学,2022,43(9):1141-1144.

[4]吴生保.胃癌宁汤结合西药治疗中晚期胃癌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20,41(7):894-896.

[5]董刘佳,苗嘉萌,袁红霞.袁红霞从气血水辨治胃癌前病变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21,40(1):71-74.

[6]孙燕,季加孚.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NCCN指南)/胃癌(翻译版)内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51-255.

[7]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J].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14-216.

[8]王新德,何凤生,薛启.MING.神经病学:神经系统中毒及代谢性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35-137.

[9]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WHO标准)[J].癌症,1992(3):254.

[11]邢益阳,宋仲洁,赵景芳.蠲痹活络方预防奥沙利铂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22,50(5):88-91.

[12]高新,张仕年.毫火针治疗癌症晚期中、重度疼痛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20,40(6):601-604.


基金资助: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编号:2025271);


文章来源:陈元武,张明明,岳向勇,等.平胃散加味联合毫火针对胃癌化疗患者的疗效[J].安徽医学,2025,46(01):83-8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山东中医杂志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杂志

期刊人气:279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山东中医药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

出版地方:山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0257-358X

国内刊号:37-1164/R

邮发代号:24-044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