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存在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是胃肠道间质瘤(GISTs),在消化道间叶肿瘤中占大部分,是间叶组织产生的肿瘤,胃肠道平滑肌肉瘤或胃肠道平滑肌瘤。在临床病理诊断中,胃肠道间质瘤占胃肠道间叶性肿瘤的一少部分。CD117、CD34、Ki-67和DOG1都是用于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标志物。本文主要探讨的是CD17、Ki-67 CD34、和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临床意义。
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存在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在消化道间叶肿瘤占大部分。间质瘤涵盖了胃肠道平滑肌肉瘤和胃肠道平滑肌瘤。消化道出血是胃肠间质瘤的普遍病症,还有腹痛包块等病症,恶性的胃肠道间质瘤还会伴随身体发热、体重减轻等症状。
1、CD117、CD34、Ki-67、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
CD117与CD34是作为诊断和筛查靶向治疗的重要指标,Ki-67是通过体现细胞增殖活力和细胞分裂的标记物,DOG1是利用基因表达胃肠道间质瘤蛋白[1]。
CD34是高度糖基化的跨膜糖蛋白,选择性表达于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表面、非造血组织相应的肿瘤中,并且随着细胞的分化而逐渐消失。
Ki-67是一种与核糖体RNA转录相关的核蛋白。Ki-67的失活会导致核糖体RNA的合成受到限制。Ki-67在细胞增殖的G1、S、G2和M时期均有表达,所以可以作为一种标记细胞增殖的标记物来应用。在病理报告中指数和肿瘤的分化程度、转移、浸润以及预后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DOG1基因编码的蛋白由960个氨基酸组成的。此蛋白有8个可以穿模的功能区域,因为跨膜区域的数目高所以被认为是钙离子调控氯离子的蛋白通道。DOG1选择性高于胃肠道间质瘤的表达,对胃肠道外间质瘤、上皮样胃间质瘤、转移性间质瘤和儿童间质瘤都有很好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在胃肠道间质瘤中DOG1的高表达机制,就目前而言有这样两种解释,一种可能是DOG1是胃肠道间质瘤的另一种表型,仅仅是一种分子标志物;另一种可能是在Ⅲ型酪氨酸激酶受体的信号传导通路中DOG1起到了某种特定的作用。
2、CD117、CD34、Ki-67、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的临床意义
胃肠道间质瘤的定性诊断必须依赖病理检查的免疫组化结果和“金标准”来明确,当胃肠道间质瘤和CD117呈阳性时,即可做出胃肠道间质瘤这一诊断。CD34蛋白是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前体细胞的特殊抗原,在内皮细胞、原始造血干细胞、胃肠道间质瘤以及肌纤维母细胞都有阳性的表达,部分胃肠道间质瘤在CD117表达阴性在CD34中表达阳性,所以临床上通常以CD43和CD117两项指标共同作为参考来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同时结合MSA和其它标志物辅助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CD117和CD34在平滑肌肉瘤和平滑肌瘤组织结构中的表达偏低或者为阴性,所以要借助其他标记物来诊断。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精原细胞瘤、孤立性纤维瘤、黑色毒瘤、转移性小细胞癌等也可以表达CD117,有些肿瘤很难与胃肠道间质瘤区分开,给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带来了困扰。只凭借CD117和CD117/CD34联合诊断与筛查胃肠道间质瘤不能完全满足临床治疗诊断的需要[2]。
随着对CD34分子介导细胞作用机制的越来越深入和广泛的了解,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造血干细胞以外,还有其他类型的细胞也会对CD34分子进行表达,比如血管内皮细胞、实体瘤细胞、白血病细胞以及纤维母细胞等等。到目前为止,CD34分子与细胞内蛋白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CD34分子的特异性受体/配体的鉴定都有待进一步的明确。由于CD34分子与细胞黏附作用与体内的炎症发生、免疫应答、肿瘤转移、创伤愈合以及凝血现象等重要的生理病理过程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临床上对于鉴别肿瘤良性恶性程度和肿瘤起源、实体瘤的治疗以及血友病的诊断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器官移植等医学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前景。
Ki-67是一种体现增值活力和细胞分裂程度的标记物,用于Ki-67的增殖指数来判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预测胃肠道间质瘤的预后。从临床角度来看,可以预测胃肠道间质瘤的预后是Ki-67的应用价值所在。胃肠道间质瘤的直径越大,核分裂计数和Ki-67增值指数越高,表明了胃肠道间质瘤的恶性程度越高。
DOG1作为胃肠道间质瘤一种敏感的特异性强的抗体,可以帮助临床更好的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存在,虽然DOG1为确认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了很多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但是患者年龄性别发生部位以及危险度不同时DOG1表达无明显差异,所以DOG1不作为危险度评判的指标。DOG1基因的表达也会出现在视网膜、感觉神经元细胞以及分泌上皮细胞。在正常组织的免疫反应中,为表面上皮细胞、胃肠道细胞、唾液腺以及胰腺腺泡细胞、肺支气管上皮细胞、精原细胞等都有DOG1的阳性表达。虽然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高效表达,但仍然不能作为单一的评判标准来作为诊断结果[3]。
3、小结
人们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认识不断加深,尤其是DOG1单克隆抗体的产生,对全面了解和治愈胃肠道间质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CD117和DOG1、CD117和CD34的联合应用,在临床中的意义重大。目前对CD117、CD34、Ki-67、DOG1的了解还不是很全面,其高表达机制、生物学功能以及与胃肠道间质瘤的生物学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争取取得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郑铭,江淑萍,何毅辉等.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DOG1与CD117、CD34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6):1165-1167.
[2]洪岩,陆波,肖献秋等.CD117、CD34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1,51(36):30-31.
[3]赵文娣,祁义军,王岳君等.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表达的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4):454-457.
刘茜.CD117、CD34、Ki-67、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健康之路,2016,15(01):10.
分享:
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电子内镜检查的应用愈加广泛,逐渐成为判断消化系统疾病的首选检查方式,为医师的后续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相比于传统胃肠镜检查,无痛胃肠镜主要是借助麻醉药物使患者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检查,其不仅准确度相对较高且操作时间相对更短,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痛苦。
2025-04-01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任何持续时间超过 3 个月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目前该病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非传染性死亡原因之一。 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CKD 将影响到越来越多的人,并在全球各种死亡原因中,其重要性将进一步上升,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
2025-03-28结直肠腺 瘤 (colorectaladenomas,CRA)是 指在结直肠肠腔内突出于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是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的主要癌前病变。50 岁 人 群 的 腺 瘤 检 出 率 为 25% ~30%。.内镜下治疗已成为 CRA 的首选治疗手段,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是 CRA 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19%。
2025-03-26腹腔镜胃切除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是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常用手术方式。然而,手术过程中使用的气腹技术,通过向腹腔内注入二氧化碳(CO2)以形成操作空间,会对患者的生理功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1]。其中,肺顺应性和肠黏膜状态作为评估手术影响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2]。
2025-02-26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属于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餐后饱胀、恶心、呕吐等症状。FD 的发病机制复杂,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觉过敏、胃底舒张功能下降、精神心理因素等都可导致 FD 的发生 。幽门螺杆菌(Hp)能够引发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反应,破坏胃黏膜屏障的完整性,进而干扰胃肠激素的正常分泌。
2025-01-25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餐后饱胀、烧灼等,病程长短不一,症状可反复发作,该疾病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目前,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有促胃肠动力药、抑酸剂、心理疗法等方式,其中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作为西医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治疗中的常用药物,其属于一种选择性 5- 羟色胺 4 受体激动剂。
2025-01-25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或黏膜下层的向胃腔内突出隆起的局限性良性病变,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胃部息肉扩大,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甚至存在向其肿瘤转化的风险。外科手术一直是胃肠息肉的主要治疗手段,临床上多数老年胃息肉患者会在息肉较小时接受内镜下切除术治疗[1]。
2025-01-09胃肠道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负责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免疫器官;被认为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始动器官,是MODS发生发展的枢纽,危重症患者合并胃肠功能障碍(gastro intestinal dysfunction, GID)者高达62%[2]。GID的发生主要与胃肠道动力、机械屏障和免疫功能受损及肠道微生态失衡有关。
2025-01-07胃肠镜检查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规的诊疗方法,往往会引起大多数患者产生恶心、咳嗽、紧张和焦虑等不适感。麻醉镇静下的内镜检查不仅可以减轻患者上述不良反应,也可为内镜检查医生提供一个舒适、良好的检查环境[1]。丙泊酚因起效快、苏醒迅速且无明显药物蓄积,被广泛用于门诊小手术和各种检查[2]。
2024-12-16目前,IB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药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状,但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增多、复发率高等问题,且单种药物适应范围较窄,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医疗卫生资源带来巨大浪费[3-4]。
2024-12-16人气:16583
人气:15927
人气:15508
人气:15225
人气:1468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期刊人气:2068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7157
国内刊号:111-9296/R
创刊时间:2014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220
影响因子:0.900
影响因子:1.023
影响因子:1.245
影响因子:0.65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