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拥有大量的革命遗迹的陕西省,目前仍然面临着革命遗迹红色文化不能进行有效传播的困境,同时由于缺少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而无法对陕西革命遗迹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形成系统的认识。为弥补这些不足,本项目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陕西革命遗迹红色文化的传播策略并针对红色文化传播策略的改进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更好地促进陕西省革命遗迹红色文化的传播。
一、研究背景
(一)红色文化传播的困境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斗争时期形成的特色文化,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等存在直接的关系,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导致部分人群对红色文化的情感和态度存在偏差,主动认可和接受红色文化的意识不足,这对红色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播和发展形成了负面影响。目前红色文化传播方面存在形式比较单一,以传统媒介为主,对新媒体平台和网络平台的开发不够深入,这影响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效果,进而对红色文化传承产生消极影响,降低了红色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力。目前,红色文化传播的发展困境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如何更有效地传播红色文化,是当前理论和实践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陕西革命遗迹红色文化传播缺乏研究
陕西是全国比较早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党团组织的省份之一,陕西省在历史上发生过许多镌刻史册的伟大革命事件,也留下了数量众多的红色遗迹。比如延安的宝塔山、照金的薛家寨、渭南的壶梯山、汉中的华阳古镇、蓝田的葛牌镇等等,很多革命遗址已经成为红色文化教育和传播的基地。虽然目前有众多陕西省内外的个人和团体来陕西革命遗址参观和学习,但是陕西革命遗址的红色文化的传播策略的现状如何,目前仍然缺乏调查和研究。
(三)本文的研究意义
本文依据传播学和行为科学的相关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陕西革命遗迹红色文化传播的策略进行研究,可以弥补现有相关理论研究缺乏的不足。通过本文的研究,为陕西革命遗迹改进红色文化的传播策略提出对策建议,有助于增强陕西革命遗迹红色文化传播效果,进而促进红色文化传承。
二、调查与样本分析
本文作者在文献整理、实地访谈的基础上,设计了陕西革命遗迹红色文化的传播策略、效果与传承的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在网络上发放调查问卷。本研究共收回26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211份。在筛选问卷时,部分问卷填写时间过短,部分问卷的选项全部选择了某一项,因此判定为无效问卷。以下对问卷数据运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本文以在陕西革命遗迹参观、游览、学习的人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中的样本的人口统计变量信息如下。
(1)性别。参与问卷调查人数211人,其中男性79人,占总样本数的37.44%,女性132人,占总数的62.56%。
(2)年龄。样本人群的年龄段主要在19—24岁,占比43.6%,其次是35—44岁和45—65岁,分别占比24.64%和17.54%,25—34岁的人群占比11.85%,18岁以下和65岁以上的群体分别占比1.9%和0.47%。
(3)省份。样本所在省份为陕西省de占比60.19%,非陕西省的占比39.81%。
(4)文化水平。样本数据显示在文化程度方面:本科学历占比53.55%、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16.59%,高中/高职/中专学历占比11.37%,大学专科学历占比10.9%,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7.58%。
(5)政治面貌。样本中共青团员占比37.44%,群众占比31.75%,共产党员占比27.49%,其他政治面貌占比3.32%。
(6)职业。样本中在校学生占比37.91%,其次是企业、事业单位工作者,分别占比19.91%和15.17%,自由职业者和其他职业占比依次为12.32%、9%,无业人员和退休人员占比较小,分别占3.32%和2.37%。
(7)年收入。收入在2万以下的样本群体占比最大,为46.45%,10万以上和8—10万的占比均为15.64%,2—4万的占比11.37%,5—7万的占比10.9%。
三、陕西革命遗迹红色文化传播策略的分析
(一)陕西革命遗迹红色文化传播信息形式分析
询问被调查者“您通过哪些信息形式了解到陕西革命遗迹红色文化”,数据显示:78.2%的被调查者通过文字形式,74.41%的被调查者通过图片形式,69.19%的被调查者通过视频形式,21.8%的被调查者通过语音形式,16.11%的被调查者通过语音形式,仅有4.27%的被调查者通过VR虚拟全景实图的形式去了解陕西革命遗迹红色文化。
(二)个人了解陕西革命遗迹红色文化的媒介分析
询问被调查者“您通过哪些途径了解陕西革命遗迹红色文化”,问卷数据显示:64.93%的被调查者通过电视、广播,56.87%的被调查者通过网络媒介,54.98%的被调查者主要通过实地参观、游览,52.13%的被调查者通过书本/杂志/报刊媒介,45.02%的被调查者通过他人讲解,11.37%的被调查者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陕西革命遗迹红色文化。
遗迹红色文化”,问卷数据显示:56.87%的被调查者主要通过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哔哩哔哩),50.24%的被调查者通过景点的官方微信号、小程序、APP,36.97%的被调查者通过搜索引擎(如:百度、360、搜狗),34.12%的被调查者通过旅游类APP,32.7%的被调查者通过视频平台(如:爱奇艺、芒果TV、优酷),25.12%的被调查者通过其他网络途径(如:小红书、微博、知乎)来了解陕西革命遗迹红色文化,7.58%的被调查者没有使用任何网络渠道了解陕西革命遗迹红色文化。
(四)陕西革命遗迹红色文化传播内容分析
询问被调查者“您了解到的陕西革命遗迹红色文化的内容有哪些”,问卷数据显示:80.57%的被调查者了解陕西革命遗迹红色文化的内容主要是革命发展历程、革命故事,70.14%的被调查者了解陕西革命遗迹红色文化的内容主要是革命精神、文化、信念,59.72%的被调查者了解陕西革命遗迹红色文化的内容主要是革命遗迹的有形展示。
(五)陕西革命遗迹红色文化的传播优势
询问被调查者“您觉得陕西革命遗迹红色文化传播的优势有哪些”?数据分析结果显示,76.78%的人认为包括丰富的革命遗迹,75.36%的人认为包括深厚的历史沉淀,62.09%的人认为包括有力的文化宣传,53.55%的人认为包括国家的政策扶持,46.45%的人认为包括地理位置的优越,7.58%的人认为是其他。
(六)陕西革命遗迹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询问被调查者“在陕西革命遗迹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您认为现在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宣传形式单一是大多数人(62.56%)认为的主要问题,认为问题包括缺乏资金投入、缺乏政策支持的人的占比相似,分别为28.44%、28.91%,而37.91%的人认为红色遗迹保护力度不够,认为景点服务体系不完善和背后精神挖掘不深的人数占比均为44.08%,33.18%的人认为游客不感兴趣,10.9%的人认为有其他问题。
参考文献:
[1]许映娴,周琼,唐勇.本土红色文化的宣传推广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韶关市翁源县的实证分析[J].南方论刊,2019,(04)79-81+91.
[2]周涛,杨静,刘全明等.旺苍县红色文化传播现状与问题的调查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6,(16):47-48.
[3]张宇,朱兴丰,崔伟.大学生红色文化认知状况分析——基于苏南某本科院校的实证调查[J].世纪桥,2017,(03):44-45.
[4]方燕红,尹观海,叶木旺.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心理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0(06).29-35.
[5]余忠发,陈煜,张曼.文化传承视角下年轻人对红色文化认知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南昌市为例[J].市场周刊,2021,34(03):55-58.
文章来源:温宁,唐萍,张晶晶.陕西革命遗迹红色文化的传播策略研究[J].今古文创,2022,(15):65-67.
分享: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正式把研学旅行纳入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加持下,研学旅行作为文旅融合发展下的细分市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快速发展,研究和建设热度极高,更成为乡村振兴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2024-09-03当今时代,文化成为越来越增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和综合国力、地区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四川省于2009年7月13日颁布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中将位于四川宜宾的苗族刺绣收录其中。川南苗族民间刺绣属于川黔滇型,其刺绣纹样的特点是以高度几何化纹样为主,既有自然纹样抽象化形成的几何纹(如涡纹、勾纹、十字纹),也有工艺限制形成的几何纹。
2023-07-12红色文化资源承载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高尚精神与党性观念,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着重强调,要引导全党共同发扬红色传统、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奋进精神与迈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2023-07-07傩文化又称鸾文化,起源于殷商时期的巫术活动,经过三千多年的传承变迁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傩”的字形和读音与“雀”和“鸟”有关,“傩”为远古图腾祭祀之仪,而傩面具是傩戏表演中重要的道具,在仪式中充当着沟通人与神之间的纽带和媒介。黄朝斌先生的《傩言艺语———傩戏面具艺术的传承与创造性转化研究》著述,是作者本着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3-07-07陕西传统民俗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之一,其现有传播策略具有一定的特点。本文对陕西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播策略进行研究,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目标受众四个方面对陕西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播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从中引发一些思考:传播传统民俗文化要以满足受众为前提,以内容制作为基础,以价值认同为核心,以媒介融合为路径。
2022-05-24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本研究从阐释耕读文化的基本内涵与历史价值,探究乡村振兴视与耕读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在联系,乡村振兴战略给耕读文化传承发展带来了机遇传承创新耕读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从而理论上探索性提出耕读文化新发展的路径,注重顶层设计,赋能传统耕读文化。
2022-04-07拥有大量的革命遗迹的陕西省,目前仍然面临着革命遗迹红色文化不能进行有效传播的困境,同时由于缺少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而无法对陕西革命遗迹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形成系统的认识。为弥补这些不足,本项目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陕西革命遗迹红色文化的传播策略并针对红色文化传播策略的改进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022-04-02厘清四渡赤水红色文化资源类型,阐述其存在状态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四渡赤水红色文化保护的对象、主体与经费;探索四渡赤水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措施。在此基础上,这项研究回答了四渡赤水红色文化资源要"保护什么""为什么保护",以及"怎样保护"等颇具"纲领性"的几个重要问题。
2022-03-05通过查找相关文献、采访4位清远连南瑶族扎染传承人和文化馆工作人员、在网上收取了241份有效问卷这三种方式,了解瑶族扎染的历史文化、所面临的困境、扎染的制作流程以及销售情况等。根据获得的资料和数据,探索瑶族扎染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建立数据库、构建"多元传播赋能模式"、旅游开发、创新和活化传承方式以及"非遗+科技"的新对策。
2022-03-05人类在自身的历史演进过程中,通过逐渐积累、沉淀的方式,形成了具有精神属性的文化。它一方面显示了创造这种文化的集体心理价值,另一方面展示了作为这种文化实践者的生活方式。陕西秦绣作为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通过文化产业化发展途径,获得了较好的保护与传承。并且,形成了"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的基本发展原则。
2022-03-02人气:2288
人气:2102
人气:2059
人气:1859
人气:167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文化艺术研究
期刊人气:1767
主管单位: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文化
国际刊号:1674-3180
国内刊号:33-1355/J
创刊时间:2008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33
影响因子:0.176
影响因子:0.27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