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四川南部苗族刺绣产业化发展探究

  2023-07-12    13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川南苗族是我国苗族位于四川南部的一个分支。川南苗族刺绣工艺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地方特色,是川南苗族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大力推动川南苗族刺绣产业化发展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对川南苗绣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川南苗绣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针对川南苗绣产业化发展策略,指出了其产品质量、营销手段、人才技术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为川南苗族的产业化发展研究提供思路。

  • 关键词:
  • 产业化发展
  • 四川南部
  • 民间美术
  • 苗族刺绣
  • 苗绣产业
  • 加入收藏


1、川南苗绣产业化发展现状


当今时代,文化成为越来越增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和综合国力、地区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1]。四川省于2009年7月13日颁布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中将位于四川宜宾的苗族刺绣收录其中。川南苗族民间刺绣属于川黔滇型,其刺绣纹样的特点是以高度几何化纹样为主,既有自然纹样抽象化形成的几何纹(如涡纹、勾纹、十字纹)[2],也有工艺限制形成的几何纹。川南苗族民间刺绣针法与四川境内蜀绣、羌绣在技法表现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针法分为补绣、挑绣、钉线绣等,但是主要以挑绣为主。色彩鲜艳明亮且具有浅浮雕感。根据实地的考察了解到,现在的苗族刺绣主要是用于婚嫁或者过节所穿着的盛装,生活用品较少。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给民间工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第一,随着信息化和现代化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们逐渐的远离繁琐复杂的苗族刺绣,去追寻成本更低更加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渐渐改变也使过度汉化的川南苗族人不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完成一件工艺品,这导致了仅有一部份老人还保留着苗绣这门技艺,据了解大部分年轻人已不愿意传承这门手艺。而这部分保留技艺的老人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岁月的流逝使这门技艺正在慢慢的失传。第二,由于过度的汉化当地的年轻人对苗绣的喜爱大不如以前,更多人愿意选择新式的婚嫁服饰来举办自己的婚礼,“盛装”的概念已经在当地苗族人的心中渐渐淡化,这就导致了当地对苗绣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再加上由于长期以来苗族族群和亚族群之间的交往与通婚,苗族图案的区分边界线开始模糊[3],随着苗绣的需求慢慢变少,导致愿意从事这方面行业的人也逐渐减少。第三,苗族刺绣在当地还没有完整的产业链,并且和当地的旅游业联系甚少。参观的苗寨的人流量也岌岌可危。整个城市的苗族文化氛围淡漠,从表面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这些问题加大了最终产品形成商业化模式的难度系数,导致其难以弘扬文化精髓,产业化发展面临困境,使非物质文化资源在实体化过程中受到限制。如不加以传承和发展,川南苗绣在不远的未来将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2、川南苗族刺绣产业化的优势与不足


2.1川南苗族刺绣产业化的优势

2.1.1社会对刺绣的认知和人民大众求异心理

从社会认知来说,中国历史上自古就以刺绣出名,刺绣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苗绣是刺绣,则记录着制作者或是一个地域的生活、文化和历史,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对美的追求和对哲理的探索,深受人们所熟知和喜爱。从大众心里来说,随着人们的思想也不断的进步,追求个性、实现自我不知不觉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的主流思想,这两点会成为川南苗绣产业化发展的一个大前提和切入点。

2.1.2制作材料的普遍、利于加工、便于收集

首先川南苗族刺绣所使用的线材为膨体纱,而布料主要以涤纶为主,对于收集这些材料,相比其他民间艺术的材料收集来说,受外界影响小并且没有苛刻的环境要求。再次,苗族刺绣所用的材料比较普遍,性质也相对稳定,便于收集也利于购买。材料可以大批量的供应,而对于产业化而言,充足的材料供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2.1.3图形纹样抽象概括利于大批量生产

根据笔者前往四川宜宾的实地调查发现,第一,川南苗绣所采用的图案基本上以几何构图为主,图形的样式主要有八角花纹样、涡卷纹样、十字行纹样和其他多种纹样的变形体,无具体的纹样,不同纹样的特征鲜明且识别性高,其图案因绣片形状的不同分为几何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的整体构图以多边形或者方形为主,在图形变化过程中对称的几何图形较多,颜色划分明显。看起来复杂但条理清晰。第二,技法上主要采用数纱绣和平绣为主,用简单的技法勾勒出变化多样的纹样是川南苗绣的一大特点[4]。简单的几何连续纹样和技法使川南苗族刺绣在适应产业化发展上比其他种类的民间艺术更有优势。

2.1.4有众多成功案例可以结合借鉴

国内外关于研究川南苗族民间刺绣工艺相关理论研究相对贫乏,对其产业化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但是目前川内刺绣重点研究的蜀绣、羌绣已经初见产业化规模。如2006年蜀绣获批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又如“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对“羌绣”实施了灾后帮扶计划,这些计划加快了羌绣文化产业化进程。纵观全国,这些成功的案例都是我们借鉴和研究的宝库,如果能将这些案例的成功之处与川南苗族的产业化现状进行结合,想必会对川南苗族刺绣的产业化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2川南苗族刺绣产业化的不足

2.2.1机械加工,质量低,材料廉价

第一,刺绣在古代少数民族中多用于制作盛装。由于古时的资源有限,线材采用膨体纱而布料采用棉布或涤纶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膨体纱和涤纶等材料在质量方面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廉价的材质很难吸引人们的目光[5]。第二,在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下,一些不良商贩目光短视生产只为攫取利润,甚至有假冒伪劣的产品充斥期间,全然不顾这一古老技艺的艺术性,产品质量也越来越差。这也导致了愿意从事传统手工艺的人逐渐流失。材料质量的缺陷和不良的生产方式是苗族刺绣产业化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2.2.2销售手段和销售观念单一

从销售手段来说,现在川南苗绣的销售手段过于单一,根据当地的调查,大部分都是一对一的私人定制婚嫁服饰,销售手段的单一导致了东西再好但是没有人欣赏的尴尬局面。在去往当地的苗绣工厂参观时发现,工厂所面对的销售群体大多是一些当地人或是作为演出服装销售。既然苗绣被定性为物质文化遗产,仅仅作为演出服或是年轻人的嫁衣是不够的,销售观念的单一导致了产品很难得到更大的价值提升,同样也不利于产业化的发展。

2.2.3没有形成区域性集群发展

在川南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川南苗绣的发展还有没形成区域化,发展过于分散并且大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家中独自完成,呈点状分布。其次,产业链不完整没有形成产业基地一条龙的服务,不管是生产阶段、推广阶段还是销售阶段都过于分离,缺少应有的联系,这可能也是产业化受阻的一个原因。

2.2.4当地政府的监管不足

川南苗绣作为一个文化产业,在国家重视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大潮流下,政府应该做好合理的监管,但是当地政府对民间艺术产业化的重视不足,监督和管理不足,没有做好合理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川南苗绣产业化的发展停滞不前。

2.2.5缺少综合性人才和技术人才

民间艺术需要的是传承,否则将后继无人,许多挑花作品也只能在一些博物馆中见到,还没有进入现代人们的生活之中。由于挑花属刺绣,在研究和应用方面受到诸多限制[6]。综合性人才和技术人才就是突破限制的关键,尽就技术人才而言,现在掌握川南苗绣技艺的人在逐渐减少,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第一,苗族虽然集中分布在四川南部,但人数相比其他地域的苗族较少,而汉族人数占比较大,经过长年的混居和通婚,苗族的汉化程度越来越高。根据实地了解,单纯的苗族家庭现今少之又少,混合式家庭占大多数。又因受现在传统观念的冲击,愿意穿着苗族盛装举办婚礼的人也越来越少。笔者在采访当地一个苗绣的老人时他这么说道:“年轻人都去外地打工养家了,都不喜欢这个,费时间又赚不到钱。”第二,缺少相对应的培育人才机构。目前苗绣主要是靠口口相传,并没有一个教育体系来培养专业性的人才,导致了在大家都不喜欢学习的情况下,掌握这门技艺的人数越来越少且大多是老人。年轻是发展的资本,没有年轻的血液,川南苗绣的产业化很难延续和健康发展。


3、川南苗族刺绣产业化发展的策略


3.1提高产品的质量

产品质量是评估一个产品好坏的重要因素,提高产品质量是川南苗绣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一步。第一,从材质上来说,川南苗绣的材质应用素来采用膨体纱和涤纶,这些材质在性能和美观程度上已经远远落后于当代的一些材料,如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则需从材料上做一些必要的改变,例如在线材上可以采用丝光线作为绣线,丝光线是现在刺绣行业普遍采用的材料,具有光泽感好质量优等特点,而面料上需要摆脱单一材质,应根据产品本身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材质。第二,从技法和图案方面来说,根据史料,秦汉时期为苗族的原始时代,传说苗族远祖首领为蚩尤,其活动年代距今大约五六千年[7]。川南苗族是属于苗族的一个分支,由于川南苗族在四川境内族群较小,又生活在汉人较多的地区,长期的汉化使得在苗绣技法和图案创造上慢慢地简化,技法主要保留了挑绣和平绣等,而图案则以几何图案为主,但是苗族刺绣的技法千变万化,不同的技法和图案可以呈现出华丽的视觉冲击。现在的川南苗绣虽然也有其特点,但是在技法和图案上略显单调,应该积极地学习和创新,重拾原有的丰富多变的技法并拓展图案创新,使川南苗绣发挥出其原本的光彩。

3.2完善销售手段

只有完善销售手段才能使产业化发展更进一步。第一,从国家政府层面来说,首先应该充分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和宣传能力,打造川南苗族刺绣的品牌化,使作为文化产品的川南苗绣成为旅游市场中的重要一环,并且积极出台相关的政策扶持产业化发展。第二,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来说,不可盲目地生产,需要做好相应的市场调查,充分调查消费者的喜好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生产计划。第三,从产品本身来说,川南的苗绣在很大程度上缺失了应有的文化属性,应进一步的挖掘每个图案或技法背后的故事,赋予其更深刻的内涵,从产品本身出发,力求把川南苗族刺绣塑造得更加立体。在人们购买产品时,使其在购买感受上认为购买的不仅仅是这个产品,还包括其背后一个个故事,一份份情感。产品的内涵越丰富,人们的认同感和接受度就会越高。第四,从多媒体营销来说,在科技发达的21世纪,互联网营销手段也同样不可忽视。据了解,川南苗绣的购买方式大部分是通过实地购买,网络销售匮乏,所以在多媒体营销上应该建立具有川南苗族特色的门户网站,不但有利于销售而且还会方便接受用户的反馈。同时在各大电商网站上应该建立以川南苗绣产品为主的官方旗舰店,以提高知名度和购买效率。

3.3发展人才教育

川南苗绣的产业化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想振兴川南苗绣[8],第一,要整理和记录川南苗绣的制作过程,传统手工艺都是人们经过数年的积累和总结出来的,并且要学好学精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需要通过记录这个过程为培养传承人做好充足的准备。第二,培养综合性人才。优秀产品离不开的是设计和销售,要把设计类、销售类的人才与川南苗绣相结合,通过与高校或者企业的联合,培养出一部分综合性人才为川南苗绣的产业化服务。第三,通过举办比赛和开设一些公开课来提升人们对川南苗绣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提升川南苗绣的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传统民间艺术爱好者和各类人才。第四,每年定期举办具有川南苗族特色的活动和研讨会等,此类活动的举办有利于人们相互学习交流,只有不断地学习和交流,才能振兴川南苗绣,并推动产业化的发展。


4、结语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是一笔无法计算的文化财富,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重要遗产,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川南苗族刺绣所面临的这些问题在笔者看来更像是一把双刃剑,既是一种危机,又是一种挑战和机遇,只要我们善于抓住机遇、勇于挑战,寻找到适合它的解决方案,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人们不懈的努力与探索,最终川南苗绣的产业化前景将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崔纪霞.贵州民族手工艺艺术与文化产业的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1(22):71.

[2]邓欤.四川民间挑花图案[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3]曹佳骊.现代文明对黔东南苗绣图案的冲击[J].装饰,2006(01):92-93.

[4]路静.民间工艺美术的数字化品牌设计与推广以苗族刺绣为例[J].上海工艺美术,2017(02):101-103.

[5]王孔敬.论苗族刺绣工艺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6(06):38-41.

[6]袁军星.基于川西汉族挑花艺术的成都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7]龙湘平,陈丽霞.苗族刺绣发展史探究[J].装饰,2004(08):9o.

[8]林军.湘西苗族刺绣在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传承研究[J].高教学刊,2017(09):102-103.


文章来源:孟子枫.四川南部苗族刺绣产业化发展探究[J].西部皮革,2023,45(13):12-1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西部皮革

期刊名称:西部皮革

期刊人气:276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皮革学会,四川省皮鞋行业协会,四川恒丰皮革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地方:四川

专业分类:工业

国际刊号:1671-1602

国内刊号:51-1624/TS

邮发代号:62-216

创刊时间:1978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