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从抗战期间延安及各个根据地文化建设的状况及问题来分析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背景,详细论述了延安文艺座谈的筹备、召开以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阐述了座谈会及《讲话》的意义,在推动各个根据地文艺事业发展的同时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中国共产党的治国执政与文艺工作两方面分析延安文艺座谈会与时俱进的启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为礼赞新中国、发展新时代的前进洪流发挥重要作用。
一、延安文艺座谈会简介
1941年5月到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文艺界的整风运动。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反对主观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于是,延安在1942年5月份举行了三次文艺座谈会,分别是5月2日、5月16日、5月23日的三次会议,合称为延安文艺座谈会。会议由凯丰主持,有一百多文艺工作者和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出席参加。5月2日,毛泽东作了《引言》,5月23日又作了《结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是毛泽东的两次讲话——《引言》和《结论》的汇集。
延安文艺座谈会是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文艺的革命方向问题,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深入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始。
二、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背景
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42年,全面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五年,社会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侵华策略,集中主要兵力对付八路军、新四军和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而国民党制定了“融共、防共、反共、限共”的政策。与此同时,中国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对于人民一贯执行高压政策,中国革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革命工作的当务之急是加强革命队伍的团结。文艺工作者在革命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文艺工作是党的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宣传思想、统一思想和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方面至关重要。
(一)延安和各根据地的文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抗日战争的同时,也遵循孔孟之道、文以载道、以德服人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尤其强调各根据地的文化建设。
各根据地的文化建设首先需要大量的人才。延安蓬勃的运动和积极向上的革命氛围吸引着海内外大量的知识分子、作家、艺术工作者和革命青年、先进青年积极主动到延安及各革命根据地来。“延安不但在政治上而且在文化上也成了中流砥柱,成为全国文化的活跃心脏。”1938年9月,陈云的一次演讲生动地描述:“十年以来,人心大变,不管男女老少,都不怕艰苦,不远千里而来延安。抗大在武汉登报申明不招生了,一点没有用,人就是络绎不绝地来,没有汽车用两条腿走,男男女女从几千里外都来了。主要是革命青年,也有大学教授,有工程师,有一个75岁的老头子也来了。西北旅社住的什么人都有,各党各派,新闻记者,还有青年组织的参观团,等等。”据不完全统计,1938年5月至8月,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到延安的青年就达2288人,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介绍到延安的人数达280多人;1942年5月的《华北共军现状》报道,北平大学生到大后方国统区的占20%,投奔解放区的则达到70%。在1943年12月的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上,任弼时发言:“抗战后到延安的知识分子总共4万余人。”
而奔赴延安及各个革命根据地的优秀人才很快成立了各类文艺团体,各地的文艺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仅仅延安就有中国文艺协会、陕甘宁边区文艺救亡协会等24个之多。同时,还出版多种文艺刊物更好地为抗日凝聚人心民意。延安18种文艺刊物发挥着我党舌喉的重要作用。
整个根据地的民主气氛使文艺运动活跃起来。作家和艺术工作者创作出了一大批思想成熟、有创意的新艺术作品。1938年,冼星海经过一年半时间创作了四大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和《军民进行曲》。美术创作也不甘落后,超过了3500多件作品。话剧《雷雨》、京剧《群英会》、民众剧团的《查路条》等,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二)延安和各根据地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各个革命根据地文艺建设毕竟是新兴文艺运动中的新生事物,在发展和完善过程中自然存在大环境制约的诸类问题。
还有“或长或短地拖着一条小资产阶级尾巴”的知识青年和文艺工作者,存在着宗派主义、自由主义、脱离群众和脱离实际、轻视工农兵等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比如,长征到陕北属于“山顶上人”,上海、北平等城市的“亭子间人”,从桂林、重庆“大后方”来的是一伙,从香港、南洋做秘密工作的又一伙,北大、清华、北师大的也自成一伙,文人相轻;文人与毗邻而居的农民老死不相往来,鲁艺在礼堂里演出,桥儿沟的老乡就在外面敲门打窗说鲁艺“戏剧系装疯卖傻,文学系净写胡话,音乐系呼爹喊娘,美术系画他爸爸!”。
1942年4月10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上报告了“延安文艺界存在的与革命工作不协调的问题”并提议召集延安文艺界人士座谈。
三、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
(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准备阶段
1942年春,毛泽东先后约见了丁玲、周扬、艾青、萧军、舒群、刘白羽、欧阳山、曹明、何其芳、严文井、周立波、曹葆华、姚时晓等20来位文艺家,了解文艺界的情况,听取文艺家们的意见,共商文艺方针等问题。
5月份,毛泽东找了周扬、舒群和肖向荣三人帮助初拟参会人员名单。周扬主要负责提出鲁艺参会名单,舒群负责提出延安作家参会名单,肖向荣负责提出部队文艺工作者参会名单。
(二)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举办
5月2日(星期六)天气晴朗。下午一点在杨家岭中央办公厅一楼会议室,百余位文艺工作者代表和中央有关领导参加召开第一次座谈会。毛泽东发表了《引言》:“我们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朱总司令的,一支是鲁总司令的,这两支队伍过去是配合作战的。”毛泽东首先开诚布公地给与会人员阐述了开会的目的是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随后,他提出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材料问题、生活问题和学习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革命文艺的发展,需要当下及早解决。毛泽东还讲述了自己世界观的转变过程,一些参会文艺工作代表们畅所欲言,发表各自见解。
5月16日上午(星期六)第二次会议发言人多,争论激烈。整天时间毛泽东都在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不时地做着笔记。
5月23日召开的第三次会议,来的人比前两次多,约120人。下午继续讨论,朱德最先针对前两次讨论中出现的观点发言:“要看得起工农兵,中国第一、世界第一,都得由工农兵群众批准。不要怕谈‘转变’思想和立场,不但会有转变而且是‘投降’。我就是看到共产党能够救中国而由旧军人‘投降共产党的’。共产党八路军有功有德,为什么不该歌不该颂呢?”接着,参加座谈会的艺术工作者们先后有数十人积极发言,气氛十分热烈。下午散会,摄影家吴印咸为大家照完集体合影像。天色渐黑,工作人员用三根木杆加成一个三角形木架,挂上汽灯。大家晚饭后在中央办公大楼前的空场上,围成一个椭圆形大圈坐定。听毛泽东慢条斯理却气势磅礴地做了总结:“同志们,还有要发言的吗?如果没有了,我就作总结……前两次的会是我出题目,大家做文章,今天是考我一考,大家出题目要我做文章,题目就叫《结论》。”“朱总司令讲得很好,他已经做了结论。中央的意见是一致的,有些问题我再讲一点。什么是我们的中心问题呢?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在《结论》中,毛泽东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及工作原则。这需要解决怎样向工农兵学习的问题以及如何和新时代相结合的问题。毛泽东关于文艺批评要求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善的艺术形式的统一;进而讨论一个党内关系问题,党的文艺工作和党的整个工作的关系问题,和另一个党外关系的问题,文艺界统一战线问题。文艺界需要切实严肃的整风运动,一个主要的方法就是以政治和艺术的标准来进行文艺批评。
毛泽东批评了文艺界的三风不正现象,并作了剖析,指出急需解决无产阶级思想和小资产阶级思想斗争的问题,提出文艺界整风运动的任务是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三次会议让文艺工作起到更好的政治宣传作用,使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行动团结起来。
四、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意义
延安文艺整风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延安文艺座谈会解决了中国无产阶级文艺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文艺工作与革命工作的关系、文艺工作的普及与提高、内容与形式等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和基本理论,明确提出服务工农民兵,倡议艺术工作者们去结识、熟悉工民兵,改变立场,以积极的态度贡献革命文艺事业。
(一)推动各个根据地文艺事业发展
文艺工作者从思想上统一,重视群众的文艺活动,行动上积极走到工农兵的生活和工作中去,熟悉、学习工农兵,参加和指导群众的文艺活动,积极投身于抗日革命宣传工作,创作了大量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比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贺敬之和丁毅的《白毛女》、孙犁的《荷花淀》等。
1943年春节大年初一清早,鲁迅艺术文学院在延安广场为群众演出。秧歌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之一。陕北民歌不断涌现出新作品,例如《东方红》《绣金匾》《高楼万丈平地起》等。工人的文艺创作活动也在解放了的一些中小城市露出端倪。部队也出现了一股“兵演兵”的热潮,例如南泥湾359旅的奋斗剧团演出《刘顺清开荒》。
延安文艺运动真正发挥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的作用,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同仇敌忾的思想宣传和统一的作用。
(二)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
1943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七周年纪念日,《解放日报》上正式发表了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进一步促进了根据地文艺整风运动。10月20日,领导整风运动的中共中央总学术委员会发出通知,指出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仅仅是简单的文艺理论问题,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文艺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民族化。不仅仅是文艺工作者,全党所有党员都应该明确立场:为什么人服务;不局限于文艺工作,全党的革命工作都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统领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被列为全党整风的必读文件之一。
1943年11月7日,中宣部发布《关于执行党的文艺政策的决定》。这是党评价《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第一份文件,要求党内所有文艺工作者都要研究并严格执行现阶段党对文艺运动的基本指导方针。同年,周扬在《马克思主义与艺术》序言中指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了革命文艺的新方向。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和文学艺术政策的最通俗和具体的概括。一方面,毛泽东的《讲话》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的文艺思想;另一方面,他们的文学艺术思想证明了毛泽东同志的文艺理论的正确性。从理论上阐述和说明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著作的缘由。
五、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启示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艺工作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思想得到极大发展,真正体现新民族主义文化的民族性、大众性、科学性。
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的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提出了新中国的文艺方向要贯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1979年10月,邓小平在《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祝词》提出要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的领导,重申了毛泽东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文艺方针。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在2019年3月4日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点希望:希望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一)文艺工作要服务于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
“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植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探索成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文艺工作者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拥护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反映新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新时代的精神图谱,振奋民族精神,激发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二)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要铭记初心,服务人民
“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这是一个根本问题”。“文艺要服务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者一贯的鲜明态度。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从人民的实践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激励人心。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
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艺工作者的内在精神力量。文艺工作者借此来振奋民族精神,运用中国人特有的思想、情感、审美来创作反映时代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的优秀作品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文艺工作者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学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紧密结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有理想、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
毛泽东毕生的文化追求是让人民群众在文化上高大起来,自信起来!《讲话》发表70多年,对新中国文艺事业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我们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基础,正确把握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的前提。每个普通的劳动者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历史洪流中,力争成为民族复兴的见证者、推动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J].当代党员,2019-05-01.
[2]孟长勇.论延安文艺的开放精神[J].延安大学雪白(社会科学版),2012-06-15.
[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A].毛泽东选集[C].(第三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赵飞.“笔杆子”与“枪杆子”——延安文艺座谈会前的不对文艺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J].文教资料,2011-08-15.
[5]习近平.为国家、民族铸魂,汇聚向上的力量提出四点希望-上游新闻.
[6]梁星亮,杨洪,姚文琦.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A].陕甘宁边区史纲[C].西安: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
[7]付建成.文艺大众化的成功与实践——陕甘宁边区文艺运动简论[A].延安时期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论集[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8]习近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A].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简化读本[C].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9]闫伟东.解决文艺的革命方向问题——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A].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纪实[C].西安: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6.
[10]安振华.继承延安文艺光荣传统坚持先进文艺前进方向[A].延安时期与延安精神研究[C].西安: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
[11]谭虎娃.飞跃与芜杂——延安文艺座谈会前的文艺状况[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15).
[12]王建国.<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1943年正式发表的缘由[J].党的文献,2012(4).
[13]朱薇.“以人民为中心”——兼论两次重要的文艺座谈会讲话[J].2016年度文献研究飞人课题成果集,2016.
[14]孙国林.毛泽东<讲话>的整理、修改和公共发表秘闻[J].湘潮,2013-12.
[15]曹光章.毛泽东<讲话>的劳力士命运及其显示意义[J]西部学刊,2013-12.
[16]刘晶.延安文艺座谈会与毛泽东革命文化思想的发展[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3(04).
[17]李静.论40年代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发生语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15.
惠海云,何振苓.延安文艺座谈会史实与解读[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31(01):50-53.
分享: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创作传统源远流长,但由于种种原因,旧体诗词创作传统在近现代一度中断,出现了鉴赏活动与创作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
2024-03-0721世纪初,美国文学批评家希利斯•米勒提出文学终结论断,认为“在特定的电信技术王国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影响倒在其次),整个的所谓文学的时代(即使不是全部)将不复存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学创作的物质基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众传媒的变革深刻地改变了人们交流沟通的方式,使得人们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越来越依赖智能媒介。
2023-11-142018年,笔者基于在教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系列课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从尝试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申报了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学习资源库的师生共建及考评体系的改革实践”。最初的设想是针对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寻找有效解决课程学时短,课程内容多,学生课后阅读严重不足等问题的方法路径。
2023-10-16童谣,即儿童歌谣。有学者认为,儿歌的古称为童谣,原因是“五四”以后中国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中的歌谣运动后才出现了“儿歌”这个名称,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也有儿语、小儿语、小儿谣、孺子歌等名称,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也称为儿歌。实际上,更早使用“儿歌”一词的应该是周作人,他的《儿歌之研究》发表于1914年。
2022-04-02宫体诗产生于南朝齐梁时期,与“赋”这一修辞手法在诗歌之中的广泛运用有关。南朝时期,诗人尤其注意对于诗歌技艺的探讨,包括诗体、修辞、声律等诸多方面。而关于其中“赋”法与咏物等技巧的探索,主要集中于齐梁与初唐时期,并最终形成咏物诗。宫体诗则可以看作这种探索成果的代表产物。与此同时,它又以自身独特的风格开创了诗歌中一种崭新的审美范式。
2022-01-28《送行》作为袁哲生的文学作品,打破了单纯以时间为轴的线性叙事,未着重于送行的前因后果,而立足于送行这一过程本身,借由空间叙事使小说整体呈现出一种特有的疏离状态。本文以空间叙事学作为理论基础,从地志空间的再现、文本空间的复杂性、空间书写中的人物塑造三个方面,探讨袁哲生《送行》一文的空间叙事特点及表达技巧。
2021-09-08梶井基次郎的作品,具有多处描写光和影、明与暗的特色。这种明与暗并非只停留于风景描写表面,和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也紧密相连。在梶井基次郎的评传中,透过他的成长也可发现在梶井基次郎的内心一直有相互对立、矛盾的两个声音在斗争着。一个便是明、一个便是暗,二者互相交织并萦绕其一生。另外,梶井基次郎曾认为明与暗是其文学主题,福永武彦等人也曾提出过类似的观点。这样看来,明与暗不仅是梶井基次郎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解开其文学特质的重要线索。因此解读梶井基次郎文学的明暗二重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浅析这一
2021-09-08十七年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由于意识形态的需要在创作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它以中国革命历史为题材,主要讲述革命起源的故事,讲述革命在经历了曲折过程之后,如何最终走向胜利。通过革命认识历史,对历史进行建构与书写。在革命历史小说中,《青春之歌》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以知识分子的成长史为题材,讲述了在九一八至一二九这一时代背景下,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成长为一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过程。本文将从革命历史叙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体现、女性话语与革命话语的结合三个方面,结合
2021-09-08诗歌之美在于具有韵味,只有意蕴丰富、余味无穷的诗味才能让诗歌具有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作为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杜甫的诗歌中就充满了韵味,性情中不为人知的狂味,忧患一生的苦味,鞭挞现实的辣味。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年少还是晚年,杜甫都以饱满的情感和纯熟的诗艺散发出独到的韵味。本文以杜甫诗之味的角度,分别从狂味、苦味以及辣味入手,并结合杜诗进行分析,以探求杜甫诗中之味。
2021-09-08“忧患意识”这一概念最早由徐复观先生提出,他指出忧患意识“乃人类精神开始直接对事物发生责任感的表现,也即是精神开始有了人的自觉的表现”。忧患意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忧患意识一脉相承,在尧舜禹时期就初现端倪。本文从学界对忧患意识的形成时间入手,通过对尧舜禹时期、夏朝、商朝时期的忧患意识进行分析,梳理忧患意识的源流,并总结忧患意识的内涵。
2021-09-08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文艺理论研究
期刊人气:1200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艺术
国际刊号:0257-0254
国内刊号:31-1152/I
邮发代号:4-323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270
影响因子:0.33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