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黑格尔对艺术作品与“心灵”的论述分析

  2020-09-16    51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黑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用感性形式表现了超过日常的更高的实在,比现实生活更接近于心灵。他用艺术作品与心灵的接近来论证艺术作品高过现实世界,可见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心灵”地位之高。他又指出,心灵是世界的原因,是最真实的;但是仅有心灵的真实是不够的,心灵需要与普遍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状态。本文从《美学》中艺术作品与心灵的相互关系出发,通过艺术作品展示作为真实的“心灵”的面貌。

  • 关键词:
  • 心灵
  • 理想状态
  • 相互关系
  • 艺术作品
  • 黑格尔
  • 加入收藏

黑格尔在《美学》第一卷中指出,艺术作品的作用在于弥补思想和直接意识两者之间的分裂。[1]11思想展现的是一个超感性世界,直接意识展现的是一个有限的感性世界。而艺术作品作为桥梁,则能够弥补这个分裂,将感性世界和超感性世界连接起来,让思想和直接意识相互交流。这是因为“艺术用感性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1]10,这也正是艺术与宗教、哲学的不同之处,艺术作品所能展现的“最崇高的东西”即是最接近心灵的东西。黑格尔认为真正真实的只有心灵。他在《小逻辑》中引述被误认为是亚里士多德表明哲学立场的话来说明:“没有在思想中的东西,不是曾经在感官中的。”[2]47反过来说,“没有在感官中的东西,不是曾经在思想中的。”[2]47心灵或精神(精神表示心灵的较深刻的意义)是世界的原因。[2]47心灵就是绝对理念、绝对精神,是最高的真实,它是概念与存在的辩证的统一,也是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统一。

所谓“真实”也就是“真正实在”的意思。艺术作品能够最大程度地接近感觉和情感,而同时展现了最接近心灵的真实的东西,这也是上文所说的艺术作品的特别之处。相比之下,没有自由心灵的经验世界则不是真正实在的世界,而只是“更空洞的显现和更虚假的幻相”,也就是“直接感性现实”。这种现实,“它所现出的形状是一大堆乱杂的偶然的东西,被感性事物的直接性以及情况、事态、性格等的偶然性所歪曲了”。[1]11外在的现象世界不是真实的,甚至是比艺术作品还要更加虚假的东西。因为现实同艺术相比离心灵的距离更远,而“艺术不仅不是空洞的显现(外形),而且比起日常现实世界反而是更高的实在,更真实的客观存在”[1]12。而“只有超越了感受和外在事物的直接性,才可以找到真正实在的东西。”[1]11艺术的功用就在于使现象的真实意蕴从这种虚幻世界的外形和幻相中解脱出来,使现象具有更高的由心灵产生的实在。“艺术的显现通过它本身的指引到它本身以外,指引到它所要表现的某种心灵性的东西。”[1]13《美学》中艺术作品的地位就在于借心灵的力量而出。在艺术与历史著作的比较中,艺术展现了在历史中统治着的永恒力量,也即“普遍力量”,抛却了现实的累赘;而历史著作则是描绘直接的客观存在在心灵中的显现,有时会显露日常现实世界中的偶然性,流于现实的纷繁琐碎。这是因为艺术所展现的“普遍力量”与实在的普遍存在区别。“生气是艺术兴趣和创作需要的东西。”[1]14如果有了生气,普遍的东西就不是作为规则存在,而是与心境、情感契合为一体而发生效用的。这就是普遍与心灵的融合。总之,艺术作品更接近于心灵,在这一点上,艺术比我们眼见的现实更加真实。但心灵也是需要和普遍结合在一起、进行融合才是理想的状态。

这和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也是一致的。黑格尔强调主观理想与现实的调和,他的思想中显出强烈的妥协色彩。“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3]2他强调理性世界与感性世界的统一。“理念不只是实体和普遍性,而是概念和体现概念的实在二者的统一。”[1]184理念是抽象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同时它还包含实体,即概念的对立面。理念和理念对立面的统一才是真正的理念。而心灵则是理念的源头,是真实的来源。但是仅仅心灵的真实是不够的,黑格尔还要求只有心灵与普遍进一步融合时才能达到最高程度的和谐。

而这进一步的融合则需要“亲密接触”。黑格尔在《小逻辑》中强调了亲密接触的作用,即要走到事物内部、将内在关系与外在关系相互对比而显明。为了结合经验、得出规律,必须做到亲密接触,也就是要做到“发现那一事物与我们自身的确定性相一致和相结合”[2]45。近代西方思想一个很大的原则就是“确定性”,笛卡尔通过对意识的确认确定了“我”的确定性,即我思故我在。对确定性的追求开启了近代哲学的道路,只有以确定性为基础的知识才是真理。黑格尔也是这个思路,他把思剥离出来,思一步步离开主观性,认识一步步发展。当思完全纯粹化时,思就成为一个纯粹的空洞。如果思成为一个形式,那么这个形式则完全和内容同一,如果思是一个内容,那么内容也完全表现为形式。所以,确定性作为思的本来展露,必然就是事物的展露,此时思和物就同一了。这就是黑格尔所言的“亲密接触”,这段话其实也是上文所述的“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的另一种表述。

而心灵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呢?“思考,构成心灵最内在的本质。”[1]16心灵的思考能力在整个世界形成的过程中起着原始的动力作用。“艺术的目的是要在内容和表现两方面都把日常的琐碎的东西抛开,通过心灵的活动,把自在自为的理性的东西从内在世界中揭发出来,使它得到真实的外在形象。”[1]366在这段话中,心灵起到的作用在于将理性从内在世界中揭发出来,人虽然是自在与自为的,但是只有“独立自为”才是心灵的特征。朱光潜在注释中解释道:“黑格尔所谓‘绝对’、‘自由’、‘无限’、‘自在自为’,其实都是一回事,即一个独立自在的整体,不受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所限制,只有把一个对象看作一个独立自在的整体,即理念与现象的统一体,它才是绝对的、无限的、自由的、自在自为的,也才是美的。‘自为’就是自觉,与存在而不自觉的‘自在’对立,是心灵的特征。”所以无所依赖、自在自为、自由独立的心灵是艺术的真正内容。也就是说,黑格尔是以自由的心灵来表现艺术美的。艺术虽然有时呈现感性现实,但是正如上文所述,这感性现实中必然贯穿自由心灵的精神力量,使得现象具有更高的由心灵产生的实在,这样的现实,“是更高的现实,更真实的客观存在”。[1]12而自由心灵的活动和力量,也就是更为实体性的东西。

不仅仅是在艺术作品的认识过程中,在和一切表象的接触过程中,心灵也占据统治地位。“……按照时间的次序,人的意识,对于对象总是先形成表象,后才形成概念,而且唯有通过表象,依靠表象,人的能思的心灵才进而达到对于事物的思维的认识和把握。”[2]36一切都要有以心灵作为准绳,作为衡量的标准。在这里,即使承认表象也是因为它在心灵认识世界的道路上起了垫脚石的作用。

在形式的层面讲,最高的世界真实的状态在形式上成为概念,在内容上成为理念。主客观的分别是世界本身造成的分别,但是主观在主观方面有超越自身变成客观的倾向。事物的本身还是称为概念。概念实现于现象,便是概念“外化”,概念具有普遍性,但须在个别事物显现,才有真实性。概念是现象的“另一面”。概念这个词在黑格尔这里有独特含义,它强调着普遍性和必然性,而且,作为理念的主观心态,它意味着对象的本来,对象的无限。艺术作品是概念从它自身出发的发展,是概念到感性事物的外化,但是这其中显出能思考的心灵的威力,不仅以它所特有的思考认识它自己,而且从它到情感和感性事物的外化中再认识到自己,即在自己的另一面(或异体)中再认识到自己,因为它把外化了的东西转化为思想,这就是使外化了的东西还原到心灵本身。

普遍性需要在特殊具体事物中显现,体现一种特殊性。而心灵十分强大,它不仅能意识、认识到普遍性本身,还能认识到特殊性中的普遍性。而之所以能够在特殊性中看到普遍性,是因为特殊性被心灵能力还原回去了。而如何把外化的东西转化为思想的呢?靠的是一种能力活动,自我复现、自我创造的心灵能力。[2]37“自然界事物只是直接的、一次的,而人作为心灵却复现自己。”[2]38这里的复现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在实践中能够把思想实践于外在世界,其次则是能够在实践中达成自我的实现。最终的目的是能够以自由人的身份,消除外在世界的顽强的疏远性,在事物的形状中欣赏他自己的外在现实。人把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作为对象,提升到心灵的意识前面,以便从这些对象中认识他自己。

“艺术比直接感性现实更真实”在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1]142的表述中也可以见出。“美就是理念,所以从一方面看,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但从另一方面看,说得更严格一点,真与美却是有分别的。说理念是真的,就是说它作为理念,是符合它的自在本质与普遍性的,这普遍性理念需要在外在界实现自己,得到确定的现前的存在,即自然的或心灵的客观存在。当真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概念是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同一体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了。美因此可以下这样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艺术是在普遍性与外在现象同一的时候才真正达到了“美”的高度,其中必定是有心灵的客观参与,从而在“真”的基础上一跃而成为“美”。艺术的价值在于显现更加真实的心灵性的东西。“哲学的最高目的就在于确认思想和经验的一致,并达到自觉的理性与存在于事物中的理性的和解,亦即达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2]42

贺麟对于黑格尔观点的精神价值这样说:“黑格尔反对艺术无独立性、无自由性而只是达到个别目的的工具,认为艺术自身有其目的,它表达事物的本质。这就是说,它是自然与精神的统一。黑格尔认为,欺骗、虚假绝不能达到真实、伟大的目的,真实是由真理自身产生,绝不产生于虚假。黑格尔把艺术抬到如此的高度,甚至认为艺术比现实更真……这就显示了艺术的伟大的、精神的、现实的力量。艺术的目的在于使事物的神圣意义,人类最深刻的利益,精神上最普遍的真理,得到自觉和表现。”[4]584在今天,艺术作品能够带给人们的最大慰藉也就在于此,而艺术之所以能够完成这一过程,有赖于人普遍心灵的巨大力量。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

[2][德]黑格尔著,贺麟译:《小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

[3][德]黑格尔著,范扬,张企泰译:《法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4]贺麟:《黑格尔哲学讲演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晏嘉欢.黑格尔:艺术作品与“心灵”[J].文学教育(下),2020(09):28-2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文艺理论研究

期刊名称:文艺理论研究

期刊人气:120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艺术

国际刊号:0257-0254

国内刊号:31-1152/I

邮发代号:4-323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