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眼科小儿门诊疾病主要包括弱视、斜视、屈光不正等,会导致患儿视力低下,在就诊过程中需要散瞳验光来确定患儿的屈光状态,在检查过程中容易引发患儿一系列不良情绪,同时存在跌倒的风险。若是在疾病诊治中护理不当,则会引发一系列护理纠纷,最后影响到治疗的疗效。
158
0
小儿眼科兼具眼科学以及儿科学的特点,同时所涉及的疾病种类较多,且护理内容的专业性较强,因而增加了临床教学工作的难度。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从小便开始接触电脑、电视以及手机等电子产品,同时由于幼儿及儿童尚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因而长时间观看电子屏幕极易引发一系列眼科疾病。
225
小儿眼肌痉挛的发生可能与脑内负责运动调节的神经结构(如中脑、基底节等)机能过度活化存在关系,引发正常的瞬目反射异常亢奋有关。但是目前由于病因未明确,所以难以根治,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只能控制症状,减轻视物障碍,以提高生活质量。但是治疗该疾病属于长期的过程,需结合患儿在不同时间段内的疾病征兆,及时对疾病状态进行调整。
232
七氟烷属于吸入式麻醉药,经喉罩用药后,既会减少不良反应,也可保护患儿心肌功能与脑部,亦可快速溶解,减轻对心率的影响,而常规剂量下不会蓄积于体内,患儿可在术后较短时间苏醒。瑞芬太尼属于阿片受体阻滞剂,短时间内可达到适宜血药浓度,符合眼科短小手术需求,且瑞芬太尼清除时间快,停药后患儿在几分钟内可恢复正常呼吸,无呼吸抑制作用。
193
Blended Learning教学通过整合各种学习方法、学习媒体、学习内容、学习模式以及学生支持服务和学习环境后,在教师发挥引导、启发、监控的作用下,提高师生互动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有效接受更多的知识。
268
在新生儿时期,眼底疾病较为常见,其类型包含眼底出血、渗出、视网膜病变等,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易致盲。由于新生儿本身属于特殊人群,疾病往往不容易被发现,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便会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对眼底筛查工作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就我院新生儿眼底筛查结果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433
干眼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泪膜稳定性下降和眼表损害的疾病。以往大多认为中老年人及绝经期女性易患此病,由于儿童缺乏正确地描述自己眼部主观症状的表达能力且不能很好地配合临床检查,儿童干眼症容易被忽视。随着电脑等多媒体的普及,干眼患病人群不断扩大,年龄分布也不断拓宽。
413
婴幼儿先天性泪道阻塞属于临床常见眼病,发病率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眼部分泌物增多等,对患儿影响较大,若持续流泪,可能会对眼周皮肤造成明显损害,增加急性泪囊炎等风险。及时为患儿纠正临床症状,提供高效诊疗方法,对患儿意义重大。所在医院采用泪道探通术联合氧氟沙星眼膏疗法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选取48例婴幼儿泪道阻塞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内容如下。
256
所谓的“混合性散光”,其实属于是儿童屈光不正的一种。其具体所指的是,远视、近视性的屈光,同时发生在同一眼上两条子午线的焦点,分别聚焦在视网膜的前、后。散光这种眼科疾病,同样分为若干的类型,但是其中混合性散光的发生率,并不非常高,临床所见相对较少。从相关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来看,混合性散光的发生率大约在12%~18%左右。
517
弱视是一种严重阻碍儿童视觉发育的常见眼病,也是一种可治疗的视力缺陷性疾病。发病率占儿童的2%~4%,弱视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临床表现主要为单眼或双眼中心视力下降且不能矫正,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内,任何不能使视觉细胞得到充分刺激的因素(如斜视、屈光不正、先天性白内障等)均可导致弱视的发生。
454
圆锥角膜是一种非炎症性、进行性,以角膜变薄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可导致角膜生物力学弱化,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角膜变薄和突出所造成的不规则散光和中、重度视力损害。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目前治疗重度圆锥角膜的主要方法,而角膜交联术自2003年初次被提出以来已在许多国家用于圆锥角膜的治疗,并于2016年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批准用于治疗14岁以下进行性圆锥角膜患者。
521
正常情况下,人体平均每分钟眨眼15~20次,使眼泪膜均匀分布于眼球表面,以保护眼角膜,预防眼球表面干燥,但频繁眨眼属于病理现象,尤其是儿童,因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无法清晰表述自身病症,加之多数眼科医生临床经验不足,易误诊为结膜炎、干眼症,耽误最佳治疗时机。以往研究指出,针对病因选取适当眼药水或药物治疗,能获得满意效果。
187
随着围产医学的迅速发展及新生儿监护设施的逐渐完善,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在我国,ROP是儿童盲的首要病因,占18.2%。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筛查条件不同,ROP发病率、致盲率存在很大差异。中国大陆各地区ROP发病率从1.54%到46.25%不等,与当地各年度国内人均生产总值呈负相关。
178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儿童近视患病率居高不下,已居世界前列,近视的严重化及低龄化不仅损害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影响其未来择业范围,同时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急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此,国内学者对青少年儿童近视情况已进行了大量研究。
163
图像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可客观、无创、定量检测视网膜接受图像视觉刺激后神经冲动传入视皮层的电位变化,是弱视诊断、疗效评估的重要方法[8]。本研究通过临床病例对照研究,评价一种采集儿童个体化敏感图像视觉诱发电位自律空间频率刺激参数的多媒体弱视训练系统联合传统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为PVEP-CD综合疗法应用于儿童弱视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234
影响因子:0.943
影响因子:0.711
影响因子:0.853
影响因子:0.152
影响因子:0.516
影响因子:0.790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