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应用清肺排毒颗粒对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核酸转阴时间、住院天数及核酸转阴率的影响。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法,收集2022年3月15日—2022年4月22日吉林市第七方舱医院收治的、符合标准的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资料400例,在第九版诊疗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早期是否服用清肺排毒颗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统计分析并比较两组核酸转阴时间、住院总天数及核酸复阳率相关性。结果 从核酸转阴率及住院总时长来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核酸复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清肺排毒颗粒,可有效缩短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核酸转阴时间及住院天数,对其治疗和预后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对日后疫病防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22年初,吉林省吉林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病毒全基因组测序显示为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SARS-CoV-2Omicron BA.2)致病。该变异株特点为传播速度快,患者以无症状或轻型为主。根据疫情暴发时吉林省“倒春寒”的气候特点,结合患者因疫毒夹风寒外袭而出现的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症,中医专家组给出指导:大部分患者辨证为毒袭肺卫证,应予清肺排毒汤治疗。在既病防传、防治结合、防治并重理论的指导下,以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为主的中医救治团队进驻吉林市第七方舱医院,参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期间发现早期应用清肺排毒颗粒在促进患者恢复方面优势突出。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吉林市第七方舱医院400例新冠肺炎(轻型)病例,比较应用清肺排毒颗粒后患者核酸转阴及复阳情况,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关数据及实践依据,为日后疫病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3月15日—2022年4月22日吉林市第七方舱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轻型)患者400例(已完全归档病例),根据早期是否服用清肺排毒颗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于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质管科、科教科备案,患者基本信息及病情信息完整准确。两组患者采集的信息包括一般资料(姓名、年龄、流行病学史、确诊时间、临床分型等)、临床症状(发热、干咳、乏力、肌肉酸痛、咽喉痛、恶心或呕吐、腹泻等)、基础疾病及疾病转归(出院时间、核酸转阴时间)。经比较,除确诊时间外,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新冠肺炎患者采集信息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
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1],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1)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且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IgG抗体均为阳性。轻型新冠肺炎患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嗅觉及味觉障碍等,无肺炎表现。
1.2.2 中医辨证标准
毒侵肺卫型(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中的“疫病”项)。
1.3 入选标准
1.3.1 纳入标准
年龄在16~75岁;知情并同意将病案资料用于本研究;在舱期间服用清肺排毒颗粒。
1.3.2 排除标准
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合并呼吸系统基础性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等其他系统恶性疾病者;对清肺排毒颗粒中任一药物成分过敏或不耐受服用中药者。
1.4 治疗方法
参照诊疗方案,两组均予常规治疗。
1.4.1 观察组
直接入住第七方舱医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清肺排毒汤(颗粒剂)(由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制剂中心提供,组方:北柴胡16 g,茯苓、生石膏各15 g,山药12 g,麻黄、苦杏仁、桂枝、泽泻、猪苓、白术、姜半夏、生姜、紫菀、款冬花、射干、藿香各9 g,炙甘草、黄芩、细辛、枳实、陈皮各6 g)口服,每日2袋,早、晚饭后以100 mL开水冲服;予连花清瘟颗粒(北京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100040,规格:每袋6 g)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持续治疗3 d。
1.4.2 对照组
其他方舱医院口服连花清瘟颗粒,未口服清肺排毒汤者,转入第七方舱医院治疗。给药方法同观察组。持续治疗3 d。
1.5 观察指标
1.5.1 实验室检查指标
(1)核酸转阴时间:观察患者最终确定转阴的时间。核酸阴性标准:入院治疗第5天测第1次(鼻-咽双采),第7天测第2次(鼻-咽双采)。若出现1次核酸阴性,间隔24 h以上再测;若再测为阳性,则间隔3 d再测。(2)核酸复阳情况。
1.5.2 住院天数
患者入舱到出舱的总天数。参照诊疗方案,出舱标准:体温恢复正常3 d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连续2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或连续2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 h)。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行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行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所有数据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核酸转阴时间及住院天数
早期应用清肺排毒颗粒的观察组较对照组而言,核酸转阴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较短,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冠肺炎患者核酸转阴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s,d)
2.2 核酸复阳率
观察组的核酸复阳率为0.5%,对照组的核酸复阳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疾病特点有关,患者产生抗体后复阳率较低。
3、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可归为中医学“戾气”范畴,新冠肺炎则可归于瘟疫、疫病、疫疠范畴,具备传染性强、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的特点。自古以来,中医中药在疫病防治工作中便独具特色、优势突出,利用通用方防治疫病的手段亦历史悠久,如明末抗疫大家吴又可便以成方熬药,广发民众。清肺排毒汤是在麻杏甘石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及五苓散的基础上,创新化裁而成,性味平和,直切新冠肺炎的核心病因病机,可用于各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诸多研究[3,4,5,6]也证实,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中确有效果。清肺排毒颗粒在汤剂的基础上,对剂型进一步优化,具有易吸收、方便携带、随时服用的特点,在疫病防治中效率更高,可有效改善新冠肺炎患者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防止疾病传变。
本轮吉林省疫情发生于冬末春初,恰逢“倒春寒”,温度骤然下降,风寒夹杂疫疠之邪侵犯机体,患者以发热恶寒、闭塞流涕、咳嗽为主症。省市专家组给出毒袭肺卫的辨证结果,认为治疗当以扶正祛邪、化湿解毒为法,结合既往研究及专家意见,推荐清肺排毒颗粒。本研究结果表明,新冠肺炎发病早期应用清肺排毒颗粒,可缓解奥密克戎变异株带来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核酸转阴时间及住院天数,优势明显;同时也可加快床位周转速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病流行期间各方的压力。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渐行渐远,新冠肺炎亦被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随着研究者对其认识的逐渐加深,防治措施亦渐趋优化。但至今为止,全国各地仍不时有散发病例。如何通过早期干预缩短患者感染时间、减轻症状、最大程度地减少新冠肺炎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防止疫情再次扩大,仍为需要重视的关键问题。结合既往研究及本研究结果可知,在疾病发展早期根据辨证予口服中药,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缩短感染时间,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演变与发展。此外,治疗外感温病时亦可借鉴此法,在早期扶正祛邪,发挥中医药疗法既病防变的特色与优势,为患者带来福祉。
不可否认的是,本研究仍有一定的局限,如仅纳入了入舱的轻型患者,不能反映出清肺排毒颗粒对重型患者的疗效。此外,由于精力有限,本研究仅对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入驻方舱医院的患者进行分析,并未分析本省其他方舱医院收治的患者,因此结果可能不具备普适性。后续还需深入分析,总结清肺排毒颗粒在全国不同地域、不同疾病分型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日后疫病防治工作提供经验与参考,亦能客观、全面地指导中医药参与疫病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J].传染病信息,2022,35(2):97-106.
[2]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ZYYXH/T136~156—2008[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148.
[3]杜文琪,梅鑫鑫,李晋.清肺排毒汤及其主要方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疗效解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9):12-16.
[4]谭沛,江斌,郑晓英,等.HPLC测定清肺排毒颗粒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J].中国处方药,2021,19(2):39-41.
[5]孔令玉,苑丽双,陈杰勇,等.清肺排毒汤对普通型和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疗效观察[J].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2021,42(12):917-921.
[6]范逸品,马艳,焦丽雯,等.清肺排毒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不同分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舌象特征的影响[J].中医杂志,2021,62(20):1806-1813.
基金资助:吉林省新冠肺炎中医药应急科技项目【No.2022231】;
文章来源:刘洪艳,于薇,衣丹,等.清肺排毒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回顾性研究及应用前景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11):76-78.
分享:
本文研究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应急医疗物资分配决策过程以及决策的特点,构造了疫情暴发期应急医疗物资适应多阶段、按需求紧急度分配的决策模型,为应急医疗物资分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首先建立符合新冠肺炎疫情在异常紧急、紧急、和常态下应急医疗物资调度特点的优化模型、相应的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给出合理算法。
2025-01-22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2月12日命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为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2020年3月11日宣布COVID-19构成全球大流行,截至2023年5月24日,全球报告确诊病例超过7.66亿,死亡超过690万例。虽然2023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COVID-19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每周仍有数十万人感染。
2024-12-1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是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导致全球第三大常见死亡原因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遗传因素、表观遗传修饰、微生物组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 COPD,其特征是呼气气流受限且不完全可逆、慢性炎症失调和肺气肿性破坏。
2024-11-27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长期症状又称新冠感染后遗症(post-acute sequelae of COVID-19,PASC),常见于重症感染病例,因其后续的咳嗽、气促、嗅觉和味觉障碍等症状持续时间长,对患者后续工作、生活质量可能造成严重影响。而肺部作为COVID-19感染的主要靶器官,感染痊愈后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PASC又相对常见。
2024-10-122021年7月31日以来,河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中医全面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时间更早、规模更大、程度更深,作用更突出。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实践显示,中医药不但长于预防和治疗轻症,也能够承担急性病症的诊治工作。
2024-09-26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 V-2),简称新冠病毒,因其强烈的传染性,自疫情防控全面放开以来,导致的感染高峰和近数月来多点散发的疫情以及感染后一系列并发症,仍给我国经济及医疗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损失。
2024-08-1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为呼吸系统急性传染病,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患者临床多表现为乏力、干咳及发热等,伴或不伴鼻塞、腹泻及流涕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严重可出现多器官衰竭、脓毒性休克等危重症表现,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2]。
2024-07-18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躯体及心理障碍。因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引发的多系统损害以肺部最为严重且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故肺部的功能康复训练成为必不可少的干预策略和方法。
2024-07-11医院作为传染疾病应急防控的前沿阵地,是疫情防控中针对潜在感染患者的初步筛选和诊治的第一道关口。但各类医疗机构缺乏对该病诊疗救治的经验,非定点基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抽调的医护人员也缺乏专业培训,导致大量发热呼吸道诊治患者的筛查、检查、诊断以及处理均亟待规范。
2024-06-212019年12月以来暴发、目前正在全球蔓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有史以来全球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1],传播速度之快、涉及范围之大、防控力度之强前所未有[2]。2020年2月11日,WHO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命名为COVID-19 (Corona virus disease2019)[3],同时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该病毒归类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4]。
2024-05-21人气:16236
人气:15684
人气:15175
人气:14909
人气:1384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
期刊人气:4412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
出版地方:安徽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6663
国内刊号:34-1230/R
邮发代号:26-174
创刊时间:199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939
影响因子:0.996
影响因子:0.767
影响因子:0.45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