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中药敷脐法对小儿便秘患者的效果及患者血清TNF-α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择取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小儿便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耳穴埋豆治疗,研究组则实施中药敷脐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胃肠道功能变化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清TNF-α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敷脐法用于小儿便秘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胃肠功能及血清TNF-α因子水平,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便秘以阳虚型为主,治疗过程中,需坚持温阳通便基础原则。祖国医学认为,便秘主要是因为水谷化生后所形成的残渣,如果未及时转运,势必会导致肠道内气机不畅。中医治疗便秘的方法比较多,治疗效果也较为显著[1]。普通针刺治疗小儿便秘患者时由于针刺疼痛感和不舒服感,所以会降低小儿便秘患者的依从性,难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2]。中药敷脐法只需贴敷在小儿便秘患者脐部位置,未对患者产生疼痛感,因此能够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我科于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时,根据患儿便秘的发病特点及规律性,以治未病方法,采取早预防、早治疗、早护理的原则,通过应用中药敷脐法治疗便秘患儿,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50例便秘患儿,研究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因两组治疗方法不同,故均分为对照组(n=25)与研究组(n=25)。对照组男12例、女13例,研究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为(6.27±1.08)岁,均3d以上未解大便。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两组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书,经院内伦理委员批准。
入组标准[3]:符合(2012年版)《中医病证诊断标准》者,患者大便艰难,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等;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者、腹部手术病史患者、伴严重精神病症与原发病者。
1.2研究方法
常规方法按中医内科护理常规,做好情志护理:给予心理疏导,消除顾虑,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饮食调护:多食水果及富含粗纤维食物,忌辛辣,合理调配饮食,根据病情保证每日饮水1500~2000mL,每晨饮温开水冲服蜂蜜一杯或温开水一杯;生活护理: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即使无便意,也坚持定时蹲厕、或协助床上排便,适当运动,避免久坐、久卧。
对照组采用耳穴埋豆治疗:选取耳部大肠、直肠、角窝中、皮质下4个穴位。用耳穴探棒找准穴位,75%乙醇消毒耳廓,用镊子夹取王不留行籽穴位贴,贴于穴位处,用拇、食指循耳前后按压至酸胀麻木,或微热疼痛为得气,较深的穴位用棉棒按压,以保证疗效。每次每穴按柔2min,两侧耳穴交替进行,刺激量以最大耐受量为准,三餐后和睡前按压,每天按压次数不少于4次,春夏季埋豆保留2~3d,秋冬季埋豆保留3~5d,如潮湿或脱落及时更换,连续治疗10d[4]。
研究组采用中药敷脐法治疗。将艾盐包置于恒温箱加热至50℃取出,操作前调节后室温,注意保暖,然后暴露患者腹部皮肤,以患者肚脐为中心沿着直肠走向来回推熨或回旋运转。操作时用力均匀,开始时用力较轻,速度稍快,随着药袋温度的降低,同时速度减慢。敷脐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腹部皮肤情况,防止烫伤,20~30min/次,疗程为3~7d。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治疗后胃肠道功能改善情况,包括胃肠减压引流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自主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2)记录并评估两组的炎症因子水平,分别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3mL的空腹静脉血,经离心后取其血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检测[5]。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取SPSS21.0进行处理,两组胃肠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TNF-α因子水平以进行表示,应用t值校验数据,统计学以P<0.05为判断意义依据,证明差异性大。
2、结果
2.1两组治疗后胃肠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经比较两组治疗后胃肠道功能改善情况,研究组胃肠道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胃肠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2.2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因子水平对比
经比较两组治疗前血清TNF-α因子水平,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3、讨论
便秘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近年来受到胃肠病专家的高度重视。便秘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1)排便次数减少;(2)粪便干结;(3)排便不尽感;(4)伴有腹胀和腹痛和心悸和失眠等。长期便秘会引发结肠癌以及肛周疾病。虽然便秘很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但是儿童往往因为便秘而阻碍自身发育,导致意外情况发生,继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小儿便秘与肠道的动力失常密切相关,肛门压力改变在便秘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也占据重要地位[6]。便秘会引起肛肠疾患、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患结肠癌等,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会大大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灵枢·口问》篇:"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耳与全身经脉、脏腑、血管神经关系密切。耳穴不仅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疾病的治疗点。通过刺激耳廓反应点(耳穴)压豆,并施以按、压、捏等外力刺激,通过神经与经络的感传效应,可刺激经络、推动气血运行、调节人体脏腑、协理阴阳,达到治疗目的;气海、关元、中极穴同属任脉,是任脉的要穴,任脉主一身之阴经,有总调阴经之功能。三穴相邻,分布于腹正中线膀胱区域,“腧穴所在,主治所在”,且中极为膀胱募穴,可疏通膀胱、促进气化、通利大便,三穴均可治疗大便不利、癃闭的泌尿系病症。气海及关元穴可以温补肾阳,肾与膀胱相表里,通过热熨气海、关元穴达到补元气、益肾阳、调气机之功,从而达到利大便的目的。艾盐包利用药物和热辐射刺激穴位,温经散寒,通阳利尿,增强膀胱气化功能,解除尿道括约肌痉挛,达到大便自利的目的。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小儿便秘患者中的炎症反应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机体血液内的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升高,进而对患者疾病的发展情况产生严重影响。
本研究中通过对比耳穴埋豆法与中药敷脐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胃肠道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血清TNF-α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该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应用价值较高。另外,在治疗的过程中也应当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做出实时性的监测,帮助患者克服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使其放松心态,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有利于患者配合主治医生的治疗顺利进行,对患者的预后情况也有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中药敷脐法调和气血、温通经络,推动肠道蠕动,能够改善小儿便秘患者血清TNF-α因子水平,且具有便捷、价廉、安全的优势,易于在基层医院开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焦海利,徐萍.中药敷脐联合穴位按摩预防颅内肿瘤术后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5):135-137.
[2]雷燕,周宇,卞恒杰.中药脐疗联合辨证施护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便秘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2):54-56.
[3]吴丽琴,李毅,童德萍,等.中药敷脐治疗癌痛患者口服阿片类药物导致气虚津亏型便秘的临床疗效[J].重庆医学,2019,17(16):96-97.
[4]赵菁菁.吴茱萸敷脐法预防阴类证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研究[D].2017.
[5]邵月琴,丁文鸽.通腑脐贴膏脐部贴敷配合穴位按摩对腰椎术后便秘病人胃肠功能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9,23(7):1465-1467.
[6]杨梦娟,柯攀,杨晓琴,等.大黄敷脐防治肿瘤患者化疗所致便秘的研究进展[J].西部中医药,2019,32(08):154-157.
李丽亚,陈建萍.中药敷脐法对小儿便秘患者的效果及患者血清TNF-α因子水平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2):39+41.
分享:
反流性食管炎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黏膜破损的疾病,病因包括食管裂孔疝、食管清除能力下降、食管黏膜受损、胃排空延迟、糖尿病、腹腔积液等[1]。患者患病后常存在反流、胃灼热、上腹灼烧感等症状,如未进行规范治疗,随着病程延长,病情反复发作,可引发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不利于患者的生命健康[2]。
2024-11-22受饮食及生活习惯改变的影响,近年来消化性溃疡发病率呈现增长趋势,引起居民的关注[1]。消化性溃疡病变位置在贲门、胃窦、胃角等,有剧烈的腹痛症状,并可伴反酸、便血、嗳气等,对患者消化系统健康、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大[2]。研究指出,消化性溃疡会增加胃肠道癌症的风险,因此需要尽早治疗[3]。
2024-11-07由于临床暂未明确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与病因,通常结合工作经验与以往病例展开治疗,其中最常用的药物便是莫沙必利[1]。而雷贝拉唑属于第三代抑制剂(PPI),该药物对体外分泌活性的抵抗力是以往药物的2~10倍,对胃酸的分泌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临床通常将其用于胃溃疡及反流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2]。
2024-10-28西医治疗无特效药,主要是经验性、对症性治疗,以抑酸护胃、促胃肠动力、助消化、抗抑郁等综合治疗为主,虽然取得一定疗效,但容易复发,中医辨证治疗则治病求本,标本兼顾,用药全面而不失重点,守方而不失加减灵活,长期疗效稳定。
2024-10-23目前,关于胃溃疡的发病机制尚未能完全明确,研究认为其发生发展与遗传、化学刺激、生活因素、精神因素、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随病情进展,若未能予以积极干预,可能导致上消化道出血、胃穿孔、幽门梗阻甚至癌变,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
2024-10-23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 AAD)亦称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是临床应用抗生素后常见的消化道不良反应[1]。值得注意的是,基本所有抗生素药物均可导致AAD,而按照疾病程度不同,AAD可分为单纯腹泻、伪膜性结肠炎或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2种。一般来说,单纯腹泻患者病情较轻,预后较好。
2024-10-15无痛胃肠镜检查是消化道疾病患者常用的方法[1],若镇静深度不够,可发生因疼痛导致的胃肠穿孔、血压升高等情况[2]。因此采取合适的麻醉药物,对保证检查过程中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环泊酚与丙泊酚均为临床常用的麻醉药物,但丙泊酚麻醉持续时间较短,且注射痛发生率较高[3],而环泊酚则具有起效迅速、效价高、用量少等特点[4]。
2024-10-12目前临床常用质子泵抑制剂包括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等,种类较多,故为在保障临床疗效前提下,尽可能选择成本低、疗效好的药物,有必要强化药物经济学分析,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6]。基于此,本研究比较不同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应激性溃疡的效果及药物经济学,报道如下。
2024-10-11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是最常用的非处方解热镇痛类药物之一,在治疗窗口内被认为相对安全。然而,APAP过量服用会导致急性肝损伤,包括肝细胞死亡和中央叶坏死。进而,在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甚至死亡。事实上,在肝损伤的发展过程中普遍伴随着肝再生过程。
2024-09-26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损伤小胆管为主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其病理特征为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小胆管炎。研究发现PBC与环境、免疫紊乱和遗传因素有关,好发于患者的姐妹或母亲[1],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2024-09-20人气:17947
人气:15301
人气:14877
人气:14703
人气:1463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临床消化病杂志
期刊人气:2147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医院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5-541X
国内刊号:42-1315/R
邮发代号:38-115
创刊时间:198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1.220
影响因子:0.900
影响因子:1.023
影响因子:1.245
影响因子:0.65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