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本文主要对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区别与联系进行的介绍,并对二者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进行了论述,从而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提高,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参考。
1、引言
人类近100年来的工程发明,如汽车、飞机、火箭等设备,背后都有强大的开发和研究团队。随着控制论、信息论和复杂系统理论的成熟,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开始得到较多关注。减小误差、优化产品、提高工作效率都是二者的优势,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出现对促进科技的进步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将二者的功能充分发扬光大,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2、学与系统工程的区别与联系
2.1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区别
系统科学是探索各个学科“系统(systems)”和“系统性(systemhood)”的理论与科学。是将各种自然、人工系统的运作规律进行数学化的尝试。就现阶段而言,系统科学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广义的工程科学的发展,它适应了有关现代技术、人机关系、程序设计等“系统”复杂性的要求。而系统工程不是一两台动力机器的简单工程了,而是很多类控制型机器、人机交织的复杂工程了,底层的科学理论被迫向“系统级”、“复杂性”进化[1]。
2.2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联系
系统科学因太宏大、太深刻并没有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在社会上建立起来。相反,系统工程从贝尔实验室开始起就应用于国防、航宇等重大产业中逐渐成为行为惯例。现实中,系统工程说到底还是工程,对系统科学、系统理论、系统思维的重视与采纳程度都不够。原则上,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都是如出一辙,都基于现代工程的复杂性而产生的。就直觉性的原则上,系统工程应是系统科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只不过现实中是两种说法——系统科学领域是系统工程的附庸,系统工程是系统科学的子集。系统科学如今已演化成复杂性科学,原先的众多源流(老三论、新三论、博弈论、网络理论)逐渐聚合在计算主义的大背景下,前途还是很光明[2]。系统工程虽然是实践指导性很强的方法论,但在工业领域之外用得也不多,普及道路同样任重道远。
3、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发展现状
3.1 系统科学的发展现状
系统科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近年来系统科学在网络和计算机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系统科学的研究进展并不令人满意,系统科学的的研究进展只停留在理论基础上,并没有对复杂系统进行实质性的探索。比如,科学家提出的生物学奇迹探索,设计的进化规律、遗传规律、等一系列的研究都是理论问题的研究,并没有获得理论之上的突破,因此未来还要靠系统科学解决问题,获得理论上的突破。
3.2 系统工程的发展现状
系统工程是一门非常前沿的专业。系统工程最初起源于航天、航空、军事部门,由于卫星、飞船、飞机、导弹这些产品的研发需要很多专业的综合,所以诞生了系统工程。后来该专业也扩展到民用部门,包括民用航空、铁路系统、通信系统、医疗设备等,甚至是一个小小的照相机也涉及系统工程[4]。系统工程的指导若要被运用,必须贯穿整个开发周期,使决策更准确,开始就可制定统一的标准,使得后期易于管理,同时也降低后期的成本。中国最初提出系统工程是钱学森先生。近年来,系统工程虽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还存在不足之处。系统工程体系还不算太成熟,主要偏重于管理,而实际上系统工程跨越了技术和技术管理。
4、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应用
4.1 减小误差
比如,一个产品为了增加运动控制稳定性,安装了速度传感器,但因被控对象特殊,速度传感器在被控对象上产生了极大误差,甚至淹没了有用信号,从理论上只要知道非常精确安装位置和角度就可以消除误差,但是无法达到所要求的精度。系统科学联合系统工程的使用使机械结构误差控制到最小,传感器的自身加工误差消除,系统性能即可满足要求。
4.2 优化产品,提高工作效率
在企业中,考虑生产线上的分工奖惩问题,以激发最大工作效率与工作满意度;看不同的企业组织架构和工作内容,会有不一样的处理方法,一般划分成interchangeable和exclusive结构;制定新成员的培训模式等[5]。
4.3 促进医疗界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医学界遇到了无法逾越的瓶颈---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原因复杂、病情复杂的慢性疾病正在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因此,医学开始寻求转型,比如精准医疗、医学整合、个体化医疗等,这些转型其实是为了跳出疾病,将人体看做一个整体,疾病只是其中一部分,在治疗的时候应该全面的看待病情[6]。这也正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思想的不自觉运用。
5、结语
综上所述,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运用越来越广泛,无论是在技术、科学等不同层次上,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未来我们应认真学习、研究和应用,并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于景元.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发展与应用[J].钱学森研究,2018,36(02):8-29.
[2]顾基发.系统工程新发展——体系[J].科技导报,2018,36(20):10-19.
[3]于景元.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发展与应用[J].科学决策,2017,32(12):1-18.
[4]刘海燕,王宗水,汪寿阳.我国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的演化与发展[J].系统工程学报,2017,32(03):289-304+345.
[5]于景元.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和系统科学体系[J].科学决策,2014,11(12):2-22.
[6]薛惠锋.中国系统工程研究与应用的历史、现状与未来[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1系统工程[C].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2014,14(41):4-12.
蔡博,张铭初.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发展与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9):10-11.
分享:
降低建筑能耗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节约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一些较为关键技术是对不稳定的未来建筑能耗进行预测,并选择理想的活动安排等,从而达到降低能耗的目标。能耗预测的研究已经有了许多成熟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大致分为基于传统数学统计的方法和人工智能的方法。
2024-10-10FCU(Fan Coil Unit)系统因为其灵活的布置方式、调节方便以及成本较低,被广泛应用于商场或建筑的空气调节系统中。然而,随着人们对建筑环境的舒适体验度逐步增高,以及FCU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对现有的FCU性能和成本有了更高的要求。FCU系统常通过调节风量、水量以及旁通风门等3种方法以满足建筑房间的负荷需求。
2024-08-26时滞系统广泛存在于工业领域和化学实践中,如化工精馏、生物发酵、炉温控制系统、轧机速度控制系统、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等方面[1]。为解决双容时滞系统带来的问题,科研人员做了大量研究。1992年项国波等提出了对稳定时滞系统的二次优化控制,同时开发了三套“大时滞串级系统多重优化控制”应用软件,并将其应用于空调、皮带秤和稠油热采锅炉蒸汽干度控制系统中。
2023-08-24单片机是一种高度集成的电路芯片,被广泛应用到工业控制领域。近年来,将其应用在嵌入式系统软件中,发挥核心作用。文章对其发展情况展开论述,并研究单片机技术的应用范围以及工作原理。目的在于提高单片机的工作性能,促进单片机嵌入系统的整体发展。
2020-11-03GAMS语言更适合解决大规模的、比较复杂的数学规划问题,这是和其他语言的区别。GAMS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通用性,通过以上几个算例也发现,GAMS在运行效率方面也优先于其他软件,节省了开发者的时间,并且由算例(3)可知,GAMS可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并且能够很好的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做出合理的决策。
2020-10-27目前PLC控制器主要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中,相对于单片机控制器,PLC的可靠性、通用性、扩展能力以及处理能力都要优于单片机控制器。在较复杂的交通灯控制系统中,如果要把整个城市的交通灯系统全部接入交通控制指挥中心,单片机做底层控制系统的控制器没什么问题,不过如果需要把信号采集到远端中控室服务器还是需要PLC。
2020-10-21本文设计的PLC智能控制立体停车库可以直接访问第二层、第三层停车场和停车场1层。使用梯形图语言的控制软件。可以肯定,加载载荷的地板链,依靠吊点的地板上悬挂支架,在静态负载(安全)钩住的楼层。设计技术在不同层次的汽车应用使用“并行分支和融合”,指的是并行分支指的分支可以进行,与此同时,对其他程序的运行,根据动作状态做出相应的运行。
2020-10-21本文首先采用MATLAB软件对Arneodo混沌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显示状态变量的三维相图和二维相图。然后,设计单一的控制器进行Arneodo混沌系统的镇定控制,并进行了数值仿真。本文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实现Arneodo混沌系统的镇定控制,并具有结构简单和容易实现的优点。
2020-07-14我国地域辽阔,部分地区的地形地貌较为特殊,河流比较多,而且天然落差比较大,谁能资源较为丰富。水电的数量较为庞大,所涉及的数据也比较多,传统水资源管理的方法大部分都是通过表格与文本对数据进行存储,此和水利现代化管理需求不符合,所以就要将地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到水电管理中使用。
2020-06-16单货叉堆垛机的应用目前已经比较成熟,国内外学者对其调度问题的研究已有诸多成果。例如文献[1,2,3,4,5]均针对单台单货叉堆垛机,采用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优化算法来对堆垛机调度问题进行了优化,文献[6]针对多台单货叉堆垛机的调度方案提出了一种合理分配的调度策略等等。
2020-06-16人气:5262
人气:4916
人气:3370
人气:3328
人气:324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人气:165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长安大学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交通
国际刊号:1671-8879
国内刊号:61-1393
邮发代号:52-137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498
影响因子:1.262
影响因子:1.09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08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