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当今社会各类新媒体的出现,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信息交流方式也发生变化,其对传统媒体新闻产生巨大冲击,因此要培养现代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这对于媒体现代化发展来讲是极为关键的。
新媒体是新技术应用中形成的媒体形式,这其中包含微信、微博等客户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让大家关注、探析新闻热点的方式更为便捷。这要求传统媒体的新闻及时转变自己的陈旧理念,积极进行创新,培养其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与新媒体、新环境进行融合,满足现代受众对新闻内容的个性化要求。
1、现代媒体环境中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
1.1新闻内容陈旧
对于现代新闻的播出内容来讲,其不具备时代感,信息内容非常枯燥,不具备应有的吸引力,这让新闻内容无法实现更新,更无法将其应有价值挖掘出来,生动而真实的新闻内容会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实际上这样的情况有很多,传统形式的新闻内容非常枯燥、乏味,在语言方面也较为固化和空洞,无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其涉及范围也较为固化[1]。因此现代新闻编辑工作者一定要意识到,传统形式的流水线新闻播报形式已经不适合现代受众诉求了,为了能让现代媒体产业实现更好的发展,就一定要综合其发展情况进行积极创新,基于有针对性的创新,激发受众的观看、浏览兴趣,让更多人能够对其进行关注,提升其收视率。
1.2结构编排与中心思想方面
传统形式的新闻内容太过固化,因此其都是单一的结果模式进行剪辑与编排,其前半部分是国内新闻,后半部分是国际新闻。并且很多会议型的新闻内容太过固化,毫无生趣,这导致观众对新闻栏目产生了审美疲劳。新媒体背景环境之下,传统媒体的新闻形式已经落后,其实时性、交互性与个性化严重落后,这对新闻编辑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要求新闻编辑工作者在编排结构的时候一定要积极、大胆的创新,对受众进行吸引,更能够提升其收视率,因此,要求新闻编辑工作者重视对结构编排的创新。
新闻内容的核心价值就是中心思想,其不仅能够为受众进行有效引导,让其对价值有更为深入的认知,更能够把自身结构价值、导向等展现出来。当前很多传统形式的新闻栏目无法对中心思想进行明确,让新闻事件的逻辑更为混乱,会让受众更为茫然。可是很多新闻编辑工作者却并未注重到这一点,其不重视新闻事件的中心思想,这会让新闻事件的报道存在问题,难以将新闻事件的实质性内容展现出来,更无法将新闻栏目的真正价值挖掘出来。
2、新媒体背景下培养新闻编辑创新意识、能力的有效措施
2.1强化创新意识转变编辑思路
新媒体背景环境之下,传统形式的新闻节目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处在劣势,因此要求传统媒体新闻节目在实际编辑中要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转变编辑工作的思路,同时要对现代化新闻栏目的编辑方式进行学习,关注受众对节目的反应,强化自身对新闻栏目相关内容进行加工润色、筛选、提炼的能力,强化提升新闻编辑工作者进行新闻编辑的能力。新媒体背景环境中,新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发布速度更加快捷,并且发布新闻内容的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也就是说,新闻事件的内容未必真实而精准,在较短时间之内难以同时将新闻时间的背景阐释清晰,也不能对新闻类时间进行全面跟进,导致其不能够实现纵深发展,基于此,传统形式的新闻栏目编辑者一定要进行着重创新,虽然其实时性无法与新媒体进行对比,可是就一定要在新闻深度方面进行探究。传统媒体在交互性方面不如新媒体,以此要在其丰富性方面进行全面融合[2]。传统媒体的个性化方面弱于新媒体,所以要在权威性方面进行深入研习,在新闻栏目的编辑过程中尽量扬长避短,基于多元化、全面化的掌握进行现代媒体新闻的编辑,推动新闻栏目的现代化发展。
2.2基于新闻价值的全面掌握强化团队之间的协作
新媒体背景环境中,传统媒体的新闻编辑工作中,新闻内容的筛选以及亮点突显是非常关键的。现代新闻节目的编辑过程中一定要对关键信息进行精准而快速的定位,同时要判断其具有的核心价值,将其中心思想提炼出来。在新媒体环境当中所有人都是新闻内容的受众,但是同时其也是新闻内容的传播者,在海量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为了能够让欣慰栏目实现合理、高效的编辑,这离不开团队团结协作,要求所有工作者都分工明确,并且进行统筹兼顾,在新闻编辑过程当中既能够做到各司其职,同时也能够相互配合,将新闻内容编辑更为生动、精炼的新闻内容,以此实现新闻栏目传播效果拓展的目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媒体行业的竞争压力正在不断提升,已经不再是新闻栏目的竞争范围,已经变成多媒体之间的竞争了。传统媒体新闻的传播速度较快,有很强烈的现场感,解释其优势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正在逐渐消解。面对新媒体产生的终极与压力,传统媒体新闻节目一定要同新媒体进行融合发展,重新进行整合创新,将既有节目资源重新转变成为新媒体的两微一端平台上进行播出,此外还要同媒体资源进行整合,对新闻采编流程等进行创新,要求新闻编辑必须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现代媒体新闻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索朗卓嘎.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培养探究[J].青春岁月,2019(13):37.
[2]薛晓燕.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初探[J].中国传媒科技,2018(10):73-74.
黄黎.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新闻编辑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探析[J].农家参谋,2020(21):171.
分享:
数字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追求新近事实报道的新闻离不开数字材料的支撑。但在实际操作中,数字并不是越多越好,撰写者必须考虑报道的整体性、受众的理解程度等各方面因素。那么,数字在新闻报道中究竟该如何运用?数字是为整篇报道服务的,对报道起到说明、证实、延伸、扩展等多项作用。
2023-07-04融合是提高新闻品质的手段,从业人员的能力是创意与目标高质量实现的支撑。电视新闻编辑对各类新闻素材和媒介进行的整合与融合,需能分清主次,有层次性和立体性地展现融合新闻。电视新闻编辑要将最精彩的内容进行亮点前置,并能利用新旧媒体平台搜集事实材料,懂得页面的布局与设计方法,继而生产和呈现高品质的融合新闻。
2022-06-28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是传播中国声音的前提,传播好中国声音才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关系到中国与其他国家形成合作共赢关系的需要。让世界认识中国认可中国,也是为了实现中国梦,带领其他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
2022-03-02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是各级新闻媒体的职责使命,也是主流媒体彰显权威性、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全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如何坚持以守正为根本,以融合为引擎,以创新为关键,本文以海安"重走七战七捷路"大型全媒体新闻行动为例,结合海安市融媒体中心的实践和探索,围绕主题报道的融合创新进行阐述。
2022-02-08本文以长生疫苗事件为例,通过机器学习、词频分析等方式对长生疫苗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演进进行系统化的描述和分析,并从社会安全阀的视角出发,通过网络调查和文献梳理细致分析政府在疫苗事件中面对网络舆情所采取的行为措施。力图从突发公共事件的三个阶段——潜伏期、爆发期、消退期中分别找寻与之对应的社会安全阀机制,从中总结政府回应网络舆情的有效方法和普遍经验。
2021-11-16全媒体时代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导致媒介逐步走向高度融合,传媒环境的变化导致记者的工作环境、信息采编方式、新闻播报风格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记者必须准确把握时代精神,选择正确措施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与工作能力,拓展自身的信息捕捉路径,掌握高层次的稿件撰写、视频拍摄、文件编辑等实用性技能,成为全能型的高素质人才。
2021-11-16全媒体时代,对整个媒体行业的影响都是“地震级”,传统媒体因为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宣传模式已经没有了创新竞争力。而在诸多传统媒体分类之中,党报无疑是最为特殊的一支队伍。党报的核心内容是宣传党的政治纲领,它与其他纸质媒体不同,作为打通群众路线,向群众传达政策与纲领的媒体,党报起到的是先锋的作用。
2021-11-16新闻报道讲究"快"。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下,新闻的及时发布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但是对新闻的求准有时会使得新闻报道慢一步。新闻快发,是新闻工作者的实力体现;新闻快发但未求准,将损害新闻工作者的公信力。因此,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之间的关系值得新闻工作者深思。
2021-11-16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立场下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随着全媒体的发展普及,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期,舆情的时空、数量、形态和内容都有了全新变化。必须坚持突发事件应对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舆情工作的党群融合、正向引领、系统整合、精准投放,切实做好舆情工作。
2021-11-16新闻采访是新闻实践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七分采访,三分写作”,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采访,顾名思义即资料采集和访谈。一般来讲,所有的访谈都要靠人与人的交流沟通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语言技巧和风格的作用很关键,盲目地使用语言和灵活地使用语言,效果上有很大的差距。
2021-11-11人气:6134
人气:2116
人气:1980
人气:1480
人气:124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新闻界
期刊人气:3040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新闻
国际刊号:1002-5685
国内刊号:11-1523/G2
邮发代号:82-849
创刊时间:196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261
影响因子:0.214
影响因子:0.221
影响因子:0.417
影响因子:0.28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