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菲茨杰拉德《冬日梦》中的解读

  2020-10-23    256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菲茨杰拉德《冬日梦》的主角德克斯特·格林是一位内心世界较为复杂的人物——童年时期的乡村生活总是让他陷入到一种忧郁的情绪之中,因此开始做起了“冬日梦”;十四岁的他在高尔夫球场遇到十一岁的朱迪·琼斯时,“冬日梦”便移置到了后者身上;直到故事的最后一章,通过友人的话语得知其现状后,梦想宣告破碎。作者对这一让人同情却又缺憾的不完美主人公表现出了明显的倾向性,采用同情与判断的距离控制巩固了这种倾向的有效性。

  • 关键词:
  • 主人公
  • 人物缺陷
  • 冬日梦
  • 同情与判断
  • 外国文学
  • 菲茨杰拉德
  • 加入收藏

1、倾向性与人物缺陷


正像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援引简·奥斯丁的《艾玛》一例,认为主人公艾玛具有一种特殊性一样;对于菲茨杰拉德的《冬日梦》来说,难点同样在于人物的缺陷性——他在追求朱迪·琼斯的过程中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自己的尊严,不断进行各种心理暗示强化自己的信念,这与朱迪·琼斯的一时兴起、用情不专形成鲜明对比,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同情;但是他却不应该在订婚许久,即将公布的时刻继续与她纠缠,背叛艾琳·希瑞尔,让后者及其父母陷入痛苦之中,自己却不痛不痒地打算离开这座城市。这样的行径和伤害他的朱迪·琼斯都让人反感。因此这部小说的写作难点就在于德克斯特·格林这两方面的人格张力如何展现。


2、同情与判断法则


2.1同情的控制

小说以德克斯特为主角,想要表达的是一种在不知所求的虚无困境中找寻生命力的一个支点,百般求索最终失败的悲剧情绪。因此,让人同情的那一方面必须占有绝对篇幅,这样才能让读者跟着人物情绪游走的,尽可能地产生一种交叉情感反应;不至过早厌恶人物,最后只收获了一种道德感的胜利。

要达到以上目的,作者主要采用了通过控制内心观察得到同情的方法。具体有以下两种方式:

首先,让主人公德克斯特充分地展现其内心世界。这种持续不断的内心叙述一方面会让读者靠近人物,理解并形成共谋关系,进而忽略或原谅其道德的不足之处。德克斯特的家庭背景虽然在黑熊镇数一数二,但内心里仍然有着摆脱不掉的自我否定和野心,“他承认自己出身草莽,而他们天生就高高在上。”我们对这样奋力逃脱原生圈层的底层人物总有一种同情心,很容易让读者减少情感距离,形成共谋关系。

另一方面,提供可以从不同侧面观察人物的机会,让人物的一些缺陷得以在自洽性中弥补。如果德克斯特只靠一股冲动劲儿去追求朱迪·琼斯,赞美她的美丽、热情和骄傲,那读者将会很难感同身受,甚至会对这种看似肤浅的感情不以为意。这时德克斯特的内心纠结和自我劝导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当再一个秋天来了又去,他意识到,他无法拥有朱迪·琼斯了。他不得不将这个念头硬生生敲进脑海,直到最终成功说服了自己……然后他告诉自己,他爱她。片刻过后,便沉入了梦乡。”德克斯特在理智上完全明白两人未来的不可能性,不断地宽宥自己,但最终仍在一次次的心理暗示中败下阵来,这时的感情在读者看来便脱离了那种肤浅的情感。

其次,合理地控制他人的内心观察。尽量抑制与主人公德克斯特内心所想不同人物的内心观察描写,可以适当借助于他人去承认主人公的所思所想不只是一种个性化体验,进而印证主人公的可靠性。在德克斯特和友人打四人赛的时候,意外遇到了长大后的朱迪·琼斯。她漫不经心的道歉显然引起了受害者T.A.赫德里克先生的不满,因此后者说出了一堆略带侮辱性的话来。所幸每一句话后面都有同行者的反驳,让这本该令人反感的朱迪又变得可爱了起来,也让德克斯特的爱恋有理可依。

2.2判断的控制

这种用于产生同情的修辞一方面拉近了感情距离,成为实现主题的强大助推力;但在另一方面,却也同时减少了道德和认知的距离,继而减少了文本依赖主人公所犯错误形成的大部分反讽喜剧,以及同情与判断间的张力。想要兼具这些优势,就必须进行判断的控制——强调一些不伤害主题表达的错误,让读者看清事实、保持适当的情感距离,防止主角的强光蒙蔽。

作品采取的主要手段是让叙述者从主人公背后走出来,说明一些主人公还未发觉,或自欺欺人的事实——“这所有的销魂和喜悦都应当是关乎婚姻的,提醒着他,他们之间还没有订下婚约。就在这三天里,他第一次提出求婚。她说,‘或许吧,再等等’;她说,‘吻我’;她说“我想嫁给你”;她说‘我爱你’……她说——她什么也不说。”两人短暂的热恋早有结束的预警,德克斯特很可能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却非要等到情敌出现以后才肯面对,并让自己陷入一种确定的痛苦之中。这样的反讽效果能够清楚地暗示德克斯特单方面的自我欺骗折磨和“冬日梦”的虚妄。

可以说,菲茨杰拉德的《冬日梦》在同情和判断的张力控制上拿捏得当,成功地让读者同情并跟随了一个稍有缺陷的主人公形象,又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距离。


参考文献:

[1](美)菲茨杰拉德.杨蔚译.那些忧伤的年轻人[M].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17.

[2](美)韦恩·布斯.华明,胡晓苏,周宪译.小说修辞学[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张笑铭.浅析菲茨杰拉德《冬日梦》中的同情与判断[J].农家参谋,2020(21):16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外国文学评论

期刊名称:外国文学评论

期刊人气:187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文学

国际刊号:1001-6368

国内刊号:11-1068/I

邮发代号:82-325

创刊时间:1987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