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菲茨杰拉德《冬日梦》的主角德克斯特·格林是一位内心世界较为复杂的人物——童年时期的乡村生活总是让他陷入到一种忧郁的情绪之中,因此开始做起了“冬日梦”;十四岁的他在高尔夫球场遇到十一岁的朱迪·琼斯时,“冬日梦”便移置到了后者身上;直到故事的最后一章,通过友人的话语得知其现状后,梦想宣告破碎。作者对这一让人同情却又缺憾的不完美主人公表现出了明显的倾向性,采用同情与判断的距离控制巩固了这种倾向的有效性。
1、倾向性与人物缺陷
正像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援引简·奥斯丁的《艾玛》一例,认为主人公艾玛具有一种特殊性一样;对于菲茨杰拉德的《冬日梦》来说,难点同样在于人物的缺陷性——他在追求朱迪·琼斯的过程中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自己的尊严,不断进行各种心理暗示强化自己的信念,这与朱迪·琼斯的一时兴起、用情不专形成鲜明对比,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同情;但是他却不应该在订婚许久,即将公布的时刻继续与她纠缠,背叛艾琳·希瑞尔,让后者及其父母陷入痛苦之中,自己却不痛不痒地打算离开这座城市。这样的行径和伤害他的朱迪·琼斯都让人反感。因此这部小说的写作难点就在于德克斯特·格林这两方面的人格张力如何展现。
2、同情与判断法则
2.1同情的控制
小说以德克斯特为主角,想要表达的是一种在不知所求的虚无困境中找寻生命力的一个支点,百般求索最终失败的悲剧情绪。因此,让人同情的那一方面必须占有绝对篇幅,这样才能让读者跟着人物情绪游走的,尽可能地产生一种交叉情感反应;不至过早厌恶人物,最后只收获了一种道德感的胜利。
要达到以上目的,作者主要采用了通过控制内心观察得到同情的方法。具体有以下两种方式:
首先,让主人公德克斯特充分地展现其内心世界。这种持续不断的内心叙述一方面会让读者靠近人物,理解并形成共谋关系,进而忽略或原谅其道德的不足之处。德克斯特的家庭背景虽然在黑熊镇数一数二,但内心里仍然有着摆脱不掉的自我否定和野心,“他承认自己出身草莽,而他们天生就高高在上。”我们对这样奋力逃脱原生圈层的底层人物总有一种同情心,很容易让读者减少情感距离,形成共谋关系。
另一方面,提供可以从不同侧面观察人物的机会,让人物的一些缺陷得以在自洽性中弥补。如果德克斯特只靠一股冲动劲儿去追求朱迪·琼斯,赞美她的美丽、热情和骄傲,那读者将会很难感同身受,甚至会对这种看似肤浅的感情不以为意。这时德克斯特的内心纠结和自我劝导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当再一个秋天来了又去,他意识到,他无法拥有朱迪·琼斯了。他不得不将这个念头硬生生敲进脑海,直到最终成功说服了自己……然后他告诉自己,他爱她。片刻过后,便沉入了梦乡。”德克斯特在理智上完全明白两人未来的不可能性,不断地宽宥自己,但最终仍在一次次的心理暗示中败下阵来,这时的感情在读者看来便脱离了那种肤浅的情感。
其次,合理地控制他人的内心观察。尽量抑制与主人公德克斯特内心所想不同人物的内心观察描写,可以适当借助于他人去承认主人公的所思所想不只是一种个性化体验,进而印证主人公的可靠性。在德克斯特和友人打四人赛的时候,意外遇到了长大后的朱迪·琼斯。她漫不经心的道歉显然引起了受害者T.A.赫德里克先生的不满,因此后者说出了一堆略带侮辱性的话来。所幸每一句话后面都有同行者的反驳,让这本该令人反感的朱迪又变得可爱了起来,也让德克斯特的爱恋有理可依。
2.2判断的控制
这种用于产生同情的修辞一方面拉近了感情距离,成为实现主题的强大助推力;但在另一方面,却也同时减少了道德和认知的距离,继而减少了文本依赖主人公所犯错误形成的大部分反讽喜剧,以及同情与判断间的张力。想要兼具这些优势,就必须进行判断的控制——强调一些不伤害主题表达的错误,让读者看清事实、保持适当的情感距离,防止主角的强光蒙蔽。
作品采取的主要手段是让叙述者从主人公背后走出来,说明一些主人公还未发觉,或自欺欺人的事实——“这所有的销魂和喜悦都应当是关乎婚姻的,提醒着他,他们之间还没有订下婚约。就在这三天里,他第一次提出求婚。她说,‘或许吧,再等等’;她说,‘吻我’;她说“我想嫁给你”;她说‘我爱你’……她说——她什么也不说。”两人短暂的热恋早有结束的预警,德克斯特很可能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却非要等到情敌出现以后才肯面对,并让自己陷入一种确定的痛苦之中。这样的反讽效果能够清楚地暗示德克斯特单方面的自我欺骗折磨和“冬日梦”的虚妄。
可以说,菲茨杰拉德的《冬日梦》在同情和判断的张力控制上拿捏得当,成功地让读者同情并跟随了一个稍有缺陷的主人公形象,又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距离。
参考文献:
[1](美)菲茨杰拉德.杨蔚译.那些忧伤的年轻人[M].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17.
[2](美)韦恩·布斯.华明,胡晓苏,周宪译.小说修辞学[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张笑铭.浅析菲茨杰拉德《冬日梦》中的同情与判断[J].农家参谋,2020(21):169.
分享:
独特的风土环境,会营造不同的人文风景。日本由于一年四季变化明显,因此日本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感悟异常敏锐。这种性格特点也在日本文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形成了一种物哀的传统,具有自身独特的韵味与特点,在文坛中也是一种值得细细品味的风格。本文在分析日本文学中季节感与景物观形成的原因及具体的表现基础上,结合日文文学中特有的物哀传统进行了阐述。
2021-09-08孤独是一种状态,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书对孤独的描写意蕴深刻,本文结合他的作品从个体的孤独、家族的孤独和文明的孤独来探究这个话题。从个体而言,本文举了几个典型的人物,探讨他们的孤独;从家族而言,本文描写了家族的循环和衰落;从文明而言,将孤独与拉美和现实世界相结合,研究更深层次的孤独。
2021-09-08芥川龙之介(以下简称芥川)除了是位享誉世界的小说家之外,还是一位汉学家。关于他的小说研究颇多,而对其汉诗的研究,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仅限于少数研究者。芥川生平创作的34首汉诗,因仅附在友人的信札中或受托题于画作上,故而对其汉诗的研究少之又少。本课题将在现有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析出其汉诗的关键词并构建芥川汉诗的表现手法体系,探讨其汉诗中的中国要素,和与中国文人之间的关联。
2021-09-08大正时期是日本对中国历史文化再认识的一个过渡阶段,在日本文学界有许多重要作家亲身前往体验现实中国,兴起了所谓中国情趣的热潮。在此过程中,日本文学界对中国的认识,从对中国古典思想与文化的憧憬,或转变为带有殖民色彩的猎奇,或走向了幻灭转而寻求日本情趣,或形成了脱胎于中国文化而表现现代自我的崭新主题。以谷崎润一郎、芥川龙之介、佐藤春夫、中岛敦等日本作家为例,归纳这一时期日本文坛中国情趣的种种表象,对富于中国情趣的日本作家们的创作特点及价值选择进行解读,可以看出这一文化现象从兴起到逐渐幻灭的过程。
2021-08-31本研究聚焦亚当•约翰逊2015年短篇小说集《幸运微笑》,从梦幻、疾病、反讽、创伤等视角解读边缘人物形象,认为作品通过剖析形形色色但不为人所熟知的边缘人物的生存现状及内心世界,揭示高科技尽管可以复制人类的外在形象,却无法治愈人类所患的癌症疾病。
2021-08-28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人类文明依赖的自然生态系统却在日益被破坏,生态危机日益严峻。在这样的大前提下,生态批评文学逐渐诞生。在文学领域通过作品创作及文学研究来探讨人与自然生态关系,是文学批评理论的一种。通过文学研究与生态保护意识有机结合,开创了文学研究中的绿色化的新视角。
2021-08-26女巫形象常出现于莎翁剧作中,《麦克白》中的女巫和其他超自然因素为整部戏增添了丰富的艺术性。本文重点讨论剧中女巫、预言与道德人伦在欲望战场上的交锋,突出女巫在设计戏剧结构、丰富人物形象、表现悲剧命运等方面的深刻意义,探讨女巫的预言与麦克白自身欲念这对矛盾统一体在塑造人物自我命运过程中的作用。
2021-08-26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愈加密切,在西方的书籍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对中国元素的描述,中国元素高频率地出现在德语文学作品中,吸引了大量的德语文学家之类的欧洲文化学者。该篇文章主要是从文学史相关方面的角度出发,并通过一些文献资料,针对德语文学中的中国元素,包括中国文学蕴含的艺术与古人的哲学思想等之类的有关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2021-05-21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绘本采用视觉、听觉建构语篇,是一种典型的多模态文本。此外,近年来随着中外人文交流的加强,儿童绘本翻译也逐渐受到文学翻译界的重视。研究表明,我国有约70%的家长把绘本作为儿童的主要启蒙读物之一。由于我国儿童绘本文学起步晚,故英语绘本成了主流。但如今市场上现存的翻译过来的绘本翻译质量差。
2021-05-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文学作品反映了战后日本的时代特色、文化内涵和国民情绪。作品不仅体现了日本社会当时的审美风向,还为读者展现了人类政治、社会和文化演变等丰富内容。从战后初期对日本军国主义直接深刻的批判,到试图探究日本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黑暗面,以及后期关注自身日常生活等私小说题材的迅速转换,都标志着日本作家不断追求突破、发展的创作姿态。
2021-03-19人气:3329
人气:2415
人气:2252
人气:1658
人气:146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外国文学评论
期刊人气:1876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文学
国际刊号:1001-6368
国内刊号:11-1068/I
邮发代号:82-325
创刊时间:1987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444
影响因子:0.194
影响因子:0.14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27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