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利用网络爬虫方法抓取微博评论,进行文本分析、文本语句中心词分析,绘制词云图,分析此次微博舆情状况及情感取向。认为“新冠疫情”“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通报”“政策公告”以及“社会支持”的关注度较高。在本研究限制时间段内,网民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稳定在以积极情绪为主导的态势。本次疫情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少有谣言滋生,为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提供一定经验。
2019年底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属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有别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其他三类突发事件,其蔓延性与危害性更大。针对这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政府官网、主流媒体等实时公布疫情动态,疫情数据、全民舆情关注信息等每天更新[1]。微博作为新媒体,已成为事件曝光、信息分享、公众宣泄的重要渠道[2]。新浪微博作为主舆论场,充分反映了疫情期间网民的情感取向。运用数据挖掘的方式对2020年2月21~27日的微博评论进行文本分析,有助于了解网络舆情的特征与本质。同时,此次疫情作为涉及人民健康及国家利益的公共事件,反映了更深层次国民心理抗压能力及应激能力,值得挖掘和分析,以期为今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对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资料来源
以“新冠肺炎”“新型冠状病毒”为关键词,在新浪微博平台检索2020年2月21~27日网民微博评论,利用网络爬虫软件进行抓取,共抓取1864条。
(二)研究方法
1.网络爬虫。
网络爬虫是一种用于从互联网上下载Web信息的计算机程序。其可从指定的微博网页出发,通过分析网页内的标记结构,获取指向其他页面的超链接,然后通过既定的搜索策略,选择下一个访问的站点,进而抓取必要信息并将其转存到存储设备,以便进行信息的预处理[3][4]。
2.内容分析法。
近年来,内容分析法被用于网络信息的分析,主要体现在对网络的内容挖掘、结构挖掘及使用记录挖掘方面,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5]。本研究利用网络爬虫进行数据抓取,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微博评论进行分析。
(三)词云生成
利用wordcloud和matplotlib对研究时间段微博文本进行高频词的统计,并生成词云,直观地展示网民最关心的话题,分析公众的情感变化。
二、结果
(一)文本语句中心词分析
对于抓取的1864条微博内容,分析其博文语句中的主干中心词并计算出现的频率,进而评估关键词对文本语句的重要程度。结果显示,在关键词“新冠肺炎”和“新型冠状病毒”的微博及评论中,一级指标“政府”出现的频次均最高;在关键词“新冠肺炎”的二级指标中,词频最高的为“疫情通报”,其次“应对措施”“社会支持”“政策公告”的词频较高;在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的二级指标中,“疫情通报”词频最高,其次为“专家解读”“社会支持”等。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政府的疫情通报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事关每个人的生活行动,也是发布各项政策的重要前提,这些词汇直接反映了公众对此次疫情的高度关注。同时,“社会支持”出现的频率较高体现了网民形成了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的决心以及战胜新冠肺炎病毒的信心[6]。
总体来看,网民评论关键词中未出现消极词汇,表明各级政府、新闻媒体和普通民众都在积极而稳妥地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尽力化解此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带来的危机。具体见表1、表2。
表1“新冠疫情”微博文本语句关键词
表2“新型冠状病毒”微博文本语句关键词
注:其他包括:犯罪、不相关的旅游攻略、美食做法、广告等。
(二)文本分析
汉语词汇一般只有一个词性,故对关键词进行词性统计较为容易,且通过词性标注,可生成语句。将微博及其评论中的词语作文本分析可以发现,此次事件的主角“新冠疫情”“新型冠状病毒”为语句中的主干,“防控”“病毒”的重要程度较高。不同词性的词语可连接形成语句,例如,“中国”(ns)为人名,“防控”(v)为动词,“肺炎疫情”(nz)为专有名词,通过组合三个词语可形成语句“中国防控肺炎疫情”。具体标注见表3、表4。
表3“新冠疫情”微博文本词频统计与词性标注
表4“新型冠状病毒”微博文本词频统计与词性标注
(三)词云图
在词云图统计中,词频是根据字体的大小进行分布的。通过图1、图2可看出,在以“新冠肺炎”和“新型冠状病毒”为关键词检索的中心词话题中,“新冠肺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病毒”“肺炎疫情”为较重要的中心部分,从侧面体现了网民对疫情的关心,如何防控新冠肺炎、如何治疗患者成为全网关注的热点,也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其次,“医护人员”等重要程度也较高,体现了网民对医护人员的关心,有利于增强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有条不紊地推动疫情形势好转。最后,在“新型冠状病毒”文本分析词云图中还出现了“日本”“韩国”国家名,体现因为日本对我国抗击疫情提供的帮助成为热议话题,同时随着疫情的蔓延,日本、韩国确诊病例不断增加,也引起了网民的关注。
图1“新冠肺炎”文本分析词云图
图2“新型冠状病毒”文本分析词云图
三、讨论
虽然疫情初期网民态度出现了一定波动,但是在本研究限制的时间段内,由于我国疫情已经得到了一定控制,不少省份已经开始逐步复工复产,网民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总体态度是向好的,并逐渐稳定在以积极情绪为主导的态势。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疫情”“新型冠状病毒”关注度很高,与疫情相关的“疫情通报”“政策公告”“防控”“病毒”等关注度也很高。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支持”出现的关注度较高。疫情期间,由于其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加之较长时间的居家隔离等,无论是普通群众还是患者、医护人员对于疫情的敏感度都很强[7]。社会支持作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环境资源,与负性情绪的控制和预防有着密切关系,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为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作用,并且对维持个体健康稳定的情绪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8]。故“社会支持”的关注度增加,反映了我国网民学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这场事件,不放弃对国家的信任,利用多种形式表达对全民抗击疫情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做到了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灾难,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温情和大爱,传播正能量。这也启示国家不仅应给予公众物质层面的满足,还应为公众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家庭也应发挥心理支持的作用,形成家庭支持强有力的联结。
任何舆情危机大规模爆发前的酝酿阶段是处理舆情危机最有效的20%时间段[9]。而本次疫情政府信息公开透明,网民舆论向好,且少有谣言的滋生,对我国今后的工作有以下启示:
1.政府利用各种信息通道,主动发布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谣言的滋生与蔓延,及时向世界传达中国声音,满足全球公众的知情权;树立全球化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塑造中国作为东方负责任大国形象。
2.媒体发挥第三方资源优势,积极介入公共突发事件的报道,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动用“舆论领袖”的力量,平息网络噪声,稳定社会秩序,同时客观公正地呈现公共突发事件真相,积极引导世界舆情。
3.公众凭借移动终端功能,理性面对公共突发事件,基本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恶意传播虚假信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疫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正能量;立足国情和乡土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形式传播国家政策和村规民约,扮演人人都是国家形象塑造者的角色[10]。
参考文献:
[1]苏新宁,蒋勋.情报体系在应急事件中的作用与价值——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J].图书与情报,2020(01).
[2]朱骞,李锋,刘嫣.“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微博时代对医疗机构的启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09).
[3]孙易冰,赵子东,刘洪波.一种基于网络爬虫技术的价格指数计算模型[J].统计研究,2014(10).
[4]李志义.网络爬虫的优化策略探略[J].现代情报,2011(10).
[5]刘毅.内容分析法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应用[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6]陈兴蜀,常天祐,王海舟,等.基于微博数据的“新冠肺炎疫情”舆情演化时空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02).
[7]郭磊,徐飘燃,姚菲,等.重大疫情下我国公众急性应激障碍对负性情绪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J/OL].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0[2020-04-28].
[8]张月娟,史云静,王增起,等.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在研究生压力与抑郁间的调节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0).
[9]戴元初.二八定律与舆情危机管理的重心选择[J].青年记者,2011(07).
[10]沈正赋.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舆情应对和共情传播[J].社会科学文摘,2020(03).
岳宗朴,刘彩,李莹,陆文静.基于微博数据挖掘的“新冠疫情”评论文本分析[J].品位经典,2020(12):48-50.
分享:
数字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追求新近事实报道的新闻离不开数字材料的支撑。但在实际操作中,数字并不是越多越好,撰写者必须考虑报道的整体性、受众的理解程度等各方面因素。那么,数字在新闻报道中究竟该如何运用?数字是为整篇报道服务的,对报道起到说明、证实、延伸、扩展等多项作用。
2023-07-04融合是提高新闻品质的手段,从业人员的能力是创意与目标高质量实现的支撑。电视新闻编辑对各类新闻素材和媒介进行的整合与融合,需能分清主次,有层次性和立体性地展现融合新闻。电视新闻编辑要将最精彩的内容进行亮点前置,并能利用新旧媒体平台搜集事实材料,懂得页面的布局与设计方法,继而生产和呈现高品质的融合新闻。
2022-06-28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是传播中国声音的前提,传播好中国声音才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关系到中国与其他国家形成合作共赢关系的需要。让世界认识中国认可中国,也是为了实现中国梦,带领其他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
2022-03-02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是各级新闻媒体的职责使命,也是主流媒体彰显权威性、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全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如何坚持以守正为根本,以融合为引擎,以创新为关键,本文以海安"重走七战七捷路"大型全媒体新闻行动为例,结合海安市融媒体中心的实践和探索,围绕主题报道的融合创新进行阐述。
2022-02-08本文以长生疫苗事件为例,通过机器学习、词频分析等方式对长生疫苗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演进进行系统化的描述和分析,并从社会安全阀的视角出发,通过网络调查和文献梳理细致分析政府在疫苗事件中面对网络舆情所采取的行为措施。力图从突发公共事件的三个阶段——潜伏期、爆发期、消退期中分别找寻与之对应的社会安全阀机制,从中总结政府回应网络舆情的有效方法和普遍经验。
2021-11-16全媒体时代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导致媒介逐步走向高度融合,传媒环境的变化导致记者的工作环境、信息采编方式、新闻播报风格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记者必须准确把握时代精神,选择正确措施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与工作能力,拓展自身的信息捕捉路径,掌握高层次的稿件撰写、视频拍摄、文件编辑等实用性技能,成为全能型的高素质人才。
2021-11-16全媒体时代,对整个媒体行业的影响都是“地震级”,传统媒体因为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宣传模式已经没有了创新竞争力。而在诸多传统媒体分类之中,党报无疑是最为特殊的一支队伍。党报的核心内容是宣传党的政治纲领,它与其他纸质媒体不同,作为打通群众路线,向群众传达政策与纲领的媒体,党报起到的是先锋的作用。
2021-11-16新闻报道讲究"快"。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下,新闻的及时发布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但是对新闻的求准有时会使得新闻报道慢一步。新闻快发,是新闻工作者的实力体现;新闻快发但未求准,将损害新闻工作者的公信力。因此,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之间的关系值得新闻工作者深思。
2021-11-16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立场下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随着全媒体的发展普及,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期,舆情的时空、数量、形态和内容都有了全新变化。必须坚持突发事件应对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舆情工作的党群融合、正向引领、系统整合、精准投放,切实做好舆情工作。
2021-11-16新闻采访是新闻实践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七分采访,三分写作”,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采访,顾名思义即资料采集和访谈。一般来讲,所有的访谈都要靠人与人的交流沟通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语言技巧和风格的作用很关键,盲目地使用语言和灵活地使用语言,效果上有很大的差距。
2021-11-11人气:6017
人气:2050
人气:1877
人气:1462
人气:122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新闻界
期刊人气:3024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新闻
国际刊号:1002-5685
国内刊号:11-1523/G2
邮发代号:82-849
创刊时间:196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261
影响因子:0.214
影响因子:0.221
影响因子:0.417
影响因子:0.28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