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构建大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物血管病模型,有效诱导心脏移植后的慢性排斥反应。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体,将摘取的胸主动脉穿过自制的静脉留置针管后,翻转血管对称吻合、单侧打结固定,利用半针管将动脉套管植入到受体SD大鼠腹腔动脉中。术后7d、28d和56d取移植动脉,常规行HE染色,观察血管形态变化,计算内膜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相对表达量。结果:34只大鼠成功建模30只,成功率为88.24%;随时间增加,移植动脉不断被单核巨噬细胞侵蚀,弹性纤维断裂,内膜出现炎症细胞和平滑肌血细胞的堆积;与对照组相比,7d、28d和56d各组动脉内膜厚度显著增加(均P<0.01),α-SMA表达量明显减少(均P<0.05),PCNA表达量显著增加(均P<0.05);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动脉内膜厚度不断增加,α-SMA的表达量逐渐减少,PC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均P<0.05)。结论:此种动脉套管的改良以及半针管的运用使动脉移植更加简便有效,可重复性高,内膜增厚显著,能成功诱导出移植后的慢性排斥反应。
心脏移植物血管病是影响移植后心脏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是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共同介导的心脏慢性排斥反应,主要表现为以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为主的新生内膜形成和移植物血管的进行性增厚,最终导致管腔狭窄,移植物功能衰竭[1]。传统大鼠心脏腹腔移植模型的建立,是通过血管的端侧吻合,血流从腹主动脉经冠状动脉-冠状窦口到右心房,再从右心室泵出到腹腔静脉,由于左心房和左心室工作较少,所以移植心脏不久会萎缩[2]。且这种腹腔心脏异位移植,需要血管的端侧吻合,操作技术要求高。血管套管的替代使用可使模型的建立更加简便,但套管的稳固、移植放入和能否避免套管内血管产生褶皱是成功的关键[3]。我们在以往套管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翻转后血管的对称吻合和单侧打结固定以及半针管的运用,使血管套管更加稳固,移入更加方便,期望能成功诱导出同种异体移植物血管病的病理损伤,为心脏慢性排斥反应的干预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SPF级雄性SD大鼠,体重300~330g,购自三峡大学实验动物中心[SCXK(鄂)2017-0012];SPF级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20~150g,购自湖北省实验动物研究中心[SCXK(鄂)2015-0018]。大鼠饲养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5±5)%,自由饮食。实验操作在三峡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屏障实验室[SYXK(鄂)2017-0061]进行,并遵循实验动物的“3R”原则给予人文关怀。
1.2实验器材与药品试剂
显微外科器械包(卓越医疗器械),XTL-165双目外科显微镜(江西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16G静脉留置针(贝朗医疗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20G静脉留置针(江西丰临医用器械有限公司),8-0、9-0显微带线缝合针(宁波医用缝针有限公司),3-0真丝非吸收缝线(扬州市金环医疗器械厂),玻璃培养皿(60mm),半针管笔尖(0.5mm),撑开器(16cm),玻璃分针13cm。肝素钠(北京亚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戊巴比妥钠(上海化学试剂公司),4%多聚甲醛固定液,苏木素-伊红染液(武汉谷歌生物科技),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兔抗鼠单克隆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兔抗鼠单克隆抗体(武汉三鹰),HRP标记的山羊抗兔鼠通用(DAKO公司)。
1.3实验分组与结果测定
实验动物分为两组,以Wistar大鼠为供体及空白对照组(n=17),SD大鼠为受体及模型组(n=34)。成功建模30只,随机分为7d组、28d组和56d组,每组10只。取动脉标本后,每组随机选取6只,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α-SMA和PCNA染色。采用Image-proplus6.0软件测量弹性纤维平面到内膜边缘的平均距离,代表移植动脉的内膜厚度(n=6);以棕黄色为阳性表达,测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积分光密度值。
1.4套管制作
取16G静脉留置针管切去尖端,显微镜下切取约4mm的管长,使两端光滑、平整。显微镜下剪取直径相当的供体动脉约7mm。用显微镊使供体动脉穿过切取的16G小管,取20G静脉留置针切去多余部分,生理盐水润湿针管,缓慢插入小管内的供体动脉中。调整小管两端动脉使之等长,放入60mm的玻璃培养皿中(图1A)。8-0显微带线缝合针对称穿过小管两端动脉,针边距约1mm,反向牵拉缝线使动脉翻转,一侧打结固定(图1B)。残留线端不超出小管边缘,对称侧同样操作,留适当长度后,缠绕小管一端两圈再打结固定,同样残留线端不超出小管边缘,使供体动脉完全包裹小管,制成动脉套管(图1C),放4℃生理盐水中保存。
1.5供体手术
以Wistar大鼠为供体,术前腹腔注射肝素钠生理盐水(5mg/kg),腹腔注射1.5%戊巴比妥钠(40mg/kg)。待麻醉后,胸腹部剃毛备皮,四肢固定于解剖台上,碘伏胸腹部局部消毒,取尿道口上约3cm至剑突下腹正中切口,剪开皮肤及肌肉等组织。暴露腹腔脏器,将胃和肠管牵拉置于腹部左侧,打开后腹膜,找到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纱布垫于其上,用剪刀剪断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直至血液放尽。沿膈肌和腋中线两侧剪开胸壁,将胸壁上翻,暴露胸腔脏器,剪除心肺、胸腺和食管等组织,可见沿脊柱走形的胸主动脉。在主动脉弓处离断分支血管,剪除周围组织及肋间动脉,分离胸主动脉至膈肌处,肝素钠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管腔。显微镜下剥脱动脉外层脂肪组织,修剪肋间动脉保留断端约1mm(动脉弹性回缩,防止血液漏出),置于4℃生理盐水中,以备套管制作。
1.6受体手术
以SD大鼠为受体,术前禁食12h,自由饮水,麻醉及腹部切口同供体手术。开腹后用撑开器固定,牵拉胃及肠管于左腹外侧,无菌纱布覆盖,温盐水润湿。打开后腹膜,暴露腹腔动脉,用显微镊小心游离肾动脉平面下方约15mm、髂动脉分叉处上方约5mm的腹主动脉,动脉夹夹闭游离动脉的最上端、最下端(图1D)。在上端动脉夹下方约5mm处,显微剪剪开动脉前壁约1/3周径血管,取供体动脉套管置于半针管上(图1E),打结固定一端朝向外侧,轻提剪口处平行插向远心端,待完全插入改用玻璃分针弯部尖端完全送入动脉中。9-0显微针线缝合剪口中央点管壁全层一针,打结后做牵引,再缝合其两边剪口,先开放远心端动脉夹,无漏血后再开放近心端动脉夹。少量渗血可用纱布轻压迫或加针缝合出血处,无血液渗出后观察远端血管是否充盈通畅(图1F)。温生理盐水冲洗局部动脉,将胃及肠管复位,注入肝素钠生理盐水(5mg/kg),3-0丝线连续缝合肌肉、皮肤层关腹,碘伏消毒后,放保温垫上,待苏醒后转动物房。术后48h,大鼠四肢能够自由活动,大小便正常视为手术成功。
图1套管制作及受体手术
注:A:动脉翻转前;B:对称吻合和单侧固定;C:套管制作完成;D:动脉阻断;E:半针管辅助;F:移植完成
1.7移植物摘取
术前腹腔注射肝素钠生理盐水(5mg/kg)肝素化全身,麻醉等步骤同受体手术。打开腹腔及后腹膜,可见套管处被纤维结缔组织包裹,在其上、下方阻断动脉,剪去周围组织取出包裹的套管,立即放血处死大鼠,肝素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管腔,显微镜下剥离纤维组织,取出套管内的移植动脉,盐水冲洗后放入4%的多聚甲醛中固定,用于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
1.8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PASWStatistics18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移植时间
模型组34只,成功建模30只,成功率为88.24%。移植各环节所需时长如下:供体动脉准备(获取、修剪)所需时长为(16±2)min,套管制作时间为(10±2)min,受体动脉分离(20±3)min,套管移植(6±2)min,动脉阻断时间(10±2)min。
2.2移植动脉HE染色和内膜厚度变化
分别取对照组、移植后7d组、28d组、56d组动脉行HE染色。与对照组相比,7d组动脉内皮细胞脱落,少量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图2A和2B);28d组动脉被大量单核巨噬细胞侵蚀,中膜弹性纤维断裂(图2C);56d组中膜弹性纤维排列紊乱,内膜出现大量炎症细胞,并向管腔中心延伸,形成多个狭小的管腔,管壁机化(图2D)。与对照组比较,7d组、28d组和56d组内膜厚度显著增加(均P<0.01);与7d组比,28d组内膜厚度增加显著(P<0.01);与28d组相比,56d组内膜厚度显著增加(P<0.01)。此结果提示,随时间的增加,动脉内膜厚度不断增加(图2E)。
2.3移植动脉α-SMA和PCNA表达情况
免疫组化观察α-SMA和PCNA表达情况(图3A)。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高表达α-SMA、低表达PCNA,7d组、28d组和56d组α-SMA的表达范围和强度明显减少,PC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均P<0.05);且与7d组比较,28d组α-SMA的表达量明显减少,PC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均P<0.05);与28d组比较,56d组α-SMA的表达量也显著减少,PCNA的表达量显著增加(均P<0.05)。提示随时间的增加,α-SMA的表达量不断减少,PCNA的表达量不断增加(图3B和3C)。
图2各组移植动脉HE染色
注:A:对照组;B:7d组;C:28d组;D:56d组;E:各组的内膜厚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P<0.01(n=6);与7d组比较,#P<0.01(n=6);与28d组比较,ΔP<0.01(n=6)
图3移植动脉α-SMA和PCNA表达情况
注:A:各组α-SMA和PCNA的免疫组化图;B:α-SMA表达情况;C:PCNA表达情况。与对照组比较,*P<0.05(n=6);与7d组比较,#P<0.05(n=6);与28d组比较,ΔP<0.05(n=6)
3、讨论
除传统腹腔移植外,小鼠颈部心脏移植同样需要血管吻合,并存在小鼠颈总动脉、颈静脉不在同一手术平面,供受体血管大小不匹配,术后血管吻合口扭转或压迫等缺点;随着袖套技术的运用,简化了移植部分的血管吻合,但袖套管的安置过程繁琐,并延长了手术时间,并且预实验成功率低,动物消耗多[2,3,4,5]。我们选择了血管套管移植的替代模型,在比较以往大鼠动脉移植模型的基础上,发现血管翻转后两端打结固定,在插入动脉过程中容易脱落,而一旦脱落只能重新制作套管,增加了动脉阻断时间和大鼠死亡风险[6]。因此,本研究在其基础上,借鉴了翻转血管的两端打结和对侧缝合法[7],建立了翻转后血管的对称吻合和单侧打结固定法,而0.5mm半针管笔尖结构,在不损伤动脉套管的前提下,能更好地辅助套管的移植,使套管的放置更加方便、快捷。
共有34只大鼠采用本改进法行移植动脉手术,其中2只死于术后腹部开裂(大鼠对腹部切口刺激的撕咬),1只夹闭腹腔动脉时心脏停跳(可能与腹腔生理盐水过多、循环血量增多有关),1只术后下肢瘫痪(急性排斥或血栓形成),最终成功建模30只,成功率达88.24%。套管制作时间虽延长,但易化了移植部分,预实验成功率增高,减少了动物消耗。
在各时间点摘取动脉后,行HE染色发现,移植动脉在28d,管壁被大量单核巨噬细胞侵蚀,中膜部分弹性纤维断裂;在56d内膜增厚显著,管腔机化。平滑肌细胞是CAV中新生内膜的主要组成部分[8]。α-SMA是构成平滑肌细胞收缩装置的细胞结构蛋白,在分化成熟的平滑肌细胞中高表达,当平滑肌细胞出现凋亡、纤维化或由“收缩型”转换为“合成型”时,α-SMA表达量将减少[9,10,11]。本研究免疫组化观察α-SMA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发现,随时间增加,α-SMA的表达量逐渐减少,表明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功能降低,并向分泌型细胞转变。PCNA可评价平滑肌细胞重塑过程中的增殖状态[12]。免疫组化观察PC-NA的表达情况,发现随时间增加,PCNA的表达逐渐增高,表明细胞增殖活跃,与动脉内膜厚度的增加及管腔闭塞相对应。α-SMA表达不断减少和PCNA表达逐渐增加,表明平滑肌细胞经历了凋亡、增殖和表型转变,最终导致大量平滑肌样细胞在内膜下的聚集,引起管腔闭塞性改变[13,14,15]。综上所述,改进后的模型可有效诱导出移植动脉的CAV样病理变化。
模型建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供体Wistar大鼠重量超过150g时,血管套管制作中容易出现褶皱,应将体重控制在120~150g,受体SD大鼠应控制在320~350g,低于320g插管阻力大,超过350g动脉分离困难、更易形成侧支循环;(2)套管的切取长度可在显微镜下以半针管笔尖为参考,供体动脉切取以套管为参考,供体动脉全长可制作数个动脉套管以供移植或备用;(3)剪取的动脉应比套管长约3mm,动脉翻转后,两端对称缝合,针边距适当,减少中央隆起,使动脉有一定的紧张度,避免套管内动脉褶皱的发生;(4)受体大鼠腹腔动脉的分离可从肾动脉平面下方开始,显微镊小心游离动脉侧周围组织,玻璃分针动脉下穿孔后,可一直游离到髂腰静脉水平;(5)动脉夹夹闭后,如有血液持续从剪口处渗出,可在动脉夹处用丝线活结结扎,玻璃分针弯部尖端光滑、平整,用肝素生理盐水润湿后可扩增剪口,方便套管的插入。
综上所述,此套管法的改良使制作的供体动脉套管更加稳固,克服了受体动脉阻力高的情况,并且半针管的运用使套管移植过程更加简便。同时,可多人协作或一人独立完成,缩短了手术时间,并能有效诱导出血管的慢性排斥反应。经过预实验训练,此方法上手快,可复制性强,符合实验动物的“3R”原则,可为心脏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和治疗提供模型。
参考文献:
[3]李平,高思海,赵金平,等.大鼠胸主动脉腹腔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改进[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51):10226-10229.
[6]孙来龙,杜剑平,刘朝兵,等.一种新型大鼠动脉移植模型的建立[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7,27(5):99-102.
[7]王力文.雷公藤内酯醇经MMP-9抑制大鼠移植物血管内膜增殖的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8.
张鹏,张松林,孙来龙.大鼠胸主动脉腹腔移植套管法的改良[J].巴楚医学,2020,3(03):59-64.
分享: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作为治疗冠心病病人心肌缺血性坏死的主要手段之一,极大地改善了其预后与生存质量。医院质量监测系统显示,接受PCI治疗已成为我国心内科住院病人应用最广泛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方法。随着医疗设备与技术的发展,接受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病人越来越多。
2025-04-09磁悬浮离心式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是以悬浮轴承为特点的离心型血流泵,是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移植等待期以及永久替代治疗的新一代设备。 经胸正中切开植入磁悬浮离心式LVAD 仍然是目前标准手术方式之一。 与轴流LVAD 相比,磁悬浮离心式 LVAD 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植入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易安装在胸腔内,对其他器官影响小。
2025-03-26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降低死亡率 。然而,传统的经股动脉入路和经桡动脉入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术后并发症较多、患者舒适度较低等 。近年来,远端桡动脉穿刺作为一种新兴的介入路径,逐渐受到关注。与传统路径相比,远端桡动脉穿刺具有局部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2025-03-21近年来,胸部外伤合并肋骨骨折的患者数量逐渐增多 。多数肋骨骨折患者采取保守治疗便能得到恢复,但少数患者由于伴随其他严重损伤或合并胸腔脏器损伤需手术干预 。传统的手术方式创口较大,术后疼痛明显,恢复缓慢,不利于患者预后 。电视胸腔镜技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技术,手术创伤小,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2025-02-17肺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促发起源于气管、支气管黏膜或腺体呼吸道恶性肿瘤,近年来肺癌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恶性肿瘤死亡主要原因。随着大气污染及环境污染的加重,肺癌患者逐渐增多,且其发病率总体呈逐年升高趋势,每年因肺癌死亡的人数接近100万。
2025-01-14心脏瓣膜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心脏瓣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导致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进而引发心脏过度疲劳。研究表明,合理的康复训练对改善心脏瓣膜病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医疗理念的快速更新,心脏运动康复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手段。
2024-12-09缺血性心脏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致死致残率高。糖尿病是缺血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运重建恢复血流是目前临床治疗心肌缺血的主要方法。然而,血液供应在恢复再灌注的同时,也会导致心肌功能和结构的破坏,这种现象被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
2024-11-26近年来,研究发现MSCs分泌的外泌体(MSCs-exosomes,MSC-exos)可以更容易通过内吞和细胞膜直接融合的方式被接收细胞摄取,或者通过配体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将MSCs的内容物传递到细胞膜之外,并向目标细胞运输多种生物活性大分子[4]。
2024-11-22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肌疾病,其特征之一是心室壁肥厚,可导致心脏功能异常和心脏结构改变,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在不同类型的患者中存在差异。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和室间隔中部肥厚是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对于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引起的梗阻,外科手术如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或心室肌切开术等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2024-11-11在心脏疾病治疗领域,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作为非开放性手术已逐渐取代传统开放性手术,成为一种更为普遍、可行的治疗选择。但TAVR手术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包括手术创伤、围术期并发症及术后康复等问题[1]。内环境稳定性作为TAVR手术的一个关键因素,直接影响患者手术的成功和术后恢复[2]。
2024-11-07人气:18516
人气:16602
人气:15951
人气:15530
人气:1524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期刊人气:3311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4497
国内刊号:11-2434/R
邮发代号:82-145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0.96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