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比较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分别联合氯吡格雷在冠心病(CHD)合并房颤(AF)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开封市人民医院2018年2月—2019年5月CHD合并AF患者88例,均行PCI治疗,依据术后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达比加群酯组(44例)、华法林组(44例),达比加群酯组予以达比加群酯、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华法林组予以华法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统计对比两组血栓事件发生情况、出血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达比加群酯组血栓发生率为11.36%(5/44)与华法林组6.82%(3/4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酯组出血发生率4.55%(2/44)小于华法林组20.45%(9/44),(P<0.05);治疗后达比加群酯组PLT、CRP、D-D、FIB低于华法林组(P<0.05)。结论:华法林、达比加群酯联合氯吡格雷均能有效预防CHD合并AF患者PCI术后栓塞发生,但达比加群酯较华法林出血事件少,且实验室相关指标改善明显。
房颤(AtrialFIBrillation,AF)属于常见心律失常,随人口老龄化发展,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2]。AF发生时可导致血液瘀滞于心房内,继而诱发血栓,而其中动脉栓塞症属于房颤致残、致死首要原因[3]。AF多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如慢性心功能不全、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等。CHD和AF有较多相同危险因素,在临床实践中CHD、AF经常共存,约1/3AF患者合并CHD[4]。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可明显改善CHD临床症状,但在术后需长期进行抗凝治疗。临床多采用华法林联合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栓栓塞发生率,但其具有高出血率、个体差异大、影响因素多等缺点,致使在临床运用中具有一定局限性[5]。因此寻找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十分必要。本研究选取本院CHD合并AF患者88例,旨在对比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分别联合氯吡格雷在PCI术后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省开封市人民医院2018年2月—2019年5月CHD合并AF患者88例,均行PCI治疗,依据术后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达比加群酯组(44例)、华法林组(44例)。达比加群酯组女性20例,男性24例,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71.03±4.46)岁,AF病程4~8年,平均病程(6.02±0.97)年,AF类型:阵发性21例,持续性23例,CHD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15例,稳定型心绞痛17例,其他12例。华法林组女性23例,男性21例,年龄62~81岁,平均年龄(71.47±4.70)岁,AF病程4~9年,平均病程(6.48±1.21)年,AF类型:阵发性19例,持续性25例,CHD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14例,稳定型心绞痛15例,其他15例。两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AF类型、AF病程、CHD类型)均衡可比(P>0.05),且本研究经伦理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血管内成像、冠脉造影等检查确诊为CHD;(2)经心电图、临床表现、病史等检查确诊为AF;(3)均同意采用PCI治疗;(4)均为初次入院;(5)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协议书。
排除标准:(1)伴有肾肝功能严重异常者;(2)合并消化溃疡史,且近期有消化道出血者;(3)合并6个月发生脑卒中者;(4)伴有短期内溶栓抗凝治疗史者;(5)对本研究中华法林或达比加群酯及氯吡格雷成分过敏者。
1.3 方法
两组均行PCI术治疗,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治疗期间严格依据医嘱执行,并严禁辛辣饮食及烟酒等。
1.3.1 华法林组
予以华法林(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600)、氯吡格雷(苏州天马精细化学品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577)联合治疗,于术后第2d,口服氯吡格雷75mg/次,2次/d,早晚餐后30min服用;口服华法林,起始剂量为2.5mg/次,1次/d,晚餐后1h服用,每3至5d参照INR值对剂量进行调整,以0.5mg为增加剂量对华法林剂量进行调整,使INR值维持在2~3之间。
1.3.2 达比加群酯组
予以达比加群酯(BoehringerIngelheimPharmaGmbH&Co.KG,批准文号J20130064)、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氯吡格雷用法、剂量同华法林组一致。口服达比加群酯,110mg/次,2次/d,分早晚服用,餐食或餐后服用。两组持续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血栓事件发生情况,即出现腿部严重水肿、经常性头晕头痛、不明原因胸痛咳嗽等症状,并经CT、MRI检查确诊为出现血栓,即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下肢静脉栓塞、肺栓塞;(2)对比两组出血情况,即一般出血(血尿、眼底出血、牙龈出血等)、颅外大出血(明显出血,并需输血纠正贫血)、出血性脑卒中(明显出血,Hb下降≥50g/L);(3)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变化,即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取清晨静脉血3mL,高速离心,将血清、血浆分离,利用贝克曼ACL700型号的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血浆FIB水平,以及血清D-D、PLT水平进行检测,利用透射比浊法与日立7600型号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清CPR水平进行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栓事件发生情况
达比加群酯组血栓发生率为11.36%与华法林组6.8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出血情况
达比加群酯组出血发生率4.55%小于华法林组20.45%(P<0.05),见表2。
2.3 实验室相关指标
治疗前两组PLT、CRP、D-D、FIB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达比加群酯组PLT、CRP、D-D、FIB低于华法林组(P<0.05),见表3。
表1两组血栓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44,n(%)]
表2两组出血情况对比[N=44,n(%)]
表3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s)
3、讨论
系统性栓塞等并发症属于AF患者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故有效、积极抗凝属于治疗关键。目前针对AF合并CHD患者PCI术后的抗凝并无最佳推荐方案。相关研究推荐,于PCI术后早期采用三联抗凝治疗方案,而在稳定期后采用抗血小板药物、华法林联合抗凝[6]。在临床运用中,华法林因多种因素而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寻找更为有效的抗血栓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达比加群酯属于新型口服抗凝药,其可针对凝血酶直接起到抑制效果,并通过其特异性和部分蛋白位点进行结合,利于阻滞纤维蛋白裂解,从而减缓纤维蛋白生成,起到预防血栓形成效果[7]。与华法林相比具有疗效确切、起效快、无须INR检测等优势,多用于下肢静脉栓塞、AF抗凝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血栓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达比加群酯组出血发生率4.55%小于华法林组20.45%(P<0.05),说明华法林与达比加群酯疗效较为一致,但达比加群酯可降低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提高安全性。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治疗后达比加群酯组PLT、CRP、D-D、FIB低于华法林组(P<0.05),说明达比加群酯相比华法林,更能改善实验室相关指标。PLT属于血栓形成、凝血关键物质,通过血小板监测可直观评价凝血功能、血栓形成风险;CRP参与局部炎性改变、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已被证实属于CHD病情发展独立危险因素;D-D属于纤维蛋白降解物最小片段,可反映血栓形成、纤维蛋白转化,当其异常升高是则说明有血栓形成,且可能并未有影像学的表现;FIB可反映机体内的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和凝血过程有紧密联系。
综上所述,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分别联合氯吡格雷运用于CHD合并AF患者PCI术后在抗血栓效果均具有良好效果,但达比加群酯可降低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提高安全性,且可更为明显改善凝血指标、血栓形成指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付明朝,刘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家族及内皮素-1的表达与非瓣膜性房颤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的初步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11):1671-1674.
[2]伍珊珊,黄远平,王耀利,等.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质量的影响因素[J].护理学杂志,2019,34(11):9-12.
[3]姜小飞,朱卫民,李军,等.经皮左心耳封堵联合冠状动脉介入“一站式”治疗对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初探[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9,17(1):73-77.
[4]周元,许邦龙,高峰.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安徽医药,2019,23(4):657-660.
[5]陈井成,纪元,朱萌,等.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预防老年房颤患者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机对照试验[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8,20(6):426-430.
[6]张晓丹,赵红丽,李潞,等.非瓣膜病房颤患者VKORC1与CYP2C9基因多态性华法林抗凝剂量模型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6,14(7):639-642.
[7]陈岚,徐进,任骞,等.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达比加群酯加双联抗血小板抗栓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6):758-759.
伊莹.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分别联合氯吡格雷在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PCI术后的应用比较[J].临床研究,2020,28(09):86-88.
分享:
流行感冒(简称流感)病毒是公共卫生和经济负担最重的呼吸道病毒之一,其主要病原体为甲型流感病毒(IAV),属于正黏病毒科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家族,主要累及上呼吸道,并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已确定感染人类的有A、B和C3型。IAV感染上呼吸道上皮细胞,严重感染时,病毒可到达下呼吸道感染肺上皮细胞。
2025-04-18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作为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的 一 种 糖 蛋 白 激 素,其分子结构复杂,相对分子质量为37.5×103,是由α和β亚基以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异二聚体。其中 HCGα亚基与促甲状腺激素(TSH)、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的α亚基高度同源,可导致交叉免疫反应;β亚基与其他激素不同,决 定 了 其 功 能 和 特 异 性。
2025-03-18糖 化 血 红 蛋 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是临床评估血糖控制的金标准,反映近2~3个月的血糖平均控制水平。HbA1c升高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均密切相关。但由于葡萄糖代谢和血红蛋白糖化率在个体间存在一定差异,会导致平均血糖水平相似的患者 HbA1c 数值存在变异。
2025-03-18地中海贫血在地中海国家以及亚洲地区的发病率均较高,在我国除广东、广西、海南省等发病率最高以外,贵州、云南、四川等地也是高发区。根据该病缺乏的球蛋白链的种类及缺乏程度分为四种类型:α、β、δβ和γ等四种类型,其中以α、β地中海贫血最为常见。
2025-02-19cisAB的形成是由于单倍体A或B等位基因发生一点或多点突变,使该基因产物具有双重糖基转移酶的活性,导致同时表达A和B抗原[4]。cisAB作为等位基因可以与A、B、O3种等位基因随机杂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血清学特点,但是多数cisAB是在A或者O等位基因杂合时表现出正反定型不符而引起注意。
2025-02-12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并伴有全身不适症状,其可以是感染性疾病、肿瘤、风湿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早期表现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对发热患者的病因诊断变得越来越重要,也会对其治疗方案的选定、预后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作为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在诊断发热患者病因中能够提供有效信息 。
2025-02-05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在糖尿病中占比高达90%,是糖尿病主要类型,其作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可随胰岛素抵抗加重、病程延长而出现慢性并发症,其中微血管并发症是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又因其隐匿性强,早期获诊不易,给临床防治工作带来困难。
2025-01-18地中海贫血是世界上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之一,主要由于珠蛋白基因突变分别导致α和β蛋白水平低和/或功能障碍。世界上约有2%的人口是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携带者,地中海贫血主要多见于东南亚、中东、地中海人群,另外北非和中非也较常见。我国地中海贫血在南方非常普遍,地中海贫血基因缺陷率为2.5%~20%。
2025-01-15贫血作为典型血液疾患,容易引起各种严重的系统症状,并且贫血患者如果在临床上不能给予合理及时的诊治,将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而研究报告表明,贫血种类不同,如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以及溶血性贫血等,所显示出的发病状况也具有一定的差异[1]。
2025-01-15脑积水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病理表现为脑室扩张、脑脊液吸收障碍等,能够出现脑萎缩、头痛等不良症状,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多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但有研究指出,对于临床资料相似的患者,手术预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及分流效果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2025-01-13人气:18552
人气:15574
人气:15087
人气:14845
人气:1304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临床血液学杂志
期刊人气:1493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4-2806
国内刊号:42-1284/R
邮发代号:38-169
创刊时间:1987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582
影响因子:1.464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2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