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血红蛋白纽约(Hb New York)患者血红蛋白的电泳与血常规指标,为临床筛查相关血红蛋白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广东地区送往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筛查血红蛋白病的标本768 266例,采用红细胞参数、碱性(pH=8.6)琼脂糖凝胶血红蛋白电泳、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ROFT)及红细胞海恩氏小体孵育镜检,4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对筛查出的Hb New York标本同时采用PRIMUS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毛细管电泳进行验证,并随机抽取部分Hb New York标本以PCRDNA测序法进行基因突变测序鉴定。结果 共筛查出966例Hb New York标本,广东地区Hb New York检出率为0.13%。其中,共检出9.1%(88/966)Hb New York杂合子复合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其电泳浓度<40%,ROFT结果<60%,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fL;43.8%(423/966)Hb New York电泳浓度<40%,ROFT结果<60%,MCV<80fL。Hb New York杂合子复合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基因缺失或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突变的检出率为6.3%(61/966);47.1%(455/966)Hb New York电泳浓度>40%,ROFT结果>60%,MCV>80fL,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检测结果未检出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缺失或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突变,为单纯Hb New York杂合子。Hb New York不同电泳浓度的患者部分血常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电泳浓度的Hb New York血常规指标有所差异,广东地区人群Hb New York以单纯杂合子多见,其血常规指标多表现正常。复合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时,Hb New York患者可表现为缺铁性贫血。
血红蛋白病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异常血红蛋白病,表现为血红蛋白珠蛋白肽链结构异常,如血红蛋白纽约(HbNewYork)、HbE、HbG、HbQ、HbS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世界大约有1.5亿人携带异常血红蛋白病的基因[1],该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单基因遗传病[2]。HbNewYork是中国人群中一种常见的变异血红蛋白,属于β链变异,在第113位的β珠蛋白链上的氨基酸结构发生改变,谷氨酸取代缬氨酸。这种替换导致了α1和β1接触面除亚铁血红素组以外的区域面发生微妙变化,即致两者血红蛋白的电泳流动性和稳定性发生微小变化[3,4,5,6]。常见于复合珠蛋白生存障碍性贫血,严重者导致中度或重度贫血。另一类为珠蛋白生存障碍性贫血,是珠蛋白基因内部或其旁侧序列的突变,是珠蛋白肽链比例失衡所致的溶血性贫血[7]。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无论是异常血红蛋白病,还是珠蛋白障碍性贫血,其分子基础相同,都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的突变所致[8]。近年来,血红蛋白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给社会与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使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9]和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ROFT)[10,11]结果低于参考值进行血红蛋白病患者的初筛是较为常用的方法。因此,本文利用HbNewYork血液学表型数据分析和寻找筛查HbNewYork的快速方法,为疑似血红蛋白病患者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同时也为预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的出生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筛查血红蛋白病的体检、婚检、孕检的768266例标本为病例组,其中男239630例,女528636例;年龄6~61岁,中位年龄28岁。选择100例在广州金域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男50例,女50例;中位年龄30岁;排除贫血或其他相关疾病。
1.2方法
1.2.1血常规分析
收集EDTA-K2抗凝血2.0mL,采用贝克曼COULTER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作血常规分析[12]。ROFT采用广州米基公司生产的一管法,参考范围:ROFT结果<60%,MCV>80fL,红细胞(RBC)为(3.5~5.5)×1012/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为27~34pg。血红蛋白A2(HbA2)参考范围为1.2%~3.5%。
1.2.2血红蛋白电泳分析
收集EDTA-K2抗凝血2.0mL,采用美国Helena公司全自动快速电泳系统(spife-3000),在碱性(pH=8.6)条件下电泳,由于各种血红蛋白具有不同的等电点,可分离出各种血红蛋白区带,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各种血红蛋白区带。同时用美国PRIMUS公司CLC385TMSystem-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法国SebiaCapillarys毛细管电泳仪进行验证。
1.2.3Thal基因检测
GAP-PCR检测3种常见的缺失型α-Thal基因(--SEA、-a3.7与-a4.2),试剂由亚能公司提供,采用PCR结合反向点杂交法检测β-珠蛋白基因17个位点的18种突变,试剂由深圳益生堂生物公司提供。
1.2.4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判断标准
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3]电泳法结果诊断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时HbA2临界值为≤2.6%,镜检Heinz小体阳性;诊断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时HbA2临界值为≥3.8%,以基因检测为“金标准”。
1.2.5异常血红蛋白判断标准
当在电泳图谱中出现非“A”非“S”位置时,用毛细管电泳或HPLC法验证是快速或慢速带具体组别。HbNewYork以基因蛋白测序为“金标准”。
1.2.6β-珠蛋白基因序列扩增与测序
采用Primerpremier5.0软件设计扩增与测序,采用英俊公司的引物,基因扩增采用宝生物公司PrimeSTARHSDNAPolymerase酶反应体系,扩增产物使用加拿大Fermentas公司的试剂进行纯化,基因测序采用美国ABI公司的试剂与遗传分析仪进行分析。β-珠蛋白基因测序结果:杂合突变发生在β链上,基因突变型为1161C>T多态性,1371T>ATHbNewYork(HBB∶C.341T>C)突变杂合子,所使用的引物序列以beta-323Fa为正向(F)上游扩增引物,其引物序列(5′-3′)为ATGCTTACCAAGCTGTGATTCCA;beta+30Rb为反向(R)下游扩增引物,其引物序列(5′-3′)为TGGACTTAGGGAACAAAGGAAC-CTT;引物beta507F,序列(5′-3′)TGGCTCACCT-GGACAACC,与引物beta+30Rb,序列(5′-3′)TG-GACTTAGGGAACAAAGGAACCTT配对;引物beta1091F,序列(5′-3′)TGTATCATGCCTCTTT-GCA,与引物beta+30Rb,序列(5′-3′)TGGACT-TAGGGAACAAAGGAACCTT配对;引物beta-323Fa,序列(5′-3′)ATGCTTACCAAGCTGTGAT-TCCA,与引物beta540R,序列CATTCGTCT-GTTTCCCATT配对;引物beta-323Fa,序列(5′-3′)ATGCTTACCAAGCTGTGATTCCA,与引物beta1088R,序列GCAAAGAGGCATGATACATT配对(注:a同时为上游扩增引物,b同时为下游扩增引物)。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HbNewYork检出情况
768266例标本共检出966例Hb New York,HbNewYork检出率为0.13%。HbNewYork杂合子复合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检出率为9.1%(88/966),其电泳浓度<40%,ROFT结果<60%,MCV<80fL。43.8%(423/966)的HbNewYork电泳浓度<40%,ROFT结果>60%,MCV>80fL。HbNewYork杂合子复合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缺失或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突变的检出率为6.3%(61/966)。47.1%(455/966)HbNewYork电泳浓度>40%,ROFT结果>60%、MCV>80fL,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未检出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缺失或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突变,为单纯HbNewYork杂合子。
2.2血红蛋白电泳结果
以MCV>80fL、HbNewYork电泳浓度>40%为A组,MCV<80fL、HbNewYork电泳浓度<40%为B组,MCV>80fL、HbNewYork电泳浓度<40%为C组。3组HbA2、HbNewYork电泳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HbNewYork采用毛细管电泳法进行验证的结果显示,电泳结果未见异常。其碱性电泳结果见图1。
2.3ROFT结果
A组ROFT结果(92.85%±9.08%)与对照组(93.91%±11.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ROFT结果(45.0%±17.2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ROFT结果(81.56%±13.8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两组ROFT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两组ROFT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两组ROFT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血红蛋白电泳结果下载原表
表1血红蛋白电泳结果
2.4A、B、C组与对照组RBC、血红蛋白、MCV、MCH的比较
4组间RBC、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MCV、MCH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和对照组间MCV、MC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图1HbNewYork碱性电泳图
表2A、B、C组与对照组RBC、血红蛋白、MCV、MCH的比较下载原表
表3HbNewYork杂合子复合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检测结果[n(%)]下载原表
2.5HbNewYork不同浓度复合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类型的检出情况
结果显示,A组为单纯HbNewYork杂合子,未检出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缺失或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突变;B组HbNewYork杂合子复合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缺失12例,复合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突变76例;C组HbNewYork杂合子复合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缺失22例,复合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突变39例。见表3。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广东地区HbNewYork检出率为0.13%,与温应方等[14]报道的结果差异较大,与李友琼等[15]结果相近,可能与标本来源不同有关。HbNewYork在电泳图谱上属于K组,突变发生于α1和β1接触面,属于轻度不稳定蛋白,大多数HbNewYork基因携带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关于HbNewYork的起源,较多研究者认为起源于客家人[16,17,18]。本研究是建立在血液学表型和基因型分析结果一致的情况下进行的,可以进一步地了解广东地区HbNewYork起源。结果显示,经碱性血红蛋白电泳筛查出的异常HbNewYork共966例,经测序证实与血红蛋白电泳完全符合,且均为HbNewYork(HBB∶C.314T>C)突变杂合子,其中817例为单纯HbNewYork突变杂合子,患者血液学检测指标基本无变化,只有在电泳时在HbA上方出现HbNewYork。本研究中的B组患者即HbNewYork杂合子复合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表现,MCV、MCH、ROFT明显降低,同时还可见HbNewYork的浓度也降低,但RBC、血红蛋白及HbA2结果均在参考范围内,无明显血液学表现。
HbNewYork患者血常规指标(RBC、血红蛋白、MCV、MCH)正常或偏低,外周血涂片显示中度小红细胞症,临床易被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当琼脂糖碱性(pH=8.6)电泳图在紧邻HbA上方出现非“A”位置异常血红蛋白时,有必要用另外一种酸性电泳方法(pH=6.5)或HPLC、毛细管电泳去验证排除该变异为HbNewYork的可能性。若存在,则HbNewYork从HbA分离向阳极移动,而HPLC不能很好地将其分开,因为在HPLC中,HbNewYork和HbA的保留时间几乎一致。因此,筛查HbNewYork或排除HbNewYork复合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时,可通过HbNewYork在碱性和酸性琼脂凝胶电泳中的相对移动速度初步验证发现的异常HbNewYork,试验条件充足时可以用蛋白测序的方法确证。但杂合子的HbNewYork患者通常情况无临床症状,不会致病,因此,若排除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夫妻双方,可以不用再做下一步的测序,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反之,需要排除HbNewYork复合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可能性,避免夫妻同型生育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儿的风险,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会受到变异血红蛋白的干扰,使HbA水平下降,从而导致HbA1c的结果受到干扰,且变异血红蛋白也会被糖化,因此,如果患者检测出异常血红蛋白时,需把正常的HbA1c与变异血红蛋白糖化的部分相加才为HbA1c结果[19]。另有文献报道,血小板计数也会因为异常血红蛋白受到干扰[20]。因此,在血红蛋白病高发的地区,建议采用ROFT、红细胞参数检测、碱性血红蛋白电泳进行联合初筛,同时对筛查出的异常血红蛋白进行验证以示区别。本文对部分HbNewYork基因测序进行确诊HbNewYork基因突变杂合子,符合率达100%。可见,血红蛋白电泳联合ROFT及血常规检测可作为筛查HbNewYork的一种较好且快速、简便的方法。
4、结论
不同电泳浓度的HbNewYork血常规指标有所差异,广东地区人群HbNewYork以单纯杂合子多见,其血常规指标多表现正常。复合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时,HbNewYork患者可表现为缺铁性贫血。
参考文献:
[1]张俊武,龙桂芳.血红蛋白与血红蛋白病[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8]张倩倩,张立,唐耀华,等.中国人血红蛋白病突变数据集和临床辅助决策管理系统[J].遗传,2019,41(8):746-753.
[11]周玉球.α-地中海贫血的表型筛查和基因诊断[J].中国优生优育,2001,12(3):143-145.
[12]谭齐贤.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3]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9-58.
[14]温应方,林敏,刘桂荣,等.广东梅州地区的异常血红蛋白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12):1496-1499.
[15]李友琼,黄慧嫔,阳文辉,等.广西地区血红蛋白NewYork(HbNewYork)的血液学和分子特征[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34(8):696-699.
[16]杜若甫.中国人群体遗传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7]林敏.中国广东省东部地区的血红蛋白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3.
[20]梁军,赵和秀.异常血红蛋白病致血小板假性增高1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61.
潘建华,张玲,李艳红,何高旺,蔡秀仪.广东地区HbNewYork患者血红蛋白电泳及血常规指标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20):2465-2468+2472.
基金: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科技计划项目(2012ZD02)
分享:
cisAB的形成是由于单倍体A或B等位基因发生一点或多点突变,使该基因产物具有双重糖基转移酶的活性,导致同时表达A和B抗原[4]。cisAB作为等位基因可以与A、B、O3种等位基因随机杂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血清学特点,但是多数cisAB是在A或者O等位基因杂合时表现出正反定型不符而引起注意。
2025-02-12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并伴有全身不适症状,其可以是感染性疾病、肿瘤、风湿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早期表现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对发热患者的病因诊断变得越来越重要,也会对其治疗方案的选定、预后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作为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在诊断发热患者病因中能够提供有效信息 。
2025-02-05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在糖尿病中占比高达90%,是糖尿病主要类型,其作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可随胰岛素抵抗加重、病程延长而出现慢性并发症,其中微血管并发症是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又因其隐匿性强,早期获诊不易,给临床防治工作带来困难。
2025-01-18地中海贫血是世界上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之一,主要由于珠蛋白基因突变分别导致α和β蛋白水平低和/或功能障碍。世界上约有2%的人口是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携带者,地中海贫血主要多见于东南亚、中东、地中海人群,另外北非和中非也较常见。我国地中海贫血在南方非常普遍,地中海贫血基因缺陷率为2.5%~20%。
2025-01-15贫血作为典型血液疾患,容易引起各种严重的系统症状,并且贫血患者如果在临床上不能给予合理及时的诊治,将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而研究报告表明,贫血种类不同,如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以及溶血性贫血等,所显示出的发病状况也具有一定的差异[1]。
2025-01-15脑积水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病理表现为脑室扩张、脑脊液吸收障碍等,能够出现脑萎缩、头痛等不良症状,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多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但有研究指出,对于临床资料相似的患者,手术预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及分流效果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2025-01-1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ITP发病机制复杂,研究报道ITP中CD4+T细胞向Th1极化,Th1/Th2失衡,Th1相关促炎因子IFN-γ分泌增加;Tregs数量减少和免疫抑制功能缺陷,免疫耐受失衡。因此CD4+T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在ITP发病中发挥核心作用。
2024-12-12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简称“地贫”)是一种由于珠蛋白链合成减少或缺失而引起的贫血或其他病理状态的溶血性疾病,以α型和β型为主,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我国广西、广东、云南和福建等南方地区较为常见。重型α地贫多在出生前或出生后不久死亡,重型β地贫患儿则需终身输血治疗,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2024-12-02血小板(PLT)计数是临床继白细胞、红细胞系列参数外又一重要检测参数,是健康体检者重点关注的项目之一,并在临床血液疾病诊断,术前术后监测及指导PLT输注,监控干细胞植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如何得到准确的PLT数量一直是临床实验室追求的方向。传统电阻抗法因不能完全排除非PLT有形成分(如小红细胞,
2024-11-28阻抗心动图(ICG)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通过在胸部施加恒定、低幅度及高频的交流电,测量相应的电压以检测胸腔电阻的变化,即阻抗,得到多个血流动力学参数,如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心指数、心率、胸腔血容量站卧比及总外周阻力指数等。
2024-11-14人气:16241
人气:15687
人气:15180
人气:14914
人气:1385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血液学杂志
期刊人气:5722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天津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0253-2727
国内刊号:12-1090/R
邮发代号:6-54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58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23
影响因子:1.2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