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观察融合循证护理理念的妇产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设计在护理学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妇产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中融入循证护理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循证护理能力和自信心,教学实践顺利实施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
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将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1],循证护理实践对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和病人的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护理专业学生循证护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为其今后工作中运用最佳证据进行护理决策打下坚实基础,已受到全球范围内护理教育的广泛关注[2-5]。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绝大多数学校的本科培养方案中循证护理课程没有单独设课,这种情况下利用现有的必修课程如妇产科护理学整合循证护理教学是可探索的途径,尤其是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可采用翻转课堂形式为学生提供结合专业课教学内容和实践循证护理的平台。因此,本研究探索了在妇产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中融合循证护理理念的教学设计及实施,并应用相应的研究工具评价教学效果,初步确定教学设计的适用性和科学性,以期提高护理学本科生的循证护理能力。
1、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生一个教学班的5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0~22岁,平均(21.33±0.58)岁;48人(94.12%)为女生,3人(5.88%)为男生。妇产科护理学课程在第3学年第2学期进行授课,学生前期已完成医学基础课、护理学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并接受过护理研究、医学统计学等课程的教育,对护理科研和循证护理有一定的了解。
2、研究方法
2.1教学内容安排
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理论课程48学时,实训课程32学时。在理论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中安排线上16学时、线下32学时,线上学习为教师在课前发布学习任务单,学生于在线平台完成自主学习;在线下翻转课堂的组织实施中结合妇产科护理学的知识点增加循证护理内容的讲解和实践,使学生熟悉循证护理的概念,掌握循证护理问题的形成方法、证据分类系统、常用检索资源,熟悉不同证据的质量评价标准及应用,了解护理实践问题的证据总结及证据的传播与知识转化。循证护理融入妇产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课程概览见表1。
2.2教学方法与策略
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选取相关的研究文献作为案例,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听取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并给予反馈,使循证护理实践妇产科护理学知识有机结合。如对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案例文献分析设置以下问题:(1)循证问题(PICO)是什么?(2)文献检索策略和数据库的选择是什么?(3)文献纳入/排除标准是什么?最终纳入了几篇文献?(4)文献质量评价采用了什么方法?(5)证据是如何整合分析的?(6)最终得到了什么结果和结论?
表1循证护理融入妇产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课程概览
2.3教学效果评价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通过问卷星在第1次课程开始前和最后1次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学生知情同意后匿名填写。
2.3.1教学改革前评估
教学改革前让学生对以下问题做出书面回答,以了解学生对循证护理的认识、期待学习的内容,用于指导教学改革的设计与实施。问题包括:是否学习过循证护理课程或内容?是否了解循证护理?关于融合循证护理理念的妇产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您最期待的收获是什么?请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2.3.2循证护理能力评定量表
本量表由王旖磊等[6]编制完成,主要适用人群为接受过循证护理培训的临床护士、护生、护理管理者、护理研究者等。该量表包括证据检索及评价能力、证据整合能力、证据传播能力、情境评估及应用能力4个维度,共计23个条目,采用Likert 5点计分法,“不清楚”计0分、“完全不符合”计1分、“基本不符合”计2分、“基本符合”计3分、“完全符合”计4分,各维度分值和总分越高表明循证护理能力越强。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51,各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在0.855~0.916之间,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区分度和结构效度。
2.3.3教学改革后评价
教学改革后让学生对以下问题做出书面回答,以了解学生对教学改革的看法和感受。问题包括:在融合循证护理理念的妇产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中,请问您最重要的收获是什么?您觉得本学期的教学实施如何?请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2.4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原始数据录入SPSS24.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对连续性变量资料采用、分类变量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性分析;分别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比较学生干预前后循证护理能力以及对循证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自我评价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5质量控制
教学实施前对授课教师进行统一培训,使其全面了解教学模式的教学原理、实施流程,向学生说明教学改革和问卷调查的目的与意义,取得学生的支持和同意;问卷使用统一指导语并统一发放、匿名填写;指导学生按要求据实规范作答,确保数据真实性,减少信息偏倚;对收回的问卷仔细检查有无缺漏项和填写不合要求的地方。数据录入采用双人同时录入,严格核实每份调查问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剔除不合要求、不完整的问卷,确保资料准确性。
3、结果
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51份,均为有效问卷,有效率为100%。
3.1教学改革前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在以前的课程中涉及过文献检索、循证护理、统计学等知识,但仍有10名(19.61%)学生表示自己没有学过循证医学或护理相关内容,45名(88.24%)学生表示自己对循证护理不了解。在开放式问题回答中,28名(54.90%)学生期待全面深度了解循证护理,如“最期待的收获是能够深入理解并学会运用循证护理”“希望能通过学习真正理解循证护理而不是一知半解,希望教师提供示例让我们充分了解整个过程”“我期待在混合式教学中了解循证护理并掌握查找证据的途径和方法,为以后工作学习奠定基础”“能够运用查询资料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学中可多穿插相关临床案例的联系”“深入了解循证护理是什么、怎么做、意义所在”。
3.2学生循证护理能力教学前后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教学后学生循证护理能力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均明显高于教学前(P<0.05),见表2。从学生对循证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自我评价来看,教学后较教学前有显著改善(P<0.001),见表3。
表2教学前后学生循证护理能力量表得分比较(,分)
表3学生对循证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自我评价[n(%)]
3.3教学改革后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教学后对学生进行开放式问题访谈,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课程的教学效果持肯定态度,尤其是系统了解循证护理的相关知识对毕业论文有很大帮助,并有利于之后阶段的学习,如“学习了循证护理的过程,通过阅读文献更加了解护理问题的解决方式和改善方法”“以前只是听说过循证护理,没有具体了解,学过后能逐渐提出循证护理问题了”“了解了循证护理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也强化了思维并锻炼了讨论交流能力”“学习循证护理相关知识对于我的毕业论文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1)对线上课程的学习还未适应,希望得到更多支持以加强对课程重点知识的理解;(2)对循证护理的实际应用还不熟练,需进一步学习。
4、讨论
美国医学会报告强调[7],应将循证护理纳入本科、硕士及博士的课程设置,以加强未来护士的循证护理实践能力。目前,在我国本科培养方案中增设循证护理课程受多种因素限制,如毕业学分要求、学生的课业负担等。因此,探索如何加强护理本科生的循证护理能力已成为护理教育研究的热点[8]。
4.1融合循证护理理念的妇产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提高了学生对循证护理的自信心
目前,在护理本科生中进行循证护理教育的初步探索主要包括循证护理教育的现状调查研究[3]、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修订[9]、循证护理临床实践课程培训内容与组织实施[2]、临床实习阶段的循证护理实践训练[10]、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循证护理教育培训参与度的关系、学生对循证教育培训的满意度分析、开设循证护理学课程的效果分析[11]等,倡导护理本科生应成为不断产生的研究证据的利用者。在本科课程中接受循证护理教育的经历可以培养学生或使其建立起一种循证护理文化意识,促使学生毕业后有实践循证护理的主动意识。本研究结果显示,教学干预实施后显著改善了学生对循证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自我评价,提高了学生对循证护理的自信心,可增强学生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主动意识。
4.2融合循证护理理念的妇产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循证护理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教学干预实施后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循证护理能力,总分与黄苗等[12]使用同样评价工具调查的高校护理教师循证护理能力近似,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循证护理掌握程度的自我评价,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与以往研究结果[13-14]一致。此外,循证护理实践作为一种科学思维决策方法[15-16],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并引导学生关注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使其有针对性地去检索和阅读相关文献,对证据进行评鉴,分析不同实践方案的优势和不足并辨别其适用情境,以此根据患者的意愿和实际情况制订最适宜的个体化诊疗和护理方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锻炼了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
此外,引入循证护理的时机、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组织实施极为重要。Ruzafa-Martinez等[17]对护理学本科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开设了循证护理课程,显示教学干预后学生的循证护理态度、知识和能力均有了明显改善。护理教师在本科阶段融合循证护理时应注意循证护理与临床实际问题的相关性,由此可见,本研究将循证护理融入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是比较适当的。另有研究指出,对本科生来说问题解决策略和个人或小组活动是最有效的学习循证护理的方式,本研究亦安排了以问题为中心和小组讨论的教学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为持续推进循证护理教育,提高学生的循证护理能力,应考虑采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循证护理教育融入护理专业核心课程。本研究的探索为此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但同时也存在局限性和不足。如:采用了无对照组、前后检测的设计可能带来结果偏倚;使用匿名问卷调查,无法进行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使用的循证护理能力评定量表等评价工具均为自评工具,其结果可能受到自身认知、自我要求等因素的影响而使结果产生偏倚。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其相关知识和技能对培养学生循证护理能力非常重要,如果教师没有实施循证护理教育的知识储备,也没有构建出全校或全院范围内开展循证护理整合的组织文化,必然会影响循证护理教育的实施及效果。此外,学生的素质、能力、习惯被动学习的风格、教学环境和临床实践环境、循证教学资源、课程建设相关负责人的领导能力、现实中临床护士循证护理的知识和态度等因素均导致实施循证护理融合教学改革面临严峻挑战,在今后的教学改革和设计中应加强关注。
参考文献:
[1]胡雁,郝玉芳.循证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周芬,郝玉芳,郭红.双语课堂教学中引入循证资源的实践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7,14(10):733-735.
[6]王旖磊,胡雁,周英凤,等.循证护理能力评定量表的建立与信效度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7,32(2):49-52,59.
[8]许娟,管玉香,施慧,等.本科护理专业开展循证实践教学的范围综述[J].中华护理教育,2022,19(3):277-283.
[10]曾芬莲,张咏梅,肖政,等.循证护理学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0):102-104.
[11]韦欢欢,史敏.循证护理学课程对本科护生循证护理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5):84-85.
[12]黄苗,杨冰,薛丹丹.高校护理教师循证护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25):78-81.
[13]肖丹,熊晓云,刘佳文,等.序贯式循证护理教学方案制订及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21,35(23):4270-4273.
[15]胡雁,周英凤,邢唯杰,等.护理学专业学生循证思维的培养[J].中华护理教育,2021,18(10):869-874.
[16]肖适崎,范玲,宋丽萍,等.临床护理教师团队循证实践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2):125-127.
基金资助: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项目“交互式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M2020186);山东中医药大学2021年教学改革团队“融合循证护理理念的妇产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改革团队”(JG2021011);
文章来源:杜静,阎子花.融合循证护理理念的妇产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24,42(20):72-75.
分享:
骨科外固定支架是目前临床用于四肢骨折、胸腰椎骨折、肢体延长等治疗的常用技术,该技术利用固定螺栓和螺母将穿入骨骼内的固定针固定在体外的连接杆,从而达到复位与固定效果[1]。该技术在临床被广泛应用,而伴随着的针道感染逐渐成为该技术在临床中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025-03-19体外循环技术即心肺转流术(cpb),是临床新型技术之一,主要通过人工装置将病人回心静脉血引流至体外,在不影响肺部及心脏功能的基础上,经人工技术对血液实施氧合、过滤,随后再输回至病人体内动脉系统;其已获得临床诸多医师认可,广泛应用于心脏手术中[1]。
2025-03-03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该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不但会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而且会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发展的产物,它的核心思想是以最先进、最可靠的科学理念来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务[1]。
2025-02-18目前,IVF⁃ET病人治疗期间的体验已引起广泛关注,学者也开展了相应质性研究,但较为单一,不能全面反映病人的真实体验。本研究通过汇集性整合方法对国内外IVF⁃ET病人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进行归纳整合,以期更全面、科学地评估其体验及需求,为制订更具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2025-01-27小儿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免疫、感染等因素[1-2]。该病症通常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儿童中,与发热相关,且在没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其他明确原因的情况下发生。热性惊厥主要表现为体温>38℃并伴有惊厥,部分患儿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有时可引起癫痫[3]。
2025-01-17子痫前期病因复杂,是一种多病因、多亚型的临床综合征,早期诊断具有一定难度,结合危险因素筛查实现风险评估对指导临床早期预防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关于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研究尚无定论,早期识别子痫前期危险因素并及早干预依然为改善围生期结局的核心措施[3]。
2025-01-13循证实践是指护士慎重、准确地应用最佳研究证据,结合自身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意愿,制订护理计划及相应措施应用于临床实践[1]。循证实践通过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护理人员在临床科学有效地开展护理干预,进而提升患者的预后水平,这个过程是医院护理质量由量变到质变的重要过程。
2025-01-13疾病不确定感贯穿患者整个病程,不仅加重负性情绪,也影响其对疾病的应对方式。因此,需做好针对克罗恩病患者的护理[2]。循证护理是一种将临床实践、科学理论及既往实践经验作为依据,通过寻求实证,做好临床护理决策,持续提升护理质量的护理模式[3]。
2024-12-11SLE疾病过程多为活动期和缓解期交替进行,复发率高,无法根治,是最主要的致死性风湿科疾病[2],我国SLE病人数已超过百万例,并呈逐年递增趋势[3]。研究显示,SLE病人经确诊后终生与疾病共存,但我国SLE病人住院时长中位数仅为8 d[4]。为了减少疾病复发导致多器官受损、延缓疾病快速进展,SLE病人出院后仍需长期自我照护和疾病管理[5]。
2024-12-06腰大池引流管留置是神经科常用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避免反复穿刺等优势[1]。但长期置管易引发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循证护理是将先进的理论、技术与院内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此构建有据可依的系统性护理措施[2]。
2024-12-05人气:16531
人气:15876
人气:11012
人气:10373
人气:1015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
期刊人气:3273
主管单位: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甘肃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
出版地方:甘肃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1-1246
国内刊号:62-1167/R
邮发代号:54-85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640
影响因子:0.29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9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