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民族地区民间游戏广泛存在于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中,在儿童之间尤为盛行,成年人玩的游戏多见于少数民族节日中的娱乐活动,生活气息浓厚。民族地区民间游戏有较大研究价值,这在学术界已达成共识。本文在研究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地区民间游戏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出民族地区民间游戏具有趣味性与教育性、历史性与民族性、随意性与规则性、时代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并围绕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分析了民族地区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为民族地区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民族地区民间游戏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代代相传,深刻影响着人类学习、生活和工作,与其自身特点及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是密不可分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州内居住有汉、布依、苗、水、毛南、瑶等43个民族,全州总人口42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8%[1]。以下本文将对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地区民间游戏特点及民间游戏教育价值展开具体分析。
一、民族地区民间游戏特点
(一)趣味性与教育性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之所以存在且代代相传并深受儿童欢迎,主要原因是其具有趣味性。趣味性是民族地区民间游戏的显著特点之一,也是游戏的共同特征。民族地区民间游戏的教育性与趣味性并存,在儿童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倡导幼儿园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主要通过游戏中的规则、合作交往、情感体验、动手操作等途径促进幼儿各领域学习的综合协调发展。《纲要》对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定位中充分肯定了游戏的教育价值。
(二)历史性与民族性
尽管对游戏的起源在学术界还没有达成共识,但历史上对游戏的记载由来已久。人类学的研究认为,人类的游戏起源于原始的戏剧、祭祀活动以及社会生产劳动等活动[2],对后世社会人类产生深远影响。《礼记·学记》中记载“藏焉修焉,息焉游焉”。由此可见,游戏具有浓重的历史性。本文研究的民间游戏以黔南州少数民族地区为主,其民族性特点显著。黔南州除汉族外还有布依族等42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众多,有丰富的民间游戏产生和孕育的土壤。民族地区民间游戏与本民族祭祀活动、生活生产等紧密相关,民族风俗气息浓厚。在长期沉淀中,民族地区民间游戏的民族性得到巩固和强化。
(三)随意性与规则性
随意性与规则性是相对游戏的玩法、取材、参与人数等方面而言的。民族地区民间游戏的随意性特点指的是部分游戏的玩法、取材比较随意,对保证游戏开展的客观条件要求不高。如跳房子游戏,用石头、砖块、沙包等材料开展游戏都可以,对参与人数要求也不多。游戏者既可以遵循原有规则进行组织,也可在原有规则基础上根据需求经商讨后产生新的规则。同时,民族地区民间游戏又呈现出规则性特点。游戏的随意性中往往伴随着规则性,大部分游戏都会因其本身的竞争性而存在规则性。游戏组织者在游戏开始前也会反复交代和强调游戏的规则、注意事项等,确保游戏能够正常开展。如果缺乏游戏的规则性,游戏将很难进行下去。
(四)时代性与稳定性
随着生产力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民族地区民间游戏往往被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不同时代所创造的物质生活条件为游戏提供了不同的材料,进而使游戏所呈现出的规则、材料等带有当时所处时代浓厚的文化和生产生活气息。但是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民间游戏在传承过程中是相对稳定的,民间游戏的内涵、趣味性在传承过程中得以基本保留。稳定性是相对游戏本身的价值、玩法和基本规则而言,比如,布依族儿童游戏跑风车,布依语称“落如”。之前风车的制法是用笋壳剪成“Z”形,两头贴上红纸片,中间安一个不妨碍笋壳旋转的竹柄,再把竹柄插在竹竿上即成风车。玩时用手执着竹竿奔跑,风力推动风车旋转。跑得快转得快,跑得慢转得慢[3]。现在玩这个游戏使用的风车既可以选用之前的制法来做,也可以买风车成品。尽管风车的制作方法、材料发生了改变,但跑风车游戏的趣味性内涵仍旧保持稳定。
二、民族地区民间游戏教育价值分析
民族地区民间游戏具备趣味性与教育性、随意性与规则性、历史性与民族性、稳定性与时代性等特点,能契合幼儿发展和成长实际需求。民族地区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能最大限度地使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动手实践达到对事物认知和学习的目的。《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
(一)民族地区民间游戏在健康领域活动中的教育价值
健康领域的教育目标是使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提升幼儿肢体协调能力,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将民族地区民间游戏引入健康领域活动,既增加了幼儿参加各式各样活动的丰富性多样性,又增强了幼儿体质,激发了幼儿参加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使民间游戏得以继承和延续下来。例如,布依族游戏老虎借猪,布依语叫“募而贺”。开展时4~5人手拉手围成圈作猪圈,1人在圈内扮演猪,1人在圈外扮演老虎。老虎在外面问:“我很饿呀,要借你家1头猪。”围圈的人说:“没有!没有!”老虎说:“我要进去看看!”说罢就想从围圈人的手下钻进去,于是围圈人迅速转起来,不给老虎留有空隙进入,如防不住被钻进去捉到了猪,就又重新换人来扮演猪[3]。通过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幼儿跑、钻基本动作,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
(二)民族地区民间游戏在语言领域活动中的教育价值
语言作为人类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婴儿刚开始的牙牙学语表达不清到后来的逻辑清楚、条理分明,游戏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很多游戏伴有童谣,幼儿在与同伴开展游戏活动过程中反复使用童谣,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丰富幼儿对词汇、语句的认知,锻炼幼儿的语言思维和想象能力,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语言的魅力和感染力。例如捉迷藏,布依族的捉迷藏玩法与汉族不一样。一人伸着手掌,其余的人都用食指去顶,边顶边唱:“天上有什么?雷。地下有什么?蛟龙。林中有什么呀?虎豹。对门有什么呀?桥。河边有什么呀?芦丛,该是哪个呢?哥!罗!(关门声)”一唱到此伸着的手掌就抓顶着的手指,抓到谁的手指就掩其双目,而众人躲藏起来,待众人躲好,被掩双目者就开始找人,被找到者又被掩双目,众人又躲。假如找不到人,又到了规定的时间,主持人就喊:“上关!上关!”就又重新开始游戏。游戏进行中幼儿既要念童谣又要注意听口令,反复游戏能强化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发展,提升幼儿沟通能力。
(三)民族地区民间游戏在社会领域活动中的教育价值
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为幼儿踏入、融入和适应社会做好铺垫。通过学习,幼儿能懂得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看待自己,如何与人友好相处,提高幼儿对规则、规范、社会习俗的认识,提升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从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民族地区民间游戏的特点开展社会领域的教育活动。如民间游戏“老鹰抓小鸡”有助于幼儿思维的去自我中心,若要使游戏进行下去幼儿必须站在自己扮演的游戏角色角度去考虑问题,就像扮演老鹰,就要站在老鹰的角度考虑如何能抓到小鸡,同时在游戏中幼儿还可以体验“妈妈”的社会角色,知道妈妈会保护自己的孩子照顾家人。在一些有规则的民族民间游戏中能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并且在商讨制定规则过程中也能帮助幼儿学会合作,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民族地区民间游戏起源于生活,很多游戏能反映当地的民族风情,如水族的斗牛、赛马等,通过这些游戏幼儿能直观地了解本民族的社会习俗,感知民族文化的魅力。
(四)民族地区民间游戏在科学领域活动中的教育价值
科学领域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兴趣,启发幼儿对事物的探索和思考能力。幼儿需要掌握的科学核心经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幼儿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需不断发展形象思维,进而为抽象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民族地区民间游戏材料来源广泛,可就地取材后加工,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幼儿对材料、游戏规则、玩法等进行革新。例如,挑棍游戏。在挑棍游戏中,幼儿需要观察、思考如何去挑,如何确保其余棍保持不动。过程中,幼儿通过探索、实际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提升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和能力,还能逐步发展幼儿逻辑思维,帮助幼儿不断丰富自身经验,增强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五)民族地区民间游戏在艺术领域活动中的教育价值
艺术领域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幼儿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音乐感受能力等有培养和塑造的作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开展有其自身强大的生命力,这既来源于对生活、教育、艺术的追求,也来源于幼儿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通过民族地区民间游戏的传承、改编,使得游戏本身和价值更适合幼儿兴趣、需要和发展成长。民族地区民间游戏的材料大多来源于自然和手工制作,在此过程中,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完成游戏所需要的素材、玩具等,锻炼幼儿手工操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幼儿对游戏开展的认知。部分民族地区民间游戏也能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如布依族的铜鼓刷把舞、龙灯舞等是深受当地人民喜爱的娱乐活动,幼儿在玩耍过程中既能感知这些音乐、动作、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又能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从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贵州省人民政府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情简介[EB/OL].
[2]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黄义仁,韦廉舟.布依族民俗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
巴晓鲜.民族地区民间游戏特点及教育价值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7):121-122.
基金:2018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游戏进幼儿园研究——以黔南州为例”阶段性成果(2018B036).
分享:
戏剧主题式儿童主题海报贯穿着幼儿创玩戏剧的全过程,是在幼儿园创玩戏剧的过程中,从儿童视角出发,用儿童式的图像、绘画、符号等表征手段记录并呈现幼儿独特的戏剧主题思维导图,儿童主动建构起属于儿童自身的认知体系。本文从戏剧主题式儿童海报的引入缘由;戏剧主题式儿童海报的运行策略;
2023-07-31随着幼儿园足球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足球已逐渐成为幼儿园着力开展的一项体育游戏活动及园本课程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在足球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幼儿园足球课程家庭资源进行“需要评估”和“价值分析”,找出最突出的教育价值与特色,丰富足球课程文化。
2022-07-06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幼儿学前教育,他们认为幼儿时期良好习惯的培养将会关系到幼儿以后的整体发展。处在学龄前的幼儿,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活动方式,学前幼儿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要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如可以借助科学游戏适时引入科学知识,确保幼儿在游戏中能充分认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022-05-21幼儿是一个特殊的学龄群体,他们年龄较小,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尚不完善。幼儿园教育中的班本课程是提高幼儿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能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激发其探究未知的兴趣,促进其智力及认知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推行,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对班本课程进行探寻和完善,以保障幼教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2022-05-21社会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幼儿教育改革的进程,但也对教师的综合实力和反思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对教育活动进行系统分析、思考、探究,结合幼儿教育反馈情况,合理进行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深入了解不同阶段幼儿学习诉求和个性化发展需求,掌握幼儿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积极地进行全新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的引入
2022-05-16幼儿处于人生的第二启蒙阶段,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快乐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幼儿教师应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将游戏教学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进行有机融合,从而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体现出寓教于乐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文章主要对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展开论述。
2022-04-13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幼儿园作为一个人受教育的最初阶段,其启蒙式教学可为一个人今后习惯和能力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观察能力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可为提升幼儿审美,对促进幼儿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022-03-21幼儿年龄小,自身较为规律的学习习惯与意识尚未建立。与此同时,幼儿普遍活泼好动,喜欢在游戏中获得快乐,这也为幼儿阶段教育课程的开展提供了较为新颖的思路。基于此,教师应当重视课程游戏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将组织幼儿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转变为另一种教育方式,寓教于乐,调动幼儿参与热情的同时,在游戏中实现教学相长。
2022-03-21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区域游戏对培养幼儿深度学习能力的重要作用,并针对区域游戏教学模式的应用问题加以探析,进而提出相关解决策略,对推进幼儿深度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用文献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案例文献的统计分析,为本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22-03-21幼儿园教师应当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对科学活动的内容选择、形式安排进行适宜地设计。在内容开发、目标预设、引导策略等方面做好相关的研究,利用多元的信息化多媒体教学技术让科学活动的形式更加精彩,内容更加突出充实,更受到幼儿的认可和喜爱。微课作为多媒体教学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在促进幼儿科学活动不断创新优化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2022-03-21人气:3802
人气:3307
人气:3237
人气:3179
人气:291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山西教育(幼教)
期刊人气:2226
主管单位:山西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4-6739
国内刊号:14-1014/G4
邮发代号:22-584
创刊时间:195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07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