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观察雷珠单抗治疗高度近视并发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3月航空总医院收治的高度近视并发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共40眼)。对照组予羟苯磺酸钙分散片治疗,共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ETDRS字母表识别数量)、眼相关指标(眼压、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未停止占比,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眼压、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以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或减少,且观察组变化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未停止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5.00%vs. 35.00%,χ2=11.250,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30.00%(χ2=8.658,P=0.003)。结论 雷珠单抗治疗高度近视并发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改善眼压,减小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低。
高度近视并发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好发于黄斑区域,临床症状主要体现为视网膜下出现出血症状、产生新生血管以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增加等,严重降低了患者的中心视力,影响其正常学习、生活以及工作[1-2]。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致病因素主要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发生病理性改变,所以临床通过向玻璃体腔注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以限制新生血管的形成,这也是目前治疗该病症较为常用的方法。雷珠单抗是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片段,能够和人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形成融合,达到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物活性的效果,以加快患者视功能康复速度[3]。高韶晖等[4]研究证明,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水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基于此,本研究观察雷珠单抗治疗高度近视并发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22年1月—2024年3月航空总医院收治的高度近视并发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共40眼)。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1.52±12.44)岁;平均病程(4.77±0.67)月。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1.38±11.56)岁;平均病程(4.52±0.81)月。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开展,患者及家属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病例选择标准纳入标准:(1)经眼科常规检验、影像学检验确诊为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屈光度数不低于-6.00D;(2)眼轴长度不低于26.00mm;(3)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显示,黄斑中心凹及中心凹位置发生视网膜色素上皮症状,或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层发生断裂,且处于活动期;(4)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验显示为强荧光或荧光素渗漏症状。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眼部疾病,如青光眼、白内障等;(2)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3)近期接受过眼部手术治疗,包括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4)对本研究相关药物过敏或有用药禁忌证;(5)合并精神类病症,或是因其他原因导致不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检查、治疗等工作。
1.3治疗方法对照组予羟苯磺酸钙分散片(江苏万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每次0.5g,口服每天3次。共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注射前3d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SantenPharmaceuticalCo.,Ltd.NotoPlant生产)滴眼;术前30min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SantenPharmaceuticalCo.,Ltd.ShigaPlant生产)滴眼散瞳;予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SantenPharmaceuticalCo.,Ltd.NotoPlant生产)滴眼行眼表麻醉并消毒铺巾。常规手术,术中予雷珠单抗注射液(NovartisPharmaSteinAG生产)0.05ml行玻璃体腔内注射。确认患者识别手指数及眼球运动情况无异常后依操作规范结束手术。
1.4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最佳矫正视力:采用ETDRS字母表确认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识别数量越多说明受检者视力情况越好。
1.4.2眼相关指标:采用非接触性眼压检查设备检测眼压;采用OCT检测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以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1.4.3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情况:包括渗漏停止、减少及未停止,统计未停止占比。
1.4.4不良反应:包括眼压高、结膜下出血及视网膜血管阻塞。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ETDRS识别比较(x■±s,个)
2.2眼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眼压、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以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以上3项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或减少,且观察组变化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眼相关指标比较(x■±s)
2.3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情况比较观察组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未停止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5.00%vs.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0,P=0.001),见表3。
表3对照组与观察组脉络膜新生血
2.4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8,P=0.003),见表4。
表4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3、讨论
有学者研究显示,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之间关系密切,黄斑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量过多,而上皮衍生因子分泌量减少,造成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以及肉芽组织渗透至视网膜内[5]。健康人体血—视网膜屏障分为视网膜内屏障以及视网膜外屏障。血—视网膜内屏障因视网膜毛细血管中表皮细胞之间闭锁小带形成;血—视网膜外屏障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彼此的连接而形成。因此,人体视网膜生理状态主要受内、外屏障的完整性以及功能协调性的影响,一旦内、外屏障受损或是功能失衡,必然减弱血—视网膜的功能。血管生长因子中,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等常见,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均可抑制血管生成。如果生长因子与抑制因子之间失衡,则机体易生发新生血管。在病症的影响下,血管生长因子增长而抑制因子下降,将诱发脉络膜血管舒张,通透性加强且附近基质发生溶解,血管内皮细胞进一步活化、转移并增殖,以出芽发育的模式构成管腔,最终形成新血管,在损伤视网膜内外屏障的同时,诱发眼底出血渗出,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也随之增加,严重影响患者正常视物功能。
雷珠单抗是首个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许可用作玻璃体腔内注药术的药物,主要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雷珠单抗是一种绝对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片段,分子量数值为48kD,亲和力强,能够和不同类型带有生物活性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异构体之间形成非特异性的融合,以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之间形成融合,诱发相应的级联反应,可以有效抑制眼部新生血管的产生,同时降低血管的通透性,避免发生渗漏或出血等症状[6]。高度近视患者玻璃体腔较健康人体更大,故理论上讲,在治疗过程中用药量更多。但是,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症患者病灶直径偏小,渗出后影响范围较小,所以药物剂量需要控制。不仅如此,雷珠单抗在我国仅被允许用于治疗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症,原因在于该药物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病症、细菌性眼球感染以及视网膜破裂等不良反应[7]。因此,医师需要思考如何使用最小剂量以获得最理想的治疗效果,所以在治疗中,雷珠单抗用量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用量相同。
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雷珠单抗治疗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高于仅接受羟苯磺酸钙治疗的患者,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眼压、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仅接受羟苯磺酸钙治疗的患者。可见,雷珠单抗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水平,特别是相较于治疗前与仅依靠羟苯磺酸钙治疗的患者,效果明显。雷珠单抗可有效缓解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症临床症状,提高视力水平以及改善OCT检验指标,限制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赵佳玮等[8]研究证明,针对高度近视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症,通过向玻璃体腔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有效减少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本研究结果与之相一致。
综上所述,雷珠单抗治疗高度近视并发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改善眼压,减小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彩云,黎楚岚,毛剑波,等.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高度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J].国际眼科杂志,2022,22(6):1006-1009.
[2]任荟璇,胥树念,李海燕.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21,21(6):1068-1071.
[3]王宗华,杨秀梅,张惠敏,等.雷珠单抗与视网膜光凝治疗Ⅱ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年期疗效分析[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22,43(10):1040-1044,1054.
[4]高韶晖,裴晗,李梦迪,等.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后早期低眼压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23,41(3):276-281.
[5]黎昌江,李小芳,陈方安.对比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VEGF、PDGF-AA因子水平[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9):2124-2126.
[6]黄鸣宇,罗昊敏,段国平.雷珠单抗联合地塞米松缓释剂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预防及视网膜、脉络膜厚度的影响[J].临床眼科杂志,2023,31(6):514-519.
[7]李奕萍,张新.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对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对脉络膜厚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3,43(2):250-257.
[8]赵佳玮,许冰,秦海峰,等.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高度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短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J].上海医学,2021,44(12):873-876.
文章来源:要博,冯炜,辛志坤.雷珠单抗治疗高度近视并发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5,18(11):130-132.
分享:
雷珠单抗是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片段,能够和人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形成融合,达到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物活性的效果,以加快患者视功能康复速度[3]。高韶晖等[4]研究证明,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水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2025-04-14儿童、青少年的依从性较差,主动配合度不高,强迫用药会产生哭闹现象,影响治疗效果,给患儿及家长带来了不良影响,故选择一种患儿易接受的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4]。普拉洛芬滴眼液属于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常用于外眼及眼前部的对症治疗(眼睑炎、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浅层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术后炎症)。
2025-04-02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 m6A)修饰是指在甲基转移酶复合物(MTC) 的作用下,腺嘌呤的第 6 位 N原子在 mRNA 上发生甲基化,这是一个由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转移酶调控的动态和可逆过程[1]。 m6A 参与几乎所有涉及 mRNA 代谢的过程,包括 RNA 转录、翻译和降解。 根据 m6A 修饰功能,可将其作用酶按照不同功能分为甲基转移酶(写入者)、去甲基化酶(清除者)和 m6A 结合蛋白(读取器)。
2025-04-01临床上针对干眼症的治疗,主要以局部用药为主,较常用的是玻璃酸钠滴眼液,其属于一种人工泪液,具有湿润眼表组织、缓解眼部干涩、稳定泪膜等作用,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总体疗效有待提升。中医治疗干眼症疗效较好,且可从整体辨证施治。中医认为,干眼症属于“白涩病”“神水将枯”等范畴,以肝肾阴虚证最为常见,治疗应以补益肝肾、生津明目为主[3-4]。
2025-03-06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目前,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1-3],但两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无定论。本文主要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2025-02-19近年来,干眼在人群中的发 病率在国内、外均有所增长[2]。蒸发过强型是干眼 中较为常见的类型,是由于脂质层的质或量出现异 常而引起,如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睑缘炎及各种引起泪液蒸发增 加等因素造成的干眼,又叫脂质异常型干眼[3]。
2025-02-10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因泪液的量和质失常导致泪膜不稳定,进而出现眼表损害症状的一种多因子疾病。本病可分为水液缺乏型、蒸发过强型、黏蛋白缺乏型、泪液动力学异常型、混合型等不同类型,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泪膜稳态失衡、睑板腺受损、泪液高渗性、神经感觉异常、眼表炎症与损伤等[1]。
2025-01-23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retinaldetachment,RRD)是由玻璃体液化牵拉视网膜变性区导致裂孔发生,液化的玻璃体经裂孔进入网膜下,引起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造成视力急剧下降。据国内外文献统计,RRD年发病率约 8.95~14.52/10万[1],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
2024-12-19眼科门诊较常见的疾病为干眼症。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一种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会导致眼部不适或视力障碍,全球发病率为5%~35%。
2024-12-13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 RP)是一种常见的以光感受器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细胞进行性损伤和死亡为特征的遗传性致盲性疾病[1]。RP的早期症状是夜盲症和周边视力丧失,随着时间的流逝,视力丧失最终会发展到中央视野。
2024-12-02人气:18558
人气:16684
人气:15583
人气:15092
人气:1485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
期刊人气:4869
主管单位:中国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5123
国内刊号:61-1419/R
邮发代号:52-239
创刊时间:200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255
影响因子:1.553
影响因子:0.873
影响因子:0.800
影响因子:0.58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