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雷珠单抗治疗高度近视并发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5-04-1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观察雷珠单抗治疗高度近视并发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3月航空总医院收治的高度近视并发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共40眼)。对照组予羟苯磺酸钙分散片治疗,共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ETDRS字母表识别数量)、眼相关指标(眼压、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未停止占比,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眼压、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以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或减少,且观察组变化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未停止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5.00%vs. 35.00%,χ2=11.250,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30.00%(χ2=8.658,P=0.003)。结论 雷珠单抗治疗高度近视并发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改善眼压,减小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低。

  • 关键词:
  • 中心视网膜厚度
  • 雷珠单抗
  • 高度近视
  • 黄斑区域
  • 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
  • 加入收藏

高度近视并发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好发于黄斑区域,临床症状主要体现为视网膜下出现出血症状、产生新生血管以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增加等,严重降低了患者的中心视力,影响其正常学习、生活以及工作[1-2]。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致病因素主要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发生病理性改变,所以临床通过向玻璃体腔注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以限制新生血管的形成,这也是目前治疗该病症较为常用的方法。雷珠单抗是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片段,能够和人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形成融合,达到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物活性的效果,以加快患者视功能康复速度[3]。高韶晖等[4]研究证明,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水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基于此,本研究观察雷珠单抗治疗高度近视并发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22年1月—2024年3月航空总医院收治的高度近视并发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共40眼)。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1.52±12.44)岁;平均病程(4.77±0.67)月。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1.38±11.56)岁;平均病程(4.52±0.81)月。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开展,患者及家属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病例选择标准纳入标准:(1)经眼科常规检验、影像学检验确诊为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屈光度数不低于-6.00D;(2)眼轴长度不低于26.00mm;(3)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显示,黄斑中心凹及中心凹位置发生视网膜色素上皮症状,或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层发生断裂,且处于活动期;(4)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验显示为强荧光或荧光素渗漏症状。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眼部疾病,如青光眼、白内障等;(2)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3)近期接受过眼部手术治疗,包括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4)对本研究相关药物过敏或有用药禁忌证;(5)合并精神类病症,或是因其他原因导致不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检查、治疗等工作。

1.3治疗方法对照组予羟苯磺酸钙分散片(江苏万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每次0.5g,口服每天3次。共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注射前3d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SantenPharmaceuticalCo.,Ltd.NotoPlant生产)滴眼;术前30min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SantenPharmaceuticalCo.,Ltd.ShigaPlant生产)滴眼散瞳;予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SantenPharmaceuticalCo.,Ltd.NotoPlant生产)滴眼行眼表麻醉并消毒铺巾。常规手术,术中予雷珠单抗注射液(NovartisPharmaSteinAG生产)0.05ml行玻璃体腔内注射。确认患者识别手指数及眼球运动情况无异常后依操作规范结束手术。

1.4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最佳矫正视力:采用ETDRS字母表确认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识别数量越多说明受检者视力情况越好。

1.4.2眼相关指标:采用非接触性眼压检查设备检测眼压;采用OCT检测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以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1.4.3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情况:包括渗漏停止、减少及未停止,统计未停止占比。

1.4.4不良反应:包括眼压高、结膜下出血及视网膜血管阻塞。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ETDRS识别比较(x■±s,个)

2.2眼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眼压、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以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以上3项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或减少,且观察组变化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眼相关指标比较(x■±s)

2.3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情况比较观察组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未停止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5.00%vs.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0,P=0.001),见表3。

表3对照组与观察组脉络膜新生血

2.4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8,P=0.003),见表4。

表4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3、讨论


有学者研究显示,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之间关系密切,黄斑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量过多,而上皮衍生因子分泌量减少,造成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以及肉芽组织渗透至视网膜内[5]。健康人体血—视网膜屏障分为视网膜内屏障以及视网膜外屏障。血—视网膜内屏障因视网膜毛细血管中表皮细胞之间闭锁小带形成;血—视网膜外屏障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彼此的连接而形成。因此,人体视网膜生理状态主要受内、外屏障的完整性以及功能协调性的影响,一旦内、外屏障受损或是功能失衡,必然减弱血—视网膜的功能。血管生长因子中,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等常见,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均可抑制血管生成。如果生长因子与抑制因子之间失衡,则机体易生发新生血管。在病症的影响下,血管生长因子增长而抑制因子下降,将诱发脉络膜血管舒张,通透性加强且附近基质发生溶解,血管内皮细胞进一步活化、转移并增殖,以出芽发育的模式构成管腔,最终形成新血管,在损伤视网膜内外屏障的同时,诱发眼底出血渗出,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也随之增加,严重影响患者正常视物功能。

雷珠单抗是首个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许可用作玻璃体腔内注药术的药物,主要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雷珠单抗是一种绝对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片段,分子量数值为48kD,亲和力强,能够和不同类型带有生物活性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异构体之间形成非特异性的融合,以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之间形成融合,诱发相应的级联反应,可以有效抑制眼部新生血管的产生,同时降低血管的通透性,避免发生渗漏或出血等症状[6]。高度近视患者玻璃体腔较健康人体更大,故理论上讲,在治疗过程中用药量更多。但是,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症患者病灶直径偏小,渗出后影响范围较小,所以药物剂量需要控制。不仅如此,雷珠单抗在我国仅被允许用于治疗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症,原因在于该药物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病症、细菌性眼球感染以及视网膜破裂等不良反应[7]。因此,医师需要思考如何使用最小剂量以获得最理想的治疗效果,所以在治疗中,雷珠单抗用量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用量相同。

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雷珠单抗治疗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高于仅接受羟苯磺酸钙治疗的患者,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眼压、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仅接受羟苯磺酸钙治疗的患者。可见,雷珠单抗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水平,特别是相较于治疗前与仅依靠羟苯磺酸钙治疗的患者,效果明显。雷珠单抗可有效缓解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症临床症状,提高视力水平以及改善OCT检验指标,限制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赵佳玮等[8]研究证明,针对高度近视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症,通过向玻璃体腔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有效减少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本研究结果与之相一致。

综上所述,雷珠单抗治疗高度近视并发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改善眼压,减小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彩云,黎楚岚,毛剑波,等.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高度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J].国际眼科杂志,2022,22(6):1006-1009.

[2]任荟璇,胥树念,李海燕.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21,21(6):1068-1071.

[3]王宗华,杨秀梅,张惠敏,等.雷珠单抗与视网膜光凝治疗Ⅱ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年期疗效分析[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22,43(10):1040-1044,1054.

[4]高韶晖,裴晗,李梦迪,等.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后早期低眼压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23,41(3):276-281.

[5]黎昌江,李小芳,陈方安.对比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VEGF、PDGF-AA因子水平[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9):2124-2126.

[6]黄鸣宇,罗昊敏,段国平.雷珠单抗联合地塞米松缓释剂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预防及视网膜、脉络膜厚度的影响[J].临床眼科杂志,2023,31(6):514-519.

[7]李奕萍,张新.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对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对脉络膜厚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3,43(2):250-257.

[8]赵佳玮,许冰,秦海峰,等.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高度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短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J].上海医学,2021,44(12):873-876.


文章来源:要博,冯炜,辛志坤.雷珠单抗治疗高度近视并发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5,18(11):130-13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国际眼科杂志

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

期刊人气:4869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5123

国内刊号:61-1419/R

邮发代号:52-239

创刊时间:200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