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眼科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6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以及视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其存在手术创口小、安全性高等好处,并且在术后更有助于使患者的视力功能得到改善,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青光眼在临床眼科中属于常见的一种疾病,此病多发于老年人群,有着发病迅速的特点,对患者视力造成极大的伤害[1]。若治疗不及时有效,则会导致患者出现失明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近年来,临床治疗青光眼多以手术治疗,但在术后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眼球结构变形、眼球晶状体不清、瞳孔改变等并发症,严重者则会发展成为白内障,继而造成致盲[3]。目前,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由于其手术创口小、安全性高等优势,在临床中已被广泛应用。本次研究旨在探讨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眼科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6例患有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男性26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60.36±1.81)岁;对照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1.28±1.1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均为首次进行手术治疗;②无严重机体器官疾病;③无任何手术禁忌证;④对本次研究已知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①
患有严重心、肾等脏器功能障碍;②患有玻璃体、视网膜和角膜等疾病者;③患有高度近视者;④患有严重神经性疾病者;⑤眼部有外伤、眼肿瘤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术前进行常规视觉电生理、眼部B超、人工晶体度数测量、眼压等相关检查。均在术前3d使用抗菌素滴眼液给予患者散瞳处理;并在术后3d持续性的给予患者滴注抗菌治疗,同时在术后2d开房术眼,后随访观察7d。
1.3.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实施常规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与术前对患者进行局部浸润麻醉以及散瞳处理患眼,待麻醉成功后于患者患眼角膜缘行约5mm大小切口,并沿虹膜隧道至前房,打开其囊袋,此后对晶状体进行切除,并置入人工晶体,缝合角膜,将2mg地塞米松注入结膜下。
1.3.2 观察组
给予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于术前对患者进行局部浸润麻醉以及散瞳操作,在患者患眼处用3.0穿刺针避开滤过泡,于透明角膜缘处做切口,并在切口旁做辅助切口,随后将粘弹剂慢慢注入前房中,若有发现虹膜后黏连,则采用钝性分离对其进行分离,另外对于瞳孔偏小的患者,则在其瞳孔缘做多个小型放射状的切口,后持续性的进行环形撕囊,并使用乳酸林格氏液进行水分层,水分离,接着使用超声乳化处理囊袋中的晶状体,将其内部中的皮质抽取后,置入人工晶体,水密角膜切口,在手术结束后在患者患眼处涂抹地塞米松膏。
1.4 疗效评判
在患者手术结束7天后检查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并将其分为三个维度:视力高于1.0、视力0.3-1.0、视力低于0.3;以上3个等级中,处于视力高于1.0以及视力0.3-1.0为恢复有效。术后视力总恢复率=视力高于1.0率+视力0.3-1.0率。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χ±s)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93.02%(40例)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79.07%(3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n(%)]
2.2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93%(9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88%(1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n(%)]
3、讨论
白内障是青光眼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发生的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导致此病发生的因素较多。[2]通常情况下,青光眼患者会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瞳孔变形、角膜水肿或是虹膜黏连,而这些均是会引发白内障的因素,不仅增加了其发作的风险,也使其手术治疗的难度大大增强,若不及时的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很有可能会造成患者日常生活受到影响。所以,一种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治疗上,常规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由于手术操作空间小,手术创口较大,极易导致患者在术后会出现虹膜黏连、前房渗出等并发症的出现,使得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大大降低。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其属于一种微创手术,不仅手术创口小,并且安全性高,对于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情况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了给予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小,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豫鄂,汪正强,杨常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手术探讨[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7,39(5):389-391.
[2]邓钜良,陈润连,李秀英,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210-211.
[3]董宝莹,李志辉,汤学付,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88-90.
帕孜亚·哈山,张宏伟.青光眼并发白内障临床治疗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57.
分享:
雷珠单抗是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片段,能够和人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形成融合,达到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物活性的效果,以加快患者视功能康复速度[3]。高韶晖等[4]研究证明,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水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2025-04-14儿童、青少年的依从性较差,主动配合度不高,强迫用药会产生哭闹现象,影响治疗效果,给患儿及家长带来了不良影响,故选择一种患儿易接受的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4]。普拉洛芬滴眼液属于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常用于外眼及眼前部的对症治疗(眼睑炎、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浅层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术后炎症)。
2025-04-02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 m6A)修饰是指在甲基转移酶复合物(MTC) 的作用下,腺嘌呤的第 6 位 N原子在 mRNA 上发生甲基化,这是一个由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转移酶调控的动态和可逆过程[1]。 m6A 参与几乎所有涉及 mRNA 代谢的过程,包括 RNA 转录、翻译和降解。 根据 m6A 修饰功能,可将其作用酶按照不同功能分为甲基转移酶(写入者)、去甲基化酶(清除者)和 m6A 结合蛋白(读取器)。
2025-04-01临床上针对干眼症的治疗,主要以局部用药为主,较常用的是玻璃酸钠滴眼液,其属于一种人工泪液,具有湿润眼表组织、缓解眼部干涩、稳定泪膜等作用,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总体疗效有待提升。中医治疗干眼症疗效较好,且可从整体辨证施治。中医认为,干眼症属于“白涩病”“神水将枯”等范畴,以肝肾阴虚证最为常见,治疗应以补益肝肾、生津明目为主[3-4]。
2025-03-06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目前,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1-3],但两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无定论。本文主要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2025-02-19近年来,干眼在人群中的发 病率在国内、外均有所增长[2]。蒸发过强型是干眼 中较为常见的类型,是由于脂质层的质或量出现异 常而引起,如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睑缘炎及各种引起泪液蒸发增 加等因素造成的干眼,又叫脂质异常型干眼[3]。
2025-02-10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因泪液的量和质失常导致泪膜不稳定,进而出现眼表损害症状的一种多因子疾病。本病可分为水液缺乏型、蒸发过强型、黏蛋白缺乏型、泪液动力学异常型、混合型等不同类型,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泪膜稳态失衡、睑板腺受损、泪液高渗性、神经感觉异常、眼表炎症与损伤等[1]。
2025-01-23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retinaldetachment,RRD)是由玻璃体液化牵拉视网膜变性区导致裂孔发生,液化的玻璃体经裂孔进入网膜下,引起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造成视力急剧下降。据国内外文献统计,RRD年发病率约 8.95~14.52/10万[1],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
2024-12-19眼科门诊较常见的疾病为干眼症。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一种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会导致眼部不适或视力障碍,全球发病率为5%~35%。
2024-12-13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 RP)是一种常见的以光感受器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细胞进行性损伤和死亡为特征的遗传性致盲性疾病[1]。RP的早期症状是夜盲症和周边视力丧失,随着时间的流逝,视力丧失最终会发展到中央视野。
2024-12-02人气:18547
人气:16670
人气:16002
人气:15567
人气:1529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眼科
期刊人气:1388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4-4469
国内刊号:11-3025/R
邮发代号:82-578
创刊时间:199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1.255
影响因子:1.553
影响因子:0.873
影响因子:0.800
影响因子:0.58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