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眼外伤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为急诊眼外伤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眼科收治的336例疑诊为眼外伤外源性眼内炎、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送检的眼外伤标本,经涂片染色镜检、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及厌氧菌培养分离出病原菌,对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36例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到151株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44.9%(151/336),其中革兰阳性球菌82株[54.3%(82/151)],革兰阴性杆菌29株[19.2%(29/151)],革兰阳性杆菌14株[9.3%(14/151)],革兰阴性球菌8株[5.3%(8/151)],真菌8株[5.3%(8/151)],厌氧菌9株[6.0%(9/151)],皮疽奴卡菌1株[0.7%(1/151)]。检出的病原菌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27株[17.9%(27/151)]、肺炎链球菌25株[16.6%(25/151)]、流感嗜血杆菌14株[9.3%(14/151)]。革兰阳性球菌中所占构成比最高的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55.6%(15/27)]和红霉素[51.9%(14/27)]的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最高,均为100.0%;革兰阴性杆菌中所占构成比最高的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42.9%(6/14)]和头孢曲松[28.6%(4/14)]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92.9%(13/14)]最高;真菌对两性霉素B[37.5%(3/8)]的耐药率最高,对伏立康唑的敏感率[75.0%(6/8)]最高。结论:急诊眼外伤标本病原菌谱分布较广,病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可以为急诊眼外伤用药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急诊眼科患者以眼外伤为主,其他还包括眼表炎性反应、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等[1]。眼外伤是我国致盲眼病主要因素之一[2,3],受伤后眼部正常解剖结构破坏所引起的继发性感染对患者视力造成很大影响,及时给予预防性抗菌药物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明确急诊眼外伤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可以为急诊眼外伤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同时对于指导急诊眼外伤早期经验性用药具有重要意义,以确保及时、有针对性地帮助临床处理急诊患者,最大限度挽救患者视力。目前,有学者对眼内炎或化脓性眼内炎进行了相关研究[4,5],但具体针对急诊眼外伤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分析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眼科送检的336例眼外伤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旨在为急诊眼外伤诊疗提供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眼科就诊的3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眼科医生根据临床检查(视力、裂隙灯、眼底、眼部B超等)结果,疑诊为眼外伤外源性眼内炎,且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的患者,其中男259例(77%),女77例(23%);年龄(37.33±14.46)岁;右眼外伤177例,左眼外伤159例。
1.2仪器与试剂
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生物梅里埃公司,法国);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BrukerautoflexTMMALDI-TOF-MS,布鲁克公司,德国);厌氧仪(AN2CTS,MART公司,荷兰);CO2培养箱(SHP-450,森信试验仪器有限公司,中国)。巧克力血琼脂培养基、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沙保罗培养皿、厌氧培养皿(天津金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津)。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粪肠球菌ATCC29212、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1388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白色假丝酵母菌ATCC90029、近平滑假丝酵母菌ATCC22099。
1.3方法
1.3.1标本采集
收集所有研究对象送检的眼外伤标本。标本采集按照眼科检验协助组制定的《感染性眼病细菌学检查操作专家共识(2019)》取样原则及操作规范进行。
1.3.2标本接种
标本均接种于巧克力血琼脂培养基、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沙保罗培养皿、厌氧培养皿。巧克力血琼脂培养基、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置于5%~10%CO2培养箱培养24~48h;麦康凯培养基置于35℃培养箱培养24~48h;沙保罗培养皿置于25℃培养箱培养24~72h;厌氧培养皿置于厌氧罐中35℃培养24~72h。每批试剂均有质控记录。
1.3.3病原微生物鉴定
使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或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鉴定。
1.3.4药物敏感试验
使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纸片扩散法和最小抑菌浓度(MIC)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WHONET5.4统计软件分析系统和EXCEL2017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结果
2.1病原菌分布
336例患者标本中共分离151株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44.9%(151/336),其中革兰阳性球菌82株[54.3%(82/151)],革兰阴性杆菌29株[19.2%(29/151)],革兰阳性杆菌14株[9.3%(14/151)],革兰阴性球菌8株[5.3%(8/151)],真菌8株[5.3%(8/151)],厌氧菌9株[6.0%(9/151)],皮疽奴卡菌1株[0.7%(1/151)]。检出的病原菌构成比居前5位的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27例[17.9%(27/151)]、肺炎链球菌25株[16.6%(25/151)]、流感嗜血杆菌14株[9.3%(14/151)]、口腔链球菌6例[4.0%(6/151)]、溶血葡萄球菌5例[3.3%(5/151)]。见表1。另外,151份培养阳性标本均进行了涂片检查,涂片阳性率为70.9%(107/151)。
表1151株急诊眼外伤标本检出病原菌的分布情况[n(%)]
2.2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革兰阳性球菌中所占构成比最高的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55.6%(15/27)]和红霉素[51.9%(14/27)]的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最高,均为100.0%;革兰阴性杆菌中所占构成比最高的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42.9%(6/14)]和头孢曲松[28.6%(4/14)]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92.9%(13/14)]最高;其他阴性杆菌对米诺环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20.0%、13.3%、6.3%,敏感率分别为73.3%、86.7%、93.3%;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5.0%、37.5%、25.0%、25.0%、12.5%,敏感率分别为62.5%、62.5%、50.0%、62.5%、75.0%,真菌耐药率最高的为两性霉素B[37.5%(3/8)],敏感率最高的为伏立康唑[75.0%(6/8)]。见表2。
表2急诊眼外伤标本检出的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及耐药率(%)
3、讨论
本研究病原菌阳性检出率较高,为44.9%(151/336),这可能与实验室改进了急诊标本的处理程序有关。临床微生物室实行24h值班制,同时加强了标本采集、转运等前处理规范,可提高病原菌阳性检出率。另外,对于急诊眼外伤患者标本的病原菌检查,临床实验室能够最早提供给临床的检查结果是涂片镜检。本研究151份培养阳性标本中,涂片阳性率为70.9%(107/151),通过涂片结果可以快速把标本白细胞数量及病原体形态特征等结果反馈给急诊眼科,有助于临床初步决定治疗方向,应引起重视。
本研究发现,引起急诊眼外伤的病原菌所占构成比居第二位的为肺炎链球菌(16.6%),这与其他研究有所不同[4,5]。除常见的呼吸道来源的肺炎链球菌感染,眼部肺炎链球菌感染须引起急诊眼科重视,同样为革兰阳性球菌的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的药物敏感性有所不同。目前,青霉素仍是治疗肺炎链球菌的首选药物,因耐药率较低、不良反应较少而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率高达96.0%,而表皮葡萄球菌仅为44.4%。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耐药机制主要与ERMB基因介导的抗菌药物靶位点修饰及mefA基因介导的主动外排泵有关,本研究中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为48.0%,与其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说明红霉素已不适合作为肺炎链球菌的经验性常规用药[6,7,8,9,10]。
本研究中,革兰阴性杆菌中所占构成比最高的为流感嗜血杆菌(9.3%),这与其他研究也有所不同[11,12]。不同血清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部位也有所不同,无荚膜的菌株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会厌炎、乳突炎和肺炎,是临床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其致病性同样应引起急诊眼科关注[13,14]。氨苄西林曾经是治疗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但随其广泛使用,耐药率也逐年升高[11,12]。本研究显示,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42.9%,因此,建议急诊眼外伤经验性用药选择部分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敏感性较高的药物。
应高度重视厌氧菌引起的急诊眼外伤感染,本研究共培养出9株厌氧菌,所占构成比为6.0%。临床实验室对厌氧菌的鉴定较难,微生物质谱鉴定系统对厌氧菌检测是有力工具。除了鉴定能力,厌氧菌检测标本的前处理流程同样重要,如有条件最好床旁接种。目前,耐甲硝唑的厌氧菌也常出现[10],急诊眼科有必要根据厌氧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针对性用药。治疗厌氧菌常用的抗菌药物是氨基糖苷类,而磺胺类药物则对厌氧菌无效[15]。有研究证实,拟杆菌属和其他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的敏感率仅为35.0%和50.0%,但厌氧菌对其敏感率高达90.0%以上,尤其对一些特殊部位的厌氧菌感染仍具有实际治疗意义[16,17,18,19]。开展厌氧菌检测的临床实验室虽然逐年增加,但开展率仅为31.4%,而且主要集中在较大规模的综合性医院[15],因此,建议临床实验室应尽快建立厌氧菌培养流程。
部分较少引起急诊眼外伤感染的致病菌值得关注,如本研究培养出的皮疽奴卡菌。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漏诊、误诊。由皮疽奴卡菌感染引起皮肤感染常发生于免疫力较强的宿主,研究发现皮疽奴卡菌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中可引起广泛性感染,而且皮疽奴卡菌同样可引起严重眼部感染[20,21,22,23]。治疗皮疽奴卡菌感染常用的抗菌药物是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噁唑联合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或者环丙沙星,利奈唑胺也有良好疗效[21,24]。
4、结论
引起急诊眼外伤的病原菌种类较多,明确其种类及药物敏感性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参考文献:
[1]杜君,周素梅,刘玥,等.夜间眼科急诊679例临床分析[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6,38(5):356-360.
[2]马志中.我国眼外伤近五年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10,46(10):911-914.
[4]赵长霖,魏琳,经媛,等.化脓性眼内炎病原菌菌谱的变迁[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10,20(1):122-124.
[5]陈蕊,谢立信,孙士营,等.感染性眼内炎282例临床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6):402-405.
[6]杜娟,张灿梅,蒙健伟,等.肺炎链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率分析[J].国外医药抗菌药物分册,2019,40(4):339-341.
[7]闵小春,罗少锋,伍婷婷,等.肺炎链球菌的耐药率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3):3149-3151.
[8]张天栋,张泓.肺炎链球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12(6):472-476.
[9]胡付品,朱德妹,汪复,等.2014年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率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5,15(5):401-410.
[10]董爱英,尚秀娟.2009-2011年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回顾性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8):4557-4559.
[11]张克惠,罗少锋,刘瑾,等.临床分离流感嗜血菌耐药率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83-185.
[12]李丹鹤.医院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特征及耐药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0):116-118.
[15]陈蓉,刘学杰,徐蓉,等.上海地区厌氧菌检验室间质量评价[J].检验医学,2018,33(2):156-159.
[16]温海楠,时东彦,赵建宏,等.我院临床分离厌氧菌的分布特征及药敏谱型[J].中国抗菌药物杂志,2018,4(5):614-419.
[20]夏玉朝,杨萱,班立芳,等.10例奴卡菌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5):453-457.
[21]梁辉苍,黄春兰,马丽梅.皮疽诺卡菌引起的皮肤坏疽一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9,35(5):289-290.
[24]陈杏春.13例患者奴卡氏菌感染临床资料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9):1826-1827.
张明新,梁庆丰,王玫,张韶娅,鲁辛辛,刘向祎.急诊眼外伤标本检出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16):1954-1957.
分享: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是目前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后全世界第二大致盲性视网膜血管疾病。 临床上常根据阻塞的位置不同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CRVO)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前者的发病率是 0.13%,后者的发病率是 0.64%,虽然 CRVO的发病率远低于 BRVO,但其对患者视力的威胁更大,往往预后更差。
2025-04-02近视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1],预计2050年全球近视人数将达49.8亿。“昼夜节律”是近年全球医学领域的热点名词,2024年,“大脑‘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节律调控机制”被列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名单[2]。
2025-03-12屈光手术治疗近视的需求一直在不断增加,随着仪器设备与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屈光手术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2011年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的出现,为飞秒激光手术带来了“无刀、无瓣”的巨大改变[1]。而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植入术给超高度近视、角膜偏薄、角膜瘢痕等无法进行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摘镜的可能性。
2025-02-25近视是一种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预计到2050年,将有47.58亿人患有近视,9.38亿人将患有高度近视,其中在亚洲国家的发病率较高。目前,中国的近视发病率位居全球第一,且逐年升高、逐渐呈现低龄化的趋势。我国2020年青少年、儿童近视患病率为53.6%,其中初中、高中生近视率比较突出。
2025-01-15青光眼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致盲性眼科疾病,由眼压升高造成视神经损坏所致,致残率较高,仅次于白内障。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隐匿型青光眼,约占所有闭角型青光眼的 70% ,如不及时救治,会导致患者出现视力障碍甚至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缩瞳剂能缩小患者瞳孔,分离虹膜与小梁网,打开房角,有效促进房水排出,降低眼压。
2024-12-2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工作年龄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将DR分为两个阶段:非增殖性DR和增殖性DR,增殖性DR是DR的晚期阶段,以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特征,两种形式的DR都可能因黄斑水肿和(或)缺血性损伤使病情进一步复杂化。
2024-11-25流行性角结膜炎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眼部疾病。该病的发病原因多与腺病毒感染有关,腺病毒是一种DNA病毒,会入侵细胞,在核内繁殖,病毒复制过程会造成机体细胞受损,进而会导致黏膜出血,水肿等,甚至部分细胞会发生坏死,导致眼部疾病发生[1-2]。
2024-10-28目前临床研究大多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玻璃体切除术后再次出现玻璃体积血的危险因素[4-6],而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玻璃体积血的影响因素尚少有研究报道。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玻璃体积血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建议,旨在为临床玻璃体积血防治提供参考。
2024-09-2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中老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随着DM发病率的不断升高,DR导致的视力损害和失明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很多患者到了DR晚期才会出现明显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024-08-14弱视是视觉发育期由于形觉剥夺和(或)双眼异常的相互作用所致,婴幼儿期高度屈光不正和屈光参差是导致儿童弱视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对具有屈光性弱视危险因素的儿童进行早期发现,及早干预,是降低儿童弱视发病的关键环节。Spot双目视力筛查仪能快速、有效筛查学龄前儿童尤其低龄婴幼儿屈光异常,对达到屈光度异常转诊标准者及时转诊。
2024-07-02人气:18518
人气:16608
人气:15533
人气:15047
人气:1474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
期刊人气:4833
主管单位:中国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5123
国内刊号:61-1419/R
邮发代号:52-239
创刊时间:200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255
影响因子:1.553
影响因子:0.873
影响因子:0.800
影响因子:0.58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