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升清化浊方与热敏灸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

  2025-02-11    2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观察升清化浊方联合热敏灸定量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90例,随机分成联合组、中药组、西药组,各30例。联合组接受升清化浊方联合热敏灸定量治疗,中药组接受升清化浊方口服治疗,西药组接受二甲双胍口服治疗,均治疗8周。观察3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症状和体征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达到96.55%,高于中药组(72.41%)及西药组(68.97%)(P<0.05)。3组治疗后体重、BMI、WC均较治疗前改善,联合组与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在降低体重、减小WC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BMI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各单项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与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在形体肥胖、头身困重、脘腹胀闷、食少纳呆、怕热汗多、便溏不爽的单项症状积分及总积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倦怠乏力、口渴少饮的单项症状积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清化浊方联合热敏灸在改善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症状、降低体重和BMI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 关键词:
  • 临床疗效
  • 升清化浊方
  • 单纯性肥胖
  • 热敏灸
  • 脾虚湿阻型
  • 加入收藏

肥胖是全球普遍的慢性疾病,各国人民均受肥胖之扰[1]。肥胖会诱发血脂异常、血糖升高、痛风、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2],特别是中心性肥胖,已被确认为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危险因素[3]。因此,预防和治疗肥胖是临床医生的重要任务。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一旦脾虚,人体的水湿运化就会受阻,导致水湿内停,进而引发肥胖[4],脾虚湿阻是肥胖的主要证型之一。热敏灸是临床针灸替代疗法,通过对热敏化腧穴刺激产生特殊热敏灸感,激发经气感传,以提高艾灸的治疗效果。升清化浊方是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项凤梅教授治疗肥胖的经验方,故本研究观察升清化浊方联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肥胖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联合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饮食及运动指导,定时记录患者体重情况。治疗过程中共脱落3例患者,其中1例患者因出差在入联合组后第6周脱落,1例患者因对疗效不满意在入中药组后第5周脱落,1例因出现外感发热需要使用抗生素在入西药组后第3周脱落,最终3组各实际纳入29例。3组性别、年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及腰围(WC)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纳入标准

参照《肥胖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5]中单纯性肥胖的诊断标准: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或BMI≥28 kg/m2。此外,患者还需满足以下条件[6]:(1)年龄20~65岁;(2)停止使用可能影响体重的药物至少4周;(3)中医证型诊断为脾虚湿阻型,症状包括肥胖、神疲乏力、胸腹痞满、纳少、便溏、舌淡胖、苔白腻或水滑、脉濡缓或滑;(4)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1)由药物、内分泌疾病或其他疾病导致的体重异常增加者;(2)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者;(3)近1年内接受过减重手术者;(4)因炎症使用过抗生素者;(5)不配合治疗或不按要求用药等不合作者;(6)患有精神疾病或肿瘤的患者;(7)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及计划妊娠或无避孕计划的女性;(8)对受试药物过敏者。

1.4治疗方法

1.4.1 中药组 

给予升清化浊方治疗,药物组成如下:炙黄芪20 g,太子参15 g,当归12 g,柴胡12 g,枳壳15 g,升麻6 g,焦三仙(麦芽、山楂、神曲)各15 g,炒白术15 g,陈皮15 g,半夏12 g,延胡索12 g,白芷12 g,炙甘草6 g。1袋/次,150 mL/袋,2次/日,于每日早餐和中餐半小时后服用,疗程8周。中药材由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药房提供,并经过副主任中药师陈浩鉴定。其他干预措施包括饮食调整、运动等,按每日所需能量进行饮食管理,配合每日30 min的中等强度运动。

1.4.2 西药组 

给予二甲双胍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0,0.5 g)口服,0.5 g/次,2次/日,疗程8周。其他干预措施同中药组。

1.4.3 联合组 

给予升清化浊方联合热敏灸定穴定量治疗。(1)升清化浊方治疗同中药组;(2)热敏灸治疗:将特制的艾条置于患者的神阙穴上进行·71·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CM 2025 Vol. 37 No.1●针灸研究●悬灸,艾条距离皮肤2~3 cm,当患者感受到透热、扩热、传热、表面不热内部热、局部不热远部热以及非热觉中的1种或者2种以上感觉时,腧穴呈敏化状态,当腧穴热敏现象消失时表明达到消敏灸量,停止施灸,1次/日,连续治疗8周。其他干预措施同中药组。

1.5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并根据症状的有无及严重程度计算积分,按无、轻、中、重度分别计0、1、2、3分,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2)观察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身高、体重、BMI、WC等指标;(3)分别于第1周和第8周检测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评估药物安全性。

1.6疗效判定标准

(1)痊愈:中医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比例降低≥90%,并且体重减轻≥15%;(2)显效:中医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70%≤证候积分比例降低<90%,10%≤体重减轻<15%;(3)有效:中医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30%≤证候积分比例降低<70%,同时5%≤体重减轻<10%;(4)无效:中医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没有明显改善甚至出现加重,证候积分比例降低<30%,体重减轻<5%。证候积分比例(%)=(治疗前证候积分-治疗后证候积分)/治疗前证候积分 ×10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 ×100%。

1.7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多组之间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若方差齐性,则选用LSD进行事后比较;若不满足方差齐性,则用塔姆黑尼Tamhane'sT2进行事后比较。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6.55%)高于中药组(72.41%)和西药组(44.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3组临床疗效比较

2.2体重、BMI、WC比较

3组治疗后体重、BMI、WC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联合组与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在降低体重、减小WC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BMI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治疗前后体重、BMI、WC比较

2.3症状积分比较

3组治疗后各单项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与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在形体肥胖、头身困重、脘腹胀闷、食少纳呆、怕热汗多、便溏不爽的单项症状积分及总积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倦怠乏力、口渴少饮的单项症状积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3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3、讨论


针对肥胖的病机特点,课题组以“祛湿化痰、健脾和胃”为治疗原则。肥胖患者痰湿体质的形成,往往与脾胃运化失调、肺气失宣有关。因此,治疗时需兼顾调理脾胃和肺气,以恢复人体正常的代谢功能。通过祛除体内湿气、消除痰浊改善痰湿体质,从根本上杜绝肥胖的发生。同时,健脾和胃有助于调节饮食,避免过度摄入脂肪和糖分。本研究采用升清化浊方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该方精选太子参、荷叶、茯苓为君药;杜仲叶、炒决明子、山楂等为臣药;桑椹、淡竹叶等为佐药,从整体上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气机、中焦、情志进行调理,起到了健脾益气、化湿降脂之功效。升清化浊方各中药成分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保护肠道屏障、缓解全身炎症状态、抑制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等达到减肥目的。热敏灸是通过点燃艾条所产生的艾热来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达到经气传导的作用,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来有效提高艾灸的疗效[7]。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热敏化腧穴多位于神阙、中脘、天枢、足三里、丰隆等区域附近,其中神阙穴为调理脾胃的常用腧穴[8]。神阙穴具有独特的血管生物学特异性,艾灸神阙穴时,脐周皮肤微循环血流速度及血流灌注量明显优于其他部位,具有较好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9]。

本研究在口服升清化浊方的同时采用热敏灸定量的方式进行施灸,因人、因穴、因疾病状态制宜,体现了中医治病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灸法应用中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升清化浊方联合热敏灸的干预,患者的体重和腰围得到了显著的降低,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形体肥胖等临床症状,且该联合方法还可改善一系列与肥胖相关的临床症状,如倦怠乏力、头身困重、脘腹胀闷、食少纳呆、口渴少饮、怕热汗多及便溏不爽等。尽管升清化浊方联合热敏灸在减肥降脂方面展现出了显著效果,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探索。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联合方法的作用机制,后续本课题组将对其主要成分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其在减肥降脂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参考文献: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8, 38(4): 292-344.

[4]燕宪涛,陈大卫,顾瑞霞.中药复方治疗肥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2, 24(8): 2947-2956.

[5]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肥胖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 19(2):95-101.

[6]韩雪华,董玉山,王晓蕴,等.从痰瘀互结论治肥胖型2型糖尿病[J].中外医学研究, 2023, 21(35): 150-154.

[7]陈日新.传承千古艾 弘扬中华灸——热敏灸起航世博走向世界[J].江西中医药, 2011, 42(1): 3-5.

[8]杜立杰,杜丽坤,周海丽.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 2020, 37(2): 129-131.

[9]姜劲峰,徐旺芳,俞兴根,等.基于血管生物学的神阙穴特异性解析[J].中国针灸, 2017, 37(12): 1304-1308


基金资助: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2023B1250);江西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202310412024,X202310412274,X202310412269);


文章来源:涂昕,陈浩,胡菡,等.升清化浊方联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5,37(01):69-7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人气:273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

主办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

出版地方:江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7785

国内刊号:36-1331/R

邮发代号:44-79

创刊时间:1988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