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观察药学服务干预减少中药不良反应(ADR)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邳州市中医院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102例,其中2022年1—12月患者51例为对照组,2023年1—12月患者51例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药学服务干预。比较2组疗效、治疗依从性、中药ADR发生情况、中药ADR剂型、给药途径及累及系统分布。结果 干预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6.08%vs. 84.31%,χ2=3.991,P=0.045);干预组治疗依从性好占比较对照组高(94.12%vs. 80.39%,χ2=4.319,P=0.037);干预组中药ADR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5.88%vs. 21.57%,χ2=5.298,P=0.021);对照组中药ADR中占比最高的是注射剂,而干预组无应用注射剂者,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0 vs. 13.73%,χ2=5.521,P=0.018);干预组中药ADR中静脉滴注占比较对照组低(3.92%vs. 17.65%,χ2=4.993,P=0.025);干预组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0 vs. 13.73%,χ2=5.521,P=0.018)。结论 实施药学服务干预能显著降低中药ADR发生率,提高中药治疗效果,提示其在此方面有着良好效能,且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此外还发现中药ADR的发生与其剂型(以注射剂最多)、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最多)等因素有关,且症状以消化系统最多见。
中药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中药有着比较平和的药性,且不良反应(ADR)少,故许多医师、患者错误或片面性地认为其“纯天然,无毒副作用”。近年来,随着中药用药量的不断增加,用药范围的日益广泛,以及用药时间的持续延长,中药ADR发生率呈现逐年且快速升高趋势[1]。相关统计显示,在中药ADR病例报告中,由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占比达72.63%[2]。切实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药学服务,帮助其制定合理、规范的用药方案,提高其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已经成为临床当务之急。本研究观察在中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药学服务干预减少ADR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邳州市中医院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102例,其中2022年1—12月患者51例列对照组,2023年1—12月患者51例列干预组,2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见表1。
表1对照组与干预组一般资料比较[例(%),x±s]
1.2病例选取标准纳入标准:(1)能主动配合治疗;(2)意识、认知、言语能力等皆正常。排除标准:(1)过敏体质;(2)既往有酗酒、药物依赖史;(3)患有精神疾病;(4)脏器功能衰竭或近期有重大手术经历;(5)严重血液、免疫系统功能异常。
1.3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即患者遵医嘱用药,若有ADR发生,及时告知医师处理等。干预组以此为基础,开展药学服务干预:(1)点评处方与审核医嘱。临床药师在日常工作中应强化中药处方点评工作,同时还需要对医嘱进行审核,如发现不合理处方或医嘱中存在不合理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或要求医师改正。在审核医嘱时,如果发现医师存在超剂量用药情况,或溶媒选择不当,或与其他药物存在错误配伍等,应及时提醒其改正;若发现患者存在使用禁忌或非静脉滴注制剂用于静脉滴注,应及时制止,最大程度规避中药制剂不合理使用情况的发生。(2)提供人性化、个体化的用药指导。在患者用药时,药师应耐心、详细且规范化地为其指导,向患者讲解各剂中药相对应的规范化煎煮方法、注意事项、服用方法、服用量、用药时间等,以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为用药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提高提供切实保障。此外,还需做好重点或特殊人群的用药观察,如孕产妇、老年患者、新生儿及肝肾功能受损或异常者等,依据其特殊的病理、生理情况,开展个体化、人性化、规范化给药指导;必要时,还可进行相关辅助检测,如基因检测、血药浓度检测等,为患者合理用药提供高效、优质化指导。(3)提供药学咨询服务。药师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全面、深入了解,最大程度减少用药差错的发生;药师还可对患者用药后的感受进行询问与了解,以便发现容易被忽视的ADR;辅助、引导患者加深对中药ADR的认知,消除其对药物的疑虑,提高其治疗依从性。(4)强化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药师通过加强与医护人员的沟通,普及中药发生ADR的诱因及各种临床表现等,并讲解药物溶解时的注意事项;另外,告知医护人员及患者口服用药的最佳时间及药物是否需避光等,将不必要的药物损害降至最低;强化对医护人员的引导,纠正其各种错误认知(如上报ADR会引起医疗纠纷等),从根本上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最大程度提高用药合理性。
1.4观察指标与方法(1)治疗依从性:以Morisky量表[3]展开评定,由4个问题组成:当你用药后自觉症状加重时,有无停药?当你自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时,有无停药?有时你是否不重视用药?你有无忘记服药的经历?各问题均以“是”与“否”评定,“否”为依从性好,“是”为依从性差,总体评定患者治疗依从性。(2)中药ADR:包括中毒性休克、变态反应、中毒性反应等。(3)中药ADR剂型:包括注射剂、胶囊剂、片剂、丸剂及颗粒剂。(4)中药ADR给药途径:包括静脉滴注、口服给药、局部外用。(5)ADR累及系统:包括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及附件、全身(药物热)等。
1.5疗效判定标准[4]患者症状、体征均消失,且无ADR出现为显效;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未发生ADR为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仍存在或出现加重,且发生ADR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疗效比较干预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6.08%vs.84.31%,χ2=3.991,P=0.045),见表2。
表2对照组与干预组疗效比较[例(%)]
2.2治疗依从性比较干预组治疗依从性好占比较对照组高(94.12%vs.80.39%,χ2=4.319,P=0.037),见表3。
表3对照组与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比较[例(%)]
2.3中药ADR比较干预组中药ADR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5.88%vs.21.57%,χ2=5.298,P=0.021),见表4。
表4对照组与干预组中药ADR比较[例(%)]
2.4中药ADR剂型分布比较对照组中药ADR中占比最高的是注射剂,而干预组无应用注射剂者,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0vs.13.73%,χ2=5.521,P=0.018),见表5。
表5对照组与干预组中药ADR剂型分布比较[例(%)]
2.5中药ADR给药途径分布比较干预组中药ADR中静脉滴注占比较对照组低(3.92%vs.17.65%,χ2=4.993,P=0.025),见表6。
表6对照组与干预组中药ADR给药途径分布比较[例(%)]
2.6ADR累及系统分布比较干预组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0vs.13.73%,χ2=5.521,P=0.018),见表7。
表7对照组与干预组ADR累及系统分布比较[例(%)]
3、讨论
如果ADR症状较轻,通常不会对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但会为经济带来一定损失,增加整体的治疗费用;如果症状较重,就会有致残、致畸风险,且会延长患者的整体住院时间,甚至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所以,无论是广大医务人员,还是患者群体,均需对ADR给予高度重视,从各方面着手,从根本上做好各项预防工作。
中药发生ADR的主要原因在于:(1)中药本身有一定毒性,长时间服用或大量服用,容易引发ADR,如心率加快、胃肠道不适及神经系统反应等,甚至还会引发脏器衰竭、心搏骤停等。(2)中药炮制后,其ADR通常会降低,但若炮制不当,则会增加ADR,如生半夏,在未进行炮制处理前具有较强的毒性,而通过合理炮制后其毒性便会明显下降,甚至完全消失;但需强调的是,如炮制存在不合理、不规范情况,便难以完全、彻底地去除毒性成分[5]。(3)中西药联合治疗容易发生酸中和反应,或产生拮抗作用,故会对最终的治疗效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还会增加ADR发生率。如牛黄解毒片与诺氟沙星联合使用时会使后者的生物利用度大幅下降,对最终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再如将含有朱砂的中成药与溴化钾联合治疗时,容易产生大量有毒的碘化汞或溴化汞,导致药源性肠炎等。(4)在对中药进行采集、加工炮制等处理时,如出现操作不当,有毒杂质混入其中,或部分被掺假、污染,便会引起ADR,影响最终治疗效果,还会增加各种风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5)研究发现,药物所起作用与多因素存在紧密联系,如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所处环境等[6]。小儿群体身体各项机能尚未完全发育,部分药物难以排出体外而发生蓄积,便会损伤机体健康,引起ADR;针对老年群体,由于其机体各脏器功能处于持续衰退状态,且常伴有各种基础疾病,易发生ADR。
研究指出,中药ADR不仅与药物剂型有关,还与给药途径相关[7]。本研究显示,对照组ADR涉及剂型中注射剂占比高达13.73%,ADR涉及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占比为17.65%。究其原因主要为,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且质量也缺乏稳定性,贮存时可能会由于外部环境发生改变而出现各种反应,如聚合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水解反应等,故会出现浑浊情况,析出沉淀。还需强调的是,诸如pH值、渗透压及难以清除的杂质等,均有引起ADR的可能[8]。提示临床医师在为患者制定用药方案时,应依据其病情实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还要选择恰当的给药途径。药师在审方时应做到严格、细致,依据患者病情及药品说明书选择恰当的溶媒,中西药尽量不混合配伍。审方时发现医师存在超剂量用药或超范围用药,或发现患者存在使用禁忌证等,则要做到及时提醒。
中药ADR以老年人群多发,且女性多于男性,原因在于,女性机体较男性敏感,且女性处于特殊时期,如哺乳期、妊娠期、月经期等,应用药物时反应会明显增强[9]。老年人肝、肾功能明显减退,且其多伴有一种甚至多种基础疾病,出现ADR时通常会被其他症状掩盖;另外,老年人多存在合并用药情况,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10]。临床药师在实施药学服务干预时,以特殊人群为重点对象,通过强化用药观察,监测血药浓度,给予个体化、优质化用药指导,有助于降低ADR发生率。
中药ADR较常累及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等,其反应较明显,且容易被观察到,故有较高的上报率。因此,增加隐藏ADR及慢性ADR上报率已成为药师工作的重点、难点。临床药师通过与医护人员、患者展开紧密沟通,及时发现迟发性、隐匿性ADR(如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并给予上报,及时诊治,有助于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的双重提升[11]。
综上所述,实施药学服务干预能显著降低中药ADR发生率,提高中药治疗效果,提示其在此方面有着良好效能,且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此外还发现中药ADR的发生与其剂型(以注射剂最多)、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最多)等因素有关,且症状以消化系统最多见,故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戚姝娅,陈伟,李春雨,等.基于中成药不良反应的计量学研究及思考[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7(6):1093-1098.
[2]倪秀一,李智,李汶泽,等.中药制剂致过敏类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23,46(8):1802-1809.
[3]钟梦媛,王春洋,庄铭,等.中药临床安全性评价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中药杂志,2023,48(12):3404-3408.
[4]王干一,焦筱雨,方舒婷,等.基于药物警戒视角的河南省中药不良反应实证分析[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22,38(4):23-27.
[5]张冰,吴昊,张晓朦,等.基于中成药说明书“警示语”完善的临床药学服务策略[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5(10):979-984.
[6]朱雪莹,李忠,郝力争,等.中草药对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J].世界中医药,2022,17(13):1939-1943.
[7]张婧,张冰,王景红,等.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中药学服务策略应用效果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22,36(2):107-108.
[8]雷娟.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效果分析[J].贵州医药,2022,46(6):915-916.
[9]徐春花,孙银香.国内药学服务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的可视化分析[J].医药导报,2022,41(6):879-885.
[10]王晓萌,林晓兰,庄伟.加强医疗机构中药用药安全的管理[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22,24(1):3-6.
[11]李宁,赵斌,王冠杰,等.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监测的管理和对策[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3,38(6):1531-1536.
文章来源:徐娓娓.药学服务干预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5,18(08):160-162+169.
分享:
中药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中药有着比较平和的药性,且不良反应(ADR)少,故许多医师、患者错误或片面性地认为其“纯天然,无毒副作用”。近年来,随着中药用药量的不断增加,用药范围的日益广泛,以及用药时间的持续延长,中药ADR发生率呈现逐年且快速升高趋势[1]。
2025-03-21由于治疗窗窄,当前在重症患者上需要完善对药物浓度监测,进而指导临床安全用药[2]。2020年更新指南指出[3],万古霉素给药剂量及监测的管理上,对肾损伤风险最小、最为准确的给药方法为经曲线下面积(AUC)指导下给药,并提倡个性化目标AUC/最低抑菌浓度(MIC)比值为400~600mg(h·L)。
2025-02-19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由Ames于1975年建立,因此也称为Ames试验,是一项检测基因突变的体外致突变性试验。该试验的原理是利用组氨酸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株,在可诱导碱基突变的化合物作用下通过发生回复突变,从而自行合成组氨酸来形成大量肉眼可见的菌落,通过菌落计数来评价受试物的碱基突变能力。
2025-02-12肥胖是全球普遍的慢性疾病,各国人民均受肥胖之扰。肥胖会诱发血脂异常、血糖升高、痛风、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特别是中心性肥胖,已被确认为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危险因素。因此,预防和治疗肥胖是临床医生的重要任务。
2025-02-11《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1]于201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旨在规范疫苗市场,确保疫苗安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得到了充分提高,在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经受住了考验,发挥了作用;从2003年应对SARS到2020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响应能力来看,我国在生物安全科技能力建设方面已取得了重大突破[2]。
2025-02-11药学监护(PC)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合理用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有重要价值。在全民保健意识逐步增强背景下,公众合理用药面临的诸多问题逐渐显现,推动个体化PC的全面发展,是新时期药学服务转型升级的重要趋势。高血压是临床常见慢性病,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数据,高血压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2025-01-10近日国家癌症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发乳腺癌35.7万例,死亡7.5万例[1]。75%~85%乳腺癌患者为激素受体阳性,这类患者可以通过降低雌激素水平控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2]。芳香化酶是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生成的关键酶和限速酶,肾上腺产生的雄激素需要在周围组织的芳香化酶作用下才能转化为雌激素[3]。
2025-01-02克立硼罗软膏于2016年在美国获批上市,于2020年7月29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最新说明书显示适应证为3月龄及以上轻度至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局部外用治疗[2]。局部给药后克立硼罗可迅速被皮肤吸收,并在血浆中被检测到,特应性皮炎/牛皮癣患者单次或多次给药后达峰时间(tmax)为3.0 h甚至更短[3]。
2024-12-30目前,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能有效减轻梗阻和改善症状,但这种侵入性手术会伴随一定的风险,如传导阻滞、室间隔穿孔、死亡等[1],并且手术高度依赖于医院的专业水平和医生的手术经验,这极大限制了这种手术的广泛应用,大多数患者只能依赖于药物治疗[4-5]。
2024-12-30洛哌丁胺是一种哌啶衍生物及外周阿片受体激 动剂,可以和消化道中的阿片受体结合,减少肠蠕 动,增加肠蠕动时间,从而起到止泻的作用[1] 。 2016 年 6 月美国 FDA 对其发布了黑框警告[2] ,主要是由 于过量使用洛哌丁胺后观察到严重的心血管系统 ADRs,包括 QT 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速、晕厥及心脏骤停[3] 。
2024-12-24人气:18457
人气:15444
人气:14976
人气:14525
人气:1301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
期刊人气:7943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7210
国内刊号:11-5539/R
邮发代号:80-372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21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69
影响因子:0.345
影响因子:0.32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