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简述新冠肺炎对医学生的影响与启示

  2022-04-24    19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现虽取得阶段性胜利,但仍在举国合力抗击疫情。医学生作为临床医疗后备军,担负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和国家未来医疗发展的重任,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该文主要阐述新冠肺炎对医学生多方面的影响及对医学教育的启示,望能与广大医学生产生共鸣,并对未来的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新思路。

  • 关键词:
  • 医学教育
  • 医学生
  • 医患关系
  • 教学改革
  • 新冠肺炎
  • 加入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自发生以来,全社会均万众一心,合力战疫情。钟南山院士等数万名医护人作为“逆行者”,前赴后继,日夜战斗在疫情一线。这些医护人员多是医学生的在校教学老师和临床带教指导老师。医学生作为即将踏上临床岗位的未来医疗事业的后备军与接班人,深知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本次疫情给医学生带来了多方面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启示,照亮着医学生和医学教育前行的路。


1、疫情影响


1.1 职业认知增强医科生源未知

报考医学的高考生是医学生及未来医护人员的储备军。此前高考生报考医科的学生比例较低且生源质量堪忧。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医学生在学科专业选择中内在动机最弱,外在动机最强[1]。由于此前高考生对医学专业不够了解,大多是受家人和外界影响,多认为报考医学可以获得高收入、稳定的工作及不错的社会地位等。即便如此,调查显示[2],在大学学科专业第一志愿选择上,也仅有9.7%的学生将医科作为第一志愿。现在受疫情的影响,人们对医生这个职业的认知加强。家人鼓励孩子学医的现象可能会因此次疫情看到医护工作的高风险性而减少。

(2)学业难度大。医学院校的学制过长,一般普通本科是学制5年,课时也比别的专业多,里面的课程大多涉及解剖学、病理学等内容,可接受的学生较少。此次疫情涉及的传染病是17年前的同类病毒,前期却很难得到控制与治疗。医学需要不断的探索与钻研,这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进一步退缩。(3)医患关系时好时坏。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大部分地方都在以最高礼仪欢送医护工作者或者欢迎他们回来。医护职业被狠刷了一波存在感与自豪感。但是,反观17年前的非典,疫情一过,社会上会有多少人理解医护工作者?又会有多少高考生想要挑战自己,逆流而上?答案是未知的。

1.2 就业难度加大考研人数增加

就业是保障生活的基础,医学生近几年就业难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大。目前认为影响医学生就业的因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3]:(1)社会因素(包括毕业生群体数量逐年增长和医学生就业岗位学历层次要求逐步提升)。(2)医学生自身因素(包括就业区域意向的不均衡性和缺乏必要的职业规划及准备)。(3)高校因素(包括专业迅速扩张和“批量复制”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对成才和就业的难度加大,多数医学生选择“考研”来提高学历,提升个人医学素质[4,5],以期获得更好的工作。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2020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已超300万人。医学院考研比例普遍较高,医学类平均考研率不断上升[6]。研究生报考人数的快速上涨一方面反映出社会对高学历人才就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1.3 肩上责任加重心理焦虑增强

医学生因为所学知识和就业等问题,常表现出比其他学生更多的焦虑感。张运红[7]经研究已发现,医学生尚未走向社会,在面对枯燥的学业、各种人际关系以及因职业特殊要求的就业及升学等问题时,未能形成成熟的心理应对机制,从而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从而产生心理危机。张文慧等[8,8]通过调查,发现即便是专业收治传染病的定点医院的医护人员,尚存在着明显的焦虑,需要进行心理干预。医学生未正式踏入临床岗位,但也了解到了此次疫情的严重程度。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心理焦虑是必然的。

1.4 医患认知加强医患和谐可期

医患关系即是临床医务工作者与患者在医疗活动中所产生的种种关系。近年来受网络媒体的不良传播、医疗制度和医患双方个人因素的影响,医患关系近年来一直是个敏感话题。作为即将迈入临床岗位的医学生,其自身价值观尚未确立,对未来目标不明,易受医院实习和新闻媒体等的影响,且年轻医生因为医学技术或人文精神掌握不到位等原因发生医患纠纷的可能性更高[9]。所幸,据研究发现,医学生对医患关系和谐度的评价虽然较低,但51.8%学生对医患关系有明确定位[10]。多数学生认为医患之间应为人伦关系[11],即医生在医疗活动中应该以患者为中心,发挥仁爱精神。罗莉娅等[11]研究发现医生通过积极沟通,有助于构建良好医患关系。此次疫情期间,医患双方都意识到大家是利益共同体,这都有助于加强医患关系的认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2、疫情后的启示


2.1 重视传染病防控加强防护意识

以往医学生在校期间,由于学校课程设计和医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公共卫生类课程未得到重视,在实习中又忽视传染病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13],导致在医学生踏入临床后防疫知识严重匮乏,甚至连隔离衣和防护服都不会穿。医学生只有像武警、消防人员或者其他进行地震演练的学生重视演练,才能使疫情防控常态化,才可以在国家发生特大传染病灾害时,作为医疗人才储备军火速赶到现场进行救援。

2.2 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应对心理危机

受此次疫情新闻报道影响,医学生了解到对将来的专业知识的要求及高危的就业环境,加上医学生本身心理弹性水平较低,应采取积极应对方式[14]。童辉杰[15]通过研究发现,在疫情高发期的急性应激反应中,恐慌是最重要的内容,其次是防御反应,对疫情的认知则起了一种重要的调节、抑制的作用。研究显示[16]医务人员工作年限与焦虑程度成反比。年限越长,工作经验越多,在应对疾病时的焦虑程度则会相应降低。医学生在心中要暗示自己工作经验尚不足,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最后,参加演习也有助于显著降低抗击疫情医务人员的焦虑情绪[17]。医学生在入院实习或者规培时需采用积极心理学导向的各种团体辅导及演习以提高医学生心理弹性水平[18],适度降低恐慌和焦虑感。

2.3 提升岗位胜任力规划职业生涯

人力资源管理学的“胜任力”研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已成为对岗位人才的综合评价指标和指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19],医学生个人与医学高校及任课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过程中都应利用好现代化技术和网络平台,打造“互联网+”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新路径,更好地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20]。目前我国高校医学生在岗位胜任力培养中存在起步晚、实践性低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因此需要结合医学生的专业特色,提高岗位胜任力,构建全方位、社会化、网络化、个体智能化的现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21]。

2.4 增强专业自信从容面对就业

医学是国家甚至全社会支持的一项有利于民生的事业。疫情之后,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优待一线疫情医护工作者的决策,社会上也有大批旅游景点对医护人员免费开放,医患关系也得到了缓和。医学院校是医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摇篮。医学生需增强文化自信与专业自信,提升抗挫折能力才能在未来择业时,从容面对就业[22,23]。

2.5 增强团队合作学会拿来主义

前线的医护人员在本次疫情中,均吸取了以往的经验,放下了医学流派偏见,争取最优化治疗。现代医学中的对症支持治疗理念与先进的检查设备优于中医学,但在疾病致病因素不清,机制不明时,只有应用传统中医中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才能收效甚佳,更好地抗击疫情;没有团队协作,就不可能有10天建成的“火神山”“雷神山”等医院。每增加一个确诊病例就是多方面隐患;每增加一个死亡病例,背后就是一家人,医学是一个充满责任与无畏的神圣职业。医学生应放下偏见,共同借鉴学习这种拿来主义的精神,增强团队合作。

2.6 重视实验研究推进科研创新

钟南山院士指出:21世纪已经产生的3次冠状病毒都有很强的传染性,我们之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后要在这方面深入研究,提早做好规避与预防。研究表明[24],通过实验研究,学生们自主设计实验可以实现学科融合,使学生在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能及时将相关技术应用到医学实践中去。王冰等[25]通过让医学生系统学习实验设计并亲自完成实验过程,探索设计型实验对医学生综合实验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功能。证明了综合实验技能的锻炼是培养医学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史秀娟等[26]也认为学习和掌握医学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实验技术对于培养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开阔科研思路、提高科研素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7 增强自主学习能力重视人文精神培养

医务工作者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要使命,人文精神的缺失产生的结果便是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职业的尊重,从而偏离了医学领域的人本主义精神[27]。医学生们本可以通过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医学生的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升人文修养,可以通过学会疫情防护后进入医院,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减轻前线医疗机构就诊压力,学习如何处理轻症患者。但在此新冠疫情中,医学生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8 保持学习热情建立正向思维

面对枯燥的医学知识,医学生要坚持医学无止境。前辈们已铺好一些医学路,需要医学生们保持好学习的热情,打好学习的基本功。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以实践为师,敢于怀疑权威,用充实的知识武装头脑,努力探索。建立积极的正向思维,多角度看待此次疫情的影响,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保持对前景的期盼,相信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展望未来———长大后我便成了你


前辈们已经给未来上战场的医学生做好了榜样。有一张张“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请战书;也有“疫情不除,头发不留”的感人瞬间;更有因长时间穿防护服,引起多处皮肤擦伤的疲惫脸庞和一个个逝去的鲜活的生命。人类从未停止与病魔的斗争,医生也从来都是一份健康所系,性命所托的职业。医学生需要在此之后增强专业技能、培养人文精神、学习相关防护知识和法律法规,吸取百家之长以助其成长,共同与其他同仁们一起奋发进取,努力钻研,共同迎来一个国泰民安,繁荣昌盛,齐心协力的中国!


参考文献:

[1]吴红斌,郭建如,程化琴,等.什么样的学生选择医科——基于全国学生调查数据的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8,16(6):105-112

[2]蒋承,吴红斌我国高中资优学生的职业兴趣与专业选择——基于ACC大型调查项目的实证分析[R].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北京:2018.

[3]陈碧君,冯文凯.医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8):58-59.

[4]程燕飞,周茜,罗铜凯,等.某综合大学临床医学生考研调查及竞争力培养[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24):80-83,4.

[5]胡玲,张妮.大学生"考研热"的现状与动因分析[J].大学教育,2020(7):163-167.

[6]刘静,王常海,本科生考研现状调查及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9)149-151.

[7]张运红.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心理弹性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3):413-415.

[8]张文慧,李儿,郑丽平,等杭州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护士的焦虑现状调查及对策[J].健康研究,2020,40(2):130-133.

[9]裴雯雯.医护人员情绪智力、情绪劳动对医患关系的影响[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3.

[10]王伟,尹文强.医学生医患关系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8):619-621.

[11]杨立华,吕群,胡莎.医患关系的嬗变与缓解对策研究[J].江西医药,2011,46(2):196-199.

[11]罗莉娅,罗旭,吴昊.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认知评价的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0,27(1):70-73,98.

[13]张玲,朱长才,李文芳,等.医学生传染病防治教学现况及改革措施建议[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1):82-84.

[14]张欢,龙内,胡可芹,等.医学生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3):363-366.

[15]童辉杰.“非典(SARS)"应激反应模式及其特征[J].心理学报,2004,36(1):103-109.


文章来源:涂玉洁,万红,燕树勋.浅谈新冠肺炎对医学生的影响及启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08):179-18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系统医学

期刊名称:系统医学

期刊人气:432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6-1782

国内刊号:10-1369/R

邮发代号:80-911

创刊时间:2016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