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延续护理模式在慢性伤口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伤口造口门诊就诊的100例慢性伤口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护一体化延续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病人伤口愈合时间、伤口愈合情况、疼痛得分、生活质量得分、病人满意度及医疗费用。结果:干预后,试验组伤口愈合时间[(54.46±12.50)d]短于对照组[(64.78±7.95)d],伤口愈合率(94%)高于对照组(80%),疼痛得分[0(0,1)分]低于对照组[2(0,3)分],生活质量得分[(80.84±8.53)分]高于对照组[(74.28±11.05)分],医疗费用[(1 824.40±583.66)元]少于对照组[(2 893.90±1 142.25)元],病人总满意度(98.0%)高于对照组(8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延续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慢性伤口病人的伤口愈合效果,降低疼痛,提高病人满意度和生活质量,降低医药费用。
慢性伤口是指在各种内在或外界因素影响下,无法通过正常、有序、及时的修复过程达到解剖和功能完整状态的伤口,主要包括糖尿病足溃疡、动脉性溃疡、静脉性溃疡、压力性损伤、创伤性溃疡等[1],具有持续过度的炎症反应、反复感染、形成耐药性细菌生物膜、表皮细胞对修复刺激无应答等特点。临床上一般将慢性伤口描述为治疗4周以上未能愈合或无愈合倾向的伤口[2],有研究者将其定义为经过标准护理8周未能愈合的伤口[3]。伤口愈合与许多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有关,如血液供应(外周血管疾病等)、免疫功能(免疫抑制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等)、代谢疾病(糖尿病等)、药物治疗及既往局部组织损伤(放疗等)以及其他外部因素等,其过程极为复杂,如经久不愈则可形成慢性伤口[4]。我国一项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住院病人慢性皮肤创伤患病率为0.17%[5]。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全球慢性伤口患病率为0.151%[6]。发达国家与慢性伤口管理相关的支出约占医疗保健总支出的3%[7],相关数据显示,美国慢性伤口影响了超过650万例病人,医疗系统每年花费超过250亿美元用于治疗伤口相关并发症[8]。慢性伤口病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容易并发感染、败血症等从而导致截肢,病人治疗期间常面临疼痛、渗液、异味、睡眠障碍等多种症状,严重影响其功能状况和生活质量[9]。由于慢性伤口的治疗、护理和康复是一个长期、连续性过程,病人主要在医院外接受干预,而以医护一体化为基础的延续护理模式是将医护一体化与延续护理模式有机结合,有利于医务人员与病人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掌握其康复情况,并从医护角度出发为慢性伤口病人提供个体化专业化的服务[10]。本研究旨在探讨以医护一体化为基础的延续护理模式在慢性伤口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该模式的优势和局限,进而为慢性伤口的治疗与护理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23年1月—12月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伤口造口门诊就诊的100例慢性伤口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伤口≥4周未愈合;2)年龄18~65岁;3)能够正常使用智能设备;4)意识清楚,能够配合治疗。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异常;2)患各种脏器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3)有持续性引流的瘘管;4)严重营养不良;5)有特异性感染伤口或湿性坏疽;6)患有精神障碍;7)2级以上糖尿病足溃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试验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23~65(50.54±9.83)岁;伤口面积4.32~10.46(6.12±1.89)cm2;伤口深度1~3(1.66±0.41)cm;伤口持续时间29~43(35.80±3.28)d;创伤性溃疡12例,静脉性溃疡18例,压力性损伤14例,动脉性溃疡2例,2级及以下糖尿病足溃疡4例。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1~64(50.24±10.00)岁;伤口面积5.78~10.57(6.23±1.77)cm2;伤口深度1~3(1.70±0.42)cm;伤口持续时间30~41(35.04±2.67)d;创伤性溃疡10例,静脉性溃疡15例,压力性损伤13例,动脉性溃疡8例,2级及以下糖尿病足溃疡4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人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签署协议书。本研究已通过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2022〕伦理字(k⁃k94)]。
1.2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延续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就诊期间由伤口造口护士对病人伤口状态进行评估,基于伤口精准评估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居家护理期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对病人进行随访和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居家护理方法、注意事项、感染预防以及定期换药的重要性,嘱病人根据伤口情况1~2d换药1次,对病人用药、康复、饮食、心理等行为进行指导。于病人就诊当日及就诊后4、8、12周对病人进行电话或微信随访。
1.2.2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护一体化延续护理模式进行干预。
1.2.2.1构建医护一体化服务小组
医护一体化服务小组由1名整形美容烧伤外科主任医师及4名主治医师、2名伤口专科护士、15名普通责任护士、1名疼痛科医师、1名营养科医师组成,其中,主任医师及主治医师主要负责为病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进行方案调整并监督医疗护理过程的实施;伤口专科护士主要负责远程教育、知识培训以及干预措施的实施;普通责任护士主要负责观察、随访病人,如有特殊情况及时反馈;疼痛科医师主要负责监督并辅助评估病人疼痛反应,及时采取相关处理措施;营养科医师主要负责进行营养评估以排除相关危险因素,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以满足不同病人营养需求。
1.2.2.2实施延续护理方案
延续护理方案旨在为慢性伤口病人提供全面、持续的护理支持,确保病人居家护理过程中能够顺利完成康复任务。1)个性化护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病人出院前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涵盖伤口管理、疼痛控制、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等多方面内容,旨在促进病人的全面康复。居家护理过程中病人遵照制定的护理计划实施自我管理,医务人员及时跟踪计划实施效果,并根据病人康复进展动态调整干预措施,以确保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2)健康指导:医护团队为出院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系统的健康教育,可通过在线平台定期推送相关教育视频、图文指南及注意事项说明,帮助病人及其家属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增强病人依从性,避免护理不当导致并发症发生。3)定期评估与反馈:定期对病人的伤口愈合进展、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等进行综合评估,并记录相关数据,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向病人反馈评估结果及改进建议,以帮助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康复效果。为最大限度避免评估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采用统一标准进行精准评估,如采用压力性损伤愈合量表(PUSH)测量病人伤口愈合情况,采用皮尺测量病人伤口面积,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估病人疼痛情况,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估病人自理能力等。4)多学科协作支持:营养科医师、疼痛科医师定期参与病人的康复评估和护理指导,提供专业支持,促进病人伤口愈合和整体健康状况的改善。
1.3评价指标
1)伤口愈合时间:统计从干预开始到伤口达到临床治愈状态所需时间。2)伤口愈合情况:于干预后12周对病人进行观察,计算愈合率。3)疼痛:于干预前及干预后12周采用NRS对病人疼痛程度进行评估,0分为完全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得分越高代表疼痛越剧烈[11]。4)生活质量:于干预前及干预后12周采用GQOL⁃74对病人生活质量进行评估,GQOL⁃74包括4个维度,共20个条目,可依据公式将4个维度得分及总分转换为100分制,得分越高表示病人生活质量越高[12]。5)病人满意度:于干预后12周采用我院自制的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对病人满意度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91~100分为非常满意,75~90分为满意,60~74分为一般,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6)医疗费用:于干预后12周通过收集缴费单据信息(如收据、发票等)对病人医疗费用进行统计与分析,包括治疗费用、检查费用、药物费用以及其他费用。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I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定性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比较(见表1)
表1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比较(x±s)
2.2两组伤口愈合情况比较(见表2)
表2两组伤口愈合情况比较
2.3两组伤口疼痛得分比较(见表3)
表3两组伤口疼痛得分比较
2.4两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见表4)
表4两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x±s)
2.5两组病人满意度比较(见表5)
表5两组病人满意度比较
2.6两组医疗费用比较(见表6)
表6两组医疗费用比较(x±s)
3、讨论
慢性伤口经久难愈,严重影响病人工作与生活,处理慢性伤口成为临床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13]。多学科治疗团队对慢性伤口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缩短平均愈合时间、提高愈合率、降低复发率和换药次数,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人经济负担[14⁃17]。延续护理是指在病人出院后以病人为中心制定个性化、系统化的护理措施,帮助病人提高自我护理质量。本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慢性伤口病人居家护理效果,将延续护理模式与多学科诊疗模式结合对病人进行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伤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疼痛得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原因可能为医护一体化延续护理模式实施过程中为病人制定了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内容包括伤口管理、疼痛控制等,有利于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效果;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智能设备进行健康指导、定期评估与反馈,可实现医护人员与病人间的在线互动和协同,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发挥医护人员的监督作用,提高病人遵医行为;此外,良好的营养状况是促进慢性伤口愈合的基本前提[18],试验组营养科医师为病人制定了个性化饮食方案并及时追踪调整,有利于减少病人的营养不良风险,多项措施综合实施,有利于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提高伤口愈合效果,减轻病人疼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干预后,试验组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原因可能为医护人员记录跟踪病情变化,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加之营养科医师和疼痛科医师等的康复评估和护理指导,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进而减少医疗费用。多学科诊疗团队以专业互补方式给予伤口专科护士支持,可进一步提高病人治疗满意度。
回顾干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现,医护一体化延续护理模式虽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但在居家护理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1)互联网平台和智能设备可增强医护人员与病人互动,但部分病人因年龄、文化水平或技术接触限制,可能对智能设备操作不熟练,进而影响依从性及护理效果。2)多学科团队成员间可能因沟通不畅、专业知识差异导致治疗方案实施不够高效。3)远程护理评估和个性化方案的实施受到病人家庭条件和护理资源等多方面影响。
4、小结
综上所述,虽然医护一体化延续护理模式在居家护理当中的应用仍然面临众多挑战,但其在提高伤口愈合情况、病人满意度及降低伤口疼痛程度、医疗费用等方面具有一定效果,对居家慢性伤口临床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0]张惠玲,朱佩玉,莫彩班.医护一体化在重度压疮护理中的应用评价[J].护理与康复,2015,14(10):968-970.
[11]严广斌.NRS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RatingScale[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2014,8(3):410.
[12]朱慧雅,李书慧,李婷.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对门诊慢性伤口患者伤口愈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23,43(5):116-119.
[13]韩花花,赵倩楠,刘振楠,等.医护一体化治疗模式在难治性创面中的应用[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0(3):225-229.
[14]徐宇红.医护治一体化慢性伤口管理模式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S1):66-68.
[15]杨静容,戚春霞,厉春林.伤口治疗师主导的MDT模式在TCS术后切口感染防治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21,28(2):90-92.
[16]封红伟,陈丽琴,胡绣华,等.专科护士为主导多学科慢性伤口护理团队的建立与实践[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3):2312-2315.
[17]张秀妮,蒋凤婷,黎燕丽,等.慢性难愈性伤口患者延续护理现状及进展[J].当代护士,2018,25(8):16-20[18]HERBERGERK,MÜLLERK,PROT
基金资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青年项目,编号:YQ2220;
文章来源:刘娜,刘洽,安俊红,等.医护一体化延续护理模式在慢性伤口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5,39(06):997-1000.
分享:
慢性伤口是指在各种内在或外界因素影响下,无法通过正常、有序、及时的修复过程达到解剖和功能完整状态的伤口,主要包括糖尿病足溃疡、动脉性溃疡、静脉性溃疡、压力性损伤、创伤性溃疡等[1],具有持续过度的炎症反应、反复感染、形成耐药性细菌生物膜、表皮细胞对修复刺激无应答等特点。
2025-03-2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异质性的肺部疾病,以慢性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等)为特征,主要是由于气道异常(如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炎)和(或)肺泡异常(如肺气肿)引起的持续性气流阻塞,且气流阻塞通常是进展性的[1]。
2025-03-24肾结石形成过程中较为复杂,临床发现环境因素、年龄、性别、饮食习惯及遗传因素等均与该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此外,机体代谢异常、营养缺乏、尿路梗阻等也可诱发肾结石[1]。多数肾结石患者并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绞痛、血尿及腹胀等症状。
2025-02-18目前被证实有效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再灌注治疗是时间窗内的动、静脉溶栓、联合(或)机械取栓治疗等,可有效降低病死率、致残率[4]。缺血性脑卒中是所有脑卒中占比(80%左右)最多的类型,静脉溶栓能改善颅内压和出血,是神经功能转归的关键因素;但存在血压稳定性较差、溶栓并发症等问题[5]。
2025-02-18临床治疗化 脓性中耳炎以抗菌药物为主,若经正规药物治疗无效, 可通过鼓室成形术、乳突根治术等手术治疗[4 - 6]。患 者通常在术后 1 周出院,患耳在 1 ~ 3 个月内仍会有渗 出液,此时对患耳的护理均需由患者或其家属在院外 完成,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等直接影响康复效果。
2025-01-23脑梗死是常见病、多发病,属于脑血管疾病,老年人是高发对象。脑梗死会对人体健康、功能、生活质量、生命安全等造成较大威胁,需临床尽早识别该现象的存在,及时进行有效治疗。脑梗死发生后,因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会因持续缺血缺氧坏死,损伤神经功能,导致躯体功能、肢体功能以及语言功能等发生不同程度障碍。
2024-12-23延续性护理是医院护理至家庭护理的一种延续,有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持续性随访和指导,有利于患者进一步强化疾病相关知识,能够自行处理突发状况,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降低再入院率,同时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3]。
2024-12-05毒蛇咬伤是一种急性全身中毒性疾病,常见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300万人遭受毒蛇咬伤,其中死亡人数为8.1万~13.8万例,致残人数达40万例,对人民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危害。毒蛇咬伤患者经早期使用抗蛇毒血清等药物治疗后,全身症状消失较快。
2024-11-15在我国,80岁及以上老年人称为高龄老年人[1]。我国老年人口快速增长,特别是高龄老年人数量不断上升[2]。2020年11月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8.7%,未来,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占老年人口的20%[3]。
2024-10-10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生率、患病率、复发率、致死率居高不下,并且成为我国居民致残和致死的首要原因。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脑卒中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仍有70%~80%的脑卒中病人在治疗结束后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肢体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等,导致病人丧失自理能力。
2024-09-25人气:16496
人气:15850
人气:15429
人气:15159
人气:1447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护理与康复
期刊人气:6978
主管单位: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浙江省护理学会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1-9875
国内刊号:33-1298/R
邮发代号:32-127
创刊时间:200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690
影响因子:0.241
影响因子:1.185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0.07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