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诊断与恢复策略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了一套综合性的故障诊断框架,实现了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的快速准确定位,探讨了有效的恢复策略,以及最小化故障对电力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的影响,为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电力系统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正常运转。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由于其大容量、长距离输电的优势,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电力输送领域。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负荷的增加,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所面临的潜在故障风险也日益显著。运行中,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故障,如电气设备失效、环境因素等。这些故障不仅会导致电力系统的瘫痪和停电,还可能对周边区域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引发连锁性事故。因此,对于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故障诊断和恢复策略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1、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分析与诊断
1.1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特点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而显著的技术特点,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能源传输效率。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具备较大的输电容量,采用直流输电方式,相比交流输电线路更适用于长距离高功率输电,这一特点使其成为连接远距离发电站与负荷中心的首选方案,能有效解决交流输电线路在长距离传输时存在的电能损耗和稳定性问题。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占用地面面积较小,可适应复杂地形和有限土地资源。由于直流输电线路无需考虑交流输电线路中的谐波和电磁辐射等问题,线路设计更为灵活,可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域的环境条件,这一特性使其能够在地理条件较为苛刻的区域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例如穿越山脉、湖泊等复杂地形的电力输送。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在电压稳定性和电能传输效率方面也有很高的表现。对于保证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的是,采用直流传输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线路的电能损耗,特别是在长距离传输时。其电压特性稳定,还有助于减少电力设备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延长设备寿命,增强系统可靠性。
1.2 故障案例分析
在电力系统中,涉及电气设备、环境因素和运行管理等多个方面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情况多种多样。因设备老化、绝缘失效或外部因素可能导致的直流输电线路接地故障是一种常见的故障。例如:某一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出现接地故障,造成线路电压波动,出现电流异常现象。经详细故障分析,发现可能是由于设备局部绝缘性能下降,导致绝缘材料老化而引起的故障。因此,防止类似故障发生的关键在于及时监测绝缘状态和有效维护管理。
电力系统中的短路故障是另一种常见的故障。如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因大规模短路故障造成瞬间故障,对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影响。经深入分析,发现该故障是由于绝缘子表面污垢积聚等环境因素引起的输电线路绝缘子失效,使其绝缘性能下降所致。这说明,提前发现潜在故障并采取有效措施,对输电线路环境监测和设备状态评估意义重大。
1.3 故障诊断框架设计
1.3.1 先进传感技术在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传感技术的应用为实现快速准确的故障诊断提供了有效手段。常见的先进传感技术有:
(1)光纤光栅传感技术。这是一种基于光纤光栅原理的传感技术,通过在光纤中制作周期性折射率变化,实现对光信号的敏感检测,如图1所示。在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中,光纤光栅传感技术通常应用于温度和应变的监测,以实现对线路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故障预警。其技术原理:沿着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布置光纤光栅传感器,当受到温度或应变的影响时,光纤光栅中的光信号将发生变化,通过分析这些变化可以获取线路的温度和应变信息。
图2 红外热成像技术
图1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原理
具体应用方式包括:在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上布置光纤光栅传感器网格,实时监测线路的温度和应变变化;利用光纤光栅传感器的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特性,及时发现线路异常情况,如局部过热或应力集中;结合数据分析算法,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识别潜在的故障信号,为故障诊断提供数据支持。
(2)红外热成像技术。该技术是利用红外辐射检测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广泛应用于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故障诊断中。其技术原理是利用红外相机对线路进行扫描,将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转换为数字图像,通过热成像技术分析这些图像,可以准确地获取线路各部位的温度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通过对线路各部位温度异常的检测和分析,可以实现对潜在故障的早期预警和诊断。
具体应用方式包括:在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关键部位设置红外相机,实时监测线路的温度分布情况;通过红外图像处理软件对监测到的图像进行分析,识别出异常温度区域;将异常温度区域与故障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可能的故障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1.3.2 数据分析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在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诊断中,数据分析方法不仅能够处理大量实时数据,还能通过算法识别潜在的故障模式,从而实现对故障的快速准确诊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是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对历史故障数据的学习和训练,使算法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故障模式,并在发生故障时自动进行诊断。此外,还可利用深度学习技术,通过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复杂故障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分析,从而提高故障诊断的精确性和准确性。并且,数据分析方法还可结合传感技术,实现对多维数据的综合分析。例如,结合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和红外热成像技术可获取线路温度和应变数据,通过数据融合和关联分析,能全面了解线路的状态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并通过数据模型建立故障预警系统。还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历史故障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故障发生规律和趋势,为未来故障诊断和预防提供参考。
2、恢复策略的研究与应用
2.1 有效恢复策略的重要性
有效的恢复策略在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故障事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根据近年来电力系统运行数据的分析,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故障导致的停电时间显著影响了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某地区的实际案例为例,表1是针对输电线路故障的平均停电时间和对应的系统可靠性水平的更为详细的数据。从表1中可知,平均断电时间的差异和系统可靠性水平的下降,是由不同类型故障引起的。对系统可靠性影响最明显的线路短路平均断电时间最长,达14h,使系统可靠性水平降低25%。这进一步强调了为减少电力中断时间,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实施高效恢复战略的紧迫性。
分析表1中的数据可知,针对设备故障及时进行网上检修和启用备用设备,在系统可靠性水平下降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减少断电时间。智能分布式电源和分段式恢复策略的应用,对于线路短路等更大范围的故障尤为关键。因此,提高电力系统的坚固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是制定差异化、灵活性强的恢复策略,针对不同故障类型的特点做出有针对性的应对。
2.2 恢复策略的分类与原理
确保电力系统迅速恢复正常运行的关键在于面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时,制定有效的恢复策略。在应对设备故障时,在线检修和投入备用设备是常用的恢复策略。这种战术的原理在于通过多重冗余的电力系统设计来实现。当主装置出现故障时,系统能够自动切换到备用装置,实现无缝切换电力系统,将断电时间降到最低。这种策略的有效性在于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尤其是在对电力负荷需求高、不能容忍长时间停电的场景下,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制定并执行这样的恢复策略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故障情况,并建立相应的应急响应机制。同时,还需要进行定期的设备维护和检修工作,以确保备用设备的可靠性和性能。在面对复杂的电力系统故障时,还需要及时调动技术人员和资源,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故障排除和修复,最大程度地减少停电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保障供电的安全和稳定。
表1 输电线路故障的平均停电时间和系统可靠性数据
对于线路短路等较大范围的故障,常采用分段恢复的策略。这种策略的原理是将故障区分成几段,利用快速开关设备在故障区的两端分别断开,防止故障蔓延至整个系统,并将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最小化。通过快速隔离故障段,可以有效降低故障对系统的影响范围,减少停电时间和损失。在执行分段恢复策略时,需要对电力系统进行深入的拓扑结构分析,确定最佳的分段方案,以确保恢复过程的高效和稳定。分段恢复策略还能有效降低电力系统过电流、过电压等问题,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关键在于理解系统的拓扑结构,以及确保快速切换装置的高效运转,这是分段恢复策略取得成功的关键。
对接地故障的常见恢复策略是采用绝缘子在线监测和清洁技术,其原理是在绝缘子表面布置传感器,对绝缘子的表面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当监测到绝缘子表面污垢较多时,自动启动清洁装置进行清理,从而维持绝缘子的良好绝缘性能,在故障发生前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起到重要保障作用。该策略能够提高绝缘子的运行可靠性,降低因绝缘子表面故障而导致的损失。除了监测和清洁功能,绝缘子在线监测系统还具备数据采集、分析和远程监控等功能。系统能够实时采集绝缘子的工作参数和状态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对绝缘子的工作状态进行评估和预测。同时,监测系统还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和远程控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远程终端实时监测电力系统中各个绝缘子的工作状态,并进行远程操作和控制。这样,就能够及时响应绝缘子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3 最小化故障对系统影响的方法研究
笔者对以上区域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办法,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分段式恢复策略在实际运用中成效显著,由表2可知,故障传播速度通过采用分段式恢复,降低了40%,使系统在发生故障时能更有效地进行分隔与隔离,使系统可靠性提高了15%。这说明,分段恢复策略在有效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减缓故障对系统的影响,效果突出。
表2 不同方法对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影响数据
并且,绝缘子在线监测与清洁技术试行阶段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实时监测绝缘子的状态,并对它进行经常性的清洗,使系统故障率下降25%,从而使系统可靠性上升10%,说明采用智能监控和维护技术,对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有正面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设备在线检修和备用装置的使用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系统可靠性上升12%。该策略在提高电力系统的抗干扰性和延长设备寿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结语
整体而言,电力系统在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诊断与恢复策略上的研究必不可少,而提高传感器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方面的应用,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以及整合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各种实用手段,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效的技术框架,能够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进行高精度的监控,通过应用光纤光栅传感器及红外热成像技术等传感器技术在输电线路上的应用,实现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监控。这一研究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支撑,同时为今后电力系统在智能化高效化方面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海丽.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清除及恢复策略研究综述[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842.
[2]倪永胜.电力系统高压输电线路故障诊断分析[J].电力设备管理,2022:35-37.
[3]陈川,魏中奥.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清除及恢复策略研究综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444.
[4]陈庆华.电力系统高压输电线路故障诊断分析[J].电力系统装备,2021:2.
[5]陈锦松.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诊断分析[J].探索科学,2021(1):14.
文章来源:苏照元.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诊断与恢复策略[J].家电维修,2024,(08):89-91.
分享:
火灾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在高楼建筑中发生的火灾,由于建筑高度、人员密集度以及安全疏散难度的增加,往往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近几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火灾约30万起,如何有效地监测和预防高楼火灾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5-01-20湖泊水位是衡量一个地区水资源状况的重 要指标,对于保障区域供水安全、防洪减灾以及 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预测 湖泊水位的变化趋势,可为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 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由于湖泊水位的变化 受到复杂多变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传统的 定量预测模型在精度和适应性方面面临诸多 挑战[1-3] 。
2024-12-27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是公认最有可能改变未来世界的颠覆性技术。AI在军事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外已将AI不断应用到情报分析处理、目标识别监视、作战辅助决策、网络安全防护以及无人作战系统等智能装备中,在能力和可用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飞跃[1]。
2024-12-03数据安全风险的存在,不仅威胁到个人隐私权益,影响企业发展,甚至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在这一背景下,强化数据安全措施,构建全面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这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通过立法、技术创新及提高公众的数据安全意识等手段,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信息社会。
2024-12-03随着遥感卫星和高空平台的快速发展,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普遍[1]。遥感影像的语义分割在地貌特征的像素级分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已经在许多工业级图像中得到广泛应用[2-4]。例如,环境灾害监测[5]、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制图[6-7]、农业资源管理[8]、滑坡识别[9]和交通管理[10-12]等。
2024-12-035G技术以其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特点,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基站选址与优化的巨大挑战[3–4]。因此,深入研究5G基站选址决策与优化问题,对于提升5G网络覆盖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通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024-12-03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协作机械臂和工业机械臂越来越受欢迎.为提高机械臂的智能性和自主性,机械臂自主抓取一直是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1-2].传统的协作机械臂需要操作者具备相关知识,通过编程或拖拽指令实现机械臂的抓取操作[3-4].
2024-12-03在气象观测、工农业、航空航天、食品和药品储存等制造领域,对湿度和温度有着严格要求,因此,对这两个参数的检测变得尤为重要。温湿度传感器近年来得到了大力发展和应用。传统的电子式温湿度传感器易受电磁干扰,灵敏度低,响应时间长,限制了其性能和应用范围。
2024-12-03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IDS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并增加系统对新型威胁的适应能力,鉴于这一优势,本文将深入分析机器学习在NIDS中的应用及其效能,探讨如何利用这一先进技术来增强网络安全防御。
2024-12-03电力巡检是对电力系统相关设备进行定期、有计划、有组织地检测与维护工作,能够及时发现、排除电力故障,确保电力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巡检机器人是能够自主巡检、检测、监控电力设备状态的机器人,拥有导航、感知、移动、监测等能力,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完成电力巡检任务。
2024-11-26人气:7080
人气:5396
人气:5206
人气:4992
人气:493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电力系统自动化
期刊人气:3942
主管单位:国家电网公司
主办单位: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科技
国际刊号:1000-1026
国内刊号:32-1180/TP
邮发代号:28-40
创刊时间:1977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646
影响因子:0.693
影响因子:0.706
影响因子:1.052
影响因子:0.19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