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磁共振显像联合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卵巢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确诊为卵巢癌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余非卵巢癌(卵巢囊肿)患者4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磁共振显像检查和血清HE4水平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ADC(1.86±0.45)×10-3mm2/s、HE4(35.69±13.25)pmol/L]相比,观察组ADC值[(0.95±0.25)×10-3mm2/s]较低,HE4[(80.25±20.33)pmol/L]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970、12.230,均P<0.05)。观察组Ⅰ期ADC值为(1.20±0.30)×10-3mm2/s、HE4为(65.73±18.89)pmol/L;Ⅱ期ADC值为(1.01±0.27)×10-3mm2/s、HE4为(72.77±19.56)pmol/L;Ⅲ期ADC值为(0.85±0.20)×10-3mm2/s、HE4为(80.20±21.39)pmol/L;Ⅳ期ADC值为(0.40±0.05)×10-3mm2/s、HE4为(139.07±38.56)pmol/L;观察组Ⅱ期、Ⅲ期、Ⅳ期患者ADC值低于观察组Ⅰ期患者,HE4水平高于观察组Ⅰ期患者(F=6.930、6.450,均P<0.05);Ⅲ期、Ⅳ期患者ADC值低于Ⅱ期患者,HE4水平高于Ⅱ期患者(均P<0.05);Ⅳ期患者ADC值低于Ⅲ期患者,HE4水平高于Ⅲ期患者(均P<0.05)。金标准为卵巢癌的60例患者中,磁共振显像参数诊断卵巢癌患者45例,HE4诊断卵巢癌患者41例;磁共振显像参数诊断非卵巢癌15例,HE4诊断非卵巢癌19例;金标准为非卵巢癌的40例患者中,磁共振显像参数诊断卵巢癌13例,HE4诊断卵巢癌18例;磁共振显像参数诊断非卵巢癌27例,HE4诊断非卵巢癌22例。与磁共振显像参数、血清HE4水平单项诊断相比,磁共振显像参数联合血清HE4水平诊断对卵巢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较高(均P<0.05)。结论 磁共振显像联合血清HE4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为卵巢癌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卵巢癌的发生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高脂饮食、遗传及激素暴露等因素相关,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部包块、下腹不适及肠道症状等,随病情的发展可发生转移,进而引发了呼吸困难、骨痛、腹水及肠道症状等情况[1-3]。卵巢癌的发病较为隐匿,且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在卵巢的诊断中血清肿瘤标志物发挥着重要作用,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作为肿瘤标志物之一,是卵巢癌早期诊断和良恶性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4]。磁共振显像具有多平面成像、无辐射及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妇科肿瘤诊断中[5]。本研究分析磁共振显像联合血清HE4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卵巢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确诊为卵巢癌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年龄50~65岁,平均年龄(53.20±8.13)岁,体质量41~81 kg, 平均体质量(52.35±9.08)kg; 身高147~179 cm, 平均身高(160.72±10.55)cm; 其余非卵巢癌(卵巢囊肿)患者40例为对照组,年龄51~66岁,平均年龄(53.58±8.17)岁,体质量43~80 kg, 平均体质量(52.83±9.25)kg; 身高145~180 cm, 平均身高(159.17±10.36)cm; 两组年龄和体质量等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获得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通过。纳入标准:①所有卵巢癌患者均符合《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指南(第四版)》中[6]的诊断标准;②确诊前均进行病理学检查确认。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感染者;②既往存在盆腔手术史者;③合并免疫性疾病者;④术前接受抗肿瘤治疗者;⑤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⑥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1.2.1 磁共振显像检查
通过1.5T 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美国GE公司生产)和配套体部线圈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检查,取患者仰卧位,调整呼吸,矢状位加权抑脂序列:视野、矩阵分别为320 mm×240 mm、250 mm×250 mm, TR、TE分别为4 490 ms、83 ms, 冠状位T2加权序列:视野、矩阵分别为400 mm×400 mm、320 mm×320 mm, TR、TE分别为4 290 ms、83 ms, 横轴位T2加权抑脂序列:视野、矩阵分别为350 mm×350 mm、256 mm×256 mm, TR、TE分别为8 000 ms、83ms, 横轴位T1加权抑脂序列:视野、矩阵分别为380 mm×296 mm、320 mm×192 mm, TR、TE分别为627 ms、10 ms, DWI扫描序列:视野、矩阵分别为320 mm×270 mm、392 mm×320 mm, TR、TE分别为627 ms、10 ms, b值(0,800)s/mm, 扫描完成后将获得图像上传至工作站,勾画感兴趣区测量ADC值,共测量3次,取平均值,由2名3年以上阅片资历的医师进行阅片。
1.2.2 血清HE4水平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HE4水平进行检测。抽取所有受试者空腹静脉血6 ml, 以离心半径、转速3 cm、3 000 r/min, 离心处理15 min, 分离上层血清,-70 ℃保存待检。在进行HE4水平检测时,将低温保存的血清样本取出使用。放置于37℃常温环境中,与HE4相关试剂盒进行结合检测。首先,先将血清样本放置于试管中,并采用稀释液进行稀释。其次,在反应孔内将稀释好的55 μl标准品加入其中,于常温中进行100 min的孵育。再次,使用洗涤液来进行洗涤3次,随后将50 μl的抗体工作液加入至其中,置于恒温环境中进行60 min的孵育。最后,在进行3次洗涤,将120 μl的终止液加入其中,来对其反应进行终止,于450 nm波长出测定吸光度,绘制HE4水平曲线。
1.2.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磁共振显像参数、血清HE4水平。②比较观察组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磁共振显像参数、血清HE4水平。③比较分析磁共振显像、血清HE4单项及磁共振显像和血清HE4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软件对两组患者磁共振显像参数、血清HE4水平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F值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诊断效能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曲线下面积、置信区间、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联合诊断实施logistic二元回归拟合。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两组患者磁共振显像情况
非卵巢癌患者磁共振显像图像显示病变囊壁光滑,肿块增强后无强化改变;卵巢癌患者磁共振显像图像显示病变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邻近腹膜见结节状强化,存在腹膜转移风险,部分分隔强化明显,实质强化为著附件区见不规则形混杂信号影,呈等高混杂信号,实性信号为主。
2.2 两组患者磁共振显像参数、血清HE4水平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ADC值较低,HE4水平较高(均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磁共振显像参数、血清HE4水平对比
2.3 观察组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磁共振显像参数、血清HE4水平对比
观察组Ⅱ期、Ⅲ期、Ⅳ期患者ADC值低于观察组Ⅰ期患者,HE4水平高于观察组Ⅰ期患者(均P<0.05);Ⅲ期、Ⅳ期患者ADC值低于Ⅱ期患者(均P<0.05),HE4水平高于Ⅱ期患者(均P<0.05);Ⅳ期患者ADC值低于Ⅲ期患者(均P<0.05),HE4水平高于Ⅲ期患者(均P<0.05)。见表2。
2.4 磁共振显像参数结果与金标准对比
金标准为卵巢癌的60例患者中,磁共振显像参数诊断卵巢癌患者45例,磁共振显像参数诊断非卵巢癌15例;金标准为非卵巢癌的40例患者中,磁共振显像参数诊断非卵巢癌13例,磁共振显像参数诊断非卵巢癌27例。见表3。
表2观察组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磁共振显像参数、血清HE4水平对比
2.5 HE4水平结果与金标准对比
金标准为卵巢癌的60例患者中,HE4诊断卵巢癌患者41例,HE4诊断非卵巢癌19例;金标准为非卵巢癌的40例患者中,HE4诊断卵巢癌18例,HE4诊断非卵巢癌22例。见表4。
表3磁共振显像参数结果与金标准对比
2.6 ROC曲线分析磁共振显像参数联合血清HE4水平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与磁共振显像参数、血清HE4水平单项诊断相比,磁共振显像参数联合血清HE4水平对卵巢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较高(P<0.05)。见表5、图1。
表5ROC曲线分析磁共振显像参数联合血清HE4水平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图1磁共振显像联合血清HE4诊断卵巢癌的ROC曲线
3、讨 论
卵巢癌是具有发病率高、易转移等特点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卵巢结构复杂且起病较为隐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预后情况较差,对女性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7-9]。临床研究[10-11]证实,影像学与肿瘤标志物更适合作为卵巢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筛查方法。
HE4是一种主要在生殖道、呼吸道中所表达的上皮细胞分泌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生殖系统肿瘤中均呈高表达,对卵巢癌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且不受激素治疗、月经周期的影响,可用于卵巢癌病情诊断、复发监测[12-14]。本研究发现,病理确诊为恶性的卵巢肿瘤患者血清HE4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卵巢肿瘤者,提示恶性卵巢肿瘤患者体内HE4呈现表达过度。且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血清HE4水平升高加剧。相关学者研究[15-17]发现,HE4在盆腔良性肿瘤中表达较低,而在卵巢癌中呈异常高表达,HE4对G0/G1转换具有促进作用,进而对细胞周期造成了影响,最终促进了肿瘤细胞恶性增殖,此外HE4可调节磷酸肌醇-3/蛋白激酶B、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转导及表皮生长因子表达,进而促进了肿瘤细胞生长,导致卵巢癌患者病情加重,临床分期增加,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表明HE4可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且可作为卵巢癌诊断的血清学指标。但与其他方式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诊断,降低误诊率。
磁共振显像拥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可较为清晰的显示卵巢解剖结构,进而为医师对卵巢癌定性、定位提供了可靠信息[18]。ADC值作为磁共振显像参数可对水分子运动状况进行反映,而水分子运动状况与卵巢癌恶性程度相关,因此ADC值对卵巢癌定性诊断价值较高[19-20]。本研究发现,卵巢癌患者ADC值水平较高,在临床分期Ⅳ期患者中ADC值水平最高,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磁共振显像联合血清HE4检测卵巢癌的准确性较高。相关学者研究[21-23]发现,磁共振显像可通过多参数、多序列反映对肿瘤生物学特性,而ADC值作为磁共振显像典型参数,可对水分子运动信息进行定量测量,细胞密度、生化特性、组织结构及细胞外间隙形态变化等均可造成水分子运动状态变化,卵巢癌患者因细胞生长较快且密度较高,核浆比例较大,进而限制了水分子运动,ADC值水平随之下降,故通过磁共振显像检查可判断卵巢癌病情严重程度,但单一采用磁共振显像诊断无法鉴别小范围肿瘤侵袭和直径<1 cm炎性结节,进而造成了误诊,因此需要与其他检测手段结合以提升诊断准确性,上述研究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表明,磁共振显像可作为卵巢癌诊断的影像学手段,与血清HE4联合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参考文献:
[4]舒文,吴万梅.血清调节性T细胞比率、癌胚抗原、人附睾分泌蛋白4联合预测卵巢癌患者临床转归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2,32(6):12-17.
[5]刘迪,贺松,牛向欣,等.磁共振成像、超声弹性成像、X线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21,39(5):749-753.
[6]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指南(第四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34(7):739-749.
[7]吴菊梅,姚利桦,金小宁,等.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全血孕激素受体膜成分1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4):2964-2967.
[8]丁敏侠,严婷.超微血管成像和超声造影对乳腺癌病灶内微血流及超微血管的评价及其联合诊断价值[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20,38(1):144-149.
[9]刘静,陈霰,陈敬一,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应用效果及灵敏度、特异度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2):357-359.
[10]王磊,邓克学,隋秀芳,等.超声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量化技术联合超微血管成像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筛查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8):2309-2313.
[11]徐阿巧,翁小波,郑静,等.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数字断层融合摄影和数字X线摄影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的比较[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9,41(5):667-672.
[12]王久兰,何伟,李华碧.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A125、HE4和免疫功能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1,29(10):2219-2223.
[13]邓森灵,兰代群,曹雅文,等.血清miR-222、HE4及CA125水平联合ROMA指数对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价值[J].现代妇产科进展,2021,30(3):189-192.
[14]李洁,张昀,南鹏飞,等.腹水液基细胞学特征结合血清CA-125、HE4及影像学表现对诊断卵巢癌的意义[J].诊断病理学杂志,2021,28(7):532-535.
[15]何燕,施姚,王兰英,等.可溶性间皮素相关肽、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以及糖类抗原19-9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19):2380-2382.
[16]段亚辉,李婷,董文娟.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HE4、CAE、CA199在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5):949-951.
[17]王安娜,王丹波,龙再秋.血清人附睾蛋白4、糖类抗原125辅助增强CT预测子宫内膜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12):924-928.
[18]苟文静,杨汉玖,李杭.乳腺癌患者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感兴趣区的选择与生物预后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22,41(2):251-255.
[19]王月波,蒲红.乳腺癌增强MRI形态学特征及表观扩散系数值与相关分子生物学标记物的关系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20,36(2):219-222.
[20]王小容,赖宇林,李松辅,等.DCE-MRI测定药代动力学定量参数、ADC值、病灶血流TIC与乳腺癌患者病理分型及疗效评估的关系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21,32(3):175-180.
文章来源:陈露露,张优扬.磁共振显像联合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24,39(19):3888-3891.
分享:
胸部恶性肿瘤,其肺癌和食管癌的死亡率都长期处于我国肿瘤排行榜前十之内,且食管癌在我国有地域性高发现象。至今,临床上对于肺癌毛玻璃结节的精准诊断、食管癌病因学与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特征以及胸腺瘤和间皮瘤的病理诊断都存在盲点和难点。寻找可识别肿瘤的特异性指标能早期发现胸部肿瘤以提升手术根治性切除几率。
2025-03-19胃癌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和死亡 率均较高,在我国恶性肿瘤防控工作中也构成了重要且严峻的挑战。 对于胃癌而言,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胃癌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大多数患者在就医时病情已进展至中晚期,导致其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2025-03-17肺癌是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一种常见类型,根据组织病理学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中NSCLC约占所有肺癌患者的85%〔1〕。由于大部分NSCLC患者在早期阶段没有明显临床特征,导致该病早期诊断难度显著增加,一旦确诊,病程往往已发展到中晚期,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预后较差〔2,3〕。
2025-03-11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群NSCLC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严重威胁老年人群的生命健康。淋巴结转移是NSCLC患者肿瘤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淋巴结的转移状态不仅影响患者的临床分期,还直接决定了手术方案的选择及术后辅助治疗的必要性〔3,4〕。
2025-02-08有关调查[2-3]显示,在全球范围内,PCA为男性第二常见癌症,也是第五大癌症死亡原因,在北美和南美、欧洲、澳大利亚和加勒比地区的发病率最高,亚洲国家的发病率较低。我国PCA死亡率约为每10万人口4.6例,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占全球新发病例的8.2%和PCA致死病例的13.6%,表明我国对PCA的关注亟需加强。
2025-01-20在全球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肺癌居于首位,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亦居之高位。肺腺癌作为NSCLC的主要组成类别,其发病率、术后复发率以及死亡率之高依旧是当代肿瘤治疗领域中应首要攻克的难题。肺腺癌诊断的金标准为病理学检查,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为病理学检查重要的辅助手段。
2025-01-14慢阻肺(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全球第三大常见死因,临床特征表现为进行性和持续性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极大影响患者的肺功能,增加合并症的发病率以及患者的死亡率。COPD患者的长期慢性炎症状态可损伤肺组织,增加肺部感染风险,而肺部感染反过来又会加重COPD病情。
2025-01-09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由约翰·麦卡锡于1956年首次提出。此后,学者们进一步探讨了机器模拟人类行为和思考的可能性,并发展了图灵测试以区分人类与机器。历经多年发展,直至2006年,HINTON等[1]成功应用深度学习(deeplearning, DL)算法,AI研究因此迎来了重大突破。
2024-12-19目前,治疗胃癌的主流方式是外科手术辅以放化疗的综合方案,但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方式以及新辅助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的发展,对胃癌的术前分期提出了更精确的要求[1]。同时有研究发现,胃癌患者的疾病分期与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效果息息相关[2]。因此,术前明确胃癌分期对改善胃癌预后及提高生存率尤为重要。
2024-12-16太赫兹(Terahertz,THz)波位于毫米波和红外光之间,频率位于0.1~10 THz。由于太赫兹波光子能量低,具有指纹特性、无需标记等特点[1-3],太赫兹技术在药品质量检测[3-5]、公共安全[6]、生物医学[6-7]等方面均有应用,特别在癌症检测诊断[8]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2024-12-09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期刊人气:4356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中国医科大学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8-1062
国内刊号:21-1381/R
邮发代号: 8-25
创刊时间:199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91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84
影响因子:0.173
影响因子:2.4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