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2-26
43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学好自然地理是学习地理学科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较多高中学生在学习自然地理时存在严重障碍,严重影响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习,同时还影响学习信心及学生的升学。本文通过分析高中生在自然地理学习障碍中的成因,得出研究结果认为:高中自然地理学习的重要障碍是自然地理知识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教师教学水平限制,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差,以及缺乏学习信心。通过上好初中地理转向高中地理的衔接课程,加强学生的动手参与和实践体验,通过集体备课和相互听课交流,可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加强地理原理和规律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用地图等方式来突破这些障碍,本文旨在提供一定的教学策略。
一、高中生自然地理学习障碍的原因分析
(一) 自然地理知识的复杂性和系统性
自然地理知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和生物,真正算得上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涉及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知识面广。比如在《宇宙中的地球》章节中,学生对宇宙环境的学习和了解,要求空间想象能力,这又是难以想象和观察的。特别是地球运动,涉及空间、时间和速度,并且要求对空间和时间进行转换计算,不仅需要空间的想象,而且需要一定的物理基础。除了宇宙环境,大气、海洋、陆地和生物知识要素多,要素间还相互影响,原理性和连贯性非常强,对学生的逻辑性要求高。
(二) 高中自然地理的学习方法不当
初中定势思维影响高中自然地理的学习,初中地理往往只是告诉学生现象性的结果,如“是什么?”“在哪里?”所以学生一上高中,学习自然地理也注重死记硬背,忽视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出现知识绝对化。比如气压带风带,中学生采用机械的记忆,忽视形成原因、分布、移动和性质的理解,到气候的成因和分布学习时就会更加的困难,做题应用时则无从下笔。另外学生在学习自然地理时,不重视分析,不善于归纳总结,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也是自然地理学习困难的明显特征。比如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和成因学生记得很清楚,当放在澳大利亚东北部和巴西东南部时,学生就有点不确定的,放到北半球的古巴东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学生基本照着马达加斯加的原因套上去,而不是具体位置具体分析。
二、突破自然地理学习障碍的对策
(一) 上好初中地理转向高中地理的衔接课程
自然地理是高中必修教学内容,也是地理最难的一部分,特别是第一章的《地球运动》又是整本书最难点,如何保证学生不至于一开始就被困难吓到尤为重要。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的学习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学生初中地理知识非常薄弱,所以我们应当抽出适当的时间复习初中地图、地球知识以及位置、地形、气候和河流等知识,降低高中地理入门门槛,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自然地理的信心。
(二) 加强学生的动手参与和实践体验
自然地理的抽象性知识多,宏观知识多,学生缺少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积累。具体做法是:在地球运动意义中,通过让学生做日晷,通过晷针影子头像判断时间,并让学生观察影子朝向影子长短,并要求学生对比出北京时间的晷盘和地方时的晷盘的差异,这样将抽象知识直观展示,不仅能加深对地球运动意义的理解和积累,也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三)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自然地理和其他学科一样,要想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就要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学业基本比较紧张,时间紧,如果老师能够检查和督促,学生基本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另外为了更好地巩固知识,还需要求学生在课后做适当的练习。
(四) 重视地图的使用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有效、最准确的学习方法。自然地理内容复杂,但几乎所有的自然地理知识基本是有规律的,遇到一种地理现象和知识要在地图上进行举一反三,落实在地图上,这样不仅熟悉了地图,还提高了知识的应用能力,改变生搬硬套的做题习惯。
三、结论
自然地理学科知识深,系统化,相互联系复杂,理解难度大,要突破自然地理学习障碍,不仅需要对教材教学进行灵活处理,还需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更需要学生的参与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卢春根.高中自然地理学习的障碍与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19,(24):135. 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9.24.128.
分享:
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传递高程灵活方便,在一定条件下可替代三、四等几何水准测量。相比垂直角误差和边长误差,大气折光的影响最大,大气垂直折光系数主要取决于视线路径上的大气密度分布和温度梯度,与时间和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很难用一个确定的函数模型实时求定大气折光系数[2-4]。
2024-09-05目前对于高原鼠兔干扰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研究主要在青海等地,对于海拔更高、生态环境更脆弱的西藏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对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变化的响应目前还未关注。本研究通过分析高原鼠兔不同有效洞穴密度下土壤养分的变化,以期阐明高原鼠兔洞穴密度与西藏高寒草甸土壤养分间的相关性。
2024-08-18土壤有机碳及氮、磷、钾作为草地土壤肥力和土壤养分的关键组分,在草地管理、养分循环和生态系统健康维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含量的高低将会影响土壤养分循环、生物种类和数量以及土壤养分的积累效率[1]。在长期的自然成土过程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土壤有机碳及氮、磷、钾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的异质性[2]。
2024-08-18半干旱风沙草原区植被覆盖度较低,风蚀沙化造成该区域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退化等生态问题[1]。植被可减缓近地表风速,抑制沙尘释放,增加沙面地表粗糙度,从而达到防风固沙的效果[2]。不同粒度的土壤颗粒对养分的吸附性存在差异[3],细粒含量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其含量越多,土壤保肥性越强[4,5]。干涸湖底风蚀物主要是土壤中含有丰富养分的细粒物质,这些细粒物质会随着风沙流运移被地表植被拦截,从而形成土壤养分的富集体[6]。
2024-01-16建筑物的立面线划图是建筑物外表面投影到与其平行的投影面上得到的正投影图,其可清晰地反映建筑物的外部特征,是城市市容规划改造等工作的关键依据。因此,研究如何快速准确地采集建筑物外立面三维信息,绘制建筑物的立面线划图,对实现智慧城市数字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2023-08-30为适应技术发展、行业变革提出的需求,建设化工园区一体化、协同化、智能化管理模式,探索应用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建设化工园区数字孪生平台,充分发挥基于服务的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在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业务协同化等方面优势,提供园区地理空间要素的地图展示、空间分析、可视化呈现等服务。
2023-08-30由于迄今为止在技术层面仍然难以准确地预测地震,为了降低地震造成的损失,评价地震可能诱发的灾害形式并进行合理的抗震设计是当前最为有效的应对方法。地震发生时,震源处释放的能量往往以地震波的形式传至地壳表面,大量震害调查结果表明,剪切波和以瑞利波(Rayleigh wave)为代表的面波更具破坏性,其传播形式如图1所示。
2023-07-10结合项目案例,介绍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的生态破坏区域的地理信息监测技术工作思路,对技术方案的技术指标确定、图斑属性结构、技术实施路线进行了论述,并对监测成果进行了示范。实践证明,文中的经验和做法在生态修复及自然资源监测领域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可在其他自然资源及各部门管理中进行复制、推广应用。
2021-11-26在地矿工作中,地理信息测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矿山矿产考察、矿上环境防治,还是矿山开采与地质勘测等,地理信息的测量与采集都必不可少。对矿山地理信息进行全面、准确测绘是确保矿山安全的重要保障,尤其是随着地矿建设、防治等的数字化发展,地理信息测绘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凸显。基于此,本文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在地矿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2021-08-07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地理信息大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的使用率,而且推动了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文章以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为例,分析了地理信息大数据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以此来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有效保证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2021-06-01人气:8949
人气:6620
人气:5680
人气:3269
人气:306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经济地理
期刊人气:3214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
出版地方:湖南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000-8462
国内刊号:43-1126/K
邮发代号:42-47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2.378
影响因子:0.097
影响因子:0.79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9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