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电化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不断发展,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在了解了小学语文教育中有关电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后,从教学内容、互动化教学、教学重点以及教学情境等方面入手,研究分析应用电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对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教育教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电化教育技术的出现,给教学效率提升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渠道。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学习质量得到提升,因此加强对这种技术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电化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新时期,电化教育技术在各教学科目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学语文教育也不例外。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电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局限性,实现因材施的教学目标。不仅如此,电化教育技术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有效提高课堂质量。最为重要的是,电化教育技术可以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但从电化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过分依赖电化教育技术,忽视传统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基础能力相对较差。不仅如此,很多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电化教育技术的实际作用,盲目应用电化教育技术,不但没有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还影响到了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2、电化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2.1 利用电化教育技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情景教学本身就是一种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将电化教育技术融入其中,可以让情境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得到根本上的提高,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从思想上体会到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在情感,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比如:教师在进行《秋天的怀念》一文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和文章主旨有关系的内容,如:母爱小短片,以此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从而为后续的教育教学奠定基础。又或者是在古诗文教育教学中,采用音频、动画等方式,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可以利用小动画展现出王维创作时的背景,同时配合思乡、思亲等方面的音乐,调动学生的感情,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作者创作内心的心情,同时顺理成章引出教学内容,让教学质量得到根本上提高[1]。
2.2 充分结合电化教育技术和传统教育手段
由上可知,很多教师盲目依赖电化教育技术,没有认识到其中存在的缺陷,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电化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教育手段,将其和传统教育手段进行结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弥补双方存在的缺陷。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和朗读教学法进行结合,让学生可以更好的领悟到课文内容,在营造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习到了真正的知识。在课堂上如果一味的使用幻灯片、视频等方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学生无法对课文形成深层次的感悟,以某教师为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为学生播放图片幻灯片,展现出学生朗读段落的场景,并且逐字逐句的进行解析,让学生真正领域到文章背景知识。
2.3 利用电化教育技术对教学重点进行教学
想要让小学生理解一些较为抽象化的事物,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教学的重难点问题上,利用电化教育技术对教学重点进行教学,最大程度解决这一问题。利用电化教育技术将抽象转化为更加具体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易的理解课文中的教学内容,比如:《田忌赛马》中,由于古文内容较为复杂,学生想要理解田忌赛马的获胜原因较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的展现出田忌获胜的根本原因,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获胜的背后原因,这也是《田忌赛马》一课的重难点教学内容。语文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性、文化性较强的学科,很多语文文章中都包含了大量的人文思想,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为有限,想要让小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通过电化教育技术,在充分考虑学生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将文章中复杂的内容以简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涵[2]。比如在《卧薪尝胆》一课时,想要让学生理解字面意思并不难,但是想要让学生理解背后的含义,可以借助动画短片,展现出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以此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个词语的深刻含义。
2.4 利用电化教育技术开展师生互动化教学
利用电化教育技术开展师生互动化教学,可以提高互动效果,真正达到互动、交流的目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电化教育技术的真正作用。在展现生动教学情境的同时,也要利用这种技术创造出一个和学生沟通的渠道,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明确学生对文章、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全面把控教学节奏,尽可能提高教学效果。但同时教师也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消化知识,比如《石壕吏》这篇故事中,教师在利用电化教育技术的同时,也要让学生自己思考、想象作者想要展现出的场景,通过和学生的沟通,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构建出一个完整的诗文空间,从而加深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2.5 利用电化教育技术提高教学内容真实性
除了上述几点内容之外,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化教育技术提高教学内容真实性,充分提高教学效率。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经历,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教学效率始终无法提高。但是利用电化教育技术,让语文教学教学效率,充分增加课容量,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比如: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涉及到海洋相关的知识,如果教师用传统教学方法,可能会让学生对海洋的理解停留在一些较浅的层面,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直观、真实感受到海洋,学生就会明白和保护海洋、保护海洋动物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电化教育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方式之一,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的教学质量,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建凤,汤怀国.电化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3):21-22.
[2]王艳荣.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电化教育技术[J].西部素质教育,2017(7):185.
岳铁柱.浅谈电化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赤子,2019,(22):247.
分享:
国内小湾、锦屏一级、瀑布沟、溪洛渡等水电厂[2-3]的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均配置了筒形阀系统,截止目前已安全运行接近10年,为水轮发电机组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机组单机容量大型化,筒形阀的尺寸也逐渐大型化,接力器、控制系统、管路等部件均布置于水车室内,较大地压缩了筒形阀检修的操作空间,提高了检修难度。
2024-11-28课程思政强调在专业课程上实现思政,落脚点在思政教育,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和方向。高职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思政教学中需要将专业知识传授、运营技能训练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结合,把稳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因此本文主要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背景下,对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期望对我国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2021-08-19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带来契机,并且教学创新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持,能够充分保障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智慧录播系统作为信息时代下的产物,在教学中能够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功能齐全、使用简单,还能把课堂教学数据化、可视化,同时具有庞大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学效果非常显著,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推进精品课程的建设。
2021-08-12在线课程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河北科技大学材料力学教学团队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开展了在线教学,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效。本文以《材料力学》课程为例,介绍了在线课程教学设计,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在线资源建设、在线教学方式以及在线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为高校在线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1-02-06本研究的对象是笔者就读高校2018级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70名学生,选取他们作为在线教学评价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些学生来自两个班级,在延迟开学期间,他们本学期合班在线学习了教师专业发展这门课程,该课程的课任教师组织学生就“疫情之下的在线教学”开展了“结构化研讨”活动。
2021-02-02如今,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仅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规模就已经超过了11.3亿。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在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尤其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互联网成为学校、教师以及学生搭建课堂为国战“疫”的重要阵地。
2021-02-01托福考试成绩是国外留学申请及入读的硬性要求之一,托福考试也因此成为近些年颇具热点的项目,被很多地区高校引进和实践。我校考试中心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引进托福考试项目,并投入建设完成托福考场。本文就江苏商贸学院考试中心的托福考场建设情况为例,从建设背景、前期建设准备、考场施工建设和考场监考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具体论述了标准化托福考场的建设过程。
2020-12-30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自古希腊柏拉图最早在世界范围内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中国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理念起,教育公平追求已经跨越了数千年的发展,“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成为得到普遍共识的三个具体实现层次。
2020-12-10疫情期间的在线教育取得了积极成效:“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家校融合”的一体化教学空间框架基本形成、师生信息化教育理念和素养得到较大提升、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重要改变、教师在线学习、教学和教研均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得以有效开展。
2020-12-10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学习从e-Learning开始转向U-learning。泛在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每时每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刻任何地方获取所需任何信息方式的学习,换句话说,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无论在任何地方都能随时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
2020-12-10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教育发展研究
期刊人气:5220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8-3855
国内刊号:31-1772/G4
邮发代号:4-591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3.09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54
影响因子:0.730
影响因子:3.03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