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社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的情况下,城市建设不断探索新的模式和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同时,在国家政策、资金等支持下农村建设逐渐不断推进,产生许多特色乡村,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当前良好的农村建设并非囊括所有地区,面对城乡之间仍旧存在一些差距的情况,应引起社会各方注意,在乡村建设宜居环境,寻找合适的途径,帮助乡村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各方可以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本文主要讨论乡村建设问题,以期可以为乡村建设提供一些新的建议和思路。
对农村进行革新建设,其目的就是帮助人们以乡村现有的环境为基础,改善整体生活状态,其中包括了经济、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乡村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立足于保护自然生态的原则之上,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如此,在实现环境改善的过程中,还有可能追溯文化渊源,创设独特的文化环境,为农村带来经济效益,使农村整体得到发展。
1、“宜居”概念
长期以来,国家在政策上都非常支持乡村发展,曾经提出“三农”的概念,希望能够解决农民的生活、生产等各类问题,而现在,除了关注这些问题,更是在全民进行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提出“新农村”的概念。此战略目标不仅涉及农村发展中的经济状态,而且更加重视人文情怀,抓住改革的机会,帮助人民改善生活、改善生活的环境。对此,社会各方都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路,立足于当前整个社会发展的现状,针对不同乡村的特点进行革新,从而选择更加适合的方法,确定其正确的发展方向,使乡村建设达到一定的标准。
多年以来,国家不仅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而且付出了实际行动,统计了传统村落的数目,改造了乡村的危房,在改进过程中还出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示范区,在各方的努力之下,乡村逐渐呈现出新的面貌,但是与城市相比,仍旧在发展速度等方面呈现出差异。因此,国家对于乡村建设的道路、方向、策略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不断挖掘乡村的内在潜力,使乡村各类产业结合发展,针对乡村的基础设施做好更新工作,使农民也能享受到各类基础服务,使农民能够身处美丽的家园,感受到更大的幸福。
2、发展障碍
目前,在整体建设的过程中,虽然有可喜的成绩,但是仍旧呈现出很多问题,阻碍了农村整体建设,给整个工作带来困难。对此,需要牢牢掌握农村发展的大趋势,做好详细的发展规划,使乡村真正得到发展。
2.1 农业发展的障碍
农业发展的基础不牢,具体体现为环境、生态、生产等各个方面。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大产量的背后,也由于农药、化肥等的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国内对于这些物质的处理效率不高,产生的污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不良影响。另外,在各个因素影响之下,草原的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程度不断加重。乡村居民在生产生活当中产生的垃圾无数,但是却没有进行有效处理,一些地方采用直接焚烧的方法,造成大气污染。由此可以发现,乡村发展过程中,要想达到“宜居”标准,除了需要重视生产问题,更需要关注环境问题。
未来,乡村建设将呈现出经济富裕、文化复兴、技术更新、生态良好等特点,所有的要素都将在乡村实现,面对现在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乡村居民等共同努力,达到建设效果。
2.2 基础服务
农村居民的生活尚无法达到城市同样的标准,无论在收入、基础服务等各方面都表现出差距,根据国家对于居民收入的统计来看,贫困仍旧是很多农村地区的常态,不久之后,国家就要带领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因此,对于贫困区域,政府等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推动其不断发展,不断靠近小康水平,这样,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还能够保证他们享受到社会基本服务,不断提升其生活水平。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还需要鼓励社会各方的力量助力农村发展,从道路建设、住宅规划等各方面出发,保证人们用电、医疗等都能够达到标准。另外,在农村当中还需要做好对自然灾害的防御,避免产生危险。
2.3 人们居住的条件
很多农村居民因为经济等原因,需要外出务工,而农村则呈现出一些问题,乡村当中多半是老年人和儿童,缺少青壮年人群,没有年轻的理念流入,也没有年轻力量进行有效的革新,不仅如此,在农村的景观等方面也遭到破坏。虽然农村生产逐渐呈现趋向机械化,解放了人力,使得农村生产力不断提升,但是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农村的人口数量递减,许多房屋、土地被空置,对此,则需要进入深入研究,寻找其中的规律和问题,利用一些措施控制人口进行有规律的流动,并需要针对乡村居住、生产情况做好统计工作,使得农村资源得到有效集中,使乡村土地得到有效使用。
2.4 加强整体管理
每个农村地区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在乡村管理的时候,可以按照自身的特点建设相应的文明,做好整体管理,当前,很多农村地区的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无法真正推动当地发展,对此,需要首先做好整体乡村管理,建立适合当地发展的组织等,不断推动乡村得到良好发展。目前,在农村建设过程中,提出“宜居”的概念,也就是给予乡村建设的新思路,针对现有的发展程度做好评估,确定长远发展的目标,从而可以在自然、人文、经济等各个方面达到标准,呈现出宜居概念的特点。
3、建设方法
不同的农村展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是要想达到一定的建设标准,则需要首先做好规划工作,详细了解当地的建设情况,了解其优势资源,向社会做好宣传工作,使得农村建设过程中可以引入大量的人才,达到建设标准,在环境方面,需要政府、社会力量与农村居民一起,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针对农业做好转型,使农村居民得到更多收入,使农村经济得到发展。
3.1 环境
在规划之前,相关人员需要针对当地的气候、地形等条件进行详细的了解,并针对其各类资源进行深入分析,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革新。以西北地区为例,该地区具有强大的风力资源,由此可以选择发展风力发电;而湘西地区则盛产茶叶,可以该资源为契机,进行道路建设等,形成产业链。在环境方面,首先可以根据村落的发展状态做好前期规划;其次可以做好基础设施的安装工作,例如太阳能路灯、垃圾处理集中点等;另外,需要针对各类基础服务做好建设工作,确保达到医疗等标准;对于房屋空置的问题,需要集中处理,做好村落集聚的工作,为了使农村呈现出良好的环境特点,需要针对厕所等做好改造工作;对于乡村独有的文化特色,需要做好传承工作。总之,改造之后的农村需要呈现出崭新的特点,在经济上呈现出先进状态,在环境上呈现出良好状态,在文化上呈现出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相互交融的特点。
3.2 产业
各个区域因为自然条件不同,生产的产品等存在差异,形成不同的产业链,对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做好整体管理,确保机械化的同时,形成生产、运输、销售为一体的链条,表现为地方特色,同时做好管理和规划,生产过程中保持土壤肥力,在宣传的时候,可以利用新媒体等,保证销售达标。
4、小结
农村建设是整个国家良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政府需要高度重视农村问题,社会各方也需要关注建设问题,大力支持其发展,使农村整体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解琦,张颀.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宜居性”探讨[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5):7—9.
[2]袁江,陈一星新农村建设的重心应转移:由宜居到宜业[J].理论探讨,2015(3):82—85.
[3]蒋晓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阴.江苏农村经济,2019(4):18—19.
[4]彭明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J].湖南农业,2019(3):25
罗明亮.浅谈如何科学营造农村宜居环境[J].广东蚕业,2019,53(6):120,122. DOI:10.3969/j.issn.2095-1205.2019.06.72.
分享:
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必须走科技兴农之路,运用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对立统一的规律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广智慧农业、振兴乡村经济是民族复兴的大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的:“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2020-10-21IoMaT与IoT不同,其感知终端通信环境面临许多的挑战。TSOR改进了传统的机会路由策略,在降低通信负载、网络开销和提高网络寿命和交付率方面取得了进步。但是我们发现,所采用的网络模型在全局能量平衡问题上仍有可以进步的空间,未来可以根据不同深度节点的通信负载与能耗的关系,全面地考虑实现高效且可靠的路由策略。
2020-10-19有关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外学界高度聚焦且至今未果的学术难题。本文在梳理所谓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哲学之“对立”说的基础上,通过厘清《自然辩证法》创作的理绪背景,特别是被长期遮蔽的德国自然哲学传统与恩格斯学理运思的意向性期待,再比照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内核,凸现二者的内在关联,以期为该难题的终极求解提供一条新路。
2020-10-19干旱是全球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到了70%,而干旱占到了气象灾害的50%,干旱的发生频率远远超过了其它气象灾害。干旱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危害程度高等特点。近来不断发展的传感器技术及图像处理方法为旱情的快速、自动、全面化监测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2020-09-05海德格尔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其后的哲学家乃至相关哲学流派的“生成”,安德鲁•皮克林的科学实践建构思想对于人与物的后人类主义阐释,可以看作是对海德格尔有关人与物分析之基本思想的承继与发展,但鉴于他是在科学哲学的背景下阐释人与物的开放性本质,因此在具体的阐述路径上与海德格尔的纯然存在论的思路又必然有着重要的区别。
2020-07-10感受质是目前心灵哲学中用来拒斥物理主义而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工具。通常认为,“所谓感受质就是所予的可识别的质性状态的一个例示,是不同于物理性质的一类特殊的主观性质。”[1]感受质通常表现为一个有意识的主体所能够意识到的一种现象的质的特征。对这一特征产生的原因和机制的解释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难题。
2020-07-10从当前的分析检测行业发展情况来说,智能实验室的管理实践中,借助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使得仪器设备管理优化,不断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推动实验室标准化发展以及运行。引入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仪器设备标准化,有助于增强实验室的智能化,切实提升实验室价值与效率的发挥。
2020-06-20本文提出基于BIM技术的电子信息化控制工程成本管理控制模型。该模型采用BIM大数据信息化管理和特征分析的方法,建立电子信息化控制工程成本管理的约束参数模型结合回归分析和统计检验的方法,进行电子信息化控制工程管理成本的优化预测,实现工程管理成本的优化预测,最后进行实验测试分析,得出有效性结论。
2020-06-16近几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如2019年的四川凉山三县的森林火灾灾害,以及不久前发生的四川宜宾地震灾害,还有6月13日发生的江西洪灾灾害。其中,2008年的汶川地震是近几年来发生的影响最大、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事件。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旦发生大型自然灾害会对社会的经济活动造成较大的影响和损害,所以,人们对应急救灾的要求越来越高。
2020-06-10C2C交易涉及众多行业,甚至直接产生一种新兴的商业类型,这让原有的监管体系难以与之匹配。同时,大量没有进行工商、税务登记的个体涌入市场,造成了税收流失、行业准入、不公平竞争等问题。C2C的这些特点以及税收监管的缺失不仅造成了我国大量的税收流失,而且对税收公平、税收中性等原则造成了冲击。
2020-06-10人气:4898
人气:3839
人气:3448
人气:1935
人气:166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蚕业
期刊人气:141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7-0982
国内刊号:32-1421/S
邮发代号:28-54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437
影响因子:0.110
影响因子:0.486
影响因子:0.147
影响因子:0.10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