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和福建省福瑞华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下,用福恢7075和内香6A配组选育成的杂交晚籼新品种,三系杂交稻内6优7075于201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本文通过对内6优7075于2018年在福建省建宁县制种的情况进行介绍分析,对内6优7075作中稻高产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内6优7075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和福建省福瑞华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用福恢7075与内香6A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晚籼新品种,201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80017)。内6优7075于2016—2017年参加福建省科研单位联合体晚稻区试,2a平均全生育期128.4d,比对照宜优673迟熟1.6d。群体整齐,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植株较高,千粒重较重。每公顷有效穗数235.5万,株高117.4cm,穗长26.4cm,每穗总粒数153.9粒,结实率80.15%,千粒重30.7g。产量表现,2016年区试平均产量8067.90kg/hm2,比对照宜优673增产5.69%,达极显著水平;2017年续试,平均产量7759.50kg/hm2,比对照宜优673增产5.22%,达极显著水平。2a区试平均产量7913.70kg/hm2,比对照宜优673增产5.46%;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060.40kg/hm2,比对照宜优673增产6.82%[1]。2a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2.1%、整精米率64.2%、垩白度1.7%、垩白粒率10%、透明度1级、碱消值6.8级、胶稠度76mm、直链淀粉含量14.8%、精米率74.3%、蛋白质10.7%[1]。2018年在建宁县进行内6优7075中稻试制种10hm2,平均产量达3000kg/hm2左右。现就其中稻制种的相关技术要点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大面积制种提供理论参考。
1、亲本特征特性
1.1 不育系内香6A
不育系内香6A是由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用内香2A作母本,内香2B/中浙B作父本回交转育而成,2012年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新的三系不育系。内香6A花粉败育彻底,以典败型为主。遗传性状稳定,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强,秆硬抗倒。叶鞘、叶缘、茎节均绿色,柱头白色,叶片较窄且直挺。穗平均粒数约150粒,千粒重约28.5g。米质优,有香味。在四川内江种植,5月下旬播种,播始历期比珍汕97A长12d,属迟熟不育系。内香6A花时早,开颖角度大,开颖时间长,柱头活力强,异交习性较好,可恢性好,配合力强,制种容易获得高产、稳产。
1.2 恢复系福恢7075
恢复系7075属于基本营养型,平均株高125.4cm左右,株型松散适中,茎秆粗壮,叶色较深,叶鞘、叶耳、叶枕无色。分蘖力中等,中抗稻瘟病。穗长29cm左右,每穗总粒数320粒左右。谷粒长型,稃尖和柱头无色,千粒重约31g。
2、高产制种要点
2.1 选择基地
选择适合相关品种制种的基地是获得高产高质量种子的一个重要因素。内6优7075是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其父、母本比较耐高低温,对制种基地的要求较为宽松,相对容易安排落实。但要确保制种获得高产高质量种子,基地的气候条件应当要有充足的光照和较大的昼夜温差,这样有利于谷子灌浆充实,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同时,基地的水利设施要完备,排灌条件便利,土壤肥力中上、均衡;再次,制种农户的制种技术水平要高且听从指挥;最后,最关键的就是要有良好的隔离条件。福建省建宁县是中国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县,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排灌设施、土地肥力、制种技术、隔离条件等都能满足内6优7075的高产制种条件的要求。
2.2 安排播差期
根据建宁的气候情况,7—9月午后常有雷阵雨,空气湿度在70%~80%,有利于水稻扬花散粉,安排在此段时间抽穗,水稻制种更容易得到高产[2]。内6优7075安排在8月上旬抽穗,第1期父本4月25日前后播种,两期父本播期相差10d,母本5月22日前后播种。父母本时差约28d,叶差5.5叶。
2.3 培育壮秧
为了方便运送秧苗,秧地应安排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为了避免有落地谷和再生苗混杂,选择提前翻熬过的田块或前茬非水稻的肥沃地块作为秧地。按常规方法播种,播完后盖上防虫网,防止鸟、鼠、虫危害[3]。在秧苗1叶1心时喷施多效唑能促使其早分蘖多分蘖。每公顷用1050g15%的多效唑结合第1次秧地追肥撒施,保持秧畦寸水层,防止烧苗。在2叶1心时每公顷施用尿素和氯化钾各75kg作为“断奶肥”,插秧前4~5d再施用同样的肥料和用量作为“送嫁肥”。秧苗田管除施肥喷药时保持畦面寸水层,其它时间保持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促根壮蘖,提高秧苗素质。父本秧龄30d内移栽,母本秧龄20d内移栽。期间注意病虫害防治。
2.4 插植规格
父母本采用1∶8的行比,总畦面宽约175cm。父本单行,两期父本相间而插,株距25cm。父本行距离母本行35cm,母本株行距为15cm×18cm。移栽时要求父母本尽量单本插,特别是亲本纯度不是很高时,单本插可以大大减少杂株的概率,利于后期除杂,确保生产出来的种子纯度。
2.5 肥水管理
科学的水肥管理是水稻制种获高产的重要因素。父本插完立苗后,每公顷用过磷酸钙225kg拌尿素150kg和钾肥75kg对父本行进行塞兜。由于父母本播差期较长,父母本的移栽相隔时间也较长,待母本移栽时,田面一般都会长有少量杂草。因此,在母本移栽前,结合人工耙田除草,每公顷施用碳酸氢铵450kg加过磷酸钙600kg,或施用水稻专用复合肥(N-P2O5-K2O=15-15-15)750kg作基肥。母本移栽7d后对父母本同时追肥,每公顷施用450kg水稻专用肥,或施用225kg尿素加225kg氯化钾。之后,看苗势酌情酌量施穗肥。“深水返青,浅水养苗”是水稻田间管理的基本方法。分蘖数达到目标数量的80%时便开始排水晒田,晒至人站在上面不下陷、不粘土即可,之后复水,干湿交替,促根壮秆。扬花散粉时确保田间有浅水层,保持田间空气湿度,有利扬花散粉。收割前7d排水晒干田,便于机械收割。
2.6 病虫害防治
水稻制种母本插植规格比普通水稻大田种植更密,而且肥料用量更多,造成植株生长量更大,叶片更浓绿,更容易发生病虫害,需注意病虫害预测预报,做到“勤查、早测、及时防治”。矮缩病在秧苗时期防治效果最佳,其它病害和稻飞虱都是以预防为主。在台风天气过后或长时间阴雨天气结束后要及时喷药防治稻飞虱。抽穗前5~7d和母本齐穗后分别喷施爱苗可减轻稻曲病发生。黑粉病的防治应在第1次喷“九二○”和齐穗时以及割完父本后分3次喷施爱苗防治[4]。
2.7 喷施
“九二0”喷施“九二○”技术是影响制种产量的关键。母本内香6A对“九二0”的敏感度一般,通常情况下在见穗10%时开始喷施“九二○”,每公顷总用量420g,按3∶4比例分2次喷施。第1天喷180g,第3天喷240g。在早晨露水未干前喷施,如果喷完4h内下雨必须及时适量补喷。
2.8 辅助授粉
人工辅助授粉可以大大地提高结实率和产量。大的田块一般用长绳子拉花赶粉,两人配合操作,各拿绳子一端,拉紧绳子,沿父本行垂直方向快速跑动拉花赶粉。小田块可用长竹竿赶粉,一人便可以操作,沿着父母本行间的工作道行走,边走边用竹竿摇动父本,使其花粉扬起飘落到母本柱头上进行授粉。每天早上08:00前先赶1遍弹掉露水,可促使提早开花。一般晴朗天气09:30—10:00开始开花,10:30—11:00达高峰,12:00基本结束。大约30min赶1次花,每天至少赶3遍,连续赶8~10d。如果遇到下雨天气,雨停后要及时到田里观察,等开花时再补赶花粉。2.10严格除杂做好隔离措施和严格除去杂株是保证种子纯度的关键一步。在喷施“九二0”前就要开始除杂,根据品种的生育期、株叶形态、株高、叶鞘和颖尖颜色、粒形、是否有芒等特征去辨别异型杂株。齐穗期杂株最好辨认,是除杂的关键期,应在开花前及时除去杂株。人工赶粉结束后要及时割去父本,尽可能将割除的父本清出田外或平铺在工作道地面上。待种子成熟度达80%便可抢晴天收割。收割前注意清理干净器械和晒种场所,以防混杂。
参考文献
[1]国家水稻数据中心.内6优7075//中国水稻品种及其系谱、指纹数据库[DB/OL].[2019-10-10].
[2]蔡巨广,李照明,胡荣华,等.水稻不育系谷丰A的遗传提纯与原种繁殖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7,35(3):9-12.
[3]靳丽,雷仲明,沈绪波,等.两系杂交籼稻两优391高产制种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8,36(4):1113.
[4]余宗良.两系杂交稻新品种两优华166制种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8,36(1):7-9.
雷仲明,谢鸿光,靳丽,等.三系杂交稻内6优7075高产制种技术[J].福建稻麦科.
分享:
大豆原产于我国,迄今已有5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2]。当前大豆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之一,供给全球70.86%的植物蛋白和28.88%的植物油脂。自1996年以来,我国开始由大豆出口国转为大豆进口国,且需求持续增长,2022年进口大豆9 108万t,对外依存度高达80%以上。
2024-03-14种子是各国种业至关重要、越来越被重视的农业“芯片”。经过人工培育或经过研究发现的具有特殊性、稳定性、一致性及别致性的野生植物进行开发而获得的品种,被称为植物新品种。作为一种由智力活动产生的结果,即无形的资产权利,植物的新种类涵盖了农业知识产权系统中的关键元素及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驱动力。
2024-03-07基因编辑(Gene Editing)技术是在基因的特定位点上进行精准定位,同时以特定的技术来对某些基因进行改造,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基因编辑,指对所需的目标基因进行人为改造,通过一些技术手段,使得碱基缺失、替换和改造,以改变目的基因的表达量或功能。基因编辑技术自诞生以来,发展迅猛,逐渐应用于多个领域,使生物学迎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2024-03-06在21世纪的今天,种子产业作为全球农业的关键驱动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保障全球食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要素(史越英,2022;官培财,2023)。种子产业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产力,影响着食物供应链的稳定和全球粮食安全。
2023-11-10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2022年4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中原农谷”建设方案》,聚焦国家种业、粮食重大需求,旨在提升河南省种业竞争力。河南省是育种、繁种、用种、供种大省,但还不是种业强省。当前河南省的种子市场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商业化育种体系未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及引进挖掘地区差距较大,缺乏有影响力的种子经营企业等。
2023-09-15青海因自然环境和藏区种植土壤等因素的影响,青稞的种植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现在,新的栽培技术的出现,发现其对青稞的种植和收益存在着提升空间。本文从青海地区青稞种植的初期选种、农田治理以及后期的浇水施肥管理、科学合理轮作和对病虫灾害整治预防进行全面的分析,希望能够对现阶段的栽培技术进行创新研究,从而提高青稞种植的产量。
2021-08-23玉簪属(Hosta)花卉属百合科多年生植物,是优良的耐荫地被植物和观赏花卉,在园林绿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玉簪属植物育种及品种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分析,目前主要采用实生选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方法育种。主要针对分布于北京、上海以及东北地区的玉簪属花卉,讨论其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为今后玉簪属植物的育种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2021-08-14粒农16是新乡市粒丰农科有限公司以自育自交系LN1335为母本、自育自交系LN569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19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20年在山东省安排了夏播玉米引种试验。结果表明,粒农16在山东省11个试点表现高产、稳产、多抗,适宜在山东省夏播区种植,以亩保苗4500株左右为宜。
2021-07-20当育粳0717是马鞍山神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品种间杂交,经系谱法选育出的单、双晚兼用的高产香型粳稻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适口性好等特点,2016年8月通过安徽省审定。适宜在江淮及沿江地区作中粳和双季晚粳种植,该品种2017-2020年已累计推广50余万亩。
2021-07-20盐两优1号系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盐42S为母本、盐恢006为父本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2020年7月通过江苏省审定。笔者介绍了盐两优1号的组合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
2021-07-20人气:7411
人气:5953
人气:5276
人气:5048
人气:472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华北农学报
期刊人气:4668
主管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主办单位:华北六省市农科院,农学会(河北、天津、河南、山西、内蒙古)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0-7091
国内刊号:13-1101/S
邮发代号:18-10
创刊时间:196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294
影响因子:0.165
影响因子:0.223
影响因子:0.640
影响因子:0.45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