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肾气虚型胎动不安患者采用益肾固冲汤与穴位贴敷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94例肾气虚型胎动不安患者,参照组患者采用黄体酮肌注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益肾固冲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疗法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孕酮(P)、雌二醇(E2)、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与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P、E2、β-HCG水平高于参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参照组,且研究组患者小腹坠痛、阴道出血、腰酸胀痛缓解时间也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45/47),高于参照组的80.85%(38/47)。结论 肾气虚型胎动不安患者采用穴位贴敷联合益肾固冲汤治疗,能缩短阴道出血、小腹坠痛等症状缓解时间,具有显著的效果,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目前,现代医学的先兆流产属于中医学“胎动不安”范畴,主要指孕妇在妊娠28周之前出现阴道少量出血、腹痛、小腹下坠等症状,但宫口未开,妊娠物也未排出,仍可继续妊娠[1]。本病常规的西医治疗是以地屈孕酮、黄体酮等为主,但是见效慢,长期用药易引发不良反应,会造成孕妇身体损伤。中医认为胎动不安发病原因为冲任受损、胎元不固,肾气虚型胎动不安以健脾补肾、益气养血为治疗原则[2],从而达到补肾健脾、益气养胎、疏肝滋阴的效果。本研究为探讨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差异,以肾气虚型胎动不安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其应用益肾固冲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94例肾气虚型胎动不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7例。参照组年龄22~38岁,平均(28.41±3.26)岁;孕周7~12周,平均(9.33±1.26)周;孕次1~4次,平均(2.13±0.48)次;病程1~6 d,平均(3.24±0.37)d。研究组年龄20~37岁,平均(28.32±3.1)岁;孕周7~13周,平均(9.45±1.28)周;孕次1~5次,平均(2.22±0.46)次;病程1~7 d,平均(3.31±0.39)d。两组患者年龄、孕周和孕次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本研究已通过医院的医学伦理审核。
表1 两组肾气虚型胎动不安患者治疗前后P、E2、β-HCG水平比较
1.2 纳入标准
(1)出现早孕症状;(2)存在阴道出血、腰或小腹酸痛等症状;(3)为孕周≤12周的单胎孕妇;(4)患者及其家属已明确研究详情,与院方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存在严重的心、肾等脏器功能不全;(2)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疾病;(3)患有卵巢囊肿和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4)存在药物过敏反应;(5)存在精神障碍的疾病。
1.4 治疗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患者服用叶酸片(烟台中洲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29,规格:每片0.4 mg),每次0.4 mg,每天1次;维生素E胶囊(青岛双鲸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134,规格:0.1 g×30丸),每次0.1 g,每天2~3次。之后,再肌肉注射20 mg黄体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828,规格:1 mL∶20 mg),每日2次,连续治疗2周至患者症状消失2周可停药。
研究组采用益肾固冲汤和穴位贴敷治疗。益肾固冲汤方:太子参、熟地黄、炒菟丝子各20 g,续断、麸炒白术、炒山药、桑寄生各15 g,阿胶、杜仲、白芍各12 g,椿根皮6 g。血热者可加地骨皮10 g,黄芩9 g;气血虚者可加党参、黄芪各15 g;出血较多者可加艾叶炭10 g;血虚者可加何首乌15 g;恶心呕吐者可加紫苏叶10 g。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取汁300 mL,每日分早晚2次饮用,连续治疗1个月。穴位贴敷治疗:将穴位贴敷方中药颗粒剂(阿胶6 g,白术12 g,杜仲12 g,续断20 g,桑寄生20 g,菟丝子20 g)加水调制成糊状,以甲蜂胶调匀后备用。指导患者平卧并充分暴露下腹部关元穴和双腿足三里穴,用棉球蘸75%酒精[山东利尔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鲁卫消证字(2002)第0059号,规格:100 mL]对穴位表面皮肤进行清洁,选择直径约1 cm、厚度约4 mm的圆状药糊贴敷在患者3个穴位处,贴敷后再覆盖上医用一次性无菌纱布[南昌健鹏医用器材有限公司,赣食药监械生产许20150061号,规格:8 cm×6 cm×8层],用外贴胶布固定,每日1次,清晨贴敷,贴敷时间为12 h,连续贴敷10 d。
1.5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以及患者阴道出血、腰酸胀痛、小腹坠痛缓解时间进行观察,并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1)抽取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5 mL,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公司,UniCel DxI 800型)检测患者的P、E2、β-HCG水平。(2)中医证候积分总分为27分,轻度≤9分,中度10~18分,重度≥19分。(3)疗效评价标准:①治疗后,患者的中医证候和症状无变化,或中医证候积分减少<20%,即为无效;②治疗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减少20%~69%,临床症状缓解,且超声检查显示胚胎发育情况和停经时间基本一致,即为有效;③治疗后,患者1周阴道无明显出血,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胚胎发育情况与停经时间相一致,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89%,即为显效;④治疗后,患者中医证候和症状表现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0%,超声检查显示胚胎大小和孕周趋于一致,且存在胎心和胎动至孕妇足月分娩,即痊愈。治疗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
1.6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处理研究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率(%)和(±s)表示,分别行x2检验与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E2、β-HCG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P、E2、β-HC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E2、β-HCG水平较参照组高(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比参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肾气虚型胎动不安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研究组阴道出血、腰酸胀痛和小腹坠痛症状缓解时间较参照组更短(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肾气虚型胎动不安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2.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45/47),高于参照组的80.85%(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肾气虚型胎动不安属于西医学先兆流产范畴。先兆流产在妇产科属于常见的妊娠期疾病,原因比较多,除肥胖、高龄外,孕期营养不良、母体代谢异常等,也会导致孕妇出现先兆流产。目前,临床治疗以改善孕妇黄体功能,提高其孕激素水平为主[3]。常见的西药包括地屈孕酮、黄体酮等,地屈孕酮药物结构和内源性孕激素相似,可以和孕激素受体结合,有助于改善女性子宫内膜容受性、增强子宫机能、促使子宫平滑肌松弛,从而使受精卵顺利着床,而且有助于改善胎盘血液循环,起到保胎的效果。中医认为,肾气虚型胎动不安主要缘于肾气亏虚,冲任虚亏,母体难以摄血养胎,无法滋养胎元,导致胎元不固,进而造成胎漏或胎动不安。因此,中医治疗肾气虚型胎动不安的方法主要为益气补肾、固冲安胎[4]。补肾固冲汤中的菟丝子可补肾益气、固阳滋阴;桑寄生能补肝益肾、固元安胎;炒续断能补肾养血、养肝安胎;炒山药可以益气健脾、生津养血、补肾固涩;杜仲可以补肝益肾、强筋壮骨;黄芪可补气升阳、健脾益气;麸炒白术能补脾理气、健脾和胃、安胎养元;党参可健脾益气、补血生津[5];而黄芩可以清热、止血、安胎,与阿胶合用能够益气养血。以上药物合用,能够补肾固冲、健脾益气、摄血养血,而气血充足有助于安胎、养胎。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后P、E2、β-HCG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比参照组高,中医证候积分比参照组低,小腹坠痛、腰酸胀痛和阴道出血缓解时间比参照组短(P<0.05)。研究结果表明肾气虚型胎动不安患者采用补肾固冲汤与穴位贴敷治疗,可以提高孕激素水平,缓解小腹坠痛、腰酸胀痛、阴道出血症状,促进身体康复。王芬等[6]研究发现,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采用自拟固肾育胎方加减内服结合穴位贴敷治疗的效果更佳。在马素敏[7]的研究中,治疗组治疗后P、E2、β-HC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此次研究结果趋于一致,表明采取寿胎丸、黄体酮、地屈孕酮和益肾保胎膏穴位贴敷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可以使患者中医证候得到改善、提升性激素水平,具有显著的效果。在王韫琪等[8]的研究中,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E2、P和β-HCG水平较对照组高。该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相近,证实补肾固冲汤和穴位贴敷治疗肾气虚型胎动不安,能有效提升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补肾固冲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肾气虚胎动不安,能显著改善患者孕激素和疾病症状,且效果较单纯西药治疗更佳,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表4 两组肾气虚型胎动不安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参考文献:
[1]张焕珍.中药补肾保胎助孕汤治疗肾虚型胎漏和胎动不安的有效性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22):83-86.
[2]许金晶,吴育宁.益肾固冲化瘀方治疗先兆流产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9):79-81.
[3]顾红丽.益肾安胎汤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肾虚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9):1570-1572.
[4]毛燕舞,徐素君,徐晓敏,等.益肾保胎膏穴位贴敷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43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8,53(10):756.
文章来源:洪林星.益肾固冲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肾气虚型胎动不安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20):148-150.
分享:
随着近年来中医学的发展,生化汤加味等中医方被应用于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的治疗中,临床开始探索将其与缩宫素联合应用,但目前仍未大范围推广应用,其实际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旨在分析生化汤加味联合缩宫素治疗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2024-11-22产后肥胖症(postpartum obesity, PO)是指由于妊娠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失调,脂肪代谢紊乱,引起体内脂肪大量堆积,表现为产后体重滞留[1]。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肥胖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健康疾病之一,产后肥胖是肥胖症主要组成部分,其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高血压、月经失调、产后抑郁等疾患,严重影响众产妇的身形健康[2]。
2024-11-14慢性盆腔炎是临床常见妇科炎性疾病,多见育龄期女性发病,主要源于日常卫生习惯不良导致病原体入侵盆腔,盆腔受感染后出现炎性病变,引起下腹疼痛、月经和白带异常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阴道异常出血,引起腹泻、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1],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024-11-05绝经前后随着女性基础性激素水平发生改变,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失稳,进而影响自主神经中枢及各脏腑功能,导致本病的发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女性在绝经前后几乎都有围绝经期症状,但程度有所不同,症状明显者占50%~75%,症状较严重、需要药物治疗者占10%~15%[2]。
2024-10-15慢性盆腔炎是临床常见妇产科疾病,主要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产生炎性病变形成的慢性炎症,通常可由感染或患者自身免疫因素引发[1]。该病病程较长,可反复发作,并引起腹部坠胀、腰骶酸痛、不孕等临床症状,需要及时展开针对性治疗以缓解炎症反应,消除症状[2,3]。
2024-10-15急性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好发于哺乳期妇女。现代医学认为,急性乳腺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临床症状包括患侧乳房疼痛、乳汁排出困难、局部肿块(楔形或不规则形态),乳房皮肤出现红肿、发热、触摸疼痛等[2]。
2024-09-29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连续2次或2次以上发生在妊娠28周之前的胎儿丢失[1],在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生率为1%~5%[2]。其发生与染色体异常、生殖系统解剖结构异常、血栓前状态、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存在密切的联系。此外,仍有约50%的RSA病因不明,称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2024-09-25近年来,中医药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表现突出,在中医中人工流产术属“堕胎”范畴,会使患者元气大伤,导致气血瘀滞、经络阻塞、气血亏虚,造成阴道出血、宫腔残留物,因此应以行气通络、益气化瘀为治疗原则[2]。而补血益母丸具有益气补血、行气通络之功,对子宫微循环有改善作用[3]。
2024-09-25产后腹痛指产妇下腹疼痛,发生在产褥期,和产褥或分娩相关,新产后为高发时期,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分别为产后1~2 d、2~3 d;本病可伴随出汗、全身紧张等临床表现,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自主神经异常,表现为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在腹痛绵绵、疼痛不已或有难以忍受的剧烈腹痛时,则为病态,严重影响患者产后恢复及生活质量[1]。
2024-09-25目前,现代医学的先兆流产属于中医学“胎动不安”范畴,主要指孕妇在妊娠28周之前出现阴道少量出血、腹痛、小腹下坠等症状,但宫口未开,妊娠物也未排出,仍可继续妊娠[1]。本病常规的西医治疗是以地屈孕酮、黄体酮等为主,但是见效慢,长期用药易引发不良反应,会造成孕妇身体损伤。
2024-09-24人气:17931
人气:14689
人气:14624
人气:13192
人气:1249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
期刊人气:5960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7860
国内刊号:11-5895/R
邮发代号:80-108
创刊时间:2009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1.881
影响因子:1.074
影响因子:1.483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498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