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中医适宜技术在骨外科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快速康复应用研究

  2024-07-30    1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适宜技术在骨外科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为中医特色护理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本次研究对骨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骨折患者进行观察,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四诊”辨证分型,确定“气虚血瘀证”。随后使用红与绿随机摸球的方式,将患者分入2个临床组别。对照组60例,予以系统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60例,予以中医适宜技术。术前及术后1周对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对比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结果 干预后2组VAS评分、PSQI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PSQI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高于观察组,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的总并发症率15.00%高于观察组3.33%,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中医适宜技术对于骨外科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具有快速康复的效果,有助于缩短恢复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减轻术后疼痛及并发症。

  • 关键词:
  • 中医适宜技术
  • 应激代谢
  • 快速康复
  • 气虚血瘀证
  • 骨外科术后
  • 加入收藏

骨外科手术是临床常见的手术类型,随着交通意外及建筑行业的发展,接受骨外科手术的人群不断上升。由于骨外科手术损伤大、手术时间长,不可避免地引发一系列的生理与心理的应激代谢,导致术后恢复缓慢、胃肠功能障碍。目前如何保证骨外科术后早期康复,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已成为医学护理的重点[1-2]。快速康复外科是围手术期护理的一种全新理念,完全改变了传统术后长期卧床的原则,旨在促进术后早期康复。大量的证据证实快速康复外科是安全有效的措施,已成为目前国际上最新型的护理策略[3]。中医特色护理是护理领域的一种探索与尝试,现代医学发现中医整体及辨证思路与快速康复理念相符。有学者对于骨折术后的中医证型分析,发现气虚血瘀是骨外科术后早期的证候特点,气虚为发病之本,瘀血作为常见的病理产物,伴随骨折手术前后,虚实相互夹杂,相兼为病[4]。中医适宜技术以中医辨证为指导,根据四诊信息选取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于骨外科手术,减轻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快速康复[5]。为进一步丰富骨外科术后中医特色护理,本研究纳入骨外科术后患者为对象,进行对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进行临床对照试验,对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骨外科手术的骨折患者进行观察,经纳入及排除筛查,120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由高级中医师进行“四诊”辨证分型,确定为“气虚血瘀证”。根据就诊的先后顺序,使用红与绿随机摸球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入2个临床组别。对照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6.21±6.02)岁;平均体质量(61.04±7.31) kg;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0例,初-高中22例,大学及以上18例。观察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45.81±6.34)岁;平均体质量(61.29±7.57) kg;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1例,初-高中21例,大学及以上18例。研究前对2组资料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分布均衡。

1.2病例选择

1.2.1诊断及纳入标准

①纳入对象与骨折相符的影像学证据,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情平稳、意识清楚。②术后由高级职称中医师进行“四诊”,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气虚血瘀”辨证分型,具备完整的四诊资料。③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完全了解术后干预内容,同意参与;④将研究上呈医学伦理委员部门的审查,批准实施。

1.2.2排除标准

①术后出血及急危重症、原发皮肤性疾病,或生命状态剧烈波动、长期昏迷、意识不清;②不具备中医适宜技术的条件,或中途改用其他方式;③原发精神障碍、神经发育迟缓、丧失自理能力等无法配合研究;④对研究中所用的药物或器皿存在禁忌;⑤缺少数据,或中断干预、退出、出现未预期事件。

1.3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观察完毕后推入病房,做好基础的病情监测及术后对症治疗。

1.3.1对照组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理念予以系统护理。①鼓励术后早期运动及功能锻炼,术后12 h辅助放松,被动活动肢体关节;术后24 h鼓励患者扶床沿、床头坐立,在护理人员或家属协助下,尝试下地活动。②饮食护理:术后12 h尝试饮少量水,开始流食(小米粥、藕粉),根据耐受情况,逐步过渡至半流食、普通饮食,早期以清淡、时令蔬菜为主,补充所需的维生素和蛋白质,避免油腻、油炸及刺激性的食物。③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如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腹胀、便秘等,增加巡视频率,加强病情监测。④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主动介绍手术情况、恢复进度及术后自我护理事项,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或动作,减缓心理压力;帮助患者设定康复小目标,采用音乐、冥想或交谈等方式,减少对于疼痛的注意力。

1.3.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医适宜技术。成立一支中医适宜技术干预团队,由10年经验以上的中医护理人员组成,掌握并熟练运用各项中医适宜技术,严格按照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标准进行。具体如下:①初步评估患者的神志、意识及皮肤状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判断是否具备中医适宜技术的条件。②耳穴贴压。患者送入病房后立即进行耳穴压籽,参照《耳穴图谱》,取神门、交感、内分泌、肾上腺、肝、心、相应部位耳穴,使用75%酒精消毒,用耳穴探针探查穴位敏感点,将王不留行贴布按压,轻轻按揉10 s,嘱患者或家属自行按揉,每2 h一次,每3 d更换一次。③腹部及肢体按摩。于术后6 h后开始进行,每日1次,具体如下:以脐部为中心,按照顺时针方向摩腹,力度柔和、和缓有力,以自觉温热为度,100次/min,持续5 min;用示指和中指指腹揉双侧天枢穴及大横穴,持续3~5 min;使用中指指腹垂直按压中脘穴,持续10 s/次,连续5次;使用滚法与拿法、提捏结合,对四肢肌肉进行按摩,持续20 min/次。④灸法和穴位贴敷,术后12 h评估腹部皮肤状态及胃肠功能情况,使用简易艾灸盒,点燃艾炷,放置于艾灸盒中,将艾灸盒放置于神阙、天枢、关元等穴位,保持温热不灼伤为度,连续燃尽3柱,1次/d;对于大便干燥、排便困难或连续数日不下者,将大黄研磨成粉末,加少量生姜汁调和成糊状,使用一次性穴位敷贴,贴敷于肚脐。

1.4观察指标及方法

①术前及术后1周对两组疼痛程度、睡眠状况和情绪状态评估。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0~10分制,0分无痛,10分剧痛,中间表示不同程度疼痛,VAS评分高则疼痛重。睡眠状况,使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由19个条目7个成分组成,每个成分采用0~3分,总计21分,PSQI评分高则睡眠差。情绪状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总计20个条目,采用0~4分,按照百分制换算,分数高表明情绪状态差。评定由同一组人员执行。②记录两组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包括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③对患者进行随访和观察,询问是否不适,必要时辅助检查,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便秘、尿路感染、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

1.5统计学方法

整理资料,录入并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予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 2组干预前后VAS评分、PSQI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VAS评分、PSQI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干预后2组VAS评分、PSQI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PSQI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VAS评分、PSQI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

2.2 2组胃肠功能恢复指标比较

对照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指标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高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胃肠功能恢复指标比较

2.3 2组并发症状况比较

2组患者均完成了随访观察,并未出现失访。对照组出现便秘3例、肺部感染2例、腹胀2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总并发症率15.00%。观察组出现腹胀1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总并发症率3.33%。对照组的总并发症率高于观察组,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并发症状况比较


3、讨论


与其他手术比,骨外科手术时间长、损伤大,有潜在的术后并发症风险。有报道显示骨外科患者术后出现腹胀、便秘,与术前禁食禁饮、术中长时间固定体位及胃肠蠕动下降有关[7]。加速康复是现代外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快速外科康复策略中强调早期进食,一方面补充机体所需营养物质,更重要的是促进胃肠蠕动,防止肠道菌群紊乱[8]。传统的长期卧床观点容易使机体血液循环缓慢,血流瘀滞状态,形成血栓,另外长时间卧床、肌肉及关节的运动缺失,更容易出现肌肉萎缩、运动功能下降的表现。现代快速康复外科鼓励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大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也减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近年来中医药得到国家大力,将加速康复与中医临床疗法结合,应用到骨外科术后,能促进患者快速康复[9]。

中医认为骨折患者必伴有筋伤络损,血溢脉外,气随血脱,加之金刃(外科手术)所伤,“损气破血”,必然进一步加重气虚[10]。《难经·二十二难》记载:“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相互依附,气虚则血运乏力,而瘀血阻滞,气机运行不畅,气虚益甚。就中医病证来说,骨折术后与气虚、瘀血有密切关联,胃肠蠕动减弱、四肢乏力为气虚的证型特点,骨折部位瘀血阻滞,“不通则痛”[11]。故对于骨折术后的中医诊治策略,以益气活血、舒筋活络止痛为主[12]。基于我国基本国情,现代护理将中医理论与快速康复理念相结合,辨证分析骨外科手术患者的证型特点,抓住“气虚”与“血瘀”的基本病机,有效推动了中医适宜技术在骨外科术后康复中的应用[13]。本次所选择的中医适宜技术基于经络学说和中医理论,安全、有效、无创,对人体无损害,与西医护理模式比,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接受人群广。

耳穴历来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调畅脏腑功能及气血。中医认为耳是人整体的一个微观缩影,耳面上可探查到不同局部的敏感点,人体出现疾病,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出现阳性点,与西医的“全息理论”类似[14]。《类经》言“手足三阴三阳之脉皆入耳中”,可见耳与十二经络关系密切。从经络循行中,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等阳经均过耳,六条阴经也通过经别、络脉与耳相联[15]。中医理论中骨折筋损与筋脉、肌肉、皮毛、血络均有关联,骨折后异物侵入,筋脉肌肉受损益甚[16]。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主血脉,既可安神助眠,又能调节气血;肝主疏泄,舒筋活络、调理气机止痛,二穴相互配合,起到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效。神门、交感、内分泌、肾上腺皆为调节神志的要穴,骨折术后疼痛剧烈,难以入睡,加之思虑过度、烦扰心神,取之以安神定志。艾灸疗法充分结合了艾草的温热作用与腧穴的刺激效应,起到温阳益气、温通经脉之效,在胃肠疾病、妇科、骨折术后等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7]。艾草温则补、热则行,艾灸的温热效应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及任脉皆循行过腹,与胃肠功能的调节有关,故选用神阙、关元培补元气,天枢调理脾胃。吴明霞等[18]的动物实验发现,艾灸可以促进骨折大鼠早期愈合,缩短术后康复时间。穴位贴敷是以中医整体观为理论,经药物透皮吸收、刺激穴位传达药效达到治疗的目的。大黄苦寒,泻热通肠,常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药性论》言其“主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使用大黄穴位贴敷相较于口服给药可以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破坏,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吸收率,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19]。推拿是依据中医理论,在体表特定部位施以手法,来恢复或改善肢体功能,在骨外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推拿能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有利于局部消肿及骨折断端的血运恢复。另外通过推拿手法作用于腹部,可加速胃肠蠕动速度,促进胃排空,有利于骨折术后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20]。

本次结果显示,中医适宜技术干预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疼痛、睡眠质量及情绪状态有了更好的改善,术后恢复加快,并且并发症也相应减少,证实了中医适宜技术的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适宜技术对于骨外科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具有快速康复的效果,有助于缩短恢复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减轻术后疼痛及并发症。但由于本次研究样本数有限,关于中医适宜技术在骨外科术后的应用效果,仍需要更多的样本支持。


参考文献:

[1]徐晓芳,顾海燕,杨扬.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跟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22,29(5):35-38.

[2]杨巧玲,王鸿飞,王璐,等.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快速康复外科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12):1252-1254.

[3]肖文海,杨政伟,陈静.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中应用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8,27(9):1102-1112.

[4]刘丹琼.补阳还五汤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气虚血瘀证凝血功能及血流变指标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11):2735-2738.

[5]王琦.中医特色护理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大肠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3):191-194.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77.

[7]崔玉洁.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病人围术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循证护理,2017,3(4):315-317.

[8]欧银燕,梁燕嫦.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心理干预对股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7,9(5):406-409.

[9]张素平,王策,朱斌,等.基于“气”生命理论下中医快速康复外科新体系构建的意义[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19):241-243.

[10]张守军.气虚血瘀与骨折愈合的关系及治疗探讨[J].四川中医,2021,39(2):46-48.

[11]余志勇,温建民,张云飞.中医骨折三期辨证体系在现代骨科手术后的运用与挑战[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10):4592-4594.

[12]黎旭军,何晖,黄健林,等.骨折迟缓愈合、骨不连与中医体质特征研究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3):209-211.


基金资助:河北省中医药类科研指令性课题(编号:2022226);


文章来源:鲁平平,高云霞,韩亚妹,等.中医适宜技术在骨外科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快速康复的应用研究[J].河北中医,2024,46(07):1169-1172+117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北京中医药

期刊名称:北京中医药

期刊人气:415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主办单位: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市中药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1307

国内刊号:11-5635/R

邮发代号:2-587

创刊时间:195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