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李东垣,名杲,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金代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也是“脾胃学说”的创始人,被称为“补土派”[1]。李东垣的独特理论反映了其时代的特点,其著作《脾胃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笔者对李东垣的医学理论成就及其对西医学的影响进行简要探讨,以供同道学习。
682
0
李东垣作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其所创作的《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等著作在当世中医学界依然流行,其所提出的补脾胃生元气、甘温除大热、脾胃升降枢纽和阴火论等观点依然指导着当今临床。总之,东垣学说对后世医家学术思想发展与形成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501
中医处方方法学是在方剂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以处方方法为研究对象,从一定数量功用相近的方剂中总结提炼出共性规律。其特点是以证候为中心,剖析病机,据机立法,以方为例,依法遣药。处方方法学上衔诊断,中握立法,下接方药,使理法方药有机地融为一体。对于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的疾病,运用中医处方方法学可以使临床医生遣药组方的思路更加明晰[1]。
202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疫情在武汉爆发,一时间,全国上下投入到了“抗疫战争”中。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上下一心,积极应对。卫生管理部门连续发布了七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简称“国家《方案》”),并将该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81
作为运气理论的核心内容,五运六气体现了中医学“天人合一”思想。系统总结了五运六气在疾病发病预测、治疗中的作用,其中以非典型性肺炎、登革热、流感疫情为例总结五运六气在传染病方面的运用;以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妇科病、肿瘤、皮肤病等疾病为例总结五运六气在非传染性疾病的运用,为五运六气在临床的进一步运用提供参考。
411
肖老师在继承陈氏儿科学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60年临证经验,认为小儿有易热的病机,故热病居多;重视脾胃,主张“先天赖脾胃之生生不息,后天赖脾胃之化化无穷”。临床擅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厌食症、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肾病综合征、迁延性肠炎等。对于榕地患儿多湿热的体质因素,治疗上讲究因地制宜,重视清热化湿。
286
杨骏认为督脉失司,失其统率脊柱与养阳养筋之力为痉挛性斜颈发病主因,外感风邪诱发此病。治疗以通督养阳为大法,针灸取穴以督脉为主,配以足太阳膀胱经穴养精柔筋,加以中药以期平衡阴阳。
540
笔者师从曹红霞老师,根据老师多年临床经验,该方有其应用规律,女性多于男性,秋冬季发病多于春夏季,体质瘦小多于体质高大/肥胖者。当归四逆汤其组方简单、效果显著、价格低廉,是在基于桂枝汤调和营卫的基础上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通草、细辛。全方补阳为主,养阴为辅,达到阴阳相互循环,使阴阳顺接,从而脉道通、营血足、四肢温。临床门诊使用该方多有佳效,故举经典案例与同道学习。
450
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以下简称《伤寒论》)中所论述的“伤寒”,广义上统称为一切外感热病,狭义上指外感风寒之邪。就全书来看,其重点论述了人体感受风寒之邪所导致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和辨证论治[1]。感冒为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尤其是普通感冒,患者对其往往缺乏重视。笔者纵观《伤寒论》全书,发现仲景对感冒有着系统的认识,现将其作以下阐述,望有所用,从而可避因小失大之过。
272
“礼”“乐”溯源远古图腾歌舞,于殷商鼎革时期“周公制礼作乐”,总结传承完善系统化形成了“礼”“乐”制度,儒家推崇周文王主,后世则以周、孔并称,周公是“礼乐”的主要制定者,孔子是“礼乐”的坚决拥护者,无疑“礼乐”与中华美学相关联。礼归于仁,最高价值是尚仁据道的生活,“礼”培育出人性,是人性的根基。
560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主干学科之一,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阐释内科病证病因病机、证候特点、辨证论治等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具有极其重要的学科地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医学科学领域436个二级学科中,中医内科学是近年来申请量最大,且最能体现中医临床基础研究实力的学科之一。
43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周易》《道德经》《尚书》为核心代表的传统哲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方法理论体系,对事物之间的关系、变化过程、对立统一规律都有深刻的论述,涉及天文、地理、气象、数学、物理、历法、音律、医学等学科领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影响,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179
慢性咳嗽通常是指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持续时间大于8周,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的临床常见病症[1]。据统计,慢性咳嗽在全球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9.6%,占国内呼吸专科门诊量10%~38%,但由于病因复杂,误诊、误治现象普遍,且单用西药治疗临床疗效常不令人满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同时带来了经济负担。
105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以肺间质纤维化改变为特征,进行性发展的慢性肺部疾病,以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现代医学尚未明确IPF的发生机制,当前得到较多支持的机制假说为上皮细胞假说,即与上皮细胞损伤后产生的异常修复有关。本病初期症状多不明显,病情较为隐匿,一经确诊多属中晚期,病理改变不可逆转,平均生存期3~5年。
132
仝小林(1956—),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研究,在现代中医诊疗体系和方药量效学科的构建等方面做出了扎实而卓越的贡献。聚焦提高中医疗效这一核心问题,以糖尿病为示范,构建了核心病机-分类-分期-分证的中医诊疗体系,创制系列治法方药,研究成果形成首部《国际中医药糖尿病诊疗指南》和《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并被《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整体纳入。
268
影响因子:0.811
影响因子:1.207
影响因子:1.203
影响因子:1.811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419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