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直被党和国家所重视。职业学校是一个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尽可能做得更好。除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率之外,还必须以专业为基准,把专业教师育人育德的功效最大化,在专业课课堂中插入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渗透学生的学习生活。
对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技术而言,培育道德与技术双高、拥有良好职业道德、兼具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充分掌握,并且可以从容地从事相应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是本专业的首要目标。但据调查显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因为就业观与价值观等原因,在企业中时常出现“无法久留”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在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到此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差异性,也没有针对此专业开展特色的思政教育。
一、改变课程内容是教师思想转变的前提
当今的高职院校对思政教育越来越重视,许多学校都设立了思想教育部门,学校在成立思想教育部门的同时应该注意到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根据每个不同的专业实际情况来制定特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师应灵活地把“思政课程”转化为“课程思政”,即把专业课内容与思政教育结合,使这两部分内容成为一个整体。例如,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四大古桥”之一——赵州桥的建造工艺。纵向并列砌置法是赵州桥在建造时所采用的建造工艺,整座大桥由28道分别独立的拱圈沿宽度方向并列组合搭建而成。教师可以灵活地将赵州桥的建造工艺与我国的民族凝聚力相类比,每一道独立的拱券可以看作是国家中的每一个独立的人,因为拱圈互相堆砌,赵州桥才得以从隋朝屹立到现在,也正是因为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才有了如今的成就。像这样把从前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做一些改变,再稍稍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就能够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汲取更多思想政治营养。
二、提高教学能力是加深学生认知的基础
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与教师的水平有着直接关系,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对教师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这样的结合要求专业课教师时刻关注新闻热点、心系社会动态,并对思想政治有一定理解与感悟,再将思想教育与专业课程交融。例如近期正在进行全面收尾阶段的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这座大桥刷新了“中国史上最难建设大桥”记录,并强势稳居榜首。中国第一座公铁两用跨海峡大桥就是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世界三大风口海域”其中之一就是平潭海峡,平潭海峡因“风大、浪高”而闻名,故称为“建桥禁区”。所以在大桥建设初期,工程师们共总结了96个危险源,并且每一个都“风险极高”。在施工时,工程师们也首创了“深水裸岩区埋植式海上平台”来搭建安全的桩基础,接着再逐渐攻克每一个遇到的施工困难。教师可以将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艰难的施工过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爱岗”相结合。如果参与建设大桥的工程师们不热爱这个岗位,怎么能够在“建桥禁区”搭建出如此雄伟的大桥呢?
三、强调工匠精神是推进学生发展的基石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工作环境略显艰苦,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招生数量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此。甚至有许多在校时期成绩优异的优质人才,在就业后因为无法适应工作环境而选择转行。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应该将职业精神更多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时候,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工作环境做好心理准备。并且,桥梁工程施工专业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必须一丝不苟、严谨认真,丝毫不得马虎。因为在桥梁施工这一岗位中,每一丝细微的差错在日后都有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对此,各大高职院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严肃认真的工匠精神。例如,教师在课程中可以提及我国的鸡鸣三省大桥。这座大桥矗立于云贵川三省之间,从建设方案的提出到修建完成,一共经历了38年。该大桥的建设方案于1982年被提出,直到2016年,才有了实质性的建设进度,这座大桥的建设难度对于当时的技术来说实在是太大。由于这座大桥的选址在三省大峡谷的景区内,所以施工过程更加困难重重。最后经过工程师的商榷,在多种技术方案中,决定使用挂篮悬臂浇筑拱桥技术,该技术需要十分精确的操作,才能保证桥体的安全。正因为工程师极高的工匠精神,才有了今天的鸡鸣三省大桥。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真实案例,除了将吃苦耐劳、艰苦敬业的精神传递给学生们之外,还应该把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完全传授给学生。
四、强化感官认识是提升思政教育的钥匙
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敬业奉献精神,就要善于向学生展示各种建筑在施工期间遇到的困难,以及困难被攻克的过程。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讲述工程师如何将爱岗敬业精神发挥到极致;如何发扬工匠精神对技术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创新。例如,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亲临壮观伟岸的大桥,感受桥体的建筑工艺,更加直接地体会到桥下水流奔腾而产生的视觉冲击和桥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让学生的内心最大限度地产生对这个职业的热爱之情与自豪之情。让学生亲自体验并感受,才能增强学生对此专业的理解和敬畏,从而真正热爱这个行业,有了热爱才能够乐于奉献[1,2,3,4]。
五、结束语
简而言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目标,更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们期盼着能够圆满完成的使命。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历程中无法忽视的重要部分。高职院校应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入专业课程中,使专业技能的培养、提升与品德修养、锤炼相融合;使专业课教师与新课改背景下的时代新需求相融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方位发展。争取为国家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静.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思政教学创新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5):143-144.
[2]郭红梅.新经济时代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思政教学创新策略探讨[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3):88-89.
[3]刘映辉,张振旺,张艳红.高职院校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双师教师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8.
[4]高熙贺.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实践探索[J].科技风,2019(31):106-107.
任蓓蓓,鲍英基.浅析高职思政教学在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技术的融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91.
分享:
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五育并举,协同育人。药用植物学是高职中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2],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该课程专业性、实践性强,可通过多途径融入劳育元素,促进学生吃苦、奋斗、创新、奉献及工匠精神的养成。
2024-08-05数字化技术的介入改变了教学的生态环境和课堂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态,数字化教学的环境建构和模式探索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但至今国内对数字化教学评价的系统研究仍然缺乏。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
2023-12-16高职院校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密切相关,农业的高速发展将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脚步,缩小城乡间的差距,更快地实现乡村振兴。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作为高职院校现代化农业技术专业提高教学综合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平台,承担着提高高职院校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任。
2023-12-16在积极推进产教融合育人工作的过程中,按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和职业标准重新制订教学标准,可有效促进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的有机融合,而基于标准高效指导教育教学活动,能够使专业教育活动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从而提高学校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有效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科学发展。
2023-12-12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园艺产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制约着我国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也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以及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园艺专业是我国农学门类下十分热门且应用性非常广泛的专业之一,随着资源和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不断恶化,在未来自然资源生产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保障作用。
2023-09-27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本科实验教学是培养食品专业人才的关键阶段和桥梁纽带,为科研院所输送科研型研究生,为食品行业输送应用型工程师。特别是2016年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实施,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023-09-22在“互联网+”、教学信息化的背景下及疫情期间,在线学习已成为高职护生的学习常态。网络学习空间是通过新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交叉融合,建构的虚实一体、新生态教育云服务体系。网络学习空间作为一种虚拟的泛在学习环境,集工具、平台、资源、服务和交流于一体,可使护生突破学习时空限制,实现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2023-08-10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药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的桥梁学科,是高职医药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实践性强,与临床联系紧密,如何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满足未来工作岗位需求,在其中融入职业精神、团队协作、人文沟通等职业核心能力。
2023-08-10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要着眼于“教好”,围绕教师、教材、教法推进改革。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提出了“三教”改革,即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任务。
2023-08-08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最初的国家法律层面的规定的颁布,到现在的社会大众的自发地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当中去,以及到现在校园中所倡导的“国学进校园”,以此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当下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文化艺术教育领域中的地域特性在当下的局势和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2023-07-13人气:3629
人气:2947
人气:2889
人气:2032
人气:193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期刊人气:4207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4-9290
国内刊号:11-3117/G4
邮发代号:82-866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450
影响因子:1.11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8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