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近些年来,随着卷积神经网络、图神经网络、递归神经网络和Transformer等新型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的出现,人工智能领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车牌识别软件、智能音箱、人脸识别软件、阿尔法狗、Chat GPT、人工智能机器人、Sora文生视频大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等各种人工智能产品层出不穷。
19
0
传统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模型可视化程度不够、复杂数学模型运算困难、学生理解困难,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创新能力欠缺,教学效果不佳等[1,2,3]。这些缺点严重影响了课程目标的达成,难以满足工程教育认证要求。
37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优化设计必须遵循与职业新要求充分对接的原则,使设计更有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提出“始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全方位全周期的护理服务,逐步建立完善覆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优质高效护理服务体系”[2]。
16
生理学和药理学两门学科是临床医学专业必修的两门基础专业课程。近年来,北京协和医学院针对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教学开展以器官系统为单位的整合式模块化教学。其中神经系统模块是关于人体神经系统基本功能与相关疾病药物治疗的重要系统组成,是融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课程。
34
建设数字中国离不开测量类课程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保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设了16门测量类课程,主要包括“数字测量学”“工程测量”“测量学”“土木工程测量”“地籍测量”“水文遥感”“水利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数字测量学实习”“工程测量实习”“测量学实习”“土木工程测量实习”等课程。
24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随着有机化学的快速发展,其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多,其还是“生物化学”“药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工艺学”等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课。
29
“现代工业安全与标准”课程是工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设计侧重理论知识讲解,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已经不能适应新工科的要求,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工科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在新工科背景下进行教学创新。其中,如何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成为了关键问题。
26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明确提出全国各高校学科应结合专业特点,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提高各高校、各学科立德树人的成效。护理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职业精神和道德素质的培养与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同等重要[3]。
28
首先,在课程设计阶段必须明确学习目标和预期结果,特别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这意味着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技术、工程和设计方面的具体能力和知识。其次,教育者应该专注于确保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核心概念,而不仅仅是记忆知识点,以提高教学质量,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6
2022年8月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搭建“大资源平台”、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生物信息学是一个跨领域的学科,要利用生命科学、物理、化学、统计、计算科学、数据科学等基础学科知识,从生物数据中挖掘生命的奥秘。其中,计算机科学中的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算法等课程为生物学数据的收集、筛选、处理、挖掘等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是生物信息学的专业课程。
43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大批思想政治觉悟高、专业知识扎实、应用技能强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因此,高校必须将思想政治(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双创)教育贯穿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使三者同向同行,以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高校需要结合当下时代背景,针对目前教学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推进改革措施。本文将从改革探索的意义、高校教学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途径探索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教育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47
“动物生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体及动物机体生命活动和规律的学科,是生物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由于课时有限且教学内容繁多,以往教学多采用传统的知识讲授法,教师对学生学习需求关注不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难以发挥。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下,多元化教学方法广泛普及,为“动物生理学”课程改革提供更多的支持。
46
面对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构建“人工智能+教育”共同体是新文科建设新思路,各文科专业交叉融合,突破传统思维,“把专业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把课程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强化价值引领、提升学术内涵、丰富形式载体、创新方法手段”[1]。
55
影响因子:2.790
影响因子:0.163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