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年来,国家制定了地质资源的利用规划,不断强化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鼓励企业对地热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并加强地热资源利用技术和先进生产设备的研发。地热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地热资源的利用有望使国家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降低因化石燃料而引发的环境污染。
伴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企业对能源的依赖越来越强。国内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较大危害。因而,国家也推动开发利用新能源,来优化国内的能源结构比例。近些年,地热资源被引入社会公众眼前,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地热资源,可以解决当前能源不足的问题。
一、地热资源概念
地热资源主要是地壳内部的岩石热能,以及地热流体内部的热能。目前国家将地热资源分为多种类型,根据地热资源存在的不同类型可以划分为水热型地热以及干热型地热。同时,国家也根据地热的温度来开展划分低温地热、高温地热和中温地热。此外,国家也结合地热资源分布的不同情况,将地热资源分为沉降类和岩浆类[1]。
二、地热资源利用过程中的问题
(一)勘察评价度低
当前,国内的政府部门不能够科学有效地开展地质资源的勘察作业,进而就不能够综合地提升地热资源的利用效率。国内的地方政府部门不能够充分地重视地热资源的利用和地热资源的勘察。根据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可以利用的地热田仅仅占到国内种地热田的30%左右的面积。虽然我国具有大量的地热田,但是可利用的地热资源比较有限,因而地热资源很难支撑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由于地方政府部门对地热勘查工作不重视,因而没有给地热勘查工作拨付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工作的开展。由于地方政府的重视度不足,导致基层的地质勘察部门不能够获得先进的地热勘查设备和设施,就会造成地热资源勘察工作滞后[2]。
(二)地热资源利用技术落后
由于国内的地质资源分布比较广,同时地质资源可再生。因此,未来地质资地热资源的利用开发成为国内能源界的一个重点关注问题。近些年,国家将干热岩地热资源作为重点的开采对象,干热岩地热资源在国内储量大。同时,该资源开采难度较低,但是国内的开发技术水平仍然落后于世界水平。此外,国内的干热地热资源开发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因而就不能够保证后期资源快速开发和利用[3]。
三、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开发制度
当前国家已经重点关注新能源的开发,同时在2017年,国家也出台了地热能源的十三五规划规划,重点强调地热资源未来的发展路径以及重点实施任务和实施路径内容。规划强调要将水热型地热供暖以及干岩型地热发电作为重点开发项目,以及作为地热能开发的重点工程,并对工程项目的开发明确了方向。因而国内的地热资源开发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可再生能源法,以及地热能源发展规划,来开展工程的开发建设作业。国家通过不断地完善法律法规,以及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来推动社会力量大力地加入到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此外,政府还需要给地热开发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如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和资金补贴政策,以促进地热技术的开发企业加强地热生产设备的研发和技术资金的投入。通过给研制新型地热生产设备企业缩减税率以及免税的相关政策,来大力地推动社会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的规划和政策号召。在应用地热水暖供暖时,可以改变原有的管道铺设方式,以及对原有的部门管道进行更换,更换的工程需要耗费供暖企业大量的资金,因而政府需要给供暖企业一定的资金扶持。
(二)提升地热资源的开发技术
地热勘察人员在开展勘察工作时,要应用先进的勘察设备和勘察技术来探明地热资源的储存量,以及地热资源的分布状况。通过利用勘察设备来获得准确的勘察数据,来为后期的地热资源开发奠定基础和提供数据支持。在开展地热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开发企业可以应用热泵技术和地热采灌平衡技术,来开展地热资源的挖掘开采作业。开采人员通过应用设备来开采地热资源,进而保证地热能实现科学利用。同时,地热的开发企业通过将使用完的地热资源重新的灌入到地下水中,进而保证地下水内部的平衡。通过使用热泵技术,可以将较低品位的地热资源转化为高品质的地热能源。地热开发企业通过应用热泵技术可以提高整个地热能源的转换效率,进而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此外,地热开发企业可以应用地热供暖工艺来对建筑物内部的开展供暖作业。应用低温供热技术可以促使建筑物内部热量的分布均衡,提高建筑物内部居住环境等舒适度[4]。
(三)加强地热资源开发的管理
在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时,国家要保证整个开采过程的科学性,以减少开采作业对外界环境的破坏。我国的高温地热资源分布在国内的四川地区,该地区的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同时国内的中低温地热能源在国内的各个地区均有分布。因而,地热开采企业需要制定科学的开采规划、开采计划以及开采方案,以此来合理地利用资源,避免地热开发作业对地质环境地下水环境的破坏。
四、结束语
当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地质资源利用规划和地质资源的法律法规,通过制度的约束,来科学地管控地质热资源的开发。当前国内能源资源紧张,因而大力地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当前国内能源开发行业一个重点关注问题。因此,地热资源的开发企业需要加强技术设备的研发力度,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来促进地热开发技术的发展。政府也需要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给予地热开发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来促进地热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宝华.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战略布局思考[J].石油石化绿色低碳,2017,2(1):6-12.
[2]胡彩萍.探析地热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0):78-79.
[3]裴红霞.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研讨[J].环球人文地理,2017(7):67-69.
[4]上官拴通.马头营区干热岩地热资源赋存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J].中州煤炭,2017,39(5):155-159.
王超.试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可持续发展[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0,(6):242.
分享:
煤层开采之后造成采场和未开采区域巨大的应力差异,在应力调整的过程中产生岩层变形和破坏,采场中央底板一定深度内产生张拉裂缝和底鼓的现象,煤壁前后有明显的剪切破坏区域,破坏深度与工作面深度和长度、煤层厚度、直接顶底板岩性等有关,当应力扰动波及到承压水含水层时,会使导升裂隙进一步扩展。
2024-08-10长沙市(地区)地处长平盆地,初次探索地热资源的潜力,对城市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湖南省具有发展地热能资源的优势和基础,14个地州市城市规划区内,中深层地热能资源年可利用量约35.27万t标煤,但湖南省目前实际利用量还很小,主要原因是对地热资源还没有进行全面地热勘查,未进行过系统化基础性工作。
2024-08-02人尿的主要成分为水,含有较高的氮磷钾组分。尿液的排放量虽然仅占生活污水排放量的0.4%,却贡献了污水中80%的氮、50%的磷和90%的钾。磷是生物圈中三大营养元素之一,是不可再生的矿石性资源[3],是关乎农业正常生产的基石。全球界已探明的磷矿储量可使用不足100年。
2023-08-04在我国的工业生产领域中,有色金属是重要的生产原料,有着巨大的需求量。但是由于近年来的有色金属开采过程中出现了贫矿量增加、矿山资源开发技术和经济压力大等问题。面对上述问题,需要矿山资源勘查单位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并开展有序和有效勘查,缓解目前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紧缺的现状,有利于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更好的回收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环境。
2021-08-13半夏为铜仁地区的道地药材,当地所产半夏粒圆、色白、质地坚硬,素有"珍珠半夏"之誉。野生半夏多生长在长期耕作的农田之中,近些年来由于耕地荒废、除草剂的使用及肆意采挖等多种因素造成铜仁野生资源日渐减少,笔者通过调查铜仁地区野生半夏资源的生长现状、利用情况以及开展驯化试种,探索半夏资源可行性开发利用途径,为铜仁地区半夏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2021-08-02国际上通常认为公海、国际海底区域、南极洲、大气层这几个区域可被称为全球公域。这些区域的环境尚不适宜人类大规模涉足,但却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引来不少国际关注。其中一些资源已经得到长期的开发,比如公海渔业资源。另一些资源虽然已知储量很大,但由于其获得的难度也很大,或者由于开发利用的国际制度尚存争议,因此目前尚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例如国际海底区域、外层空间的矿产资源。
2020-12-01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缺气”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逐年快速增长,供需缺口一直存在并呈逐年放大的趋势。2019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06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4%;全年进口总量为133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43.36%,严重威胁国家能源安全。
2020-11-27社会问题如同影子,总伴随着社会应然的阳光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生成或隐匿[1],涵盖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矿产资源作为矿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开发利用会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不同学科从不同视角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引发的问题均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讨。但是,针对所引发的社会问题的研究,鲜有学者进行系统化、专门化的研究。
2020-07-14油气储存于基底变质岩、火成岩裂缝中,并通过背斜或渗透率的差异性而成藏,最早LANDES等[1]在1960年将之定义为古潜山油气藏。当时该类油气藏在委内瑞拉、加利福尼亚、堪萨斯和摩洛哥等地区产量高达17000桶/天(约2400t/d),随后的20年,巴西、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和俄罗斯等地区陆续也有同样的古潜山油气藏发现[2]。
2020-07-09大量低渗透油藏开发实践表明,天然裂缝是其有效储集空间和主要渗流通道[7,8,9]。在低渗透油藏动态开发过程中,为提高单井产量,常对储层实施压裂改造,压裂后人工裂缝与天然裂缝构成的缝网系统控制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而天然裂缝与应力场分布对人工裂缝的展布具有重要影响[10,11],在低渗透断块油藏中天然裂缝与应力场分布的非均质性更为突出[12]。
2020-06-19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资源科学
期刊人气:1479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007-7588
国内刊号:11-3868/N
邮发代号:82-4
创刊时间:1977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294
影响因子:0.479
影响因子:0.86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