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拥有众多生产矿山或矿场[1]。矿产资源开采极大地改变土地利用和使用方式,既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又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持久而重大的负面影响[2]。尤其是在露天煤矿的开采过程中,高强度、大范围的采煤活动极易造成表层土壤结构的破坏,威胁植被的生存,改变矿区的原始景观。
116
0
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部分,是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基础资源。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大量耕地被用于从事非农业生产,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非农化现象。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显示,全国耕地19.18亿亩,越来越接近于我国严守的18亿亩耕地红线,且耕地面积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649
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在采煤工作面的采空区极易发生瓦斯事故[2],选择合适的瓦斯治理措施对于煤矿采煤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专家学者的不断研究和逐步完善,瓦斯抽采技术已成为被广泛应用的方法[3,4,5]。
64
煤炭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业原料[1]。近年来,随着大多数矿井开采强度不断加大,井下采空区遗煤和漏风现象更加严重[2,3]。为了节约煤炭资源,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启封开采已熄灭的火区。
54
近年来,自动化放煤技术得到飞速发展,虽然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放顶煤理论发展滞后严重,导致放顶煤工艺的粗糙性。工程应用中,放顶煤工艺的自动化控制需有效识别煤炭与矸石的差别,以避免矸石的大量放出,造成卡煤、堵煤以及设备损坏的状况。本文立足于研究此问题,通过对振动信号和特征信号的联合分析,判断煤炭下落过程和矸石下落特征的差异。
68
罗垅钨矿据传1918年由当地群众发现,1937年徐克勤、丁毅两位地质前辈在该区进行过地质调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陆续开展过不同程度的地质工作,投入了较多的工作量,取得了大量的地质资料,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区内目前主要以开采钨矿为主,矿体4条,分别为V14、V15、V20、V39,矿体呈薄脉状、透镜状,矿体厚度0.27~0.65 m。
352
我国幅员辽阔、矿产资源丰富,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批科研院所、地勘单位的地质工作者涌入铜钼多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研究与利用狂潮中,获得了巨大的铜钼多金属矿产资源储量[1]。但我国铜矿床多具有贫矿多、富矿少、小规模矿多、大型矿床少、伴生矿多、单一矿床少等特点,难以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铜矿资源消费需求,部分铜矿资源仍需长期依赖进口[2]。
180
广西发展向海经济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视察北海时提出的,广西作为我国沿海开发的重要区域,向海发展的区位空间、政策环境等要素优势明显,RCEP协议的签订和生效是推进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广西北部湾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北部湾与东盟十国相邻,是联通东西方经济文化的重要通道。
137
自然界地壳中锑的含量约为0.0001%,储量较低,主要以单质或辉锑矿(Sb2S3)、方锑矿(Sb2O3,Sb 83.54%)、锑华(Sb2O3,Sb 83.3%)、脆硫铅锑矿(Pb4FeSb6S14)和锑金矿的形式存在。目前,硫化锑精矿是生产金属锑的主要原料,但随着人们对锑需求的日益增长及单一锑矿资源的不断匮乏,从含锑复杂资源中提取锑是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41
种业作为农业的基础产业,对于整个农业产业链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种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尤其是在种子的选育、技术改良和品质提高方面。然而,伴随技术创新的是种子的知识产权问题,这也成了制约种业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邓岩和陈燕娟,2022)。
51
目前,国际组织针对森林碳汇,相继制定与森林管理有关的合约,积极应对气候变暖问题。相关专家在森林碳汇的研究上强调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碳汇量,利用森林的生化反应减少CO2排放。森林碳汇在全球性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对现有环境进行调节,改善居住条件,而科学的森林经营管理能够进一步提升森林碳汇作用。
107
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不断加大,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碳排放量的增加。湘江流域是我国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水、土、生物资源丰富,保护湘江流域生态环境对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湘江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强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78
ZigBee技术具有以下特点:低数据传输速率,传输速率峰值为250kbps;低功耗,工作周期较短且接收与发送信息的功耗低;自我修复能力强,在通信网络出现故障时,能在人工干预前进行自我修复;网络自我组织强大,ZigBee网络具有自动化干预的能力,能确保网络节点和其他节点完成相互关联并形成有效的数据传输网络。
50
随着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造成了全球变暖,以及化石燃料的枯竭成为了一场迫在眉睫的全球危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转换化石燃料为主体的能源结构逐渐成为了国际共识.国际能源机构IEA提出了到2060年为止利用各种技术减少二氧化碳的展望,其中,提出了提高能源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燃料、发展核能、引入CO2捕集与封存技术(CCS)等措施[1].
76
新型能源产业能够为用户提供智慧用电方案,电费谷值时储电,峰值时用电,将大幅度减少用户电费,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对信息流进行跨界交换,为用户提供实时的电表数据,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能源产业信息剧增,加大了信息挖掘难度。文献[6]通过模糊C均值算法聚类降维后的特征数据,获取数据挖掘结果,该模型具备较优的数据聚类效果。
67
影响因子:0.972
影响因子:1.307
影响因子:3.327
影响因子:0.741
影响因子:4.293
影响因子:0.095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