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前庭康复训练对周围性眩晕患者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2024-11-2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探究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倍他司汀和银杏叶提取物片对周围性眩晕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周围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耳石复位法治疗,并给予倍他司汀和银杏叶提取物片,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前庭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眩晕症状评分简化量表(VSS-SF)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细胞比容(HCT)、全血黏度(BV)及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和右椎动脉(RVA)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和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及随访期间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HI、VSS-SF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BB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HCT、BV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PSV(BA、RVA、LVA)、EDV(BA、RVA、LVA)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均无失访情况,研究组患者复发6例(11.54%),对照组患者复发14例(26.92%),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倍他司汀和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周围性眩晕患者效果理想,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眩晕症状,调节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效降低复发风险,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 关键词:
  • 倍他司汀
  • 前庭康复训练
  • 周围性眩晕
  • 空间定位感受器官
  • 血流动力学
  • 加入收藏

周围性眩晕是指由于内耳或前庭系统的问题引起的眩晕,可导致平衡和空间定位感受器官的功能异常,进而引发眩晕感[1-2]。周围性眩晕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困扰,如影响行走、驾驶等日常活动,增加跌倒、车祸风险[3-4]。因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是关键。倍他司汀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平衡前庭系统中的兴奋和抑制信号,减轻眩晕症状[5]。与其他治疗眩晕的药物相比,倍他司汀副作用较少,主要包括头痛、恶心等轻微不适。前庭康复训练是一种通过特定的体位、平衡和协调训练等方法,可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前庭神经功能[6]。基于此,作者团队将前庭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应用在周围性眩晕患者中,并进行对照研究,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周围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符合《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7]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标准,属继发性,合并前庭受损;②年龄18~70岁;③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②中枢性眩晕,发病前存在前庭功能受损;③近期存在体力、听力突然下降;④存在认知障碍不能配合研究;⑤存在严重颅脑外伤、骨折或颈椎病;⑥合并心血管疾病或精神疾病。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04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经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编号2020-1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耳石复位法治疗,并给予口服倍他司汀和银杏叶提取物片。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前庭康复训练,内容包括:(1)前庭眼球反射训练。①摇头固视;②交替固视;③分离固视;④反向固视;⑤眼球快速水平运动;⑥眼球快速垂直运动;⑦水平方向视觉跟踪。(2)前庭脊髓反射训练。①动态动作。睁眼站立坐下,重复3次,闭眼站立坐下,重复3次,转身180°,左、右各3次,串联步态10 min,头部水平、垂直摇摆行走,各10 min。②静态动作。双腿张开与肩同宽并闭眼站立20 s,双腿并拢并闭眼站立20 s,左脚/右脚在前,踵趾步态各站立20 s,单脚站立,左脚、右脚各20 s。所有训练均在医院集中进行,训练时由医师陪同指导,每天3次。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

1.2.2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采用眩晕症状评分简化量表(vertigo symptom scale-short form,VSS-SF)[8]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该量表包括15个条目,每个条目记0~4分,总分0~60分,评分越高提示眩晕症状越严重。显效为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VSS-SF评分降低>70%;有效为临床症状显著改善,VSS-SF评分降低30%~70%;无效为临床症状未改善或加剧,VSS-SF评分降低<30%。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2)眩晕障碍。治疗前后,采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9]评估两组患者眩晕障碍程度。该量表包括25个条目,按照“是”“有时”“无”分别计4、2、0分,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提示眩晕障碍越严重。(3)平衡障碍。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10]评估两组患者平衡障碍程度。该量表包括14个条目,每个条目记0~4分,总分0~56分,评分越低提示平衡障碍越严重。(4)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前后,取患者空腹状态下肘静脉血6 mL,3 000 r·min-1离心,取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迈瑞Mindray,型号:BS-350S)检测患者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全血黏度(whole blood viscosity,BV)。治疗前后,采用徐州市瑞华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RH-3200型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两组患者的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左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LVA)和右椎动脉(right vertebral artery,RVA)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和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nd-diastolic velocity,EDV)进行检测。(5)复发情况。对两组患者均进行6个月随访,统计疾病复发情况。

1.2.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DHI、VSS-SF、BB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DHI、VSS-SF、BB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HI、VSS-SF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BB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DHI、VSS-SF、BBS评分比较

2.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CT、BV、PSV(BA、RVA、LVA)、EDV(BA、RVA、L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CT、BV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PSV(BA、RVA、LVA)、EDV(BA、RVA、LVA)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3-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4两组患者疾病复发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无失访情况,研究组患者疾病复发6例(11.54%),对照组患者疾病复发14例(26.92%),研究组患者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2,P=0.047)。


3、讨论


周围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发生群体复杂,致病原因多样[11-12]。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深入,前庭康复训练结合药物治疗在周围性眩晕患者的治疗中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前庭康复训练,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主要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头部和身体运动来刺激和训练患者的前庭系统,从而帮助患者重新建立平衡感,减轻眩晕症状。而药物治疗则能够快速控制眩晕的急性发作,减轻患者痛苦。当这两种方法联合使用时,不仅可以更快地缓解患者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关于前庭康复训练与药物联合干预在周围性眩晕治疗中的具体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不同患者群体、不同康复训练和药物选择都可能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因此,进一步探讨和分析这种联合干预模式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前庭康复训练及药物联合治疗周围性眩晕疗效较单一使用药物更好。治疗后,两组患者DHI、VSS-SF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BB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前庭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周围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减轻眩晕障碍及平衡障碍程度,与乔冰等[13]研究中所得结论类似。分析原因在于,通过前庭康复训练,患者接受一系列针对性运动和练习,可改善患者前庭感知和维持平衡的能力,减少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眩晕、失衡、头晕等症状,改善了其行动能力。前庭康复训练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更好的身体控制策略,提高其对平衡和协调性的控制能力。此外,前庭康复训练还可以调动大脑的代偿功能。当一部分前庭功能受损时,大脑可以通过学习和适应来调动其他感官和神经网络来补偿受损的功能。这种代偿过程可以通过前庭康复训练得到促进和加强,进而促进平衡和协调性的恢复,减轻或消除眩晕症状。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HCT、BV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PSV(BA、RVA、LVA)、EDV(BA、RVA、LVA)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这说明前庭康复训练可较好改善周围性眩晕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这与朱冠华等[14]研究结果类似。分析原因在于,前庭康复训练中的全身平衡协调练习活动可以增强颈部和脑部血液循环,通过肌肉收缩和松弛调节血管张力,从而提高血液流动性和微循环,使血液更加流畅。前庭康复训练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氧气供应,从而促进血液流动,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而减轻患者的眩晕症状[15-16]。这与王彩霞等[17]研究结论一致。从复发率角度分析,研究组患者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与前庭康复训练能够增强患者的前庭系统感知和适应能力,帮助患者学习如何感知身体位置有关[18]。

综上所述,采用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倍他司汀和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周围性眩晕患者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眩晕症状,调节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效降低疾病复发风险,值得临床参考借鉴。但研究还存在着不足,未对患者更为长远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且纳入的研究对象数量有限,在今后研究中应针对性改进。


参考文献:

[3]纪叶,曹端华,韩敬哲,等.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前庭周围性眩晕继发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8):1 806-1 810.

[4]蓝英,梁兴明,黄芝灵,等.冷热试验联合视频头脉冲试验在评估周围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中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学,2022,44(1):6-9.

[5]赵颖,王利军,李伟,等.SRM-IV眩晕诊疗系统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半规管耳石症致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效果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2,43(9):1 062-1 067.

[6]杨飞,刘春龄,杨慧娟.难治性眩晕患者前庭康复训练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2,28(1):136-138,145.

[7]张素珍.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3-5.

[9]丁雷,刘畅,王嘉玺,等.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中文版)的评价[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3,11(2):228-230.

[10]金冬梅,燕铁斌.Berg平衡量表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3):155-157.

[11] Omron R. Peripheral vertigo[J]. Emerg Med Clin North Am, 2019, 37(1):11-28.

[13]乔冰,芦二永,张超,等.文拉法辛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对外周性眩晕患者情绪及前庭功能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2,28(1):33-39.

[14]朱冠华,许媛,徐俪文.丁苯酞联合氟桂利嗪与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疗效观察[J].中国药业,2023,32(21):112-115.

[15]刘兴健,杜一,王郁,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七年大数据回顾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24,22(1):23-26.

[16]张敬,李锦,王佳,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平衡功能的相关性及评估病情程度价值[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23,40(1):140-146.

[17]王彩霞,孙进仓,于文兵,等.SRM-Ⅳ眩晕诊疗系统与前庭康复疗法分别联合强力定眩片治疗周围性眩晕患者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3,22(11):1 128-1 132.

[18]王彩莹.前庭康复疗法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应用进展[J].四川医学,2022,43(3):305-307.


基金资助: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联合共建项目(编号LHGJ20191249);


文章来源:赵蕾,史林娟,刘磊,等.前庭康复训练对周围性眩晕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4,30(06):20-2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期刊名称: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期刊人气:320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河南省精神病医院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187X

国内刊号:10-1340/R

邮发代号:36-259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