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国家专利文献中治疗癫痫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为癫痫药物新药研发及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收集治疗癫痫的中药复方专利,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IBM SPSS Modeler 18.0和Excel软件对其进行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数据分析,获取用药规律及核心配伍结构。结果:纳入中药复方专利401首,涉及中药840味;单味中药石菖蒲(162次,40.40%)、天麻(146次,36.41%)、全蝎(123次,30.67%)出现频率位居前3;高频药物主要归脾、心、肝经,药味以甘、辛、苦为主,药性以寒、温、平为主,其中,安神药和熄风止痉药比例最高,聚类分析分为6类。结论:临床治疗癫痫应多注重熄风止痉、安神开窍、理气化痰药物的配伍应用,辅以补虚扶正、活血化瘀、平肝潜阳等药物;选方可以二陈汤、定痫丸、钩藤饮、至宝丹、白金丸等方剂进行辨证化裁。
癫痫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脑部神经元反复且同步异常放电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疾病,患病率较高,仅次于卒中,具有致残率高、反复发作、病程长等特点[1,2]。西医治疗需长期服用苯巴比妥、咪达唑仑、地西泮、丙戊酸钠等镇静类药物,有一定临床疗效,但均存在副作用。中医药治疗癫痫具有独特优势,可有效改善癫痫发作程度并减少其发作频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国家专利文献是记录发明创造信息的重要资料,中药复方专利是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为深入挖掘国家专利文献中治疗癫痫中药复方的应用现状,本研究以治疗癫痫类专利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国家专利文献中治疗癫痫类中药复方专利信息进行多角度研究,挖掘其组方用药规律,从而促进治疗癫痫中药的合理应用及专利信息的二次开发[4]。
1、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中,以“癫痫”或“羊癫疯”或“羊角风”或“癫病”或“羊癫风”和“中药”或“方剂”或“中成药”或“中医”为关键词,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10月20日所有治疗癫痫的中药复方专利。
1.2 数据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研究内容以治疗癫痫为主要功效的中药复方、复方制剂或中药提取物及其相关制剂;②应用类型均为口服。
排除标准:①专利复方组方用药仅为一味中药;②以食材为主要组成的食疗方和保健方等非治疗性中药复方专利[5];③结合其他疗法(如西药干预、针刺、艾灸等)的专利;④所述专利的适用证过于广泛,癫痫仅为其中之一;⑤药物组成相同,剂型、作者、时间不同,仅选取其中1篇。
1.3 数据录入与规范
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录入纳入的中药复方专利,完成后参照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6]、《中华本草》[7]、“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学》[8]对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如苏子改为紫苏子,全虫改为全蝎,川朴改为厚朴,龟板改为龟甲,以上均未记录的中药则保留原数据,中药提取物作为相应的中药录入。纳入的处方药物由2名研究人员分别独立录入,录入完成后由第3名研究人员进行检查及校对,以确保数据准确性。
1.4 数据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创建复方数据库,对药物进行频次、频率、性味、归经等统计;将数据导入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应用Apriori算法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以Pearson相关系数为度量标准,组间联接为聚类方法,得出树状图以总结药物配伍规律。
2、结果
2.1 高频药物
2.1.1 用药频次分析
401项专利共涉及840味药物,纳入单项专利药味为2~54味,中药复方平均用药数13味,高频药物(频次≥40)以化痰药、安神药、熄风止痉药为主,见表1。
2.1.2 四气、五味及归经分析
对高频药物的四气、五味及归经进行频次统计,在四气频次统计中,治疗癫痫的中药复方专利高频药物以寒、温、平性为主,五味频次较高的3类依次是甘、辛、苦,药物归经排名前3的依次是肝经、心经、脾经,见图1、图2、图3。
2.2 关联规则
2.2.1 药物关联规则
对频次>4次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最小支持度为0.1,最小置信度为0.6,共获得87个关联项。其中,药物二阶关联项22个,见表2(仅展示前15个);药物三阶关联项53个,见表3(仅展示前15个);药物四阶关联项12个,见表4(仅展示前5个)。按支持度对其进行排列。
2.2.2 核心药物挖掘
基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对401项中药复方专利进行药物关联分析,链接数分别设置为40、50、60。链接数>40时,能够较为全面显示出中药复方专利治疗癫痫的常用药物组合;链接数>60时,核心药物组合逐渐凸显。见图4。
表1 高频药物
图1 前30味药物四气分布雷达图
图2 前30味药物药性分布雷达图
图3 前30味药物药味归经雷达图
表2 药物二阶关联项
表3 药物三阶关联项
表4 药物四阶关联项
图4 常用药物组合的复杂网络分析
2.3 聚类分析
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皮尔逊相关性在22时,可将药物分成6类,Ⅰ:牡蛎、白芍、龙骨;Ⅱ:陈皮、半夏、茯苓、远志;Ⅲ:蝉蜕、天麻、僵蚕、蜈蚣、全蝎、地龙、丹参、石菖蒲、胆南星、钩藤;Ⅳ:当归、川芎、柴胡;Ⅴ:郁金、白矾;Ⅵ:羚羊角、牛黄、朱砂、琥珀、天竺黄、麝香。见图5。
图5 聚类分析树状图
3、讨论
中医学认为,癫痫属于“痫证”“痫病”的范畴,该病的发生发展与脏腑功能失调,气机紊乱,神明失控有关。癫痫病因病机错综复杂,但不外乎虚、实两端,或单独为病,或相兼为病。一者因虚致病,尤与肝、脾、肾三脏有关[9]9];一者邪气所扰,风邪、痰邪、火热、瘀血、惊恐、水饮、毒邪、伏邪单独或相兼致病[10]10]。历代医家认为,癫痫致病,主要与先天不足、七情内伤、脾胃损伤、瘀血内滞有关,进而导致气机不畅,痰浊内阻,肝风挟痰而上,发为癫痫。
根据数据挖掘结果,频数统计显示,中药复方专利治疗癫痫的常用药物根据功效可分为以下4类:一是安神开窍类:琥珀、朱砂、石菖蒲、远志等;二是熄风止痉类:蜈蚣、天麻、全蝎、僵蚕等;三是理气化痰类:陈皮、半夏、天竺黄等;四是养血活血类:当归、川芎、丹参等。药物关联网络图显示石菖蒲与全蝎、僵蚕与天麻等关联较强,这些也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中的常用药对组合。中医认为,癫痫乃肝风内动、心窍蒙蔽之象,治疗癫痫固必先平肝风止痉厥,并佐以开窍通关、醒神回苏之品,且久病易入经入络,导致气血不畅,停滞成瘀,痰瘀互结[11]11],故而常配伍陈皮、半夏、当归、川芎、丹参等药物,达到理气化痰、养血祛瘀的效果。本研究中高频药物有石菖蒲、天麻、全蝎、僵蚕、地龙等。石菖蒲性温,性辛、苦,归心、胃经,上开心窍,醒神豁痰,中化湿邪,醒脾和中。《本草从新》记载:“辛苦而温,芳香而散,开心孔,利九窍,明耳目,发声音,逐痰消积。”天麻甘平柔润,专入肝经,善熄风止痉,止头痛定眩晕,为治内风眩晕之良药。《本草纲目》云:“天麻乃定风草,乃为治风之良药。”全蝎性善走窜,内外风兼治,《本草纲目》云:“蝎乃治风要药,俱宜加而用之。”僵蚕与地龙相伍,可发挥化痰散结、熄风止痉、通络止痛之功,对于风痰阻络引起的癫痫具有奇效[12]12]。
聚类分析得到6类药物。第1类:牡蛎、白芍、龙骨,是镇肝熄风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化裁,是调理阴阳、潜镇固摄常用方;第2类:陈皮、半夏、茯苓、远志,药物以燥湿化痰为主,是二陈汤、半夏厚朴汤的化裁,是理气化痰常用方;第3类:蝉蜕、天麻、僵蚕、蜈蚣、全蝎、地龙、丹参、石菖蒲、胆南星、钩藤,是钩藤饮、定痫丸、五虎追风散的化裁;第4类:当归、川芎、柴胡,是四物汤、柴胡疏肝散的化裁;第5类:郁金、白矾,是白金丸的组方;第6类:羚羊角、牛黄、朱砂、琥珀、天竺黄、麝香,是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的化裁。治疗癫痫用药体现了以熄风止痉、安神开窍、理气化痰、补虚扶正、活血化瘀、平肝潜阳为主。数据挖掘分析结果符合临床治疗癫痫的情况。如余瀛鳌先生治疗癫痫通治方的组成以古方白金丸为基础,该通治方治疗癫痫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13]13]。安宫牛黄丸具有清热解毒、镇静、抗惊厥等功效,可有效保护脑组织,减少并发症[14]14]。黄小波等[15]15]研究表明,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癫痫合并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定痫丸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调节神经递质等方式显著降低患者癫痫发作频率、缩短持续时间,并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依从性[16]16]。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石菖蒲挥发油及其活性成分,可以减少癫痫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发挥改善癫痫的作用[17]17]。全蝎可通过调控神经细胞关键信号通路及基因表达等方式,发挥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在治疗癫痫上显示出较好的效果[18]18]。天麻素可以通过减少p-AKT、caspase3蛋白表达,起到抗凋亡的作用,对癫痫有一定治疗作用[19]19]。白僵蚕蛋白可通过调节NMDAr,抑制由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兴奋性毒性,进而治疗惊风抽搐、癫痫[20]20]。地龙不仅可以降低谷氨酸的含量,而且可同时提高γ-氨基丁酸的水平,改善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神经递质的平衡失调,从而明显延长癫痫发作潜伏时间,缩短发作持续时间[21]21]。半夏生物总碱对癫痫大鼠存在神经保护作用,能显著降低海马结构神经元的减损[22]22]。
本研究基于治疗癫痫的中药复方专利得出相关用药规律,对癫痫药物研发及临床治疗具有一定参考意义。但本研究未对中药复方专利的癫痫证型及发病时期进行统计汇总,可能存在局限性。癫痫发病具有周期性和反复性,不同时期的辨证用药有所不同。癫痫发病之初多属实证,久病则易损耗人体正气,转为虚证,故常先熄风定痫、开窍涤痰以治其标,后补气健脾、益精填髓以固其本[23]23]。综上,此次研究探讨了中药复方专利治疗癫痫的用药规律,提示治疗癫痫应多注重熄风止痉、安神开窍、理气化痰药物的配伍应用,辅以补虚扶正、活血化瘀、平肝潜阳等药物,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参考文献:
[1]肖波,周罗.癫痫最新临床诊疗指南:机遇与挑战并存[J].协和医学杂志,2017,8(Z1):122-126.
[2]中国抗癫痫协会.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李华琼,李华霞,杨东,等.中医药治疗癫痫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20,42(14):1894-1896.
[4]宋晓漫,李文林,杨丽丽,等.专利文献中改善失眠中药复方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分析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25(3):110-117.
[5]宁承洁,余洁.基于国家专利的中药复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用药规律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19):7-11.
[6]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8]唐德才.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9]刘冲冲,刘金民.癫痫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概述[J].世界中医药,2022,17(19):2818-2823.
[10]王凯悦.基于古今医案的癫痫证治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21.
[11]余阳洋,袁灿兴,王春旭,等.基于中医药祛瘀化痰理论的祛瘀定痫镇痛合剂防治癫痫合并认知障碍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11):139-147.
[12]高玲,赵建军,李艳艳,等.地龙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的现代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2):446-448.
[13]张妮楠,周洪伟,林睿凡,等.基于临床诊疗数据的余瀛鳌先生治疗癫痫的通治方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24):96-102.
基金资助: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项目(SZZYSM202111011);深圳市科创委项目(JCYJ 20190812161807600);深圳市中医院高水平医院建设“3030”计划中医临床研究项目(G3030202101);
文章来源:黎祖鸣,陈达满,肖瑶等.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癫痫用药规律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24,20(01):184-188.
分享: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以慢性盆腔痛为主要症状表现。调查显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发病率约为28%。由于初期炎性反应未得到有效控制,导致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其主要诱因在于免疫功能下降、再次发生炎性反应[3]。
2025-03-21有研究报道,高尿酸血症可以加重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可引起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使得脂肪堆积于肝细胞中的过程更为容易。同时,高尿酸血症还会影响肝脏脂质代谢功能,对脂肪太酸酰转移酶等关键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进一步促进了脂肪在肝脏内的沉积[2]。
2025-03-20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性疾病,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表现,可导致脊柱关节畸形,功能障碍,甚至致残,严重威胁患者健康,造成社会经济负担[1]。
2025-03-20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临床表现以运动缓慢、肌强直、静止性震颤为特点,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睡眠、认知和精神障碍等非运动症状,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1],多见于老年人[2]。功能性便秘是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20%~89%[3]。国际运动障碍协会曾将便秘作为PD的危险因素和前驱期研究性诊断标准之一[4]。
2025-03-20人迎穴位注射法具有疗效稳定、可重复性强等特点。范刚启教授研读古籍,紧密联系现代医学理论,对梅尼埃病病机、人迎经穴效应、穴位注射复合药液进行深入思辨,创立人迎穴位注射法改善梅尼埃病的治疗方案,发先人之未发,拓展人迎穴主治,推动穴位注射向科学化发展。现将范刚启教授临证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2025-03-07带状疱疹对普通人群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3],前驱疼痛持续1~4d,红斑和水肿之后会形成成组的囊泡。痂在15d内形成,没有瘢痕或最小的瘢痕。胸肋间神经和眼部三叉神经最常受累[4]。部分患者出现疱疹后神经痛,日常生活受到干扰[5,6]。
2025-02-28混合痔为同一点位,既有内痔,又有外痔,内外痔的静脉丛相交通,成为一个整体,齿线消失,该病主要病因有“肛垫下移学说”和“静脉曲张学说”[1],临床症状兼有内痔和外痔的2种特征。中国混合痔的临床发病率高达49.14%[2],目前痔的中医辨证分为4个证型,其中湿热下注证占43.66%[3]。
2025-02-28中医学把在哺乳期发生的乳痈又称“外吹乳痈”,初起特点是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此病易传变,如治疗不及时致脓肿形成则需穿刺抽脓注入抗生素或切开引流,造成患者身心痛苦,乳腺组织破坏后引起乳房变形,严重影响哺乳。
2025-02-28肌筋膜炎,又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Painsyndrome,MPs),是指因肌筋膜无菌性炎症引起局部微循环障碍,累及周围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疾病,多因劳损、感受风寒、外伤而发病,以病变局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1]。当下项背肌筋膜炎患者数量日益增多,与长时间保持颈部前倾、含胸驼背等不良姿势有关。
2025-02-28脉痹作为一种循环系统疾病,其发病主要源于多种因素的长期作用,导致血管及周围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具体而言,长期的肝、胆、脾等内脏功能失调可能是脉痹发病的重要基础。这些内脏功能的异常可能包括胆汁分泌障碍、肝脏代谢功能下降以及脾脏免疫功能失衡等,这些变化影响了循环系统的正常代谢和调节功能。
2025-02-28人气:13037
人气:11087
人气:10972
人气:10711
人气:1032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杂志
期刊人气:12921
主管单位: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0-1719
国内刊号:21-1128/R
邮发代号:8-87
创刊时间:1958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881
影响因子:1.074
影响因子:1.483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498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