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中药内服方治疗毒蛇咬伤的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

  2024-01-14    6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国内主要文献数据库及《中华医方》外科卷中有关治疗毒蛇咬伤的中药内服方,以探讨其潜在的组方用药规律,为基层治疗毒蛇咬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有关治疗毒蛇咬伤的中药内服方,并查阅《中华医方》外科卷,筛选其中治疗毒蛇咬伤的古方。运用Excel软件提取方药的相关信息,采用R语言对中药的使用频率、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聚类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共得到治疗毒蛇咬伤内服方187首,涉及中药284味;使用频次居前15位的中药依次为半边莲、大黄、白芷、甘草、重楼、地黄、黄连、黄芩、金银花、赤芍、牡丹皮、白花蛇舌草、白茅根、车前草、半枝莲;治疗毒蛇咬伤方药的药味偏苦、辛、甘,药性偏寒,归经以归肝、肺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得到以大黄、半边莲、重楼为基础的核心组方。【结论】中药治疗毒蛇咬伤以清热解毒为主,常在大黄、半边莲、重楼的基础上配以清热凉血、熄风止痉、清热利尿等药物。

  • 关键词:
  • 《中华医方》
  • 内服方
  • 半边莲
  • 大黄
  • 数据挖掘
  • 毒蛇咬伤
  • 用药规律
  • 重楼
  • 加入收藏

毒蛇咬伤是指人体被毒蛇咬伤后,毒液经伤口进入体内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中毒性疾病。毒蛇咬伤因其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等特点而在有毒动物致伤类疾病中占据了首要地位。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全世界每年被毒蛇咬伤人数达50万,每年因毒蛇咬伤而死亡的人数约为3~4万[1]。我国有毒蛇近50种,每年毒蛇咬伤患者达10万余人次,并且该人数在逐年上升;毒蛇咬伤死亡率为5%~10%,致残率为25%~30%[2],严重危害了民众的生命健康。目前对于毒蛇咬伤的治疗,抗蛇毒血清是公认的首选方案。抗蛇毒血清可有效中和游离毒素,但对于已结合的毒素无影响,在改善局部及全身症状的方面亦不甚理想,且部分患者对其存在过敏反应。另一方面,抗蛇毒血清费用较高,存储条件较严格,因此只有个别医院有储备,导致其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3]。

中医在治疗毒蛇咬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药的使用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局部症状,还能显著减轻全身中毒症状,且中药价格相对较低廉,除了各地的特色药材,大部分中药即便是在基层医院也能获取,能够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但治疗蛇伤的处方种类繁多,目前尚未见对这些处方进行分析总结的报道。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隐含的、未知的但又有潜在价值和特殊关系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4,5],其分析结果相对客观。R语言是一款热门的开源编程语言,主要用于数据的分析及对结果进行可视化,能更直观地了解数据,并提供数据处理的思路[6]。本研究通过收集现代文献及《中华医方》[7]中治疗毒蛇咬伤的内服方,利用R语言对其进行分析,挖掘其潜在的用药规律,以期为毒蛇咬伤的中医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筛选

以“毒蛇咬伤”and“中医”或“蛇伤”and“中医”为检索式,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各库建库至2022年11月的中文文献;同时查阅《中华医方》外科卷,以“蛇虫咬伤”为关键词,检索其中含治疗毒蛇咬伤功效的古方。

纳入以下方剂:①治疗毒蛇咬伤的中药内服方;②方药组成、剂量、用法明确的中药处方。排除以下方剂:①治疗毒蛇咬伤的中药外用方;②方药组成、剂量、用法不明确的中药处方;③使用民族医药而非中药的方剂。

1.2 数据库建立及数据的规范化处理

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以上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根据最终获得的数据建立原始数据库。由两名研究人员分别独立将原始数据库中的中药处方导入Excel表,交叉核对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8]、《中华本草》[9]、《中药学》[10]对数据库中的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化,如将“蚤休”“七叶一枝花”规范为“重楼”,对因炮制方法不同而药物作用有所差别的药物仍保留其名称,如“酒大黄”等。

1.3 数据分析方法

下载R语言(V4.2.2),在R语言的集成开发环境Rstudio中导入规范后的数据,统计药物使用频数,采用Apriori函数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用hclust函数对高频药物进行层次聚类分析。


2、结果


2.1 纳入方药情况

本研究通过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后共获得中药内服方187首,涉及中药284味,中药用药总频次为1 802次。

2.2 中药频次分析

对治疗毒蛇咬伤的中药内服方药进行中药频次分析,共涉及284味中药,中药使用总频次达1 802次。使用频次居前15位的中药依次为半边莲(88次)、大黄(79次)、白芷(75次)、甘草(62次)、重楼(60次)、地黄(55次)、黄连(48次)、黄芩(48次)、金银花(47次)、赤芍(42次)、牡丹皮(41次)、白花蛇舌草(37次)、白茅根(35次)、车前草(34次)、半枝莲(33次),结果见图1。

图1 治疗毒蛇咬伤内服方药中使用频次居前15位的中药分布  

2.3 药物的性味归经分析

对治疗毒蛇咬伤的中药内服方药进行药物的性味归经分析,结果显示,内服方药的药味偏苦、辛、甘,药性偏寒,归经以归肝、肺经为主。药物的性味归经分析结果见图2~图3。

图2 治疗毒蛇咬伤内服方药的性味分布   

图3 治疗毒蛇咬伤内服方药的归经分布   

2.4 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

对治疗毒蛇咬伤的中药内服方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支持度≥0.09,置信度≥0.8,共获得30条关联规则,提升度均>1,均为有效关联规则结果。其中两味药的药物组合有3个,3味药的药物组合有21个,3味药的药物组合有6个,按支持度大小的降序排列,结果见表1~表3。对治疗毒蛇咬伤的中药内服方药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结果见图4。

2.5 药物的聚类分析

采用hclust函数对治疗毒蛇咬伤的中药内服方药中使用频数≥20次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运用fviz_nbclust函数,选用“silhouette”方法来确定最佳聚类数目,结果显示最佳聚类数为2;采用pamk函数自动计算最佳聚类数,结果得到最佳聚类数为10。最后结合专业知识选择将结果聚为10类,各聚类的药物组成如下:聚类1:当归;聚类2:蜈蚣、蝉蜕、僵蚕;聚类3:赤芍、地黄、牡丹皮;聚类4:大黄、半边莲、重楼、白芷;聚类5: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车前草、白茅根;聚类6:雄黄;聚类7:徐长卿、青木香;聚类8:黄柏、黄连、黄芩;聚类9:防风;聚类10: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甘草、金银花。采用plot、ggtree函数进行可视化,结果见图5。


3、讨论


我国蛇类资源十分丰富,因此毒蛇咬伤在临床上较常见。毒蛇咬伤多发生于夏秋季节的农村地区,其发病突然,病情变化迅速,甚至可危及生命。中医在治疗毒蛇咬伤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认为,蛇毒属于风火二毒,其基本病机为蛇毒之风火邪毒注入人体局部,循经络或入营血或陷厥阴,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病。一旦被毒蛇咬伤,风火二毒可经伤口进入人体,机体气血运行受阻而出现患处的肢体肿胀疼痛,风火之毒郁而化热,热盛肉腐而致局部伤口溃烂,热盛动血,迫血妄行而出现出血、溶血等凝血功能异常,热极生风,则可出现抽搐、神昏等症[11]。临床辨证多将毒蛇咬伤分为风毒证、火毒证、风火毒证、蛇毒内陷证,按照不同证型配合不同的方剂加减治疗。西医治疗通常以注射抗蛇毒血清为主,辅以局部扩创排毒、抗感染、糖皮质激素、预防破伤风等治疗。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抗蛇毒血清的注射,但其使用因过敏反应、价格较贵、不易存储等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在毒蛇高发地区的农村可被格外放大。而中药的有效干预可为救治毒蛇咬伤争取时间,改善毒蛇咬伤患者的预后。本研究借助R语言,对筛选出的治疗毒蛇咬伤的内治方剂进行数据分析,挖掘其潜在用药规律,以期为基层治疗毒蛇咬伤提供参考。  

表1 治疗毒蛇咬伤的中药内服方药中的两味药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表2 治疗毒蛇咬伤的中药内服方药中的3味药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表3 治疗毒蛇咬伤的中药内服方药中的4味药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图4 治疗毒蛇咬伤内服方药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的网状图   

图5 治疗毒蛇咬伤的中药内服方药中使用频数≥20次中药的聚类分析结果   

3.1 药物的频次及性味归经分析

对187首中药内服方进行中药频次分析,共得到284味中药,其中使用频次居前15位的中药除白芷外均为清热药物,可见清热泻火是中医治疗毒蛇咬伤的基本治则,与《本草纲目》所述的“蛇虽阴类,却为火口”相符。使用频次居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半边莲、大黄、白芷、甘草、重楼。半边莲应用频次最高,可见其在治疗毒蛇咬伤中不可或缺,民间谚语亦有“家有半边莲,可以伴蛇眠”的说法。药理研究也表明半边莲中的黄酮类和生物碱类物质有镇痛消炎作用[12],对毒蛇咬伤后的局部肿胀疼痛有较好的疗效。大黄苦寒泄下,《外科证治全书》记载了“毒尽从大小便排出”,可见当时己经认识到“通利二便,解毒排毒”是治疗毒蛇咬伤的关键,民间亦有“治蛇不泄,蛇毒内结;二便不通,蛇毒内攻”的说法[13]。白芷虽非清热药,但有散结消肿之效,其出现频率较高,可见其在治疗毒蛇咬伤中的重要地位。甘草甘平,有清热解毒之效,其主要成分为甘草酸。甘草酸可吸附毒物,与之结合,并降低毒物的毒性,甘草酸水解生成的甘草次酸和葡萄糖醛酸还具有保肝解毒作用[14],对体内的蛇毒有一定的解毒作用。重楼又称蚤休,味苦微寒,《本草纲目》云“蛇虫之毒,得此治即休,故又名蚤休”,可见其长于治疗毒蛇咬伤。性味归经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毒蛇咬伤方药的药味偏苦、辛、甘。苦能泄,既可清泄火热,又可通泄大便,给邪以出路;辛能行能散,可助行血行气,散风毒;甘能和能缓,既缓急止痛,减轻毒蛇咬伤后的疼痛,又能解毒。治疗毒蛇咬伤方药的药性以寒为主,与毒蛇咬伤火毒炽盛的病机相应。治疗毒蛇咬伤方药的归经以归肝、肺经为主。中医将毒蛇咬伤病因分为风毒、火毒、风火毒。风为阳邪,易袭阳位,而肺为华盖,故首先犯肺,风火之毒相煽,易陷厥阴肝经,可见方药的归经反证了毒蛇咬伤的中医病因病机。

3.2 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

对治疗毒蛇咬伤内服方药的关联规则分析的结果显示,两味药的药物组合中,支持度最高的是白花蛇舌草-半边莲;3味药的药物组合中,支持度最高的是大黄-重楼-半边莲;4味药的药物组合中,支持度最高的是车前草-大黄-重楼-半边莲。网状图显示半边莲、重楼、大黄是箭头指向最多的中药,可见半边莲、重楼、大黄是毒蛇咬伤内治方的核心药物组方。毒蛇咬伤后患者的体内往往处于中毒、感染的病理状态,渗出、炎症反应等亦随之而来。重楼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重楼具有抑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15],能够改善患者的中毒症状,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中医认为,治疗毒蛇咬伤的关键是给邪(蛇毒)以出路。半边莲中的半边莲素B有显著的利尿作用,汪国和[16]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其利尿效果较为缓和。大黄苦寒泄下,可荡涤肠胃,推陈出新,有较强力的泄下作用。半边莲与大黄相配伍,可通过通利二便,使蛇毒从二便而出,从而起到治疗效果。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黄有抗炎止血的作用[17],对毒蛇咬伤引起的患肢肿胀、出血、溶血皆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半边莲、重楼、大黄三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通腑泻热的作用。

3.3 药物的聚类分析

对治疗毒蛇咬伤内服方药中使用频数≥20次的中药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可聚为10类。聚类1为当归,有补血活血之效,促进血液循环而减轻患者的肿胀。聚类2为蜈蚣、蝉蜕、僵蚕,皆有熄风解痉之效,可用于邪毒内陷厥阴,引动肝风,或内入营血,热极生风之证。聚类3为赤芍、地黄、牡丹皮,为犀角地黄汤的组成药物,可治疗蛇毒内入营血之证。聚类4为大黄、半边莲、重楼、白芷,诸药均为使用频次居前5位的中药,且与内服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出的结果类似,为毒蛇咬伤内治方的核心组合。聚类5为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车前草、白茅根,诸药以清热解毒为主兼有利尿之效。聚类6为雄黄,可解毒杀虫。聚类7为徐长卿、青木香,有解毒消肿止痛之效。聚类8为黄柏、黄连、黄芩,为黄连解毒汤主要组成药物,可泻火解毒,清三焦之热。聚类9为防风,以祛风为主,防风自古有“风病之主药”之称,可治疗风毒所致的蛇伤。聚类10为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甘草、金银花,主要为五味消毒饮的组成药物。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是清热解毒的良方。

综上所述,毒蛇咬伤的治疗应以清热解毒为主,根据临床辨证,可在大黄、半边莲、重楼的基础上配以清热凉血、熄风止痉、清热利尿等药物,如赤芍、地黄、白茅根、车前草、僵蚕、蝉蜕等。本数据挖掘结果可为基层医院治疗毒蛇咬伤提供一定的参考。但本研究未对药物的剂量进行分析,对获得的核心组方及其药理作用机制也未进行深入研究,期待今后的研究能探讨药物的量效关系及核心组方,设计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深入探讨核心组方的临床疗效,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

[1]李宏键,李桂敏,李丕荣,等.银环蛇咬伤救治及研究进展[J].蛇志,2007,19(3):205-208.

[2]黄有清,刘海燕,黄伟,等.毒蛇咬伤15例救治体会[J].中国医师杂志,2007,9(6):801.

[3]陈俊. 717解毒合剂治疗蝮蛇咬伤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南昌:江西中医药大学,2021.

[4]高毅超,王凡,郭晶.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9,35(7):182-185.

[5]许雪莲,吴昆仑.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J].河南中医,2020,40(11):1633-1637.

[6]宋晶晶.R语言在数据挖掘工具设计中的运用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22,19(7):111-112.

[7]孙世发.中华医方:外科篇(下)[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02.

[8]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0]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51-523.

[11]李逸梅.蝮蛇解毒汤治疗毒蛇咬伤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

[12]张玉杰,李明春,张华,等.半边莲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15,18(8):1376-1378.

[13]薛丽芬.三草汤对蛇伤致急性肾损伤火毒证患者肾小管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8.


文章来源:张松杰,李典鸿,蔡伟才等.中药内服方治疗毒蛇咬伤的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1(01):251-25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现代中医临床

期刊名称:现代中医临床

期刊人气:239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6606

国内刊号:10-1157/R

邮发代号:82-259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