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艾儒棣从“皮积”论治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经验

  2024-07-02    1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总结艾儒棣教授从“皮积”论治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PCA)的临证经验。PCA的皮损形态、病理特点与中医积病具有相似性,据此提出“皮积”的概念,认为正虚邪犯、痰瘀锢表为PCA的核心病机,多属本虚标实证,其中正气虚馁、腠理空疏为发病之本,邪留肌表、津血失布、痰瘀胶结为致病之标。治疗上以固本清源为核心,内治以健脾补肾、祛痰化瘀、软坚散结为法,自拟二仙四参汤、桂枝茯苓丸合化坚二陈丸、加味消瘰丸加减治疗;外治以驱邪消积、疏通津血为要,予自拟润肌膏热烘促进皮损软化剥脱、猪胆汁药浴开腠驱邪、牛脊髓封包濡养肌肤。

  • 关键词:
  • 内外合治
  •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 名医经验
  • 皮积
  • 艾儒棣
  • 加入收藏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primary cutaneous amyloidosis,PCA)是由淀粉样蛋白局限沉积于皮肤引起的慢性皮肤病[1]。临床表现为黄褐色半球形或圆锥形的坚硬丘疹,呈串珠状排列、互不融合、密集成片,伴有轻度鳞屑,自觉剧烈瘙痒,好发于躯干与四肢,尤其是小腿伸侧[2]。目前PCA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代谢障碍、病毒感染、外伤摩擦等可能是其重要原因[3]。临床以抗组胺药物口服,强效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环磷酰胺、卡泊三醇等药物局部外用或物理疗法治疗[4],但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易出现多毛、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皮肤干燥等不良反应,疗效多不显著,且停药后易复发[5]。

目前中医学多从湿热、风燥、血虚、阴虚、络瘀等角度论治PCA,采用清利湿热止痒、疏风养血润燥、活血化瘀通络等治法[6,7]。艾老师根据PCA的皮损形态、病理特点,认为其符合中医积病的特点,据此提出“皮积”的概念,认为脾肾功能失司,致正气亏虚,卫外不固,腠理空疏,无力抵御外邪侵袭;风挟他邪相搏肌腠,久而闭阻皮络,影响津血正常输布,津聚成痰,血凝为瘀,胶结成形,积聚于肌肤,发为PCA,病之愈久,锢积愈深。临床上采用中药内服联合自拟润肌膏烘药、猪胆汁药浴及牛脊髓封包等疗法内外结合治疗PCA。我们通过收集整理艾老师的医案,并结合临床跟诊经历,将其诊治PCA的经验总结如下。


1、“皮积”概念的提出


“积”之病名首见于《灵枢·五变》,言:“邪气留止,积聚乃作”。《难经·五十五难》进一步阐述:“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PCA皮损干燥粗糙,丘疹坚实,密集成片,状如蟾皮,触之可及,固定不移,乃有形之物积聚于表,与中医积病的特点相似。《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所载:“松皮癣,状如苍松之皮,红白斑点相连,时时作痒”,形象地描绘了PCA紫褐色网状纹、局部点状白斑及多发结节的病变特征[8]。艾老师根据PCA的皮损形态及病理特点,提出“皮积”的概念,认为这种慢性增生性肥厚性皮肤病属于“皮积”范畴,并将其皮损特点概括为“顽、痒、肿、硬”,其中“顽”即病程较长、久治不愈,“痒”即瘙痒难忍、入夜尤甚,“肿”即弥漫肿胀、增生肥厚,“硬”即坚硬粗糙、固定不移。《景岳全书·积聚》载:“盖积者,积垒之谓,由渐而成者也。”“皮积”的形成与皮肤腠理间气血津液的代谢异常密切相关,病久诸邪深入皮络,气血营阴布散失司,渐成痰瘀,日久聚而成积。总之,“皮积”之名不仅体现了PCA皮损积聚肌表的发病部位,还概括了其津血布散障碍、痰瘀渐积成形的病理过程。


2、正虚邪犯、痰瘀锢表为病机关键


艾老师认为,PCA多属虚实夹杂之证。虚即正气不足,营卫俱虚,致皮肤腠理疏松;实则风挟他邪蜂起迭至,搏结于肌腠,影响津血正常输布,变生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积聚于表,锢结日深,聚而成形,发为PCA。

2.1 正气虚馁,腠理空疏为发病之本

《素问·评热病论篇》载:“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禀先天之精,合后天之气,先后天之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与脾肾二脏密不可分。脾居中焦,运化水谷,化生营卫气血。若营卫充盛,则表里上下皆得以濡养温煦,反之卫外无力,藩篱不密,则可致邪气外乘,盘踞肌肤腠理之间,故言“脾为之卫”(《灵枢·五癃津液别》),是脾对机体护卫功能的高度概括[9]。《张聿青医案》载:“肺合皮毛,毫有空窍,风邪每易乘入,必将封固密……谁为之固哉?肾是也。”肾为先天之本,卫气生发于肾,若肾阳充盛,卫气亦充沛,则肌肤司开阖功能正常,藩篱密固。总之,脾肾功能失司,则正气虚馁,致肌腠失养,易虚处藏邪,变症纷起,成为PCA的发病基础。

2.2 邪留肌肤,津血失布,痰瘀胶结为致病之标

中央脾土,转输津液,灌溉四旁。若脾失健运,津液失布,水湿不运,易与风湿之邪相召,内外合邪。无形之湿蛰伏于肤腠,留滞不去,日久深入皮络,影响气血津液布散,致津凝成痰,血滞成瘀,正如《素问·缪刺论篇》所载:“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大络而生奇病”。痰源于津,瘀成于血,虽然各具特征,但均为津血运化失常的产物,往往相互而生,相兼为病,成为“皮积”形成的主要病理因素。痰瘀留滞肌腠,又可进一步影响气血津液输布,从而形成新的痰瘀。因此,痰瘀为患,往往病程愈久,邪气愈增,则盘结愈深,日久胶结成形,使PCA皮损坚硬难愈,堆积成片,诚如《丹溪心法》所载:“痰挟瘀血,遂成窠囊”。总之,PCA因虚而生,乃气血津液不归正化、积聚肌表而发,痰湿与瘀血为其形成的主要病理因素,二者互为因果,积久成形。


3、固本清源、内外并治的治疗思路


PCA病久根深,皮损顽坚,治疗较为棘手。艾老师以固本清源、内外合治为治疗思路,其中内治以健脾补肾、祛痰化瘀、软坚散结为法,使正气充盈,营卫通调,腠理致密;外治以驱邪消积、疏通津血为法,直达病灶,则邪去正安。

3.1 内治以健脾补肾、祛痰化瘀、软坚散结为法

3.1.1健脾补肾以治积之本

皮积已成,若正气虚馁,当以补达通。脾肾虚衰,气血津液化生不足,则皮络空虚而涩滞不通。若一味活血行气,虽收一时之效,但使正气更虚。艾老师善用健脾补肾之品顾护正气,使津气旺盛、血脉流畅,自无痰凝血瘀之弊,达到以补达通之效,正如高士宗在《素问直解》所言:“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艾老师临证以自拟二仙四参汤扶助正气,其由仙茅15 g、淫羊藿15 g、太子参30~40 g、生晒参15 g、川明参15 g、北沙参15 g组成。肾中精气是机体活动的源泉,只宜固守,不宜耗散。PCA顽固难愈,久病及肾,故艾老师主张从先天肾元着手,以仙茅、淫羊藿补益元气。脾胃为多气多血之脏腑,用药当清和,助脾胃运化水谷,太子参益气不升提,扶正不恋邪,补虚不峻猛[10],故艾老师重用其健脾,补益后天之本。PCA邪气久稽,易伤阴耗气,故以生晒参、川明参、北沙参顾护阴液,以防阴伤。诸药共用,脾肾同治,气阴双补。若肢体倦怠、食少纳呆者,合四君子汤以补气健脾;若腹胀、腹痛,伴吞酸者,为脾虚气滞,加木香15 g、黄连10 g、羌活鱼10 g、煅瓦楞子20 g以健脾行气止痛;若皮疹暗红、皮温不高,伴腰痛肢冷者,加补骨脂15 g、鹿角霜10 g、韭菜子10 g以温补肾阳;若皮损鳞屑较多、肌肤干燥,伴五心烦热者,合二至丸以滋补肾阴。

3.1.2 祛痰化瘀以祛积之标

皮积乃痰瘀同病,痰瘀胶结着于肌表而成。若单纯化痰则瘀血不祛,单纯祛瘀则痰凝不化,唯有祛瘀化痰共用,方能瘀祛痰消,皮积得化。艾老师临证运用桂枝茯苓丸合化坚二陈丸以痰瘀同治,其由桂枝9 g、赤芍15 g、牡丹皮10 g、桃仁10 g、茯苓20 g、法半夏9 g、陈皮10 g、僵蚕10 g、黄连5 g组成。其中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主治血室虚寒、血瘀水停,艾老师不拘泥于原方主治,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治疗PCA,方中桂枝通血脉而消瘀血,温阳气而助气化;赤芍、牡丹皮、桃仁活血化瘀,消癥散结,促进津血流通;佐以茯苓渗湿,与桂枝合用化气行水。五药合用,津血同治,缓消癥积。化坚二陈丸源自《医宗金鉴》,主治痰湿互结凝于眼睑,而PCA为痰凝肌肤,艾老师遵“有是证用是方”之旨,以化坚二陈丸祛痰通络治疗PCA,其中法半夏辛温,专攻燥湿祛痰;陈皮芳香,善于醒脾利气;茯苓甘淡,功能实脾利水;加僵蚕搜风通络,黄连清除郁热。诸药同用,祛湿化痰,兼以通络散结。顽湿络瘀锢结于肌腠,重在通化,予桂枝茯苓丸与化坚二陈丸合方,痰瘀同治,使邪有去路,以祛皮积之标。若皮疹多发于上肢、肩背部,见大片紫褐色网状纹,或皮损顶端有黑色角栓,伴舌质瘀点、瘀斑者,此为瘀血阻络,艾老师常加入葛根15 g、土鳖虫10 g、鸡血藤30 g以增强活血通络之力;若皮损多见于小腿伸侧,质地坚硬、苔藓样变,伴肢体沉重甚至肿胀者,此为痰湿阻络,加川牛膝10 g、薏苡仁30 g、水蛭10 g以增强祛痰化湿通络之功。3.1.3软坚散结以消积之固《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载:“结者散之”,PCA坚固有形,久病成结,当予以软坚散结之品。临证艾老师常以加味消瘰丸消坚除积,其由玄参10 g、浙贝母30 g、牡蛎30 g、白芥子30 g、海藻12 g、昆布12 g、木香10 g、郁金10 g、夏枯草10 g、甘草3 g组成。消瘰丸出自《医学心悟》,方中玄参养阴解毒,牡蛎咸寒软坚,浙贝母化痰散结,三者合用,使痰化结散。艾老师在消瘰丸基础上加白芥子、昆布、海藻、甘草以增强化痰散结之功。受《外科正宗》海藻玉壶汤启发,将海藻与甘草配伍,认为二者虽为反药,用之不为害,而是相反相激,激之以溃其坚。遵《丹溪心法·痰》中“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之旨,加予木香、郁金、夏枯草以理气散结。诸药同用,共奏理气化痰、消肿散结之效。若皮损肥厚粗糙、顽久坚实者,加山慈菇10 g、猫爪草10 g以增强软坚散结之力;若皮肤抓痕血痂、剧烈瘙痒、游走不定者,加刺猬皮20 g、乌梢蛇15 g以搜风止痒;若皮损干燥、粗糙而无汗者,加炙麻黄5 g、桑叶10 g、紫苏叶10 g以宣发腠理,以达“辛以润之”(《素问·脏气法时论篇》)之效。

3.2 外治以驱邪消积、疏通津血为法

“外科之证,最重外治”(《医学源流论》),局部外治PCA具有作用迅速、副作用少、操作方便等独特优势。艾老师临证运用润肌膏热烘、猪胆汁药浴、牛脊髓封包等外治法,使皮损处郁积的邪气得以外驱,凝滞的气血得以消散,促进皮损软化剥脱后平复。

3.2.1 润肌膏热烘,以软化剥脱皮损

热烘疗法是在病变部位涂药后,再用适当热源加以烘烤的治疗方法。《医宗金鉴》有“搽患处,用火烘之,以油干滋润为度”的记载,此法通过热力作用,使病灶周围皮肤血运畅通,腠理开疏,促进药力渗入,以消除皮损之肥厚。临证艾老师以自拟润肌膏涂搽患处,其由当归15 g、紫草3 g、胡麻油120 ml、黄蜡15 g组成。方中当归、紫草活血散瘀,黄蜡、胡麻油润肤生肌,达到软化剥脱的作用。操作:将润肌膏均匀地涂于患处,以药膏全部覆盖皮损为度,厚度约1 mm。涂抹后用电烤炉距离皮损30 cm进行烘烤,每次10 min,温度恒定在50~60℃,热烘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且感觉舒适的程度为宜,以免烫伤。根据病情每周2或3次,4周为1个疗程。注意事项:皮肤破溃、渗出或对润肌膏成分过敏者禁用。

3.2.2猪胆汁药浴,以开腠驱邪

《本草纲目》载:“猪胆汁通小便,敷恶疮,杀疮蟹”,其具有解毒消肿、润肤敛疮之效。猪胆汁入药历史悠久,《普济方》用其治疗疔疮恶肿。PCA病位在表,借助猪胆汁药浴的氤氲之气,使药物透过肌肤、孔窍、腧穴等部位直接吸收,达到开腠理、宣邪气、达病所的效果。操作:提前备2或3枚新鲜猪苦胆,药浴时需准备适量的水,水位没过皮损,一般不能没过前胸,水温35~37℃,以患者自觉不冷为佳,挑破猪苦胆,将新鲜猪胆汁混入浴缸中,药浴浸泡时间15~20 min,每周1次,4周为1个疗程。注意事项:1)部分患者不适应猪胆汁特殊的气味,药浴后可用温水冲洗以祛味。2)忌水温高烫洗皮肤,以防加重病情。

3.2.3 牛脊髓封包,以濡养润肤

中药封包法是将药物涂抹于皮损后,采用无渗透的薄膜对涂药处进行封闭式包裹的方法。艾老师善用牛脊髓封包外治PCA。牛脊髓为血肉有情之品,脂多滋润,能濡养肌肤,促进皮肤新生,《本草纲目》谓其能“润肺补肾,泽肌,悦面”。研究表明,牛脊髓主要成分为脊髓球型蛋白,易通过皮肤吸收,并能够改善皮肤紧实度,保持皮肤正常张力,使皮肤柔软[11]。牛脊髓封包疗法将中医学传统方法与现代医学的治疗理念相结合,利用牛脊髓润肤滋养的作用,再配合封包加强药物的渗透,提高疗效。操作:先将牛脊髓分割成小块,用单层纱布包裹牛脊髓涂抹患处。然后将牛脊髓平铺于皮损严重处,用保鲜膜进行包裹。牛脊髓涂抹每日早晚各1次,皮损严重处封包每日1次,每次4~6 h,15天为1个疗程。注意事项:1)夏季皮肤出汗多,可在保鲜膜上扎透气孔,封包时间可减少为1~2 h。2)封包时注意松紧程度,既要达到密封效果,又要保证局部血液循环流畅,患者无明显不适感。


4、病案举例


患者,男,62岁,2023年3月12日初诊。主诉:双下肢及背部散在片状皮疹伴瘙痒6年余。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双小腿出现片状皮疹,自觉剧烈瘙痒,于当地医院就诊,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先后采用口服阿维A胶囊、依巴斯汀片,外用卤米松及液氮冷冻等治疗,均无明显疗效。刻下症见:双下肢伸侧及背部皮肤干燥、粗糙、肥厚,多发红褐色斑点丘疹,触之碍手,呈片状分布,最大片状的面积约10 cm×15 cm,皮损中心严重、边缘较轻,表面有脱屑,瘙痒剧烈,搔抓后局部呈苔藓样变。平素疲乏无力,困顿倦怠,腰膝酸软,口干口渴,纳眠可,大便黏腻不成形、一日两行,小便色黄。舌质暗红、苔黄而厚腻,脉弦。西医诊断: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中医诊断:皮积(脾肾亏虚、痰瘀积表证);治以健脾益肾、祛痰化瘀、兼以散结。治疗方案如下:1)口服处方予自拟二仙四参汤合化坚二陈丸加减。处方:仙茅15 g,淫羊藿15 g,太子参30 g,川明参15 g,北沙参15 g,生晒参10 g,法半夏10 g,陈皮10 g,茯苓20 g,僵蚕10 g,黄连10 g,桃仁10 g,鸡血藤30 g,猫爪草20 g,山慈菇10 g,夏枯草30 g,乌梢蛇15 g,白花蛇舌草15 g,甘草6 g。10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2)皮损局部自拟润肌膏热烘,每周3次,每次10 min。3)同时配合牛脊髓封包,早晚各涂搽1次,严重处封包4 h,每日1次。

2023年3月22日二诊:双下肢及背部皮损发红,较前软化,瘙痒明显好转,疲乏感及腰膝酸软稍有缓解,口干明显好转。吞酸,大便仍不成形、每日一行,小便色黄。舌质暗、苔薄黄、舌根厚腻,脉弦。辨证同前,初诊方加木香15 g、羌活鱼10 g,10剂,煎服及外治法同前。

2023年4月1日三诊:双下肢及背部皮疹渐平,皮肤较前滋润,仍有细小颗粒状丘疹,皮损面积约缩小至原来的1/3,偶有瘙痒,大便成形、每日一行,未诉其他明显不适。舌质红、苔薄黄,脉弦。二诊方去夏枯草、白花蛇舌草、黄连,加苍术15 g、麸炒白术15 g,10剂,煎服及外治法同前。

2023年4月11日四诊:双小腿及背部皮疹已平,痒止,仅遗留褐色色素沉着,未诉其他不适。舌质红、苔薄白,脉缓。守三诊方继服10剂,煎服及外治法同前。四诊后患者皮疹全部消退,仅见少许色素沉着,临床痊愈,故停止口服中药,继续予以外治法,自拟润肌膏热烘共治疗2个疗程(24次)后停用,牛脊髓封包治疗4个疗程后停用。2023年12月随访,皮损未见复发。

按语:患者为老年男性,脾肾功能渐衰,气血化生乏源,致肌肤失养,腠理不密,风湿之邪外乘,影响皮络中气血津液布散,日久变生痰瘀,聚而成结,发为皮积。风湿外邪久困肌肤,闭阻皮络,津凝血阻,见皮损坚硬、丘疹坚实成片;肌肤失养,化燥生风,故见肌肤干燥粗糙、剧烈瘙痒。脾肾亏虚,清阳不升,故见疲乏倦怠、腰膝酸软;脾虚生湿蕴热,灼伤津液,故见口干口渴;湿滞胃肠,故大便黏腻。舌质暗红、苔黄而厚腻,脉弦,综其脉症,证属脾肾亏虚、痰瘀锢表,治以健脾益肾、祛痰化瘀、兼以散结。方以自拟二仙四参汤补益脾肾,化坚二陈丸祛湿化痰,加桃仁、鸡血藤以活血逐瘀,加猫爪草、山慈菇、夏枯草以软坚散结,加乌梢蛇祛风止痒,加白花蛇舌草、甘草增强黄连清热解毒之力。诸药同用,标本兼顾,使痰瘀祛、顽结散、津血通,则皮损自平。同时外治以自拟润肌膏热烘配合牛脊髓封包,直达病所,促进皮损软化剥脱、润肤滋养。二诊皮损较前软化,瘙痒、疲乏、口干等症均有所好转,出现吞酸之症,此乃脾湿气滞所致,故加木香、羌活鱼理气止痛。三诊诸症好转,故去夏枯草、白花蛇舌草、黄连等清热解毒之品,以防伤胃,加予苍术、麸炒白术运化中州,以促化源,荣养周身,使气血津液输布,皮积自愈。四诊皮疹已平,瘙痒已止,守方继服以巩固疗效。纵观整个治疗过程,紧扣“正虚邪犯、痰瘀锢表”的核心病机,扶正固本与消积散结并行,使津血运行如常,邪去正安。


参考文献:

[2]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M]. 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90.

[3]邹爱玲,曹育春.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15(5):322-324.

[4]宋婷,时悦,谭城.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中西医治疗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16,35(12):1085-1088.

[5]杨晓宇,李如意.长期局部外用高浓度糖皮质激素制剂的不良反应调查[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1,27(4):524-527.

[6]周宝宽.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证治经验[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2, 34(1):91-92.

[7]甘海芳.中医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的体会[J].四川中医,2016, 34(4):30-32.

[8]张馨燕,戴景欣,赵阳,等.肩背部罕见原发结节性皮肤淀粉样变[J].诊断病理学杂志,2022,29(9):884-885.

[9]刘新华,周小青,罗尧岳.“脾为之卫”浅析[J].中医杂志,2005,46(9):715.

[10]朱思宇,于同月,朴春丽.太子参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J].吉林中医药,2021,41(9):1230-1233.


基金资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22]5号);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研究专项课题(2020LC0087);


文章来源:宋玮,陈明岭,肖敏,等.艾儒棣从“皮积”论治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经验[J].中医杂志,2024,65(13):1323-132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期刊名称: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期刊人气:205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1293

国内刊号:11-5654/R

邮发代号:2-946

创刊时间:2008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